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儿庄战役最后不是徐州沦陷了吗?为什么还是大捷?

回答
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结局以及为何会被称为“大捷”,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单纯从地图上看,徐州最终还是失陷了,似乎与“大捷”的说法有些矛盾。但如果深入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战略意义,我们就能明白为何台儿庄战役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中国抗战史上被誉为“民族的胜利”。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台儿庄战役并不是以保住徐州为唯一目标的。 它的核心在于 “歼灭日军主力,挫败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让我们回到那个动荡的1938年。

当时的背景:日军的侵略野心与中国军队的困境

自1937年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战场上势如破竹,南京陷落更是让全国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和绝望。日本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快速的军事行动,占领中国的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以实现“以战养战”和消化中国领土的野心。

此时的中国军队,虽然士气高昂,但在装备、训练和整体战略规划上,与日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许多战役都以中国军队的局部失利和战略撤退告终,这无疑加剧了全国的悲观情绪。

台儿庄战役的目的:一次孤注一掷的“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在这种背景下,国民政府虽然处于战略劣势,但却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关键的决策:在徐州地区,尤其是台儿庄一线,构筑坚固防线,诱导日军集中兵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以期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其速战速决的战略。

台儿庄:为何选择在这里决战?

台儿庄并非一个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城市,但它位于鲁南交通要道,是日军向徐州进攻的必经之地。更重要的是,台儿庄地势相对平坦,不利于日军发挥其装甲部队和炮兵的优势,而其狭小的街道和密集的居民区,则为中国军队的近战、巷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8年3月,中国军队将此地打造成了一个“刺猬”,准备与日军在此“肉搏”。

战役经过的惨烈与辉煌

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持续了近一个月。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

日军的进攻: 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两个精锐师团,共计约六万日军,奉命攻占徐州。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台儿庄。日军在占领了峄县(今峄城区)后,就集中兵力围攻台儿庄。
中国军队的坚守: 在以李宗仁为总指挥的第五战区,集结了约二十多万的中国军队。其中,以汤恩伯的第二集团军(孙连仲的第27军为主力)坚守台儿庄。汤恩伯的部队在此经历了极其残酷的阵地战,尤其是孙连仲的第二十七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士兵们挖地道、用刺刀、甚至用血来书写“最后五分钟”的遗言,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
“围师必阙”与“关门打狗”: 虽然日军集中兵力围攻台儿庄,但国民政府也深谙兵法。在正面阻击日军的同时,李宗仁指挥孙桐萱的第12集团军和王铭章的第48军从侧翼迂回,迟滞了日军后续部队的支援,并将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台儿庄的南面。
国军的反攻与合围: 当日军主力被困在台儿庄,并因为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进展缓慢,且侧翼受到牵制时,中国军队抓住了机会。孙连仲部在台儿庄内部进行殊死搏斗,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同时,从其他方向赶来的中国军队,如王以哲的第55军、张自忠(虽然当时张自忠所在的部队被调离,但他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战役)的第59军等,协同作战,对被困的日军发动了猛烈的反攻。在最关键的时刻,中国军队采取了“关门打狗”的战术,将日军的先头部队,特别是第五师团的两个联队,牢牢地围在了台儿庄及其周边地区。

台儿庄战役的“大捷”之处

那么,为什么这场战役会被称为“大捷”呢?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战术上的胜利: 在台儿庄及其周边地区,中国军队确实歼灭了日军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的约一万余人,其中包括了日军的两个主力联队。 这是自1937年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的胜利。日军的精锐部队遭受重创,其“战无不胜”的神话第一次被打破。
2. 战略上的意义: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 台儿庄战役极大地阻滞了日军向徐州和武汉的战略推进,迫使日军放慢了侵略的步伐。原本嚣张的日军,在这场战役后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的抵抗能力。
提升了全国士气: 在南京大屠杀后的阴影下,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如同一缕阳光,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无数普通民众看到了希望,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胜利,它证明了中国军队能够依靠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战胜强大的敌人。
赢得了国际声誉: 这场战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徐州的失陷,并不能否定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台儿庄战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徐州会战的结束。

