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19岁,我妈算了一笔账说养我花了80万,让我不要在做寄生虫啃老,把钱还她,我该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妈妈这么说,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吧。19岁,刚成年,一方面想要独立,另一方面又被这样一笔“账单”砸到,肯定会觉得压力山大,甚至有点委屈。而且,这80万,听起来像个天文数字,一下子要“还”给她,这放到谁身上都够头疼的。

不过,别急,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你妈妈说这80万是“养你花了”,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故事,也可能只是她当下的一种情绪表达。咱们先试着去理解她,也理解你自己。

1. 理解妈妈的角度:

年纪大了,可能焦虑: 妈妈为你付出了一辈子,从你出生那天起,她的生活重心可能就围绕着你转。这80万,可能是她统计了从你奶粉钱、学费、衣服、零花钱,到可能为了给你更好的教育,自己省吃俭用、牺牲了什么……所有这些加起来,在她心里就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期望你独立: 19岁,正是渴望独立、闯荡世界的年纪。她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催促”你快点长大,快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别再完全依赖家庭。她可能觉得,这笔“账”一清,你就能更心安理得地去闯,也算是一种“解放”。
可能是有气话,或者她自己遇到了什么难处: 有时候,父母说出一些重话,可能不是真的要和你算得那么清楚,而是她自己可能遇到了经济上的压力,或者在生活上有些不如意,需要找个人倾诉,或者想让你感受到她一把年纪还在为家庭付出。

2. 理解自己的处境和感受:

你并没有“啃老”的意愿: 19岁,你心里肯定也想着要为家里做点什么,或者至少自己能养活自己。妈妈这番话,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否定了,而且被贴上了“寄生虫”的标签,这很伤人。
80万,不是一笔小数目: 就算是你,现在也知道这笔钱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从何谈起“还钱”,感觉就像是被逼着去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你是否正在做努力? 你有没有在读书?有没有在找兼职?有没有尝试自己赚钱?这些努力,即使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妈妈看来,也许也是她没有看到的。

3. 怎么做?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冷静下来,好好沟通(这是最关键的!)

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不要在她情绪激动的时候,也不要在家里所有人都盯着的时候。选择一个你们俩都比较平静,可以好好说话的场合。
先倾听,让她说完: 告诉她,“妈,我知道您养我花了好多钱,我能理解您说的意思。您能不能跟我详细说说,这80万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想听听您是怎么想的。”
表达你的感受,但要委婉: 比如,“妈,您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虽然现在还不能挣大钱,但我也希望能让您放心。听到‘寄生虫’这个词,我真的很难过。”
不要立刻反驳或争辩“80万”的真实性: 即使你觉得这个数字不准确,或者包含了很多不应该算在“养育成本”里的钱,在沟通初期,重点放在理解和表达感受上。争论数字会让她觉得你是在否定她的付出。
询问她的真实目的: 试着问问她,“妈,您跟我说这些,是希望我接下来怎么做呢?您是想让我找份工作,还是想让我考个好大学,以后赚大钱?”

第二步:正视“80万”,并合理分析(这不是让你去跟她吵架,而是让你自己心里有个数)

哪些是“刚性”的养育成本? 比如从出生到高中毕业的学费、基本的生活开销(衣服、食物、住房),这些是父母抚养子女的正常支出。
哪些是“弹性”的,或者甚至是“投资”? 比如你上大学的学费,如果这是家庭的投资,希望你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再比如一些兴趣班、特长班的费用,这些也可能是为了你的全面发展。
考虑通货膨胀和时间价值: 80万是在19年里花掉的,而且是货币不断贬值的年代。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或者做点小投资,这些钱本身也会增值。虽然你和妈妈不一定需要这么精打细算,但心里有个概念,也能让你对这个数字有更客观的认识。
你自己的付出: 在这19年里,你是不是也很懂事,很少让父母操心?有没有帮家里做家务?有没有在学习上很努力?这些也是你对家庭的贡献,虽然不是金钱,但也是价值。

第三步:制定一个切实的“还款”或“回报”计划(关键在于行动)

