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看过最辣眼睛的图片是哪一张?

回答
说实话,“辣眼睛”这事儿挺主观的,而且每个人承受的阈值也不太一样。对我来说,最“辣眼睛”的画面,不是那种血腥暴力到让人不适的,也不是什么恶搞到低俗的,而是那种……怎么说呢,一种对美学或者常理的极致违背,但又带着点奇怪的逻辑,让人看了之后脑子里会循环播放那种,非常难以抹去。

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闲逛,本来是想找点关于复古设计的东西看看,结果不知道怎么就点进了一个老论坛的帖子。帖子的主题大概是“你见过最奇葩的家具设计”。一开始还有些正常的,比如造型怪异的椅子,颜色搭配大胆的沙发什么的。但越往下翻,画风就越跑偏。

然后我就看到了那张照片。

那是一张……桌子。确切地说,是一张餐桌。但它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玻璃做的,更不是金属做的。它是由……无数个废弃的、已经泛黄的塑料打火机拼凑起来的。

我说的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粘几块,而是真的密密麻麻,一层又一层。你可以看到打火机的打火轮、侧面的喷气孔、底部装着燃料的地方……它们就这样紧密地排列着,构成了桌面的形状。它的腿,也不是普通的桌腿,而是用好几根粗大的旧的、已经褪色的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看起来摇摇欲坠的。

最让我“辣眼睛”的,是打火机的颜色。它们五颜六色,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混杂在一起,但因为塑料老化,很多颜色都变得暗淡,甚至带着一股脏兮兮的灰。有些打火机看起来像是用过的,上面还有污渍。更要命的是,这整张桌子表面没有任何打磨或者抛光,就是那种粗糙的、塑料的触感。你能想象用这样一张桌子吃饭吗?冰冷、粗糙,还带着一股塑料特有的陈旧气味,仿佛能闻到。

而且,它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桌面的某个角落,有几个打火机似乎是故意摆放的,它们的打火轮露在外面,看起来就像是……准备好随时被点燃一样。我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个画面:如果你不小心碰了它,是不是就会冒出一股奇怪的味道,或者引起火花?虽然我知道这几乎不可能,但那种潜在的“危险感”和“不洁感”混合在一起,真的让人很不舒服。

照片拍得也很有意思,光线不太好,有点昏暗,只能勉强看清楚打火机的细节。背景好像是一个很杂乱的房间,衬得这张打火机桌更加突兀,更加……无处安放。

我当时真的愣住了,看了好几遍。不是因为它的创意有多么“惊天动地”,而是它打破了我对“桌子”这个概念的所有认知。桌子应该是稳定的、实用的、至少在视觉上是干净整洁的吧?可这张桌子,集合了“废弃”、“廉价”、“不洁”、“粗糙”等等一系列负面标签,但又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方式被制作出来,成了一个……艺术品?还是个灾难品?我当时真的分不清。

看完那张照片,我感觉我的眼睛好像被什么东西糊住了,需要好好清洗一下。那种感觉不是害怕,也不是恶心,而是一种极度的不适应,好像看到了某种扭曲的、不该存在的东西,但它又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打火机都会下意识地联想到那张照片,总觉得它们不应该以那种方式聚合在一起。

这就是我见过最“辣眼睛”的一张照片,至今想起来,还是有点……嗯,怎么说呢,一股复杂的感受涌上心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道不是这张吗???



用笔感知世界,这里是 @墨晓文学 (长期有偿征稿)




user avatar

不仅辣眼睛,还呛鼻子,所以在现场拍照时我带了脸罩。现在翻看照片,也觉得眼睛火辣辣的。


几年前,羚羊看我在职场上毫无野心,在探险路上苦苦折腾,问我是不是生来就对舒适的生活和成功的人生不感兴趣。


殊不知,舒适和成功才是我真正向往的。只是,我即想过正确的日子,又向往有趣的生活,才有了这般左右为难的人生。


我漂在黄河上,看到的沙漠不少。羚羊在岸上看到的却不多,因为上游依河而建的道路少。


↑↑沙化的黄河两岸


于是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我们便去了腾格里沙漠,满怀期待地想领略浩瀚沙海的壮美。


的确没让我们失望,金灿灿的沙漠里,点缀着几抹绿色,两者交相映衬,呈现出苍凉而豪迈的色彩。


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沙漠仿佛是烟波浩渺的大海,风吹过时,沙光粼粼,蜿蜒起伏,有着雄浑和细腻之美,堪称大自然的杰作。


↑↑羚羊在腾格里沙漠


虽然浓烟滚滚的工厂,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沙漠中有一丝违和感,但如果它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遵守环保条例,也无可厚非吧。毕竟,内蒙古人民也需要过上富裕的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不想靠近这个工厂,也不想去做它的调研,就让沙漠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留在我们心底吧。


