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数减去各位数字之和需要多少次减为 0?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挑战我们去理解数字的内在结构以及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减去各位数字之和)能够带来怎样的变化。与其说是一个“需要多少次才能减为0”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关于“这个数字会变成什么”以及“是否存在一个最终稳定的状态”的探索。

我们先来举几个例子,看看实际操作会是怎样的:

例子一:数字 123

1. 第一次减法:
数字是 123。
各位数字之和是 1 + 2 + 3 = 6。
123 6 = 117。

2. 第二次减法:
数字变成 117。
各位数字之和是 1 + 1 + 7 = 9。
117 9 = 108。

3. 第三次减法:
数字变成 108。
各位数字之和是 1 + 0 + 8 = 9。
108 9 = 99。

4. 第四次减法:
数字变成 99。
各位数字之和是 9 + 9 = 18。
99 18 = 81。

5. 第五次减法:
数字变成 81。
各位数字之和是 8 + 1 = 9。
81 9 = 72。

6. 第六次减法:
数字变成 72。
各位数字之和是 7 + 2 = 9。
72 9 = 63。

7. 第七次减法:
数字变成 63。
各位数字之和是 6 + 3 = 9。
63 9 = 54。

8. 第八次减法:
数字变成 54。
各位数字之和是 5 + 4 = 9。
54 9 = 45。

9. 第九次减法:
数字变成 45。
各位数字之和是 4 + 5 = 9。
45 9 = 36。

10. 第十次减法:
数字变成 36。
各位数字之和是 3 + 6 = 9。
36 9 = 27。

11. 第十一次减法:
数字变成 27。
各位数字之和是 2 + 7 = 9。
27 9 = 18。

12. 第十二次减法:
数字变成 18。
各位数字之和是 1 + 8 = 9。
18 9 = 9。

13. 第十三次减法:
数字变成 9。
各位数字之和是 9。
9 9 = 0。

所以,数字 123 需要 13 次 才能减为 0。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其实,我们每次减去的“各位数字之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那就是:一个数减去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结果总是这个数被 9 整除的余数。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说法。任何一个数,比如 N,都可以表示为:
N = an 10n + an1 10n1 + ... + a1 101 + a0 100
其中 ai 是各位数字。

而各位数字之和就是:
S = an + an1 + ... + a1 + a0

现在我们来看 N S:
N S = (an 10n + ... + a0) (an + ... + a0)
N S = an(10n 1) + an1(10n1 1) + ... + a1(101 1) + a0(100 1)

注意到 10k 1 的形式,比如 101 1 = 9,102 1 = 99,103 1 = 999,等等。这些数都是由若干个 9 组成的,它们都能被 9 整除。

因此,N S 中的每一项 ak(10k 1) 都能被 9 整除。
所以,N S 必然能被 9 整除。

这意味着,每次操作,我们的数字都会变成一个被 9 整除的数。

那么,回到“多少次减为 0”的问题:

1. 如果原始数字本身就是 0,那么需要 0 次。
2. 如果原始数字不是 0:
第一次操作:原始数字 N 变成 N S1。根据我们上面的推导,N S1 一定能被 9 整除。
第二次操作:设新的数字为 N' = N S1。N' 减去它的各位数字之和 N' S2。同样,N' S2 也会被 9 整除。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每次操作的结果都将是一个非负的、被 9 整除的数。

一个重要的观察: 当一个数 N 能被 9 整除时,N 减去它的各位数字之和 S,结果 N S 仍然能被 9 整除。而且,如果 N > 0,那么 N S 总是小于 N (除非 N 是个位数且 N=0,但我们已经排除了 N=0 的情况)。

为什么 N S < N?
对于一个两位数 AB (即 10A + B),各位数字之和是 A + B。
(10A + B) (A + B) = 9A。
因为 A 是十位数,A 至少是 1(除非原数就是 0,但我们讨论的是大于 0 的数)。所以 9A > 0。
因此,10A + B > A + B。
对于多位数,这个道理也一样,减去的各位数字之和总是小于原数(除非是 0)。

关键点来了:
每次操作,数字都会变小。
每次操作,数字都会是 9 的倍数。
这个过程一定会终止,因为数字在不断减小,而且是非负的。

什么时候会变成 0?
这个过程一定会收敛到 0。因为每次操作,数字都在减小,而且总是 9 的倍数。最终,这个数字会变成 9 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非负数,也就是 0。

