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们家有1300万,坐标上海,还是觉得日子过得很苦?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情况确实是一个在许多高收入人群中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虽然1300万人民币(我们姑且将其视为家庭可支配资产或年收入,下文会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在很多地方都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但在上海这样的环境中,感觉日子过得“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苦”的可能含义,以及1300万在上海的购买力。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日子过得很苦”可能包含的含义:

物质上的捉襟见肘(即使有1300万): 这似乎与您的情况有些矛盾,但我们需要深入探讨。
高昂的房贷/房租压力: 上海的房价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倍。1300万如果用于购房,可能只能买到市中心较小面积的公寓,或者郊区的较大面积房产。如果这笔钱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贷款,那么每月高额的月供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即使是全款买房,如果房产价值很高,每年的房产税(未来可能会有)和物业费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教育支出: 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上海的家庭往往会投入巨额资金在孩子的教育上,包括国际学校、各类补习班、兴趣班、海外留学等。这些都是“吞金兽”。
医疗保健: 随着年龄增长或突发疾病,医疗费用可能会成为一笔巨大的支出。即使有保险,高端医疗服务、进口药品等也需要自付一部分。
生活消费水平: 上海是一个消费水平很高的城市。日常衣食住行,如餐饮、购物、出行、娱乐,尤其是追求一定品质的生活,都需要不菲的花费。
社交和人情往来: 在高层级的社交圈中,参与各种活动、送礼、请客吃饭等,也是一笔隐藏的开销。

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 即使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精神上的“苦”也可能源于:
对财富的焦虑: 在一个富裕的城市里,身边可能都是比自己更富有的人,这种“横向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感。总觉得自己不够有钱,或者担心现有的财富不够用。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担心孩子未来的教育、自己的职业发展、投资的风险、宏观经济的波动等,这些不确定性都会带来心理压力。
过度追求“面子”和“社会地位”: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社会地位和形象往往与物质消费挂钩。为了维持某种生活方式、社会形象,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个人享受,反而感到“苦”。
时间上的匮乏: 即使有钱,如果为了赚钱(增加资产)而牺牲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或者无法享受生活,也会感到“苦”。例如,高管、创业者等可能每天都在高强度工作,没有时间放松。
工作和事业的压力: 即使家庭经济基础好,个人事业上的不顺、职场上的竞争,也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健康问题: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导致健康问题,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价值感的迷失: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如果生活中缺乏其他能够带来价值感和成就感的事物(如事业上的突破、个人成长、社会贡献等),可能会感到空虚和“苦”。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1300万在上海的实际购买力和购买力下降的原因:

这里需要区分您提到的1300万是“家庭总资产”还是“年收入”。我们分别来分析:

情况一:1300万是家庭总资产

购买力分析:
购房: 上海的房价非常高。根据20232024年的数据,上海市中心(如黄浦、静安、徐汇)的平均房价可能在10万15万人民币/平方米以上。即使是郊区,房价也普遍在5万8万人民币/平方米。
如果1300万是全款购房,在上海市中心可能只能购买一套100130平方米的公寓。如果选择地段稍差或面积稍大一些的,比如150平方米,那么1300万可能只够支付首付,或者只能买到郊区。
假设您在上海拥有房产,这1300万是除去房产价值外的其他资产。那么在上海,1300万作为流动资产或投资资产,可能不足以支撑起“不苦”的生活,尤其是如果还有房贷、孩子教育等大额支出。
生活支出: 如果1300万是家庭总资产,并且没有产生足够的回报,那么每月的生活支出可能会迅速消耗这笔财富。
每月固定支出估算(非常粗略):
房贷(如果贷款):假设贷款800万,年利率4.5%,30年,每月还款约4万人民币。
子女教育:国际学校学费每年3050万,普通家庭可能也会有1020万/年的课外辅导和兴趣班。
家庭日常开销(衣食住行、娱乐、社交、物业费、保险等):保守估计每月也要23万。
父母赡养(如果需要):另计。
年度总支出: 如果有房贷、孩子上国际学校且有其他开销,一年支出很容易超过5080万,甚至达到百万级别。
财富消耗速度: 1300万在扣除必要支出后,如果每年净剩余为负或非常少,财富积累会非常慢,甚至会缩水。