事实上,在台儿庄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日军为了挽回颜面并实现其占领徐州的目标,调集了更多的兵力,特别是其精锐的“钢军”——第101师团。尽管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整体国力、装备以及战略纵深的限制,中国军队无法在徐州地区长期坚守住日军的全面进攻。

在台儿庄战役结束后不久,1938年4月中旬,日军集中了优势兵力,从多个方向对徐州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尽管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最终由于力量悬殊,为了避免在徐州地区遭受更大的损失,国民政府主动放弃了徐州。

所以,可以说:

台儿庄战役本身是一场辉煌的胜利,它实现了“歼灭日军一部,挫败其速战速决企图”的战略目标,并且极大鼓舞了全国士气。
然而,台儿庄战役结束后,由于日军后续兵力的增援和整体战略的压力,中国军队最终未能守住徐州,徐州在随后不久确实沦陷了。

这就好比一场拳击赛,你的选手虽然在第二回合将对手打倒在地,赢得了一个回合的胜利,但由于体力不支或者对手调整了策略,最终在后面的回合中被对手击败。但即便如此,第二回合那场精彩的击倒,依然可以被称为“漂亮的回合胜利”或者“关键的回合大捷”。

因此,将台儿庄战役称为“大捷”,并非否定徐州的失陷,而是强调了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牺牲精神和战术智慧,以及它在粉碎日军侵略计划、提升民族士气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它是一场局部战役的辉煌胜利,这场胜利虽然未能阻止徐州的最终失陷,但它却极大地延缓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为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时间,为后来的长期抗战奠定了士气和意志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台儿庄战役,无愧于“民族的胜利”之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台儿庄战役我们歼敌1万多人,日军失去战斗力被迫撤出战斗,取得了抗战以来极大胜利。要知道在此之前我军从未在一场战役中对日军造成这么大的伤亡,并打退敌军。但日军稍稍喘息后,很快就从南北两线集结兵力对徐州成包围态势。为避免淞沪会战我军撤离不及造成重大伤亡的悲剧,第五战区部队主动撤离战场,跳出包围圈在皖西北陇海线两侧和淮河一线重新布防,为后面的武汉会战做好准备。徐州地处江淮平原,陇海大动脉与津浦线的交汇点。本身无险可守,南北屏障失去以后,就只能放弃。