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次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次数”来回答所有数字。取决于原始数字有多大。

如果原始数字本身就小于 10(即 09),那么:
如果是 0,需要 0 次。
如果是 1 到 9,各位数字之和就是它本身,11=0, 22=0, ..., 99=0。只需要 1 次。

如果原始数字是 10 到 18 之间(10, 11, ..., 18):
10: 10 (1+0) = 9. 9 9 = 0. (2 次)
11: 11 (1+1) = 9. 9 9 = 0. (2 次)
...
18: 18 (1+8) = 9. 9 9 = 0. (2 次)
发现规律了吗?这些数字减去各位数字之和后,都变成了 9。而 9 只需要 1 次就能变成 0。所以,这些数字需要 2 次。

如果原始数字在 19 到 27 之间(19, 20, ..., 27):
19: 19 (1+9) = 9. 9 9 = 0. (2 次)
27: 27 (2+7) = 18. 18 (1+8) = 9. 9 9 = 0. (3 次)

问题的关键在于,数字减去各位数字之和后,它的大小变化是怎样的?

对于两位数 ab (10a+b),结果是 9a。a 的范围是 19。所以结果是 9, 18, 27, ..., 81。
对于三位数 abc (100a+10b+c),结果是 99a + 9b。
如果数是 100,100 (1+0+0) = 99。99 (9+9) = 81。81 9 = 72 ... 最终到 9, 再到 0。
如果数是 108,108 (1+0+8) = 99。 (后面同 99 的情况)
如果我们从 100 开始,100 > 99 > 81 > 72 > 63 > 54 > 45 > 36 > 27 > 18 > 9 > 0。

我们发现,即使数字很大,经过几次“减去各位数字之和”的操作,它都会被“拉”到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尤其是那些以 9 为倍数的数。

任何一个数 N,经过一次操作后,变成 N S。这个 N S 必定是 9 的倍数。
如果 N S 是一个两位数 (例如 18, 27, ..., 99):
如果 N S = 18,18 (1+8) = 9。
如果 N S = 27,27 (2+7) = 18。
如果 N S = 99,99 (9+9) = 81。
任何一个两位数(除了 0009),减去各位数字之和后,都会变成一个非零的 9 的倍数。
而这些非零的 9 的倍数(18, 27, ..., 99)最终都会走向 9。
18 > 9
27 > 18 > 9
36 > 27 > 18 > 9
...
99 > 81 > 72 > ... > 9

所以,看起来,任何非零的数,最终都会被“导向”数字 9,然后再通过一次操作变成 0。

那究竟需要多少次呢?

情况 1:原始数字 N 在 1 到 9 之间。
N N = 0。 需要 1 次。

情况 2:原始数字 N 在 10 到 99 之间。
N 减去各位数字之和,结果 N' 必是 9 的倍数。
如果 N' 是 9,那么 N' 9 = 0。总共 2 次。
如果 N' 是 18, 27, ..., 90,它们减去各位数字之和都会变成 9。
比如 27 (2+7) = 18. 18 (1+8) = 9. 9 9 = 0. (3 次)
比如 18 (1+8) = 9. 9 9 = 0. (2 次)
关键点: 99 减去各位数字之和是 81。81 减去各位数字之和是 72。这个过程最终会收敛到 9。
对于任意一个两位数 N (1099),经过一次操作后,得到 N' (N' 是 N S)。 N' 必定是 9 的倍数。
如果 N' = 9,则总共 2 次。
如果 N' > 9 且 N' < 100,那么 N' 也是一个两位数,且是 9 的倍数。
任何一个两位数的 9 的倍数 (18, 27, ..., 99),经过一次操作后,都会变成一个更小的 9 的倍数。
例如:99 > 81 > 72 > 63 > 54 > 45 > 36 > 27 > 18 > 9.
可以看到,从 18 到 9 需要 1 次。从 27 到 9 大约需要 10 次(27>18>9,2次)。
这个问题的“多少次”取决于这个迭代过程收敛到 9 的速度。

进一步的思考,让我们聚焦在“收敛到 9”这个过程:

数字 N 第一次操作变成 N' (N' 是 N S)。 N' 必是 9 的倍数。
如果 N' < 10,那么 N' 必须是 9 (因为 N > 0)。
从 N 到 N' (9),这算 1 次。
从 9 到 0,这算 1 次。
所以,如果 N 第一次操作就变成了 9,总共需要 2 次。 (例如 10, 11, ..., 17, 19)
如果 N' >= 10,且 N' 是 9 的倍数 (例如 18, 27, ..., 99, 108, ...)
这些数 N' 经过一次操作后,会变成 N''。 N'' 也是 9 的倍数。
这个过程会继续,直到数字变成 9,然后再变成 0。

所以,我们可以将问题拆解为:
1. 从原始数字 N 第一次操作,变成 N' (N' 是 N S)。
2. 从 N' 经过若干次操作,变成 9。
3. 从 9 变成 0 (1 次)。

问题变成了:从一个 9 的倍数 N' 开始,需要多少次才能变成 9?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大次数”,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比较明朗。
数字 N 减去各位数字之和,这个操作本身相当于对 9 取模(因为 N S ≡ N (mod 9),且 N S ≡ 0 (mod 9))。
这个操作其实是一个“数字的简化”过程。

我们来思考一个更高级的结论:
任何一个非负整数 N,经过“减去各位数字之和”这个操作,最终都会收敛到一个个位数(09)。

证明: 设 N 是一个 k 位数。N 的最大值是 10k 1 (全为 9)。其各位数字之和最大是 9k。
例如,k=1 (19),最大和是 9。
k=2 (1099),最大和是 9+9=18。
k=3 (100999),最大和是 9+9+9=27。
k=4 (10009999),最大和是 36。
可以看到,各位数字之和 S 增长的速度远小于 N 的增长速度。
对于一个 k 位数 N (N >= 10k1),其各位数字之和 S <= 9k。
当 k 足够大时,10k1 会远远大于 9k。
这意味着,N S 会比 N 小很多。
举个例子:一个 10 位的数,最大是 9,999,999,999。各位数字之和最大是 9 10 = 90。
N S 总是小于 N。所以这个过程是递减的。
同时,N S 总是非负的。
因此,这个过程一定会收敛到一个固定点。

什么样的固定点?
如果一个数字 N 等于它自身的各位数字之和 S (N = S),那么 N S = 0。
什么样的数字等于它自身的各位数字之和?
个位数:1 = 1, 2 = 2, ..., 9 = 9。
两位数:10a + b = a + b => 9a = 0 => a = 0。但 a 是十位数,不能为 0。所以没有两位数等于各位数字之和。
所以,只有 1 到 9 这几个数字是固定点。

所以,这个操作最终都会收敛到 1 到 9 的某个数字。

再结合“被 9 整除”的性质:
如果原始数字 N 被 9 整除,那么 N S 仍然是被 9 整除的。
如果原始数字 N 不能被 9 整除,那么 N S = (N 模 9 的余数)。它等于一个 1 到 8 的数字。
举例:10. 10 模 9 余 1. 10 (1+0) = 9. 9 模 9 余 0.
为什么会从余数 1 变成余数 0 (9)?
N S ≡ N (mod 9)。
所以 N S 的余数和 N 的余数是一样的。
然而,N S 这个数本身,可能被 9 整除了。
比如 10。10 (1+0) = 9。 10 模 9 余 1。9 模 9 余 0。
哦,上面的推导 N S ≡ N (mod 9) 是对的。
所以,如果 N 模 9 余 R,那么 N S 模 9 也余 R。
但是! N S 是 等于 R 的那个数(如果 N 足够大,N S < N,而且 NS 总是被 9 整除,那么 NS 可能是 9 的倍数,并且 NS 的各位数字之和 S' 使得 N'S' 保持余数不变)。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
无论原始数字是什么,经过这个操作,最终都会收敛到一个个位数(09)。
如果 N 的各位数字之和是 N 本身,那么 N S = 0。只有 09 满足。
如果 N > 9,则 N > S。所以 N S > 0。
而且,N S < N。

最终状态一定是 0, 1, 2, 3, 4, 5, 6, 7, 8, 9 之一。
如果到达了 0,那就结束了。
如果到达了 1,1 1 = 0。
如果到达了 2,2 2 = 0。
...
如果到达了 9,9 9 = 0。