为什么会觉得苦:
财富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资产可能都锁定在房产中,流动性差。生活支出完全依靠工资或有限的投资收益,一旦发生意外或市场波动,压力会很大。
消费观与城市不匹配: 上海的消费水平和服务水平很高,很多高品质的服务和商品价格不菲。如果您的消费习惯与上海平均消费水平相当,那么1300万的资产可能无法支撑您长期过上“不苦”的生活。
预期过高: 您可能对“不苦”的生活有更高的期望,例如能够自由旅行、购买奢侈品、无忧无虑地投资等,而目前的资产水平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这些期望。
缺乏被动收入: 如果没有稳定的投资收益或被动收入,主要依靠工作收入,那么即使资产高,也存在收入风险。

情况二:1300万是家庭年收入(税后)

购买力分析:
高收入,但压力依然存在: 1300万的家庭年收入(税后)在上海绝对是属于高收入群体,远超平均水平。但即使如此,在上海的某些高支出领域,也可能感到压力。
住房: 如果这1300万是年收入,您可能已经在上海有房产。但如果这笔收入还要覆盖贷款(即使是几百万的贷款),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房子价值很高,或者您有不止一套房产需要打理和支付相关费用,压力也会增加。
教育: 如前所述,上海的教育投入是惊人的。为孩子选择顶级的教育资源,一年几十万的学费是常态。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教育支出更是巨大。
生活品质: 在上海,想要维持高品质的生活,包括高档餐饮、国际品牌、旅游度假、健身、SPA等,都需要大量开销。
投资和储蓄: 即使年收入1300万,在覆盖了所有高额支出后,能够用于投资、储蓄、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部分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税收和社保: 虽然是税后收入,但上海的高收入人群也需要缴纳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社保等费用。

为什么会觉得苦:
高压工作和时间投入: 能够赚取如此高收入的家庭,通常意味着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在从事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或者创业,他们可能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和家庭时间,身心俱疲。这种“用时间换金钱”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种“苦”。
机会成本: 在上海,拥有1300万年收入的家庭,其“机会成本”也非常高。他们放弃了其他可能更轻松、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内卷”的现实: 上海是中国最“卷”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在教育和职业发展方面。即使有钱,为了不被落下,也必须持续投入,保持竞争力,这种“不进则退”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会带来持续的压力。
财富分散: 如果这1300万的年收入不是完全属于家庭的自由支配,而是有其他负担(如需要支持其他家庭成员、有生意投资需要不断投入等),那么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就会减少。
投资风险: 即使收入高,如果投资不当,导致资产缩水,也会产生巨大的焦虑。

总结一下,不论1300万是指资产还是年收入,在上海感到“苦”的原因可能包括:

1. 上海极高的生活成本和消费水平: 尤其是房产、教育和医疗。
2. 财富的横向比较和心理焦虑: 身处高净值人群聚集地,容易产生“人比人”的心理落差。
3.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经济下行、教育内卷、健康风险等。
4. 高强度的工作和时间匮乏: 为了维持高收入和高消费,可能牺牲了生活质量和陪伴家人的时间。
5. 个人价值观的追求与物质现实的冲突: 比如对精神富足、个人成长、社会贡献等方面的追求,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6. 不合理的财富结构或投资策略: 导致资产无法有效增值或抵御风险。

给您的建议(如果适用):

重新审视“苦”的定义: 是物质上的拮据?还是精神上的焦虑?明确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重新评估家庭财务状况: 详细列出家庭所有资产和负债,梳理每月的收入和支出明细,了解资金流向。
优化资产配置: 如果是资产,考虑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投资,产生被动收入,或者将部分资产用于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仅仅为了“存钱”。
理性看待消费: 区分“必需”和“想要”,避免不必要的攀比和超前消费。
关注精神健康: 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例如发展个人爱好、加强家庭沟通、参与社区活动等。
投资于自我成长和家庭: 除了物质财富,时间和精力也是宝贵的资源,投资于家庭幸福和个人成长,往往比单纯追求金钱更能带来长久的满足感。
审视职业发展: 如果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可以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职业方向,寻找更平衡的工作模式。

总而言之,在上海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但也伴随高压的城市,即使拥有相对可观的财富,也可能因为多重因素而感受到“苦”。关键在于如何理性地管理财富,平衡好物质追求与精神需求,以及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决定身价的是资产,决定生活质量的是现金流。

