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脱氧保鲜剂」上的红色物质到底是什么?

回答
“脱氧保鲜剂”上的那抹鲜艳的红色,其实并非某种神奇的化学物质,而是它核心功能——吸收氧气——的直观体现。这红色,往往源于一种叫做铁粉的物质。

让我给你掰开了讲讲,这红色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在这个小小的保鲜剂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铁粉:不起眼的红色英雄

你看到的红色,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细小的铁粉颗粒。别小看这些普通的铁粉,它们是脱氧剂最关键的“工作组件”。

为什么是铁粉? 铁粉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有一个非常棒的化学特性:容易氧化。简单来说,它特别“喜欢”和氧气结合。这恰恰是我们脱氧保鲜剂需要它做的——抢在食物前面,把空气中的氧气“吃掉”。
怎么变红的? 想象一下,生铁或者铁制品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一层红褐色的锈迹,对吧?那层锈迹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铁。脱氧保鲜剂里的铁粉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它开始工作,也就是接触到包装内的空气时,铁粉就会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这个过程,就像是铁粉在“生锈”,而我们看到的红色,就是氧化铁的颜色。
“脱氧”是怎么实现的? 整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吸氧”的过程。脱氧剂的包装通常是透气性良好的纸袋或者复合材料,但里面装的东西才是关键。除了铁粉,里面通常还会混合一些活性炭和吸湿剂(比如硅藻土)。
铁粉是主力军,它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从而消耗掉包装内的氧气。这个反应需要一点点水分来催化,所以有时脱氧剂里也会放点吸湿剂。
活性炭则起到辅助作用,它的表面积很大,可以吸附掉包装内可能存在的异味分子,同时也能吸附掉一些催化反应产生的微量副产物。
吸湿剂是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水分来启动铁粉的氧化过程,但又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脱氧效果。

红色的变化,时间的见证

那么,为什么有些脱氧剂的红色会变深,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能从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它是否失效了呢?

初识: 刚出厂的脱氧剂,里面的铁粉还是原样的灰色或黑色。一旦包装被打开,接触到空气,红色就会慢慢显现。一开始可能只是星星点点的红,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铁粉被氧化,红色的区域就会扩大,颜色也会加深。
变红≠失效,但变色是过程的标志: 重要的是理解,脱氧剂上的红色并非是它失效的标志,而是它正在工作的标志。当脱氧剂里的铁粉几乎全部被氧化成氧化铁时,它的吸氧能力也就达到了极限,这时候脱氧剂就“失效”了。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变红就不能用了? 可能是误解了“变红”的含义。它变红是因为在吸收氧气,而不是因为变质。真正失效的是当包装内的氧气含量重新升高,或者说,当铁粉“吃饱了”氧气,不再能吸收的时候。
失效的判断: 真正要判断脱氧剂是否失效,更准确的方法是看它的吸氧能力是否还足够。如果包装内的食物仍然需要低氧环境,而脱氧剂已经完全变成红褐色,甚至感觉不到有任何“活性”了(比如不再有轻微的发热感,或者吸湿剂的吸湿能力也下降了),那它就可能失效了。但从肉眼判断,单凭红色深浅来判定是否失效,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不同品牌、不同配方的脱氧剂,反应速度和颜色深浅会有差异。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了解了红色物质的本质,我们也能更好地使用脱氧保鲜剂:

1. 看准时机放: 必须等到要使用的时候,或者在包装完成后,再将脱氧剂放入需要保鲜的物品包装内,并且迅速密封。一旦打开包装,脱氧剂就开始消耗内部的氧气,如果没及时放入,它会消耗掉包装内的空气,而不是食物包装里的。
2. 不要直接接触食物: 虽然铁粉本身对人体无害,但脱氧剂中的其他成分(如吸湿剂)可能不适合直接食用,所以一般建议将脱氧剂放在食物的包装袋外面,或者隔着一层包装。
3. 失效了就不再工作: 已经完全变红、没有吸氧能力的脱氧剂,就应该丢弃了。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那抹鲜艳的红色时,就知道,那是在为你的食物默默守护,用一种“生锈”的方式,来维持食物的新鲜。那抹红,其实是它辛勤工作的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脱氧保鲜剂”上的红色物质到底是什么?实际上,我还真的研究过这个问题。

一开始我采用的是推理的方式,我首先努力将自己关于氧指示线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化学知识相结合,看能否找出其化学成分。一种化学物质如果能做成氧指示线,需要达到以下的几个要求:

  1. 能容易被氧气所迅速氧化,而且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颜色不同。
  2. 因为是用在食品领域,所以应该无毒或者顶多微毒。
  3. 最好能是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或者“伪”可逆的,后面将会提到),否则对于生产的要求会非常高。