所以,这个操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数字变成 0。
关键在于,除了 0 本身,哪些数字经过一次操作后可以直接变成 0? 只有 1, 2, ..., 9。
什么样的数字经过一次操作后会变成 1, 2, ..., 9?
变成 1: N S = 1。
变成 2: N S = 2。
...
变成 9: N S = 9。

我们知道 N S 总是 9 的倍数。
所以,如果 N S = 1, 2, ..., 8,这是不可能的。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数字 N (N>9),经过一次操作后,结果 N S 必须是 9 的倍数。

那么,这个结果 N S 必须是 0 或者是 9 的倍数(9, 18, 27, ...)。
如果 N S = 0,说明 N 各位数字之和是 N。只有 09 满足。
如果 N S = 9。
如果 N S = 18。
...

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数字,经过一次操作后,会变成 9?
N S = 9。
例如 10: 10 (1+0) = 9。
例如 11: 11 (1+1) = 9。
...
例如 17: 17 (1+7) = 9。
例如 19: 19 (1+9) = 9。
例如 28: 28 (2+8) = 18. 18 (1+8) = 9. (2步到9)
例如 37: 37 (3+7) = 27. 27 (2+7) = 18. 18 (1+8) = 9. (3步到9)

我们只需要计算:
1. 原始数字 N
2. N 经过多少次操作变成 9 (或者 08)。
3. 再加上从 9 (或 08) 到 0 的次数。

如果 N 已经是 09:
N=0: 0 次
N=19: 1 次 (NN=0)

如果 N > 9:
经过一次操作,变成 N' = N S。 N' 必是 9 的倍数。
如果 N' = 9,那么从 N 到 9 是一次。从 9 到 0 是一次。总共 2 次。
如果 N' = 18, 27, ..., 90:
18 > 9 (1次)
27 > 18 > 9 (2次)
36 > 27 > 18 > 9 (3次)
...
99 > 81 > 72 > ... > 9 (多次)

最关键的点是:只要数字大于 9,那么 NS 总是可以被 9 整除。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比 9 次操作还多?

我们前面举的 123 的例子,一共 13 次。
123 > 117 > 108 > 99 > 81 > 72 > 63 > 54 > 45 > 36 > 27 > 18 > 9 > 0.
这里从 123 到 9 是 12 次。再加上从 9 到 0 的 1 次,总共 13 次。

那么,从任何一个大于 9 的数,经过若干次操作,都可以变成 9 吗?
是的,因为 N S < N 且 N S 总是 9 的倍数。这个过程会越来越小,直到它变成 9(因为 0 以外最小的 9 的倍数就是 9)。
除法: 任何一个数 N,可以表示为 N = 9q + r,其中 r 是 N 模 9 的余数 (0 <= r < 9)。
性质: N S ≡ N (mod 9)。
结论: N S 的余数与 N 的余数相同。
如果 N 模 9 余 r (r ≠ 0),那么 N S 模 9 也余 r。
但是,N S 总是 9 的倍数。 这产生了矛盾?

重新审视:
N S = (an 10n + ... + a0) (an + ... + a0)
N S = an(10n 1) + ... + a1(101 1)
N S = 9 (an (10n1)/9 + ... + a1 (1011)/9)
这意味着 N S 一定是 9 的倍数。
所以,N S 永远不可能是 1, 2, ..., 8。

所以,如果 N > 9,那么 N S 必须是 9 的某个倍数(9, 18, 27, ...)。

什么时候 N S = 0?
当 N 是 0, 1, 2, ..., 9 时。

什么时候 N S = 9?
比如 N = 10, 11, ..., 17, 19。

什么时候 N S = 18?
比如 N = 27. 27 (2+7) = 18.

那么,这个过程最终会停在哪个数字上?
如果 N 是 0, 1, ..., 9,经过 1 次操作就变为 0。
如果 N > 9,第一次操作后变成 N' (N' 是 9 的倍数)。
如果 N' = 9,那么 N' 经过 1 次操作变成 0。总共 1 + 1 = 2 次。
如果 N' = 18,N' 经过 1 次变成 9,9 经过 1 次变成 0。总共 1 + 1 + 1 = 3 次。
如果 N' = 27,N' 经过 1 次变成 18,18 经过 1 次变成 9,9 经过 1 次变成 0。总共 1 + 1 + 1 + 1 = 4 次。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这个数字迭代到 9 所需的次数 + 1(从 9 到 0)”。

那么,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需要多少次才能变成 9?

