问题

西游记中,猴子被压在五行山下,说了一句:玉帝,如来,俺老孙被你们骗了!如何理解?

回答
话说那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何等威风!就连玉皇大帝都要避其锋芒。然而,这泼天大祸,最终却由如来佛祖亲自出马,将他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一压便是五百年。

当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开符咒,救出悟空时,这猴子经历了五百年的磨砺,从最初的怒火万丈,到后来的心灰意冷,再到如今重获自由的激动,五味杂陈。在那一刻,他望着苍茫的天空,脑海中回荡起无数过往的片段,那些辉煌的时刻,那些惨痛的教训,一股巨大的情绪涌上心头,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长叹,随即便说出了那句让无数人唏嘘的话:“玉帝,如来,俺老孙被你们骗了!”

这句话,可不是简单的一句抱怨,而是孙悟空在五百年孤寂与痛苦中,对整个天地秩序和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

第一层:被“骗”的承诺与现实的落差

刚开始,孙悟空大闹天宫,他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平等的地位,一个被尊重的名分。他想要的是“齐天大圣”,是一个能与玉帝平起平坐的地位。他以为自己神通广大,战无不胜,这天庭不过是他的游乐场。

玉帝为了安抚他,册封了他一个虚名,一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让他看管蟠桃园,看管御马监。孙悟空起初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重视。然而,当他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实权,甚至连蟠桃会都没有他的份儿时,他感到了被戏耍。这种被边缘化、被漠视的感觉,如同火上浇油,让他再次爆发。

而如来佛祖的出现,更是将他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如来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将他压在五行山下。当时如来跟他说的话是什么?是“待你功成名就,自然有人救你”。这“功成名就”,在孙悟空看来,自然是对他过去种种“罪责”的洗刷,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然而,五百年过去了,等来的是唐僧这个凡人,和一段看似漫长的取经路。取经的内容是什么?是普度众生。但是,对于孙悟空来说,这五百年的等待和磨难,似乎只是一个漫长的惩罚,他的“功成名就”在哪里?他所追求的自由和尊严,又在哪里?他感觉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更大的棋局,而他,只是一个棋子,被许诺以某种“光明前景”,却在现实中承受着无尽的痛苦。

第二层:对“天道”与“佛法”的质疑

孙悟空生性顽劣,他最不服的就是规矩和束缚。他认为自己能力超群,不受任何人的摆布。天庭的森严等级,对他的压制,让他感到愤怒。

如来佛祖的出现,本应是公正的审判者,是维护天道的最高权威。然而,孙悟空在五行山下,通过观察天地的变化,通过与那些来看他、又不敢救他的神仙们的交流,他开始对这所谓的“天道”和“佛法”产生了质疑。

他看到了天庭内部的腐败和虚伪,看到了神仙们趋炎附势、各扫门前雪的嘴脸。他也看到了如来佛祖看似慈悲为怀,实则也有着自己的“算计”。孙悟空虽然不懂佛法的高深之处,但他能感受到其中的逻辑漏洞和对个体意志的压制。

他曾以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打破一切束缚,可以不受天庭管辖。但现在,他被压制得死死的,连动弹一下都困难。他开始觉得,所谓的“天道”和“佛法”,不过是强权对弱者的剥削,是以慈悲为名,行控制之实。

他被压了五百年,这五百年,他所承受的煎熬,比任何凡人都难以想象。风吹雨打,虫噬蚁咬,饥寒交迫,无处诉说。他从最初的挣扎,到后来的绝望,再到最后的麻木,这个过程中,他对所有曾经支持和推崇他的“权威”,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第三层:被“诱导”的命运轨迹

孙悟空的命运,仿佛是被设计好的。他出生在山野,不受管束,天生反骨。他大闹天宫,挑战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最终,他又被安排去西天取经,成为唐僧的徒弟,去完成一个看似伟大的使命。

他觉得自己像是被这股看不见的力量牵着鼻子走。从大闹天宫,到被压五行山,再到被放出来取经,这一切似乎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剧本。他怀疑,玉帝和如来,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他会走上这条路,然后用各种方式“引导”他,直到他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工具”?