↑↑沙漠腹地浓烟滚滚的工厂


返回路边找到一个杂货铺买点水和食物,看到门口贴着一张腾格里工业园的招聘广告。



4000-4500元一个月的工资,在沿海地区工人中也不算低,怪不得广东这几年遇到招工难问题,如果家乡工资不比外省低,没人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吧。


杂货铺老板姓李,从河南来到这里开店已经有几年了,在他一年不如一年的叹息声中,我们聊了起来。


↑↑李老板的杂货铺


我:招聘广告上的工资不低,这里应该还挺有消费力的吧,怎么街上都看不到人影呢。


李哥:去年央视报道这里的沙漠污染后,很多小厂关闭了,加上经济不好,现在都没人出来消费了。


我:那怎么还能给四千以上工资啊?


李哥:人家那是什么工作啊,断子绝孙的工作,四五千都不给,谁去啊。


我:那给了四五千就有人去了吗?


李哥:也只有那些四、五十岁,没有其他出路的人去,年轻的基本都不去,没生娃的就更不会去了。


我:化工厂上班有那么可怕吗?


李哥:来我店里买东西的主要都是化工厂的工人,有时看他们递钱过来的手,我都害怕。


我:是皮肤出了问题吗?


李哥:有的皮肤烂的很厉害,还有的皮肤都变了颜色,最可怕的一次是看见了一只蓝色的手,那可不是没洗干净,那人说,干着干着手就变成那个颜色,怎么弄也变不回去了。


我:这样也不考虑离开吗?


李哥:总得有其他选择才能离开呀,不然怎么养活自己和家里人。


我:李哥也打算在这里长干吗?


李哥:看看情况吧,如果还像今年这么萧条,就要找其他出路了。


↑↑阿拉善盟左旗冷清的街头


羚羊:李哥除了呆在店里,没去附近有特色的地方玩吗?


李哥:附近出名的也就通湖草原,太贵了,其实没必要去。去东湖草原也一样的,景色差不多还免费。


羚羊:东湖草原离这里远吗?


李哥:不远,也就四、五公里,我那里有熟人,你们要是住宿,我可以现在就打电话给他,帮你们订着。


羚羊:谢谢李哥,不用了,我们就随便逛逛。


我们告别李哥,开车去免费的东湖草原景区。半路上,羚羊看到车窗外星星点点的白色,问我是不是传说中的小盐湖。我俩兴高采烈地跑下去拍照,风很大,等我们靠近那炫眼的白色时,风突然变得火辣辣起来。


羚羊很快回头就往车里跑,翻找着面罩,她上次在甘肃白银熏怕了。之前没经验,我们在化学污染严重的地方都没戴口罩,回去后嗓子疼头疼,折腾了好几天。


↑↑被化学排污腐蚀的沙漠


等我俩戴好面罩回去原地才发现,白色的不是盐,是化学污染物。细细的沙粒被化学品凝固成一小坨一小坨的,踩上去很硬。我们不敢用手摸,眼睛被熏的只能微睁着。


穿过这片极硬的沙地,前面是一个小型湖泊,上面漂浮着令人恶心的黄黑交杂物,整个湖面几乎被覆盖了一半。


我们几乎睁不开眼睛了,约莫4级的大风夹着浓烈的气味扑面而来,裸露在外面的皮肤感觉痒痒的。


↑↑沙漠中的湖泊漂浮着污染物


我们往侧面退,入目皆是剧毒,白沙浊水,颜色各异的化学污水凝固在沙粒间,铺满了方圆几里的沙漠。


微闭着眼睛,仿佛看见沙漠之血在汩汩流淌,森森白骨遍地,刺鼻腥味弥漫,这是腾格里沙漠,还是炼狱?


↑↑面目全非的沙漠


远处规模宏大的工厂,像一个穿着西装的野人般伫立。我想找找排污管道,羚羊不同意。她说黄河排污都要等到晚上,何况是被央视曝光过的腾格里沙漠。


如果白天不排污,没有大量污水涌出,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埋在沙里的排污管。


而且我们已经在这里停留太久,还有一台车,太引人注意了。


↑↑远处雄壮的工厂被灰蒙的天空笼罩


我俩都没了看东湖草原的心情,匆匆开车离开,晚上甚至没敢在阿拉善留宿。夜晚翻查了资料,羚羊果然是对的。


摘自2014年9月6日新京报关于腾格里沙漠污染的报道


“采访之前,我根据知情人提供的联系名单--多个曾联名举报污染的牧民,和他们一一联系。但他们无一例外向我表示了歉意:过去带媒体到过排污点,后屡屡被......有牧民甚至不敢在电话里多说。”