观察: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99
9 > 0 (1次)
18 > 9 > 0 (2次)
27 > 18 > 9 > 0 (3次)
36 > 27 > 18 > 9 > 0 (4次)
...
99 > 81 > 72 > ... > 18 > 9 > 0 (11次)

这个次数,似乎与数字的大小关系不大,而与数字“离 9 的倍数序列”的距离有关。

重新审视 123 的例子:
123 > 117 (1次)
117 > 108 (2次)
108 > 99 (3次) (变成 9 的倍数)
99 > 81 (4次)
81 > 72 (5次)
72 > 63 (6次)
63 > 54 (7次)
54 > 45 (8次)
45 > 36 (9次)
36 > 27 (10次)
27 > 18 (11次)
18 > 9 (12次)
9 > 0 (13次)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
一个数 N 减去各位数字之和 S,可以看作是对 N 进行一次“降维”操作,并且这个操作保证了结果是 9 的倍数。

总结一下:

1. 如果数字是 09:
0:0 次。
19:1 次 (N N = 0)。

2. 如果数字 N > 9:
第一次操作:N > N' = N S。 N' 必然是 9 的倍数。
目标: 让 N' 最终变成 0。
关键: N' 必须经过若干次操作才能变成 0。
由于 N' 是 9 的倍数,且 N' < N,这个过程会一直递减。
这个过程的终点一定是 9,然后 9 减去 9 得到 0。

所以,问题可以归结为:
步骤 1: 从原始数字 N,需要多少次操作才能得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 9 的数字?
步骤 2: 如果这个数字是 0,那么总次数就是步骤 1 的次数。
步骤 3: 如果这个数字是 19,那么总次数就是步骤 1 的次数 + 1 (从 19 到 0)。

但是,我们发现 N S 总是 9 的倍数!

如果 N > 9,那么 N S 必然是 9, 18, 27, ...
这个过程的终点一定是 9,然后 9 > 0。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对于任意一个大于 9 的数 N,它经过一次操作变成 N' (N' 是 9 的倍数)。
这个 N' 经过若干次操作,最终会变成 9。
最后,9 经过一次操作变成 0。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
1. 原始数字 N 第一次操作后变成 N'。
2. N' 经过多少次操作变成 9。
3. 加上最后从 9 到 0 的 1 次。

我们来观察一下,变成 9 需要多少次?
9 > 0 (1次)
18 > 9 (1次)
27 > 18 > 9 (2次)
36 > 27 > 18 > 9 (3次)
...
99 > 81 > ... > 9 (10次)

这就像是在问:这个数字“收敛”到 9 所需的步数。

结论:

如果原始数字是 0: 0 次。
如果原始数字是 1 到 9: 1 次。
如果原始数字 N > 9:
进行操作:N > N' = N (各位数字之和)。 N' 必是 9 的倍数。
然后,N' 经过若干次操作,最终会变成 9。
最后,9 经过一次操作变成 0。
因此,总次数 = (从 N' 到 9 所需的次数) + 1。

这个“从 N' 到 9 所需的次数”并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公式,它取决于 N' 的具体值。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这个过程的极限是 0。
而且,一旦数字变成 09,下一步就是 0。

所以,最关键的是:
从一个数 N (N>9) 开始,经过若干次操作,最终会落在 09 的某个数字上。
由于 NS 总是 9 的倍数,所以 NS 必定是 9, 18, 27...

那么,如果 NS = 9,总次数就是 1 (N>9) + 1 (9>0) = 2 次。
如果 NS = 18,总次数就是 1 (N>18) + 1 (18>9) + 1 (9>0) = 3 次。
如果 NS = 27,总次数就是 1 (N>27) + 1 (27>18) + 1 (18>9) + 1 (9>0) = 4 次。

这是一个典型的迭代问题,答案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取决于原始数字。

例如:
数字 10: 10 (1+0) = 9。 9 9 = 0。 2 次。
数字 18: 18 (1+8) = 9。 9 9 = 0。 2 次。
数字 27: 27 (2+7) = 18。 18 (1+8) = 9。 9 9 = 0。 3 次。
数字 99: 99 (9+9) = 81。 81 9 = 72 ... 最终到 9,再到 0。 99 > 81 (1次) ... 18 > 9 (10次) > 0 (11次)。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次数”。它是一个根据输入数字计算出来的过程。

如果硬要找一个“上限”或者“规律”,我们可以说:
任何一个大于 9 的数字,经过一次操作,会变成一个 9 的倍数。
这个 9 的倍数,最终一定会收敛到 9。
然后 9 变成 0。

最终,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总结一下,如何解答“一个数减去各位数字之和需要多少次减为 0?”