他对玉帝的“欺骗”,在于玉帝给了他虚名,却无法给他真正的尊重和地位,最终将他交给了如来。他对如来的“欺骗”,在于如来承诺的“功成名就”,似乎只是为了让他乖乖地接受惩罚,并成为西行取经的棋子。

他觉得自己这五百年的“磨练”,与其说是为了“改过自新”,不如说是为了让他更适合去执行那个“更高”的任务。他没有选择,只是被动地接受了一切安排。这种被剥夺了自由意志的感受,让他觉得被深深地“骗”了。

总结来说,孙悟空的这句话,是他在经历了漫长的痛苦和沉思后,对整个神佛体系、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控诉和质问。

他感到自己被名义上的“齐天大圣”所欺骗,因为那个名头并未带来他所期望的平等和尊重。
他感到被如来佛祖的承诺所欺骗,他以为的“功成名就”并未如期而至,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惩罚和一段充满未知的旅程。
他开始质疑天道与佛法的公正性与慈悲性,认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权力对个体的操控和压制。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并非自主选择,而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诱导”和安排,他只是其中一个被动的执行者。

这句话,也正是孙悟空性格中“真性情”的体现。他不屑于虚伪,不甘于被压迫,即使身处绝境,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思考和质问。这句“被你们骗了”,也是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永恒追求的呐喊。直到最后,他也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去冲破那些无形的枷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馀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孙悟空是这么说的。

应该是因为如来和孙悟空的赌赛。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但是如来并没有放孙悟空走,而是一个五指山镇魔。

