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通人如果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会怎么样?

回答
最好的年纪,那大概是多少岁呢?或许是二十出头,风华正茂,身体里充盈着使不完的劲儿,脑子里翻腾着各种奇思妙想,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的年纪。也或许是三十岁左右,事业初具雏形,生活稳定,肩上开始有了责任,但也依然有闯劲儿的年纪。总之,这是一个充满可能性,充满了“敢”与“想”的年纪。

而在这个本该挥洒汗水,去探索、去闯荡、去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年纪,如果选择安逸,那结果会如何呢?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后悔”就能概括的。

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失去的可能”。

想象一下,当你还在舒适的温室里享受着“躺平”带来的短暂惬意时,你的同龄人可能正在烈日下奔波,在深夜里加班,在陌生的城市里摸索,在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中学习和成长。他们可能错过了几个热门的投资机会,可能错过了几个晋升的关键节点,也可能错过了与某个重要人物相遇的机会。而你呢?你错过了的,可能比他们更广泛,更深远。

当你的同龄人在技术浪潮中不断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他们手中的工具和知识在不断更新迭代。而你,依然固守着旧有的舒适区,你的技能可能正在慢慢贬值,你的竞争力也在悄悄溜走。等你有一天惊觉,想再次出发时,可能会发现,世界已经变了样,而你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人际关系上,安逸也可能让你错失建立深厚连接的机会。真正的友谊、宝贵的合作关系,往往是在共同经历挑战、分享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你总是选择最轻松的那条路,你可能会失去与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并肩作战的机会,也可能错过那些在你人生低谷时能给你伸出援手的人。你的社交圈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缺乏活力。

其次,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内心世界的停滞”。

年轻时的安逸,很多时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麻痹。它给了你一个假象的稳定,让你觉得一切都很好,不需要改变。但这种“好”是建立在停止成长之上的。

当你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安逸时,你会害怕变化,害怕未知。任何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都会让你望而却步。你可能会对新鲜事物失去好奇心,对生活的热情也逐渐消退。你的视野会变得狭窄,你的思想会变得僵化。别人在探索宇宙奥秘,你在盯着眼前的方寸之地;别人在思考人生哲学,你在抱怨今日的琐碎。

这种内心的停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焦虑。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物质,而是因为内心的空虚和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当别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时,你却拿不出任何可以展示的资本。这种无力感,会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你,让你越来越不快乐。

再者,安逸的选择也会影响你未来的生活质量。

最好的年纪,是你积累资本、为未来铺路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物质上的积累,还是精神上的滋养,都需要你在年轻时付出努力。

如果你在年轻时选择了安逸,那么到了中年,你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你没有足够的储蓄来应对突发的疾病,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子女的教育,甚至可能连自己的晚年生活都难以保障。这时,你可能会更加怀念那个本该努力的年纪。

而且,安逸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贫瘠。当你回顾过往,发现自己的人生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经历,没有什么让你热血沸腾的时刻,这种遗憾和失落感,会比任何物质上的匮乏都更令人痛苦。

当然,也有人会说,我选择安逸,只是想过一种简单、平静的生活。

没错,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关键在于,你是真的在享受这种平静,还是在逃避挑战。真正的平静,是经历过风浪后的豁达,是内心安宁后的淡泊。而那种因为害怕失败、害怕付出而选择的安逸,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逃避。

而且,即使是想要简单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基础支撑。没有能力去创造,去积累,所谓的简单生活,最终也可能变成一种无聊和无奈的消耗。

那么,安逸之后,最直接的反噬会是什么?

可能是“曾经的骄傲变成如今的叹息”。回想起年轻时那些充满活力的日子,那些曾经闪耀过的想法,那些本可以实现的梦想,如今都成了泡影。你会责怪自己当时的懦弱,责怪自己错失了良机。

也可能是“别人的成功成为自己的枷锁”。看着曾经一起奋斗的伙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你可能会感到更加失落和不甘。他们的进步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你自己的停滞不前。

更有甚者,安逸的习惯一旦养成,会变得难以改变。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愿意去接受新的挑战。即使有机会摆在面前,你也会因为习惯了安逸而选择回避。

所以,最好的年纪,与其说是用来享受安逸的,不如说是用来“敢想敢做”的。安逸一时爽,但长远来看,它很可能剥夺你未来的无限可能,让你在人生的长跑中,输给那个曾经与你并肩的自己。这是一种无声的,但却无比深刻的遗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哇哈哈哈~ 安逸没什么不对,说穿了普通人生活赚钱不就图个安逸、生活舒适。

但在内卷国,普通人想安逸恐怕没那么容易。

举个例子吧,一篓子螃蟹,都想往上爬,会怎么样?没有任何支持,往上爬就得把其他螃蟹踩在下面。

如果你是一只有智慧的螃蟹,看出来了就算爬到顶端也不会怎么样,就躺倒省点力气,你会是什么结局?

