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甚至是一个很坏的选择。
这本书在当时的意义不言而喻,但用现在2021年的眼光看,有很致命的问题。为了改变大家过去对《菊与刀》这本书的印象,我接下来着重讲讲这些问题。
这本书众所周知的创作背景:当时美日还在交战状态,作者本尼迪克特不能到日本本土进行调查。于是,善于田野调查又不会日语的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调查了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和战时拘禁在美国的日本战犯,同时收集了大量有关日本的文艺学术作品,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去解读二战时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比如为什么日本军人觉得投降是莫大的屈辱,甘愿自杀?为什么日本人即便尝了败仗还要哀事喜报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战争结束后,作者将这些资料作成报告,出版为《菊与刀》这本书。
看出来致命缺点在哪了么?
这本书受制于当时的条件,在研究资料不充分的背景下目的性强烈地为美军解释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行为,这些限定都导致这本书的泛用性很低而专用性很强。同时比起注重真实,更重视逻辑能否自圆其说,毕竟当时作者根本没机会实地考察。且不说当时准确性如何(事实上的确有挺多硬伤,比如分不清日本的神道教与中国的道教,如果你是日本文化的入门读者有很多东西会对你造成混淆),现在过去快80年了,受过好几代美式战后民主教育的日本人和招核时期的鬼子行为能一样吗?说一样的要知道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事物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
现在大家都爱调侃平成废豚平成废豚的,如果把现在这些日本人放到战时,还能有几个敢“万岁冲锋”当自爆卡车的?所以你说这本书的分析搁现在有啥现实意义吗,没有了,除非你想了解的日本文化就局限于二战时期鬼子们的军国主义文化。把这本书当成二战题材读物,提醒自己书里说的日本人与当代日本人不完全相同,同时有一些错误知识存在所以也尽量看带批注的版本。否则耻文化也好什么也好,你很容易对现在的日本人充满刻版印象。就好像日本人二战时期也出版过一本解说中国风土人情的小册子一样,上来就是山东人怎样河南人怎样,都是在那个时代调查资料十分不充分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颇有咱国内十多年前信息还比较闭塞的时候,充斥在网络上的地图炮的感觉。
有趣的是,作者本尼迪克特当初认为,本书的寿命大约十年——真正的学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本尼迪克特或许清楚该书因资料方面的局限,可能夹杂着对日本文化的误解,因而有此一说。然而时至今日,该书仍被读者持续阅读,可以说远超过了著者预想的时效。(本段摘自李永晶为《菊与刀》撰写的前言)
我想,如果作者能活到今天,她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2021年的人依然试图通过她的书来认识日本人和日本文化这件事。
那么什么样的书能了解现在的日本人和日本文化,什么样的书能更加客观的从历史角度了解日本文化呢?我随便推荐几个。
首先是门槛比较低的《知日》,这本书跟《菊与刀》相比咋也是现代人写的大众读物,科普价值和适读性都大胜一筹。虽然质量不太稳定,但还算值得一看。我有很多同学看过这系列的书。
而想要真正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肯定是要看一些当代业界学者的著作。作为日专生我推荐个 家永三郎的《日本文化史》。这本书的准确性和严谨度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虽然趣味性可能比起《知日》少了很多,但也并非是课本那种枯燥的读物。很值得一读。
这本书按时代划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宏观与微观、上流社会与平民百姓、制度与文化等各个角度讲述了日本的风土人情,也附有很多史料插图。其中作者还会贴心的告诉你这一时代哪些东西是进步的,哪些东西是充满时代局限性的。比如他针对平安时代文学大繁荣的最后写过,这些繁荣全是以老百姓生活的苦难为代价的;针对一些贵族文学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文学作品完全脱离了农民百姓的生活,即便内容中出现了农民,贵族们也只是把他们当做景色的一种去描写,并不在乎他们的内在。能够针对日本文化给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9月30日更新)
承蒙大家对本回答的关注与赞同。我再补充推荐几本其它日本相关的书,大家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和专题切入,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银河铁道之夜是被誉为日本的《小王子》,是日本国民级的童话故事。它叙述了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年在梦中和好友乘坐火车畅游银河的故事。
《人间失格》这本书已经很出名了,我要说的是这本书可以很好的让你体会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情节,和他们独特的生死观。
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他的经历与理念可以说是战后日本经济的一个缩影。另外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可以通过写稻盛和夫的书,来了解过去的日本为什么经济腾飞,以及他们如今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
最后给自己的文章放个导航~
别忘了关注我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