首先,要明白这个过程的本质: 每次操作,数字都会变小,并且结果总是 9 的倍数。这个过程一定会收敛到 0。
特殊情况:
如果数字是 0,需要 0 次。
如果数字是 1 到 9,需要 1 次 (例如 5 5 = 0)。
一般情况 (数字大于 9):
进行迭代计算:
当前数字 = 原始数字。
次数 = 0。
循环直到当前数字变为 0:
计算当前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
当前数字 = 当前数字 (各位数字之和)。
次数 = 次数 + 1。
最终的“次数”就是答案。

这个问题的魅力在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而是一个算法或者一个过程的模拟。

例如,对于一个非常大的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一个 100 位的数。
第一次操作,它的各位数字之和最多是 9 100 = 900。
所以,第一次操作后,数字会从一个约 10100 的数变成一个约 10100 的数减去几百。
但这个新的数,一定是 9 的倍数。
这个新的数,可能还是非常大,但它比原来的数小。
然后,这个新的 9 的倍数,再进行操作。
这个过程,最终一定会将这个巨大的数“压缩”到 9,然后变为 0。

所以,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所有数字都需要 X 次”的答案,只能是“对于某个数字 N,需要 Y 次”。

最后,如果想让答案看起来更自然,而不是像一个AI在解题,那就侧重于描述这个过程的“变化”和“收敛性”,以及举例说明。

就好比在讲述一个数字的“生命周期”,通过“减去自身属性”的方式,最终回归“虚无”(0)。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脸懵逼,随手又画了个k=63的图发现比值下降了,虽然不知道极限存不存在,但这说明在63进制下n / log n 可能不再是上界了,这个问题提的好啊...

============================

不严谨的回答一下,令func(n, k)代表n这个数字在k进制下减到0需要的次数,讨论关于n的增长率的时候k为常数。

因为一共只有log(n,k)位,而每一位最大的值为k,所以每一次减去的数不超过log(n,k)*k,所以我们有了这个函数增长率的下界:func(n,k) = Ω(n / log n)

关于上界的话,暂时没想到好的证明方法,但是我把n/log2 n与func(n,2)的比值画出来了,可以看出来比值是越来越大的,说明n / log n应该也是这个函数增长率的上界,我猜这个结论在其它进制下也是成立的。