给你一个价值百亿的铁矿,但你开采的矿石卖不出去,除非你能吃矿石,不然你就是个穷光蛋。

四线城市年入50万,家里有个200平的大平层,总资产算下来可能不过三四百万,但生活质量在当地肯定算是顶层。

user avatar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钱的时候 自住房不计入networth

user avatar

如果你把房卖了租房住,1300万按最保守的5%算每年也有60万收益,去掉10万房租还有50万,日子是不是就好过起来了。

但是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自己6万的工资在上海还付不起房租,根本是白干,不如去鹤岗家里蹲。

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有钱人资产都在房子上,纸面很有钱但是没有流动性,所以还在工作。等到以后这些人发现自己干一辈子也不够一套房的时候,就会躺平了。。。

user avatar

你们把房子卖了,可以在全国随便选一个三线的宜居城市,500万买个别墅,不用干活,剩下500万,天天躺平,早上睡到自然醒,下午吃下午茶,晚上泡温泉,想吃啥吃啥,龙虾鲍鱼松露鱼子酱天天吃,这些现在其实都不贵,一个月一万元完全可以拿下。要40年才能花完这500万,生活质量比你现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知道上海为啥房价那么高吗?

因为供给太少需求太多。

为什么供给那么少?因为你们不肯去这么享受生活,宁愿过苦日子,也要住在1000万的房子里自慰"我是上海人啊!"。

user avatar

韦小宝贪污了两三百万两银子,堪称大清首富,而康熙为了给台湾救灾,缩减后宫用度才勉强攒出来五十万两银子

可是韦小宝比康熙更富有吗?

其实这就是无产阶级的悲哀所在,就像韦小宝的银子,再多,它也不完全属于韦小宝自己,他的钱来源于康熙的权力,康熙一声令下,韦小宝别说银子,连命都不一定是自己的

题主的描述里,也算是个中产阶级了,焦虑的问题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焦虑,即:有一定的资产,但是总感觉自己和月入两三千,存款没五万的穷苦大众没什么区别。

中产阶级以为这是一种错觉,一种自己明明很富有却误以为自己很贫穷的错觉,其实错了,因为真的没什么区别。

中产阶级这个词是商家想出来骗人消费的幌子,事实上,中产阶级可以扪心自问一下,除了房子,你还有什么资产?

而房子是不能作为生产资料的,即便你把它出租,其租金甚至连房贷都追不上。

你有一家工厂,你有一家商铺,你有一家公司,你是一个股东,这才叫资产,这种资产才能带来跨越阶层的巨大收益。

题主所说的,家里有两套房子,还都有人住,这就不能算进资产里,因为这就像是裤衩一样的刚需,你不可把内裤当做资产,因为你知道你不能卖了它光着屁股,房子同理,你知道它值很多钱,但你有可能卖掉它变现吗?

不可能,因为你需要住的地方

所以,事实上这种中产阶级,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工作单位给你开的工资

这种凭力气挣钱的手段,不论你是一个月五千还是十万,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你需要战战兢兢地伺候领导,否则他把你开了,你就沦入赤贫,无论你有多少存款,那也只是苟延残喘的一部分。

你需要小心翼翼地遵守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你不敢找情人,不敢去赌博,不敢触碰任何民法刑法,因为一旦触碰法律,你没有任何手段逃脱制裁。

你需要精打细算地把钱计算着花,因为你知道这都是你的血汗钱,你不舍得挥霍,而节俭正是享受生活的死敌。

月入十万高级白领和月入三千的打工人,在买东西时都会有相同的顾虑:这玩意值吗?

因为你花的是自己的钱,你不可能不顾虑。

而当你作为一个股东,只要公司效益好,你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这个时候你才不会顾虑值不值,钱只有不劳而获的时候,花起来才不心疼。这也可以解答题主的疑惑,为什么收入不低,但总感觉自己很穷呢?