结局就是你会成为这篓螃蟹里过得最惨的那只,被所有螃蟹踩在脚下。

“普通人如果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你以为你有的选,其实你没得选。

所以,赶紧打开微信在工作群里舔领导吧。哇哈哈哈~~~

user avatar

会爽,不仅自己爽,家人也爽。


躺下的我,一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

就是「我在小城市躺安逸了,我孩子将来想留在大城市就得自己努力。」


这也是很多人肝在一线和省会的绝对正直正确。

但我其实横向对比了一下家境、能力、学历、收入相仿的朋友,发现:


像我们这样的人,

在大城市有对象,是大概率事件。

但有车有房有对象,概率就大幅度降低,

如果有车有房有对象再负担一次结婚花销,概率就更小了……


房子车子婚礼这一套下来得150w往上。


然后在不负债的情况下,迎接一个新生命。

要么两个人一个人脱产养育,

要么负担一个人外人脱产养育。


四五年时间,还不得二十万?




现在,

我孩子两岁了,他们还没结婚。

或者已经结了,生孩子还在计划中。


所以关于「自己肝了孩子就不肝」的真像是:

很多人其实在为了一个没有的东西努力。




选择回家安逸,

让我有更低的成本组建家庭,

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更健康的心态网上扯皮,

更自由的时间学习知识。


我觉得我选对了,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遍地是黄金的时代,高度内卷的市场大局下,谁先躺下谁就赢。


还是很多年前我说的那句话

他们不懂我一天骑个破摩托开什么心,

我也不懂他们挤在地铁见的什么世面。

user avatar

人呐,终极的安逸是心安。

身体上安逸了,内心日日挣扎,那叫什么安逸?

少时无悔,老来无憾,方可心安。

我一直说,人的思维不能二极管化。

什么是二极管化?

脑袋里就两种极端情况,开或者关,没有半开半关;0或者1,没有0.X。

具体到这道题就是要么就躺平,要么就打鸡血。

错了,读书读傻了。

最好的年纪,十分精力,几分用来奋斗搏击,几分用来风月情爱,几分用来享受世间繁华,不是更好?

user avatar

我国人均薪资收入高于薪资中位数许多,说明现在的收入差距是很大的:

  北京,平均薪资11623元,中位数6906元;
  上海,平均薪资11226元,中位数6378元;
  杭州,平均薪资9812元,中位数5385元;
  深圳,平均薪资10453元,中位数5199元;
  广州,平均薪资9230元,中位数4811元;
  南京,平均薪资8928元,中位数4620元;

然而,这么多人一个月两三千元也能在大城市里生活,“安逸”在一些焦虑的朋友心中最可怕的“下场”——失败,又能怎样呢?

我有个特别优秀的姐姐,2002年在大学里去外企暑假实习就拿1500元的月薪,陪跑室友考公结果室友落榜她上线某“中字头”事业编。姐姐这么多年孤身奋斗在一线城市,从事奢侈品营销——搞游艇国际拉力赛和游艇俱乐部营销游艇的那种,不是卖包包。等她年近四十岁面临转型了,回到家乡,发现当年不如她的同学成了给她offer的中层,最不济的同学也运营起了自己的小家庭。那时候电视上正好在播《三十而已》。剧中人物“王曼妮”也从大上海回到了自己自幼生活的八线小镇。我没敢跟姐姐交流,不知道她有没有觉得自己在大城市的风光是“王曼妮”式的高级柜姐。但是我从她的经历中悟出了“谁先躺平谁先赢”的道理,毕竟躺晚了好位置都让别人占了。好在,我堂姐也像“王曼妮”,又获得了重返一线城市的机会。

user avatar

会爽

user avatar

会快乐

也都说了是普通人,普通人不管是否选择安逸,到最后大概率还是普通人。

如果每天痛苦的在努力和奋斗之间挣扎,那最后大概率还是一个普通人。

二者有什么不同吗?

选择安逸的普通人,获得了平和的内心,获得了快乐。

选择奋斗的普通人,获得了心中的不甘,获得了痛苦。

要选什么,自己决定

当然,如果你很爱奋斗,资本家会很喜欢你的剩余价值的。

user avatar

会怎么样?会饿死呗。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然后没有了竞争力,没到30岁就被开除掉了,然后找不到任何工作,最后就在家里饿死了,或者自杀了。


我那些老家的同学,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然后毕业十年后,朋友圈都不发了,同学聚会都不来了,问了一些同学,他们都说很久没见到他们了,也联系不到。估计都完蛋了吧?