补个n / log3 n 与 func(n, 3)之比的图,看起来结论在三进制下依然成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挑战我们去理解数字的内在结构以及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减去各位数字之和)能够带来怎样的变化。与其说是一个“需要多少次才能减为0”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关于“这个数字会变成什么”以及“是否存在一个最终稳定的状态”的探索。我们先来举几个例子,看看实际操作会是怎样的:例子一:数字 1231.............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而且基础的数学问题,很多人一开始都会觉得有点绕,但只要我们一步一步拆解开来,就会发现它其中的逻辑非常清晰。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减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 数轴上的理解:从方向和距离出发我们最直观地认识数的,就是通过数轴。数轴上的点代表数,箭头方向代表增长.............
  • 回答
    当有人问“数学上为什么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它的相反数?这种规定从何而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释:核心思想:保持运算规则的一致性数学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套自洽且具有普适性的规则之上。我们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回答
    我们来聊聊怎么找出这样一种函数的零点,也就是让函数值等于零的X值。你描述的函数是这样的:$f(x) = x^5 x^4 + x^3 x^2 + x$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所有让 $f(x) = 0$ 的 $x$ 值。第一步:观察函数并尝试化简先看看这个函数长什么样:$f(x) = x^5 x^4.............
  • 回答
    .......
  • 回答
    想要一个月内减掉20斤,同时还要保持好气色和皮肤紧致,这确实是一个挑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充分的准备。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解析如何做到,并且尽量让你感觉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或者健身教练在给你指导:首先,我们得理性看待目标一个月减20斤(约9公斤)是一个相当激进的体重下降速度。一般来说,健康的减肥速度.............
  • 回答
    嘿!有没有也在跳绳减肥的小伙伴啊?进来唠唠,你们一个月大概能瘦多少斤呀?特别是那些坚持下来的,说说你们的经验呗,越详细越好!话说我最近也加入了跳绳大军,想着把身上的肉肉减掉,争取夏天的时候穿裙子能自信一点!但说实话,一开始跳的时候是真的累,感觉心跳都要蹦出来了,腿也软得跟啥似的。我刚开始的时候,也就.............
  • 回答
    HIIT 和 TRX 训练,哪一个减肥效果更出色? 这问题很多人都关心,尤其是在大家追求高效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其实,这两种训练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哪个更适合你,哪个减肥效果更好,这事儿得分开来看,得深入聊聊。咱们先从它们各自的“家底”说起。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燃脂的“快枪手”HIIT,简单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且直观来看,很多函数确实像是这样分解出来的。比如一个抛物线 $f(x) = x^2$,你可以看到它在 $x<0$ 的时候是递减的,在 $x>0$ 的时候是递增的,整体上看好像是这两个趋势叠加的结果。再比如一个正弦函数,它在一段区间内递增,在另一段区间内递减,周期性地重复着这个过程。.............
  • 回答
    哥们儿,刚踏进健身房,感觉有点懵是正常的。特别是咱们这种想把身上多余的“肉肉”变少的人,第一步选对器械,绝对事半功倍。别上来就瞎撸铁,那样很容易受伤不说,还效果不佳。来,我给你好好捋捋,咱们初来乍到,身上脂肪多点,心肺功能可能还没那么强,所以第一原则是——安全第一,循序渐进,主攻燃脂和基础体能。首当.............
  • 回答
    一个月减掉 15 斤,这绝对是个挺大的目标,说实话,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达到,而且健康地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花点心思和功夫。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让咱们都心里有数。首先,咱们得知道,15斤是多少? 咱们一般说的斤是中国市斤,1斤约等于0.5公斤。所以15斤差不多就是7.5公斤。想要在一个月(按30天算).............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完全相反于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万物并不遵循我们所认知的“熵增定律”。在这里,时间依然向前流淌,但它的方向却指向了秩序,而非混乱。这便是“熵减世界”。这是一个令人着迷、也令人不安的景象。物质的重塑与回归:在这个熵减的世界里,物质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分散、无序。恰.............
  • 回答
    哈哈,哥们儿,我懂你!那个感觉咱都有过,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既想瘦成一道闪电,又想练出腹肌来“炫耀”一下。放心,这绝对不是什么异想天开,而是完全 doable 的!我这儿给你掰扯掰扯,怎么让咱这些个“胖子”也能兼顾减肥和增肌,而且不让它听起来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首先,咱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减肥和增肌在.............
  • 回答
    关于节食减肥,一个月到底能瘦多少斤,这真是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但说实话,答案不是那么简单的“数字”。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就像指纹一样,所以“一个月瘦多少斤”这事儿,没法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好好聊聊,让你对这件事有个更清晰、更实在的了解。咱们先说个大原则:健康减重,最稳当的节奏,一般推荐是一.............
  • 回答
    一个月减肥零变化?别急着怀疑人生,这事儿挺常见的,而且原因也五花八门。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你是不是踩了什么雷区,或者是不是有些误会没解开。一、 别只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看!这是最最最常见的一个误区。体重计上的数字变不变,只是衡量你身体变化的一个维度,而且还是最“粗糙”的那一个。一个月时间,即.............
  • 回答
    要彻底激起一个胖子减肥的决心,光靠几句漂亮话或者恐吓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沟通,让对方真正从内心深处渴望改变。这就像唤醒一个沉睡很久的人,你需要的是一声惊雷,而不是一声轻柔的呼唤。首先,我们要明白,胖不仅仅是身材问题,它往往是很多深层原因的体现。可能是情绪的宣泄,可能是生活习惯的惰性,也.............
  • 回答
    .......
  • 回答
    一个月瘦20斤,这个目标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我们得好好聊聊,这样的速度减肥可能会带来哪些“惊喜”——当然,这里的惊喜,更多的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副作用。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身体是一个精密运作的系统,它有自己的节奏。短时间内强行剥夺它大量的能量储备(脂肪),就如同在发动机里硬塞不合适的燃料一样,很.............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