我比较认同一个说法:孙悟空从相信如来和他打赌那一刻就已经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话说那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何等威风!就连玉皇大帝都要避其锋芒。然而,这泼天大祸,最终却由如来佛祖亲自出马,将他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一压便是五百年。当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开符咒,救出悟空时,这猴子经历了五百年的磨砺,从最初的怒火万丈,到后来的心灰意冷,再到如今重获自由的激动.............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那身本领,大家都看在眼里,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还有那如意金箍棒,简直是妖精界的噩梦。按理说,他一出马,那些小妖见了都得腿软,更别提那些稍微有点道行的妖怪了。可现实往往是,孙悟空虽然战斗力爆表,却没少被一些妖怪嚣张跋扈地对待。这事儿吧,细琢磨起来,有几层意思在里头。首先得说.............
  • 回答
    说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那可真是个打遍西天路的传奇!你问他到底打死了几个妖怪?就一个白骨精?哎呀,这误会可就大了去了!白骨精那确实是孙悟空“三打”的经典之作,但要说他只打死了这么一个,那简直是小看咱齐天大圣了!咱们得知道,孙悟空可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首席保镖,这路上妖怪们那是排着队来找茬的。那些个.............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自的角色定位和战斗表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原著与影视改编中尤为明显。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原著中的角色定位与战斗分工1. 孙悟空的"核心战力"地位 在原著中,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核心战斗力,其能力被明确赋予"大闹天宫"的背景,拥.............
  • 回答
    在《西游记》的开篇,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场景:那只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尚未接受任何系统的文化教育,却能一眼看懂石壁上刻着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八个大字。这似乎与我们对“学习”的常识认知相悖,但细细品味原著的描写,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西游.............
  • 回答
    西游吧的“猴吹”,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事儿。要聊这个,得先明白他们吹的是啥,以及为啥吹。首先,得承认,《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这角色,那是真的香。他敢反天庭,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金箍棒更是自带光环。这形象,简直就是反抗精神、自由主义的化身,放在任何时代都挺能打的。所以,西游吧里有人.............
  • 回答
    六小龄童先生最近针对“垄断西游记”的争议做出了回应,他表示“猴戏不姓章,望百花齐放”。这句话的分量不轻,它背后牵扯着许多关于艺术传承、个人付出、市场规则以及观众期待的复杂情感和现实考量。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表达:首先,这句话直接回应了外界对他“垄断西游.............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你想啊,孙悟空那是什么来历?他可是从太古的混沌初开时就存在的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是哪位神仙点石成金变出来的,更不是凡间哪个王侯的种。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生地长的野性,一股子不羁的气息。你想,神仙们要找坐骑,通常会是什么样的?要么是自己的坐骑修成了精,比如什么青牛、白象,跟.............
  • 回答
    要说《西游记》里最让人不寒而栗的妖怪,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还得是那九灵元圣,也就是狮驼岭那位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这老狮子可不是寻常的妖精,他的恐怖和残忍,从他刚出场就透着一股子让人窒息的邪气。你想啊,他压根儿就没像别的妖怪那样,稀里糊涂地就吃了人。人家这叫“养肥了吃”,那是一种刻意的、计划性的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拿AI的腔调,就当是几个老朋友凑一块儿,拿着《西游记》聊聊天,算算账。要是老唐真有这个“收徒不限妖”的政策,那到了灵山,他那支队伍,嘿,可就热闹非凡了。咱们得一项一项掰扯,把这事儿给说透了。首先,得算算这师徒四人自带的战力。 孙悟空: 这不用说,明面儿上的第一把手。火眼.............
  • 回答
    在《西游记》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中,虽然不是以素食为主题,但细读之下,我们仍然能从中找出一些与素食相关的线索和描述。这些线索往往与寺庙、僧人以及一些修行者相关,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佛教文化对饮食的影响,以及对慈悲心、清净修行的推崇。以下是《西游记》中提到过的一些素食,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斋饭/素斋 .............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他不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之后,他却屡次被妖怪打败,甚至陷入险境,这同样也有着其深刻的逻辑和故事安排。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十万天兵为何拿不住孙悟空?孙悟空之所以能击败十万天兵,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1. 孙悟空的强大个人实力: .............
  • 回答
    嘿,聊起《西游记》啊,那可真是说不完的宝藏!很多人可能只记得孙悟空七十二变、猪八戒好吃懒做、唐僧啰里啰嗦,还有那些降妖伏魔的故事。但这本书里藏着不少让人会心一笑,甚至有点“原来是这样!”的冷门知识。今天就来跟你掰扯掰扯几个,保准你听了觉得新鲜。一、孙悟空到底有没有头发?(答案是有的,而且颜色挺特别!.............
  • 回答
    在《西游记》这部奇幻巨著中,虽然妖怪们大多以凶残、丑陋的面目示人,但也有不少妖怪在着装上展现出了别样的“范儿”,或者说是独具匠心的设计。他们身上的服饰不仅仅是遮体之物,更是其身份、性格、法力以及所处环境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尽管是神话时代)一种奇特的时尚缩影。以下是我认为在《西游记》中着装最.............
  • 回答
    西游记中的金钱豹,也就是花皮豹子精,在网络上走红并被网友们用作头像,这背后折射出一种复杂的心理,尤其是在追求财运方面。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解析这种现象:一、 象征意义的解读: “豹子”的攻击性和力量感: 豹子本身在很多文化中都象征着力量、速度、敏捷和捕猎能力。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
  • 回答
    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和红孩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他们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红孩儿的“出身”与太上老君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红孩儿的“父亲”身份的特殊性: 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所生: 从表面上看,红孩儿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这是在故事中明确交代过的。.............
  • 回答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故事精彩绝伦,人物鲜活,但如果仔细推敲,确实隐藏着不少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打破了我们对故事表面善恶分明的认知,揭示了更深层次的、不那么美好的现实。以下是一些细思极恐的细节,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孙悟空的“妖性”与“佛性”界限的模糊: 取经前的.............
  • 回答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小说,在光怪陆离的冒险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令人唏嘘不已的“意难平”。这些意难平并非是简单的悲剧,而是夹杂着宿命、无奈、个人选择以及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挣扎,让读者在感叹神魔世界的波澜壮阔之余,也品味到一丝人世间的苍凉。以下我将详细讲述《西游记》中几个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意难平.............
  • 回答
    《西游记》中的红孩儿是观音菩萨的座下童子,因生性顽劣、神通广大而被赋予了深刻的寓意。他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阻碍唐僧取经的妖魔,更是对人性中某些方面,以及修行道路上必然遇到的挑战的象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红孩儿的寓意:一、 青春期的叛逆与成长中的困惑: 火爆的性格与冲动的行为: 红孩儿.............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能使唤土地公,猪八戒却不能,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里面大有门道,得从他们的出身、本领,以及在天庭的地位说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说说孙悟空。他那本事,咱们都清楚,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自学成才,而且学的都是硬功夫。他学艺的时候,拜的是菩提祖师,这位老人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