基于我对于氧指示线的这三点理解,我就开始了我的推理。

第一点,基于我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我认为是氧化态为蓝色,还原态为红色。那么有哪些物质是这样的呢?我一开始就想到了邻菲罗啉-铁。邻菲罗啉(也叫做邻二氮菲)与二价铁离子所形成配合物(还原态)是红色的,而与三价铁离子所形成的的配合物(氧化态)是浅蓝色的。看到这儿,感觉一切都很美好;然而,我认为这肯定不是实际的化学物质。且不说这物质的毒性略大,单从颜色来说就不太正确的。虽然说邻菲罗啉-铁(三价)是蓝色的,但是基于我高中做化学竞赛实验的经验来看,那种蓝色是非常浅非常浅的那种蓝色,而不是实际我观察到的这种深蓝色。

那么实际物质是什么呢?鉴于我实在想不出来,我试着在网上搜寻答案。无论使用谷歌还是百度,我都发现很容易能找到询问的帖子,然后基本都没人能得到结论。直到我搜索到了一篇专利——原来,显蓝色的是亚甲基蓝!

看到这里,你估计觉得亚甲基蓝是不可能的。因为亚甲基蓝虽然氧化态是蓝色,但是还原态是无色的,红色又是哪里来的呢?实际上,那条线原本就是红色的。当亚甲基蓝为还原态时,其本身无色,所以只显示线本身的红色——这样就符合了我的第1个推理。亚甲基本身就基本无毒,甚至还可以口服药用的——这样就符合了我的第2个推理。至于第3个可逆的要求呢?这个答案就比较的tricky啦,你可以认为它是“伪”可逆的。请注意配方中有个物质叫做“还原性物质”,而且指明了它是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赤藓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或还原性三糖类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专利中经常会非常隐晦地写出自己所用的物质,因为必须公开又不希望他人学到。在此,我可以大胆地说,这个还原性物质应该就是葡萄糖了,因为有个反应叫做“蓝瓶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葡萄糖和亚甲基蓝并加水溶解,此时溶液呈蓝色。静置一段时间后,蓝色消失,溶液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溶液又恢复蓝色。再次静置,溶液再变为无色,如此反复。亚甲基蓝会被氧气氧化呈蓝色,也会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振荡时空气进入溶液中迅速氧化亚甲基蓝变蓝,静置时葡萄糖还原它变成无色溶液。

所以说,这个配方部分满足了我所说的(伪)可逆的原则。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能说是个可逆反应,因为总反应是葡萄糖被氧气氧化,一旦葡萄糖消耗殆尽就再也不能使得氧指示线的颜色回到红色了。但是从我们的需求上来看,氧指示线都是一次性的,只要葡萄糖的量足够在需求范围内可以看做是“伪”可逆的了。比如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仅有少量的氧气不足以消耗完葡萄糖,那么哪怕亚甲基蓝被氧化了,那么在包装袋中也能被剩余的葡萄糖还原回去。