很简单,因为那是你的血汗钱,你不舍得挥霍

这也引出了一个非常扎心的事情,很多人会很自豪地,志得意满地说:我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都是正大光明的,心里踏实。

你如果有心观察,不难发现,说出这种话的人,十个人里九个都经济困难,在他们昂首挺胸的背后,总会有各种难以解决的生活难题。

我并非批评谴责或者轻视这种人,相反我也很尊敬他们,但是从客观规律上来看,越是重视踏实挣钱,不“投机取巧”的人,往往越混越穷。反而是那些总想着偷懒和不劳而获的人,却能不经意间获得不菲财富。

穷是一种感受,多挣几千块几万块,并不能明显地缓解这种感受,最直接的办法也最无赖,当你不劳而获,钱是大风刮来的时候,也许和你工资数额一样,但是你就不会感觉自己穷了。

分割线

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说的是哈姆雷特,你说的是蚂蚱怎么炸好吃,这个我就不太能理解了

为了给阅读理解实在太差劲的人一个解释,我在此特意拿大白话,再说一遍

我讲的是我理解的世界运行的规律,你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我没有说别人应该怎么做

我没有说现在人们应该卖房创业!

我没有说创业很可能成功!

投机取巧四个字加了引号表示是它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意思!

请不要再抬一些我从来没提及过的事的杠了。

user avatar

我也是到知乎来以后才发现说我家几套房是把一大家子的房子都算上的。我也是惊了,我一直以为自己名下的/夫妻两人名下的叫我的房子,这把三代的东西放在一起算谁家没几套房。

还有,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收入或者是夫妻收入才叫家庭收入,自己或夫妻的存款才叫家庭存款,跑来知乎才知道爹妈的都能算上。

还有资产,自己住的房子不管是10万还是1000万,从实用价值来说都是提供了住这个功能,说我有多少资产那是自嗨。

魔都50平的房子可能要500万,小城市500万可以住大别野,请问到底谁的住房条件好,谁的舒适度高?你总不能说我住500万的50平跟500万的大别野一样舒服吧。自嗨,有什么意思。

年入6万的工资才是题主真实的可以支配的收入,哦,得先去掉社保。不管你住在1000万的房子里还是10万的房子里,你过的都是年入6万的生活。爹妈的钱不是题主的钱,别杠说“我是独子以后都是我的”之类,毕竟爹妈还活着呢。爹妈要过爹妈的日子,爷爷奶奶要过爷爷奶奶的日子,总收入几十万也是那么多人要过日子的,不是他们挣钱给题主一人花。

这完全和我心里千万富翁的生活不一样,不说和王思聪一样花天酒地也不至于这样每天累死累活的一点都不潇洒吧,是不是这点钱在上海其实不算什么啊?

我的天,到底什么叫千万富翁啊,你那千万的房产自己住着呢,哪里有千万?何况还是父母的房子。这是对千万富翁有多大的偏见,明明是年入6万的小老百姓要跟王思聪比,我也是没想法了。

魔都的最低工资都2480了,年入29760。哪个工厂招工不是写着综合工资5—6K/月,再少也没人去啊。题主一年6万就算是税后吧,自己比一比,到底生活水平是在哪个层次上。

user avatar

因为你没有1300万。

1.你家的房产是自住,不能出售或出租,没有变成现金。

2.你家存款应该是你父母准备养老看病和给你买婚房首付的(客观的说,如果不是因为上海房价太高,300万存款是很可观的),不会用在平时生活改善上。你能自由支配的很少(6万)。这才是决定你生活质量最核心的。

3.知乎er有一个通病,提前几十年,就把父母,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房产,都算到了自己头上,上海人均预期寿命是八十多岁呢!

4.胡润中国财富报告所指的家庭,是三口之家。就是你爷爷奶奶是一家,你父母是一家,你结婚后,和你老婆是一家,所以是3个家庭。这时候,你再算算,你的家庭资产是多少(正常情况下,你会贷款买房,这时,你减去负债,再算算你的净资产有多少)?更不要说,还有一种计算方法是除去自住房。

5.房子的估值,要卖出去才算数,你卖套房子试试就知道了,哪里有那么好卖的。


此外,多说几句。知乎er认为家庭净资产过千万遍地都是,胡润中国财富报告161万这个数据不准,除了因为知乎er吹牛和不接触社会外,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清楚胡润的统计口径,是三口之家,而不是集你们夫妻和双方家族的洪荒之力,这样统计,净资产过千万的家庭数量真的不多。

胡润的统计数据年年发布,如果与现实偏离较大,早就被喷死了。此外,还应该相信政府统计,这些,都比我朋友,我同学,我亲戚这些凭感觉得出的结论靠谱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