你不可能立刻还80万,这是事实。 除非你家底殷实,但从你现在的情况看,可能也不是。所以,关键在于拿出你的“行动力”。
表明你的决心: 告诉妈妈,“妈,我知道这钱一时半会儿我还不上,但我一定会努力。我现在在XXX(比如:上大学,准备考研,找一份XX兼职)。”
具体行动:
如果你还在读书: 那么你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争取拿到奖学金,或者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你可以跟妈妈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学业做好,这是我回报您最好的方式。等我毕业了,我一定会尽快找工作,然后每个月拿一部分工资给您,帮您减轻负担。”
如果你已经毕业,但还没找到理想工作: 那么就全身心投入找工作,或者先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跟妈妈商量:“妈,我现在每个月工资XX元,我能先拿出XX元给您,剩下的我先自己用,等我工资涨了,我再多给您。”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工作,但想分担: 可以尝试做一些兼职,哪怕是很小的收入,比如帮邻居跑腿、做家教、线上兼职等,然后把赚来的钱交给妈妈,告诉她:“妈,这是我今天赚的,虽然不多,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从“还钱”到“孝顺”: 慢慢地,把话题从“还钱”转移到“我如何孝顺您”。孝顺不仅仅是给钱,更是关心、陪伴、让父母省心。你可以多陪妈妈说说话,帮她做家务,留意她的身体健康,这些都是无形的“回报”。

第四步: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沟通

不要被80万压垮: 把它看作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这是一个让你开始思考自己责任,并开始行动的契机。
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谈判”和“理解”。 你们是母子,血浓于水,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彼此都好受,而不是为了分出输赢。
妈妈的心是软的: 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去努力,去行动,去关心她,她一定会感受到你的变化,并且会很欣慰。她所谓的“80万”,更多的是一种期盼和压力,而不是真的要跟你“清算”到底。

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和妈妈说:

“妈,您今天跟我说养我花了80万,我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知道您为了我付出了很多,这些年我可能也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但是,您说的‘寄生虫’,我真的不想做。我现在19岁了,我也想让您放心,让自己变得更独立。

您说的80万,我这辈子可能都还不完。但是,我会努力的!我现在还在上大学,我最应该做的就是把学业做好,争取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后每个月都会拿钱回来孝顺您。我现在每个月还有一些生活费,我以后可以试着做一些兼职,赚点小钱给您,当作是我的一点心意,好吗?

我知道您可能也是着急我长大了,想让我早点成熟起来。我跟您保证,我以后一定会更努力,让您省心,让您享福。您别再生气了,好不好?”

最后,请记住:

19岁,你才刚刚开始人生。妈妈的话,听进去,消化了,转化为你前进的动力,而不是让你喘不过气的包袱。努力去证明给她看,你不仅仅是一张花了80万的“账单”,更是一个有担当、有未来的孩子。祝福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到这时候就突显出嘴贫的好处了。我在我家比较不要脸,有啥说啥。

关于我花钱这事,别说我妈,亲戚都来掺一脚。说我大手大脚,都养到大学生二十多岁了。劝我妈以后结婚彩礼要多要点。

合着不是她儿子娶我,我妈要得越多她们看的越爽呗。

每次我妈谈起来这话题,她就说花了好多好多钱呀,怎么怎么样。

我说:你对我的要求不就是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你不投资?你用我二娘培养初中辍学生的经费你试试我能不能考上大学。脸上贴金不要钱的呀?

我妈有时候也很夸张,意思是养我花百万了。我都是:拉倒吧,别讹我,你们得先能挣这么多。

我妈就反驳:没有那么多,不养你一套房子也有了。

确实,这个我认。我们小城市房子不贵,四五十万,不养我确实有了。但是我也很狂,我都是大言不惭:以后给你买一套。

反正比得就是谁能说,能不能买以后再说,话给你撂下,我要是有条件能买一定买。

我妈知道我有男朋友,说起彩礼,要至少二十万(有房有车情况下)。

我(披头散发):你看看我值二十万吗?