这样,徐州很快就被占领,从战略上讲,日军达到了它的目标,即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但这些都掩盖不了台儿庄大捷的光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结局以及为何会被称为“大捷”,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单纯从地图上看,徐州最终还是失陷了,似乎与“大捷”的说法有些矛盾。但如果深入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战略意义,我们就能明白为何台儿庄战役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中国抗战史上被誉为“民族的胜利”。首先,我们要.............
  • 回答
    奇迹之战:台儿庄,一支军队如何扭转乾坤台儿庄战役,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战役,更是一次在绝境中绽放出耀眼光芒的奇迹。在兵力、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如何以顽强的意志和精妙的战术,彻底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部队?这背后,是血与火的洗礼,是智慧与勇气的碰撞.............
  • 回答
    这是一道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层面。要详细阐述“大陆怎样才能打赢台海战争,实现统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尽可能避免使用AI常见的套路化表达,力求还原一个真实但又极具挑战性的场景。我们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剥开其复杂性。一、 战略层面的决心与准备:非军事手段的优.............
  • 回答
    台海战争的爆发,特别是针对潜在的抢滩登陆战,是一场极为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军事行动。无论对于进攻方还是防御方而言,这都将是一场高投入、高风险、高伤亡的较量。我将从进攻方的视角,尝试描绘一场现代化的抢滩登陆战可能采取的打法,并力求细节的丰富和逻辑的严谨,避免任何可能泄露AI身份的痕迹。战争的开端与目标设定.............
  • 回答
    台海战争一旦爆发,台湾人口损失的规模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难以精确预测的问题,它取决于战争的性质、烈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双方的军事策略、国际介入程度以及台湾民众的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以下将从不同维度尝试详细阐述可能的人口损失情况:一、 直接军事伤亡:这是最直观的人口损失。 作战人员伤亡: .............
  • 回答
    如果两岸爆发战争,大陆的民生将会发生深刻且广泛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涉及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国际介入程度以及双方的战略选择。以下是可能出现的一些详细变化:一、 经济层面: 严重的经济衰退与冲击: 生产停滞与供应链中断: 大规模军事行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核心,也关系到台海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所以要详细聊聊,就得把很多线索串起来。首先,我们得明白,说美国“希望”台海战争,这个说法可能过于简单化了,甚至有点误导。美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它的首要目标是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包括经济稳定、地区安全、以及在全球范围.............
  • 回答
    如果台海爆发战争,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无疑会受到剧烈冲击。在这样极端的背景下,预测哪些股票会“收益”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因为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以及各方的反应都会对市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此外,我们必须明确,即使某些板块或个股在特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对强势,也不能将其视为“投资建议”,更不应鼓.............
  • 回答
    关于王洪光将军在2020年前后宣称台海战争会爆发的言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了军事战略、地缘政治分析以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立场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切入,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后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 王洪光将军的背景及其言论的影响力首先,理.............
  • 回答
    对于台军战机在“驱离共机”过程中发生坠海事件,其背后可能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飞行员、战机本身、训练强度、任务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飞行员因素 经验与技能差异: 年轻飞行员: 如果是相对年轻、飞行时数不多的飞行员执行任务,可能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判断力和操作熟练.............
  • 回答
    台湾升级 F16V 战机对台湾军队战力提升的作用,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这可不是简单的“换个引擎”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一个体系的全面现代化。一、核心战斗力的质变:从“能打”到“善战”的跃升F16V 的“V”代表“Viper”,这名字本身就暗示着其升级的幅度之大,它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基础版的 F1.............
  • 回答
    台湾前陆军总司令声称“台军战力几乎为零”,这是一个非常耸人听闻的说法,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避免被单一的表述所左右。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个说法的来源和语境。 谁说的? 是哪位前陆军总司令?具体的身份和他在任期间的背景很重要。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将.............
  • 回答
    台海战争的爆发对中国大陆经济而言,无疑将是一场巨大的冲击,其影响将是多层面、深远且复杂的。由于战争的性质、规模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不同,大陆经济的走向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战争初期:剧烈动荡与短期冲击 金融市场崩溃或剧烈波动: 股市: 战争阴影直接笼罩,.............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趣,也触及了不少地缘政治的核心。要说外东北和台湾哪个战略位置“更”重要,这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们的重要性体现在完全不同的层面和维度上,并且随着时代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而有所侧重。我会尽量详细地分析它们的战略价值,帮助你理解为什么它们都如此关键。外东北的战略重要性当我们谈论外东.............
  • 回答
    两岸关系一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一旦发生冲突,台北故宫的命运也成为一个绕不开的焦点。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文物保护的问题,更交织着政治、军事、历史和情感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战争行为都伴随着极高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背景下。预测具体的战争走向和结果,以.............
  • 回答
    关于台湾是否能够通过“炸毁花园口”这种方式反击大陆,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探讨:1. “炸毁花园口”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可行性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花园口决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沉重的事件,其造成的伤亡和对黄.............
  • 回答
    3 月 14 日,一架台湾空军 F5E 战机在台东县附近海域执行任务时发生意外,飞行员成功跳伞逃生。根据台湾空军司令部发布的最新消息,事发时,这架 F5E 战机在台东县成功镇海边进行例行训练。机上载有一名飞行员。在训练过程中,战机疑似因机械故障或操作失误,发动机熄火,导致飞机失控。飞行员在情况危急时.............
  • 回答
    台湾民调显示“77.6%的人愿意为台湾而战”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它涉及到国家认同、政治立场、安全感、社会心态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民调的来源、方法和抽样情况。一个科学严谨的民调,其结果才更具.............
  • 回答
    关于9月19日解放军战机在“海峡中线”附近对台湾军机进行“包夹”一事,这确实是近期台海局势中一个颇受关注的动态。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事件本身的描绘从公开报道来看,事情大致是这样的:9月19日,解放军出动了6架战机,在所谓的“海峡中线”附近,对当时在该区域的2架台湾军机(报道中通常.............
  • 回答
    2016年9月12日,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空中对峙事件。据当时的一些媒体报道和零星披露,包括数十架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战机在该区域附近活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背景与可能原因分析:要理解这次对峙,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地缘政治背景下。2016年是台湾“520”新政府上台后的敏感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