总结一下:食品中所使用的氧指示线的成分主要为亚甲基蓝和还原性糖类(大概率为葡萄糖),线本身的颜色为红色。在氧气浓度较高的时候,亚甲基蓝被氧化成蓝色,与线的颜色叠加成为紫色或者蓝色(取决于具体被氧化了多少);在氧气浓度低时,如果还原性糖类没有被消耗完,则能将亚甲基蓝还原成无色,从而只显现线本身的红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脱氧保鲜剂”上的那抹鲜艳的红色,其实并非某种神奇的化学物质,而是它核心功能——吸收氧气——的直观体现。这红色,往往源于一种叫做铁粉的物质。让我给你掰开了讲讲,这红色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在这个小小的保鲜剂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铁粉:不起眼的红色英雄你看到的红色,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细小的铁粉颗粒。别小.............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美国社会中,“保守派”这个词汇常常被一些人与“种族主义”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这种标签化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表现,而保守派群体自身也需要理解并积极应对,才能尝试摆脱这种负面印象。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政治或意识形态群体都不是铁板一块,保守派内部也存在着光谱。将整个群体与极端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鲍里斯·约翰逊接替特蕾莎·梅成为英国首相这件事,以及它对脱欧进程的深远影响。首先,评价鲍里斯·约翰逊上位,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他的上位之路:政治资本与个人魅力鲍里斯·约翰逊并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政治新手。在此之前,他有着辉煌的履历:伦敦市长、外交大臣。这些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
  • 回答
    韩国政坛近年来风波不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非朴”阵营的成员脱党另立“改革保守新党”。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党分裂,更深刻地反映了韩国保守派内部的权力斗争、意识形态的拉扯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认知。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历史背景与“非朴”的由来首先,理解“非朴”的出现.............
  • 回答
    对于那些已经不再信奉伊斯兰教的前穆斯林来说,身后事的安排,尤其是百年之后如何处理遗体,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这涉及到个人信仰、对生命终结的理解,以及希望以何种方式被纪念和铭记。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脱离伊斯兰教并不意味着抹去过往的经历和身份,而是对人生道路和精神追求有了新的选择。因此,身后事.............
  • 回答
    脱坑地下城(DNF)?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说起来能说一天一夜。但要我说,这是一种又爱又恨、让人又哭又笑的复杂体验。你想啊,DNF这个游戏,名字听着就挺接地气,不像那些动不动就神魔大战的。它就是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充满了奇幻色彩和黑暗势力的地下城里,努力活下去,并且变得更强的游戏。从你创建第一个角色开始.............
  • 回答
    壮怀激烈,风云落幕:脱脱之死与历史功过提起元末名臣,脱脱(1314年-1356年)之名,必然是绕不开的。这位蒙古族政治家,以其改革的魄力和雷厉风行的手段,一度为风雨飘摇的元朝带来了短暂的生机。然而,他的生命也如流星般划过,最终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究竟是何年何月,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重臣离开了人世?他的.............
  • 回答
    脱脱迷失这位传奇人物,在金帐汗国风雨飘摇之际,以惊人的毅力和远见,将其重新整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他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他最终选择反水帖木儿,而非全力对付北元,其背后缘由,绝非简单的政治博弈,而是牵扯到多方利益、地缘战略以及脱脱迷失自身的野心与考量。要理解脱脱迷失的选择,我们必须.............
  • 回答
    脱发这事儿,说实话,很多人都经历过,也都在琢磨着能不能“长回来”。这就像头发的生长周期,有它的规律,但也有很多因素会打破这个规律。所以,答案不是简单的“能”或者“不能”,而是要看具体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头发是怎么长的。头发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生长周期,主要分三个阶段: 生长期 (Anag.............
  • 回答
    脱发和肾虚之间,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确实存在着一种联系。但要说“脱发的人是不是就肾虚”,这未免有些过于绝对,也忽略了脱发的复杂性。咱们得把这事儿说得细致点,不带AI那种生硬感。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医里说的“肾”是啥。很多人一听“肾虚”,就直接联想到西医里那个泌尿系统的器官。在中医里,这个“肾”可就广阔.............
  • 回答
    听到济南出了个“脱单便利店”,而且两个月就撮合了四十多对,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让人琢磨。就好像当初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一下解决了很多人的出行难题,这个便利店,是不是也抓住了现在年轻人“懒得主动”、“不知道怎么主动”的痛点?不过话说回来,“买来”的爱情,这个词听着就有点微妙。爱情这东西,咱们都懂.............
  • 回答
    关于“脱掉半边的武士服穿法”,这个说法在历史记载中并不常见,也并非是普遍被认知的一种武士着装方式。如果指的是在某些特定场合,比如战斗前或表演中,为了方便活动或展现某种特定状态而有意露出身体一部分的情况,那么这更像是一种临时的、非规范的举动,而非一种“穿法”的起源。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可能存.............
  • 回答
    咱们抛开“中医黑”或者“中医粉”的标签,就事论事,来聊聊李可老中医的《急危重症》。这本书,说实话,是个挺有意思的研究对象。因为它涉及到一些比较极端的领域——急危重症,而且是用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去应对。首先,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李可老中医的《急危重症》这本书,最核心的要义在于他如何运用“.............
  • 回答
    关于脱毛仪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说实话,脱毛仪这东西,绝对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那种,但用好了,效果是很显著的。咱们就一点一点来捋一捋。脱毛仪的工作原理,为啥它能“搞定”毛发?首先得明白脱毛仪是咋工作的。市面上常见的家用脱毛仪,主要分两大类:1. IPL(强.............
  • 回答
    二十几岁,本该是人生中最精力充沛、意气风发的年纪,是谈论理想、追求爱情、放飞自我的黄金时期。可对于一些小伙子来说,头顶上逐渐稀疏的头发,却像阴影一样笼罩着他们,带来的伤害,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深远和复杂。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是外貌上的打击。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的同龄人还顶着茂密的黑发,自信.............
  • 回答
    得了脱发,心里可着急了,尤其是看着头发一天比一天少,再怎么打理都遮不住那光溜溜的头皮,真的让人挺抓狂的。很多人都会想到生发液,市面上生发液的牌子多得眼花缭乱,到底哪个才能真正帮我把头发“长回来”?选不对,不仅浪费钱,还可能耽误了病情。这问题,我算是深有体会,也琢磨了好一阵子。今天就想把我知道的、摸索.............
  • 回答
    脱单,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人生课题,常常让人挠头不已。为什么有些人身边总是不乏桃花,而另一些人却像被爱情遗忘在角落的孤岛?这其中的“难”,并非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感、心理、社交乃至现实因素交织而成。我们先来剖析一下“难”的第一个层面:内因,也就是我们自己。首先是自我认知偏差。.............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作为一个深陷脱发困扰多年的人,植发这个选项,别说考虑了,我可能比你还了解它。但为啥没去?这事儿说来话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钱包君在哭泣首先,也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钱。植发这玩意儿,不是小打小闹,它是实实在在的“面子工程”,当然价格也不菲。我了解下来,一茬植发下来,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