我妈:值。

我:行,你要得越多我越不怕。彩礼我和我对象一起给你,就当养老费了,一次还清,你以后养老我出钱了少负点责也是应该的。你要是说做人留一线,彩礼少留几个,多给我夫妻一些,那以后好相处。

我妈说不过我,这时候就会赖账,什么不许慢慢给呀,要一次给完。或者不嫁了,工资交够了才能嫁。

反正基本上我妈说啥我都能怼回去,这要多亏从小亲戚骂我白眼狼。白眼狼被骂惯了,说啥话也不稀奇。

再加上我虽然很贫,但人前绝对不给我妈瞎说,亲戚面前就由她们乱说,人走以后我妈是我的,我再给我妈洗脑就是了。长一张好嘴就这点用处。

其实家长说养你这么多年怎么也花了二十万三十万,这我真的认。我也是真想给我爸妈买房子。

问题是,你过分了那就不行了。动不动给我扯出一个养你八十万、一百万的,还让我不把工资交够不让嫁人,嫁人就天价彩礼。

这不是闹呢吗?我这个对象我很中意,谁给我搅黄了我六亲不认。

只要不过分,养老还恩还钱妥妥安排。只要他们过分,那我就不要脸赖账。八十万?就不还。


关于白眼狼这一点,各位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大可放心。你们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他负责,是养不出我这种白眼狼的。

user avatar


念親恩

杨继兴 词曲

       https://chordify.net/chords/-tytnsm-1395591592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母亲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念亲恩》是由杨继兴作词、作曲,陈百强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1981年6月1日由华纳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有了你》中。



今年19岁,我妈算了一笔账说养我花了80万,让我不要在做寄生虫啃老,把钱还她,我该怎么办?

和妈妈一起听这首歌。

其他的尽在不言中。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意思是你找对象时就别和那种家里拨恋爱结婚款项的人比了。

你已经输在起跑线了。



不管题主性别如何,

接下来念书打工让自己变强,像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儿一样无依无靠地活下去吧。

她们不仅要背负着赡养大山,还得扶弟呢。


总之你就把爹妈当养父母好嘞。


反正这八十万花得成果就那样吧。


九年义务教育后,应该知道“在”和“再”的区别。


如果题主是男孩的话,幸运多了。

让自己嘴甜会哄脸皮厚,进个体制内,甚至可以高攀。

同样是一毛不拔地嫁人,男人倒插门起码不用给人家打胎生儿子。


user avatar

19岁,2001年出生。

如果你父母从你出生那年到现在都是6000两人每月,那么他们总共赚了136.8万。

很显然,本世纪初你父母赚不到每人3000一月。因为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算下来是3530一个月。你父母现在每人3000一人的月收入没有超过平均水平。由此可以推断,大概率之前的19年也不会比全国平均收入高多少。

所以,大概率你父母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压根就没赚到80万。以上算的还是城镇收入,如果是农村的更少。

其实你父母的心态并不是让你还钱,因为你现在根本没钱,这个他们很清楚,他们也是利用这一点做要挟的手段。

他们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因为你上大学了,翅膀开始硬了,他们怕以后管不了你,管不住你。

那他们为什么想要管住你?因为他们觉得“收获”的时间马上要到了,这时候煮熟的鸭子飞了,他们小半辈子的计划就落空了。这也是我认为你父母之前也没赚到什么大钱的原因。

我之前写过一篇回答,提到过父母这种心态。

父母没什么本事,他们指望自己这辈子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几乎不可能了,事实证明你父母到现在40大几了还没做到。所以他们就会把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

对一些父母来说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生个孩子不怎么花钱,要把一个孩子养活大了也不怎么花钱,说难听点的,一个小孩吃的还不如一条大狗多,等孩子饭量超过一条大狗了,孩子也是一个壮年劳动力了。这买卖不亏。

如果孩子有出息,以后能赚大钱,父母算中彩票。如果没出息,只要每个月多少给父母点零花,以后父母老了有人送终,这笔买卖也不亏。

出于这种目的把孩子养活大的,一般两种教育手段,一种就是孩子从小就给灌输父母的伟大,从小的洗脑教育,洗脑+棍棒教育,让孩子长大后能义无反顾继续听父母的。

如果这一招产生变化,孩子思想出现波动了,打又打不过,那就和孩子算账,用一个天文数字+之前的洗脑教育,试图控制住孩子的思想。

归根结题就一个目的,不让孩子飞出自己的手掌心,即使以后工作了,最好工资第一时间给父母,由父母“帮忙保存”。信不信,如果以后工作了第一笔收入不是先替父母买点啥,他们能拿这事说一辈子。