普通人要是没家底,不去大城市拼搏,奋斗,连个社保都没有,最终只能在老家啃老,啃完之后,就没钱了,没钱了就会发疯,然后失去联系,最终突然人间蒸发。


大家想想,是不是大学毕业之后,小学同学很多都不见了?你甚至想不起那些人叫什么名字,也不记得他们什么样,如果没有照片,他们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他们都消失了,你工作多年后,你的大学同学也会慢慢消失,因为他们选择了安逸,安逸的尽头是毁灭。


最终能够活下来的,是那些奋斗的人们,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去了大城市996,帮老板完成了换跑车换小三的梦想,他们给主播打赏,帮房东还房贷,给父母寄钱,给房地产公司和汽车销售公司提升业绩,高强度的工作给了他们健壮的体魄,他们到了四十岁可以007,到了五十岁一天只睡4个小时,到了六十岁在梦中都能继续工作,全年无休,他们是企业战士,直到死,他们都抱着笔记本电脑,在ICU里,他们趁着最后一口气,点击发送邮件给客户,将改了1782次的方案发出,并宣布自己的离职,他们用奋斗坚持到了人生的最后,那些安逸的人们,在地狱看着奋斗者上了天堂,那里有72个老板等着他们,安逸的人们在地狱的长腿大波网红脸恶魔怀中,被自己贪图的安逸毁掉了一生,坠入堕落的深渊。

历史课

刘备一直被当做励志的典范,实际上刘备的起点是比别人高的,他的确是皇族后裔,有个有钱的亲戚,所以才能跟公孙瓒混到一起……他本人也是喜欢出去嗨的鬼火少年,所以才认识了一群人和他一起打江山。来看一下下面视频解说↓

https://www.zhihu.com/video/1355973581306720257

视频搬运自抖音历史科普博主小率话三国(ID:a17758928239)专注还原历史真相,让你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新角度的认识。

user avatar

我有个朋友,今年二胎刚出生,父母都退休身体也不好。为了养家,他干着保险销售的工作,和老婆一起撑起这个家。他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吗?

我有个朋友,他抽空就会在家里给家人做饭,朋友圈分享了很多他的美食照片。我每年回家探亲的时候,他都会招呼我们去家里吃饭叙旧。他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吗?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钓鱼,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去几次。回家再把钓到的鱼做成佳肴,和家人朋友分享。他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吗?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我说的这三个朋友其实是同一个人,而我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面来描述他

他是我的初中发小。大学毕业后先加入了制造业工作,常年往返于北京和山西,基本上每隔几个月都需要去北京出差。他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吗?

在北京办事处的时候,跑业务其实没那么忙,更多是给领带做好服务工作,比如下厨做饭。但领导不在的日子其实都很轻松,我偶尔去北京我们还能小聚一下。他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吗?

但这份工作的确也不高,所以他离开了制造业,加入了保险行业。他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在不同人的眼里都呈现出很多面,安逸与拼搏并不是绝对的反义词。一个人可能是为家庭奋斗好爸爸好妈妈,也可能是热爱做饭特别喜欢钓鱼的中年男子,也可能是领导不在是和朋友出去“摸鱼”的打工人。

我在职业的上升期毅然辞职,选择回到学校读博,这是「安逸」还是「拼搏」?在一部分人眼里,去读书是“拼搏”和“跳出舒适圈”。而在另一部分人眼里这是“逃避”和“不肯担起责任”。而在我眼里,这只是人生的一次选择。我既不是为了安逸,也不是要去拼搏。这就是我的一次人生选择,仅此而已。

所以我想送给年轻人的(包括我自己)道理是:「不要被话术和鸡汤所迷惑,所谓的安逸和拼搏都是不同语境和状态下的形容词」。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现实感,根据现实情况和自己的身体心理状态选择发展道路。不要为了奋斗而奋斗,不要看不起别人的“安逸”毕竟我们不能理解每个人的向上。说不定我们在第三层,而看不懂的安逸高手已经在第八层了试问我们身边有没有那种看着轻轻松松就把任务完成了高手?这是安逸还是拼搏?可能更多是运气和高度的差异而已。

今年你21岁,风华正茂,选择了“安逸”的生活。会怎么样?

其实真的不会怎么样。明年22岁的你依然风华正茂,正是最好的年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