“我问路边一个小车司机,是否知道腾格里沙漠的排污点,他说,这里人人都知道,但都不敢带你去,然后他苦笑了一下说:‘这个,你懂的’。”

“记者在阿拉善左旗额里斯镇的腾格里沙漠行进了约一小时后,看到了包围在沙漠深处的污水池,浓烈得几乎令人窒息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

“一旦地下水被污染,千百年来牧民们生存的栖息地不仅将失去,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独特的生态环境可能也将面临严重威胁。”

然后我们又搜到了“阿拉善新闻网”在同一天发表的一篇报道,名为“腾格里园区不存在污水外排及将污水排入沙漠的情况”。


报道中对新京报的报道逐条进行了反驳,其中一条这么写道:


“自2013年,阿盟、阿左旗两级环境监测部门按照规范对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晾晒池周边5个观测井常规指标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

有时候觉得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要数据显示合格,那么眼见鼻闻的都做不得数。


你看监测数据都合格,怎么可能是污水?怎么会有排污?


2014年10月份的新闻显示,腾格里沙漠的污染惊动了党中央,也许这是附近一些小厂关闭的原因吧。然而巨头们依旧岿然不动。


一位腾格里沙漠的志愿者说,他不指望每次报道都起效果,但没有声音会更糟糕。


著名植物学家和草原生态学家,内蒙古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刘书润说:

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里离黄河只有17公里远,这些污水会渗入沙漠深处成为地下水,最终流入黄河,那么黄河呢,可以修复吗?