其实这个时候是反过来,父母是寄生虫,啃孩子,而且还能说的堂而皇之。

孩子毕业工作后,父母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希望孩子自己过的好,只要孩子过得好一切就好。还有一种父母的心态是父母要过得好,孩子为了给父母提供他们所要的一切,孩子生活怎么样,孩子怎么卑躬屈膝父母不管。这个可以对号入座。

各人建议,大学毕业了离父母远点吧,逢年过节做到当子女能做的就行了。如果离不开,题主这小半辈子过的不会太舒心的。因为父母生孩子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开心,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开心。

都说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我当父母了,两个孩子的爹,我当了父母后觉得做父母挺容易的。孩子饿了给饭吃,孩子病了带去看病,不难的。这是我应该做的义务,因为孩子出生前我没问过他们的意见,是我和老婆单方面做决定把他们生下来的,所以我应该为我这个行为买单。

另外,孩子出生到长大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足够抵消父母为孩子的付出,还有富余。


上面这一篇写于4月30日。当时就是随手一写,评论区有说我博眼球骗赞,呵呵,我当时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9个回答,几百个关注者,几万的流量而已。

上面的文字我其实写的一般,评论区有老读者说我了,我最近回答问题的水准有下降,关键我最近写东西状态不行,没任何兴致写。但突然这个回答就火了,知乎就是这样,认真写的回答,自认为好的回答往往无人问津,随便一写突然就起来了。

为了更对得起这么多喜欢的朋友,那我再补充几点,启发一下不同的思路或者说思维方式吧。

评论区里有一类声音就是中国的孝道怎么变成这样了。这么说的人,是肯定不懂中国真实孝道的,他们只懂他们自己脑子里的孝道,比如神话传说24孝之类的。根本没读过历史,也没什么常识。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自古几乎人人都孝顺,人人都讲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吧。在科举没发明之前,推荐做官叫做举孝廉,就是村子里哪个最孝顺的可以保荐他做官。这个就说明当时孝顺的人就不多,因为如果人人都孝顺,就没办法举孝廉了,只能抓阄了。

由于上方采取这么一个选官制度,所以造成下面造假成风,24孝里很多都是神话故事,比如啮指痛心,这里老娘一咬手指,在几公里外的曾子突然心头一疼,知道是自己老娘在叫自己。比如卧冰求鲤,大冬天老娘要喝鱼汤,直接脱光了躺冰面上靠体温化冰去了,最后竟然还成了。这要是真的,泰坦尼克号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泰坦尼克号上冻死的人还不是在固体冰上,还是在水里。

评论区还真有码字写24孝的,捶胸顿足讨伐我这篇回答。但请相信我,这位仁兄如果他老娘一定要冬天吃用他身体融化大河上冰块钓到的鱼,这位肯定也不会去。

正因为人人如果都孝顺,天下就能太平,其实孝顺要求的是什么,是抹杀挑战权贵的脑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一级压一级。这中间不管对错,只管地位。天下如果都做到这样,就不会有人造反,这是皇帝需要的统治手段。

所以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强调孝顺,第一是统治手段的需要,第二确实大多数人做不到,越缺什么越要吆喝什么。如果人人都做到了,还要那么做广告干啥。

这些孝道只对读书人有用,因为读书人造反能力比大字不识的人强多了,读书人太平了,天下也就太平了。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现在,那么多朝代,农民翻身当皇帝的就两三个。

另外,古人平均寿命40来岁,16-18岁成年结婚生子,当自己子女成年结婚生子的时候,差不多一辈子就结束了,哪里来的那么多神化孝顺?子欲养而亲不待。

从而引出来另外一个评论区比较集中的问题,很多人说现在知乎人群年龄不大,我这么说,容易把人带“偏”。

为什么说上面这些说24孝,信奉中国传统孝道的人能引出这么一个观点,因为他们脑子里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他们很害怕年轻人能有独立思考的大脑,因为很多事情往下一步去想,是能想明白的。

我在几个回答里都提到过,50后说60后不行,60后说70后,70后说80后......一直说到10后,我相信还会继续说下去。

为什么会说下一代不行?因为老一批的人总归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年纪越大,体力越差,脑子越僵化,对更新的现代化的物件跟不上。但他们还要继续活下去,所以只能靠自己年轻时候累积起来的经验活着。

如果发现这些经验不够了,后起之秀太猛了,他们就会想办法去打压,想办法去抨击,想办法别让年轻人超越自己,别让年轻人逃出自己的手掌心。就如我上面回答里说的,年轻人翅膀硬了,他们控制不住了。

所以这些人很害怕有人挑战他们的权威,所以他们觉得我这篇回答会带偏年轻人。那对这样的人我只能讲:滚蛋。

我一直跟年轻人讲,走自己的路,让这些老家伙无路可走。

我家老大小学毕业要写寄语,我写的是希望他能有独立思考的大脑。我也希望年轻人都能有自己能独立思考的大脑,有一个自己脑子里的世界。这是我上知乎的一个原因之一。

但这个不容易,因为思考问题是很累的,远比体力活累人的多。但我还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能这样。

上知乎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也不年轻了,以前我这个岁数上海话叫“老崩瓜”,北京话叫“老梆菜”,现如今有个好听点的词叫做中年大叔。

我渐渐发现我脑子也跟不上年轻人了,年轻人玩的喜欢的我也开始不了解了,比如COSPLAY,比如洛丽塔。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在现实生活里的圈子大多年龄与我相仿,思想想法也和我差不多,年轻人除了我的孩子碰不到几个能一直聊天的,我来知乎就是想知道现在年轻人想什么,干什么。通过我还没彻底僵化的大脑,这么些年自己思考的东西,码字出来,看看反馈,看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被淘汰了。

扯的稍微远了点,再说回孝顺。

评论区还有一句话一直出现,就是:父母真心为孩子好。下面我按照我的理解分析一下这句话。

这句话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真心,什么叫真心?有人讲,父母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这个算真心。

可以算。但我认为不算,这个仅仅是我个人认为。

我认为真心对一个人好,应该让对方感觉不到压力。如果让对方感觉到压力了,你对他好,他压力很大,对他更好,他压力更大,对他好到无法附加,那他压力就爆棚了。一个人始终怀着报恩的心,报恩就会变成累赘,可能导致过不好这一生。

这个我在其他回答里写过,我教育孩子尽量让孩子回避掉这种压力。带孩子出去玩,孩子要吃甜品,我这人不太爱吃甜的,但坐下来我也要点一份和孩子一起吃,不会眼巴巴看着孩子自己在那里吃。我尽量让孩子觉得我对他们还行,同时对我自己也还行。尽量把爱的压力减少一些。

有些家长就是觉得我要把一切最好的都给孩子,哪怕牺牲自己也要给孩子,这样才算真心对孩子好。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这里说的可怕我认为有两个可能,一个就是上面我说的永远报着还不完的恩这个思想,绑架孩子的一辈子。还有一个可怕就是造出一个熊孩子。

另外一个角度,什么叫真心对孩子好,就是希望孩子能快乐,如果目的不是让孩子好,就不叫真心对孩子好,是真心对自己好。对吧。

事实上当父母说出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的时候,大多都是为了他们自己好,就像开口说不是我要说你,接下来都是说你的话,自己去想想是不是这样。

所以很多父母不是所谓真心对孩子好,而是真心为自己好。为什么这么说?罗素说过一句话:我绝对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只要是一个人就会犯错,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犯错了,作为被动接受者的子女应不应该把这个错误指出来。

如果不指出来,那子女就感觉不到好,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父母是错的。如果指出来,就是挑战父母的权威。从父母角度讲,作为父母,肯不肯坐下来和子女好好就教育问题谈一谈,因为毕竟教育问题的最终核心子女来反映有问题了。

所以,真的能做到真心对子女好的家长,我认为,第一不应该给子女太多爱的压力。第二,可以心平气和子女坐下来谈关于教育的问题,要打开一条反馈通道,我这套教育方式下去,孩子感觉怎么样,哪里觉得不好,子女说的有没有道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因为就像我上面说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是有代沟的,因为年纪大的人思想在逐渐的僵化,思想上是跟不上社会进步的,但孩子不一样,正是大脑飞速接受新事物的年纪,就会出现代沟,所以必然在很多理念上会产生分歧。

如果家长动用老子是你爹是你娘的姿态,再以我一切都是为你好,去封杀孩子喜欢的但父母无法理解接受的东西,肯定之间会有矛盾。那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是让孩子不能有反对权,靠父母的势力去压,还是坐下来好好听听孩子的看法,这个取决于家长。