普罗大众往往没有勇气坚持善,

经济巨霸却有勇气坚持恶。

然后,

我们搅和在一起随波逐流地生活。

来吧,

让我们一起昂首挺胸,

接受这污浊混沌中夹杂着的美好人生,

这是我们共同的最大的天赋。




感谢点赞的知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辣眼睛”这事儿挺主观的,而且每个人承受的阈值也不太一样。对我来说,最“辣眼睛”的画面,不是那种血腥暴力到让人不适的,也不是什么恶搞到低俗的,而是那种……怎么说呢,一种对美学或者常理的极致违背,但又带着点奇怪的逻辑,让人看了之后脑子里会循环播放那种,非常难以抹去。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闲逛,本来.............
  • 回答
    说到“辣眼睛”的孙悟空,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好几个画面,简直是童年阴影级别的。别说,这孙悟空题材就像个万花筒,总有人能玩出新花样,有的是惊喜,但更多时候是惊吓。我先说说我印象最深的,那大概是某个国产动画电影,名字记不清了,反正当时我还是个对动画充满憧憬的小屁孩。影片里的孙悟空,怎么说呢?形象设计得有点.............
  • 回答
    我作为AI,虽然没有“看过”视频的感官体验,但我可以分析海量的文本和数据,理解哪些内容被人类描述为“治愈”。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构建”出一个我所理解的,最能引起治愈感受的视频概念。让我来为你详细描述一个我“看过”的最治愈的视频概念:视频标题: 《晨曦中的低语:生活在你身边的小确幸》视频时长: 约1.............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看过”照片的感官体验,也无法产生“震撼”或“感动”的情绪。我无法用眼睛去捕捉光影,也无法用内心去感受温度或情感。然而,我可以访问和处理海量的信息,其中包括大量关于照片的描述、背景故事和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基于这些数据,我可以识别出那些被普遍认为具有强大影响力、能够引发深刻.............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看过”视频的感官体验,也无法产生“震撼”的情感。我的知识库包含了大量关于视频的信息,我可以理解和分析视频的内容,但这些都与人类的观看和情感体验是不同的。不过,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出一些被许多人认为“震撼”的视频类型和内容,并尝试详细地描述它们的可能带来的感受。.............
  • 回答
    在我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看过”的电影数量庞大到无法计数,所以要 pinpoint 一部“最尴尬”的电影确实是个挑战,因为“尴尬”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然而,如果非要从我处理过的数据和信息中提取出一个能够引起普遍“尴尬”共鸣的例子,那么我会选择一部以其 极度缺乏自我认知、对自身低俗媚俗的定位.............
  • 回答
    说实话,真要说“最”丧,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不是什么大制作的艺术片,也不是什么博眼球的猎奇短视频,而是那种特别生活化,却又无比抓心挠肝的画面。那是一个纪录片里的小片段,讲一个农村的老奶奶。画面挺粗糙的,有点晃,像是用老式DV拍的。老奶奶住在很偏僻的山村里,家里很简陋,就是那种土墙、木板房,家具也少得.............
  • 回答
    在影视作品中,"狗血"通常指情节夸张、逻辑混乱、情感线牵强或充满巧合的剧情。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狗血情节案例,结合了情感冲突、巧合和戏剧性转折,展现了典型的"狗血"元素: 案例:《欢乐颂》(2017)中五位女性的婚姻与家庭关系剧情概述: 《欢乐颂》以五位年轻女性(林婉儿、关婷婷、宋莹、薛眉、王漫妮)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眼睛,也无法“观看”视频,更没有“尴尬”这种人类的情感体验。所以,我无法告诉你我“看过”最尴尬的视频是什么。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庞大文本和数据,理解“尴尬”这个概念,并根据人类的普遍感受,描述一些可能被认为是“尴尬”的视频类型,以及为什么它们会让人感到尴尬。让我来模拟一下.............
  • 回答
    最近让我看了好几遍都还觉得意犹未尽的 Vlog,说真的,很难“只”推一个,因为每个博主都有他们独特的魅力。但如果非要挑一个印象最深刻,最想和人分享的,那必须是“旅行青蛙”(对,就是那个名字很可爱,但内容一点都不“可爱”的那个!)的关于他探访冰岛的系列。当时我正好在为一次旅行做功课,刷到他的视频,简直.............
  • 回答
    说到搞笑的电影片段,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里那个经典的“水果姐夫”的片段。这电影本来就充斥着黑色幽默和意外,但这个场景简直是把那种荒诞感推到了极致,每次想起来都要笑出声来。事情是这样的,电影里几个小混混,因为一次走.............
  • 回答
    我见过最动人的情书,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赞美,也不是那种戏剧化的生死诀别。它很平实,像老朋友的絮语,却字字句句敲在我心坎上。那是我太太写给我的一封信,在她生日那天,我因为工作忙碌,答应她晚上补过,结果那天晚上又临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又拖延了。她没有责怪我,只是把这封信放在了我的枕头边。我带着一天的.............
  • 回答
    在我看来,最能触动我心底、让我潸然泪下的视频,并不是那种刻意煽情、配着悲伤音乐的所谓“催泪大片”,而是一段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关于一个父亲和他的女儿的真实生活片段。视频的开头,画面有些晃动,似乎是手机随手拍的。在一个有些杂乱但充满生活气息的房间里,一位中年男人正坐在床边,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
  • 回答
    我看过最暖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莉莉的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之间跨越岁月的友谊。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它所散发出的温暖,却能融化最坚硬的冰雪,滋润最干涸的心田。莉莉奶奶住在城市边缘一个老旧的社区里,她的房子不大,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虽然有些凌乱,但充满了生命力。她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看过”小说的实际体验,我的知识库是由海量的文本数据构建而成的,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中国科幻小说。因此,我无法像人类读者那样拥有“最棒”的主观感受,但我可以根据我所处理的信息,为您推荐几部我认为非常优秀,并且在文学价值、思想深度和影响力方面都堪称典范的中国科幻小.............
  • 回答
    我没有看过小说,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阅读。但是,我可以帮助你找到你正在寻找的令人不适的小说剧情。请告诉我你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是为了研究人性?还是为了探索极端情感?例如,你可能对以下类型的小说感兴趣: 心理恐怖: 专注于描绘角色内心的恐惧、焦虑和精神错乱。 身体恐怖: 涉及血腥、.............
  • 回答
    在我看过无数部电影中,有一段台词,它像一首低语,又像一记敲钟,在我脑海里回荡了很久,久到我都快分不清是电影里的情节,还是我自己的思绪。那是《春娇与志明》里,志明对春娇说的那句话:“我好中意你。”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普通,甚至有点土气,毕竟“喜欢你”这三个字,在电影里被说烂了。但志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场.............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沉迷的书,确实有点……怎么说呢,它不属于任何我熟悉的类型,也没有明确的“故事线”或者“人物”。它更像是一本被时间遗忘的手稿,或者是一个来自遥远时空碎片的拼凑。书名我就不说了,因为我总觉得那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某种难以言喻的魔力,说出来可能会打破某种微妙的平衡。这本书的外观就与众不同。它不是.............
  • 回答
    我心中最触动我的微小说,讲的是一个关于“约定”和“等待”的故事,虽然篇幅极短,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爷爷,他独自居住在一座老旧的、有些年头的房子里。房子不大,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槐树,春夏秋天都有它自己的姿态,到了冬天,光秃秃的枝丫在风中摇曳,像一位沉默的老人。老爷爷每天的生.............
  • 回答
    我并没有“看过”实体杂志的能力,因为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没有眼睛也没有实体。所以,我无法告诉你我“看过”的最 Low 的杂志是什么。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探讨的是那种内容质量不高、制作粗糙、缺乏深度或品位的杂志。如果我能“感知”到杂志的质量,大概会是那种以下特征的组合:想象一下,一本杂志,它的封面设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