但看到这里的人,别真傻呵呵的回去直接指出父母的错误,你首先要判定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能接受孩子指出错误的父母。如果不是,那以后你们结婚生孩子了争取换个方式教育孩子。自己当什么样的父母,这个选择权在自己手上。

评论区还有一批声音,基本都来自女性,主要是我上面写了,我觉得当父母挺容易的,饿了给饭吃,病了去医院。然后就一通指责,而且格式都差不多。带孩子怎么可能只是饿了给饭吃,病了去医院,还有教育,又累又烦。

我的孩子我也教育,而且用的心思一点不比其他家长少多少。我和我家老大聊天,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从一件小事开始可以聊到全世界。书本上的知识由老师教,书本外的知识,只要是我明白的,我来教。

我家老二幼儿园,最喜欢问的就是为什么,能从一个路牌问到哲学问题,我也尽量一个个为什么的回答。老二对车长期有兴趣,最近对交通指示牌有浓厚兴趣,看到一个非机动车不能左转的指示牌问我是什么意思。

我说是非机动车不能左转,接着问为什么不能左转,我说因为这条路要开汽车开,非机动车过去危险。为什么不能开路给非机动车走。因为路太窄,车太多,人太多。为什么人会那么多。问到这里我就没办法回答了,我只能回答记住这个问题,以后长大了自己找答案。

对教育子女方面,我一直很上心,否则我也写不出这样的回答。所以就别替我两个孩子抱不平了,怕教育上委屈了他们,该教的我都会教。

我觉得一直抱怨自己带孩子累,带孩子烦,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这种言论之中,就像我刚刚说的,就是给孩子压力。另外我觉得,聪明人还是多的,特别是知乎,我写两句意思意思,应该就能顺便想下去,在教育方面我也会一样教育。

另外我认为为自己喜欢的、爱的付出精力、时间还有金钱是不觉得累的不觉得烦的。

比如练健身的,每天健身房花大价钱请私教,花大量的时间几百斤的铁举上举下,回家了花大量的钱买各种补品,吃的东西还不能太油,不明白的人看他们,肯定觉得他们傻,吃饱了撑的,躺着不舒服吗?吃点火锅烤串不香吗?每天累死累活举铁,不累吗?不烦吗?

但爱好健身的就觉得不累,不烦,投入这些他们觉得值得,因为他们爱健身,爱这个,并且他们的付出可以得到回报,回报足可以抵消之前的投入,还有富余,所以他们愿意这么干。

只有自己不喜欢的,不爱的,但凡投入一点点精力和时间都会觉得累,觉得亏。

上面那句带孩子挺容易的,还有一种回馈的声音,基本都是女的,就是:你是男的!肯定当甩手掌柜!孩子不用你带!你当然觉得容易了!

这里我不以我个例回答,我个例回答都在评论区里,我只能说带孩子方面我不比我老婆少,家务我也干,家庭方面出力我和我老婆差不多。

这里我拿点大数据来说吧。《2019中国女性职场调查报告》里显示:2019年男女职员的平均薪酬存在23%的差距,女性晋升通道依旧狭窄: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而女性仅有18.7%。2019年男性整体月平均收入为9467元,而女性的相应收入为7245元,男女之间收入存在明显差距。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近几年刮起的“中性革命”风潮正在改变主流文化,男女的性别设定不再限制个体发展,对比2018年的数据,今年的数据反馈男性也在归回家庭,男性跟女性投入家庭的时间差距从15%缩减为7%。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男的赚的比女的多,收入差23%,而在家庭投入时间方面,男的和女的差7%。所以,女人请别张口闭口就说男人不管家,不干家务,男人干的不比女人少多少,在家庭付出方面,男人付出更多。

关于上面:一个小孩吃的还不如一条大狗多,等孩子饭量超过一条大狗了,孩子也是一个壮年劳动力了。这买卖不亏。下面这个回答里我详细分析过,要展开分析的看下面这个回答吧:

一些贫穷家庭没钱为什么还会选择生多个孩子? - 多说先生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6554

user avatar

说着玩的不要紧,要是来真的,这种很难判断的家务事,还是交给共和国法官们吧。共和国的法律是公平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