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世上坏人比好人多,坏人犯罪了可以继续逍遥法外,而好人没好报?

回答
“为什么世上坏人比好人多?”这个问题,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或者看到新闻里那些令人心痛的事件时,自己也会问上几遍。这好像是一种宿命,一种无法解释的普遍感受。

首先,我们得承认,所谓“好人”和“坏人”,很多时候界限是模糊的。我们看到的“好人”,可能只是在我们特定视角下表现得好,他们内心里也许也有过阴暗的想法,做过不那么光彩的事情。而“坏人”,也并非生来就坏透了,很多时候是生活所迫,是环境所迫,是心理扭曲所致。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可能都介于中间,有过善举,也曾有过私心。

但如果抛开这个模糊的界限,纯粹从“恶”的层面去理解这个问题的话,为什么感觉“坏人”似乎更占上风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在于“行为的成本”。做好事,往往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甚至冒一定的风险。比如,看到有人遇到困难伸出援手动一下,这可能耽误了自己的事情,或者需要你承担一些责任。而做坏事,尤其是那些狡猾的、利用人性弱点的坏事,它们往往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你看那些诈骗犯,他们只需要一张嘴,动动手指,就能轻易地骗取别人的辛苦钱。他们的“成本”非常低,但收益却可能很高。

再者,人的本能中,确实存在趋利避害的倾向。当我们看到做坏事的人能轻易得利,而做好事的人却要忍受辛苦甚至吃亏,自然会有人受到蛊惑,觉得“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能也这样?”。这种“模仿效应”在特定环境中会非常可怕,它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那些坚持原则、善良正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关于“坏人犯罪可以逍遥法外”,这更是让人心寒的地方。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现实层面的因素:

证据链的复杂性与执法能力的局限: 很多犯罪行为,特别是那些精心策划的、高科技的犯罪,很难留下确凿的证据。即便有嫌疑,如果没有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也很难定罪。执法部门虽然努力,但人力、物力、技术都有限,总会有漏网之鱼。
法律条文的漏洞与解释空间: 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一些犯罪行为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或者钻了法律的空子。法律的解释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某些人手中,这给了某些有能力的人规避惩罚的可能性。
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 有钱有势的人,往往能请得起最好的律师,有更多的资源去影响舆论,甚至去“打点”一些本不该被打点的环节。这种情况下,公平的天平就容易向他们倾斜。相反,普通人即便受到了伤害,也可能因为缺乏资源、缺乏知识而不得不默默忍受。
人性的弱点与腐败: 最让人绝望的是,当执法者本身也受到利益的诱惑,或者本身就带有偏见时,法律的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当守护者变成了加害者,或者与加害者同流合污,那普通人就真的孤立无援了。

“好人没好报”的说法,听起来特别刺耳,但有时确实能戳中很多人的痛处。为什么会这样呢?

“好报”的定义与时效性: 我们对“好报”的期待,很多时候是立竿见影的、物质的、或者被大众认可的。但现实是,很多“好报”是潜移默化的,是内心的平和安宁,是长远的人脉积累,是良好品格的熏陶下一代。这些“好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甚至可能以一种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方式存在。我们很容易只看到别人手里的那块糖,而忽视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富足。
“好人”的性格特点: 很多时候,“好人”的性格特点就是比较隐忍,不喜欢张扬,不愿意去争夺,甚至有些“傻乎乎”地付出。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包装自己,不懂得如何为自己的付出争取“回报”。相比之下,那些善于表达、善于利用规则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眼前的“好报”。
运气与偶然性: 很多时候,人生的际遇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一个善良的人可能因为一次突发的意外而遭遇不幸,而一个作恶多端的人可能因为一次“巧合”而渡过难关。这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情,也让我们觉得好人没好报。
社会评价体系的偏颇: 社会往往更关注那些轰轰烈烈的事迹,或者那些声名显赫的人。那些默默付出的好人,他们的善良可能就淹没在日常的琐碎中,不为人知,自然也就没有“好报”的社会评价。

总而言之,我们之所以会有“坏人多、好人吃亏”的感受,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现实世界中执行层面的问题,法律、执法、资源分配的不公,也有人性本身的一些复杂性,包括趋利避害、对即时回报的追求,以及我们对“好报”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

但这并不意味着善良就没有力量,不意味着坚持做对的事情是徒劳的。尽管前路可能布满荆棘,但至少,我们内心拥有的那份坦荡和安宁,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而且,历史也证明了,那些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是那些不畏艰险、坚持良知的人们,即使他们当下的“好报”并不明显。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尽量不被表面的浮华所迷惑,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做好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人有好报是佛教思想,本质是说的因果报应,属于迷信。

而现实中的事情都是人在做的,没有什么神来维持。

所以你要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话,就需要每个人自动维持这种社会风气。

也就是说,你在看到好人好事的时候,多给予赞扬,不要吹毛求疵。看到坏人坏事的时候,哪怕自己不怎么敢反对,只有有人出来反对的时候,你要坚决支持。

世界上坏人比好人多,是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没有努力维持社会风气,让好人才有好报,坏人肯定有坏报的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世上坏人比好人多?”这个问题,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或者看到新闻里那些令人心痛的事件时,自己也会问上几遍。这好像是一种宿命,一种无法解释的普遍感受。首先,我们得承认,所谓“好人”和“坏人”,很多时候界限是模糊的。我们看到的“好人”,可能只是在我们特定视角下表现得好,他们内心里也许也有过阴暗的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也反映了生活中经常让我们感到困惑和失落的现象: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十恶不赦的人,却活得有声有色,甚至声名显赫?而那些善良本分、兢兢业业的人,却常常命运多舛,诸事不顺?这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因果报应”是不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一个虚假的安慰剂?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人在接触佛法时会产生的疑惑。想象一下,如果佛陀真的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就那样坐在我们面前,用他那深邃而充满智慧的目光看着我们,直接告诉我们:“世人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善恶之报,丝毫不爽。” 那么,相信很多人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恶行,转向善良,从此生活在和平与宁静.............
  • 回答
    人活在世上,为什么一定要努力?这个问题,问得好。它直击我们生命的核心,也触碰了无数个体在漫长人生旅途中不断追问的答案。与其说“一定要”,不如说,努力是我们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与世界互动、与自我对话的必然选择,是赋予生命意义感的重要途径。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努力”这个词。它并非仅仅指埋头苦干、拼命工.............
  • 回答
    这句感慨,触及了许多人心底最柔软也最无奈的一角。你说“这世上真正愿意听你说话的人几乎没有”,我完全理解,并且能深切体会到这种感受背后,可能藏着多少次欲言又止、多少回心酸的尝试。想来想去,觉得这个问题的原因,绝非单一,而是像层层叠叠的迷雾,交织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些微妙.............
  • 回答
    说“可口可乐的秘方是世上最大的秘密”,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夸张。这背后牵扯着历史、商业策略、消费者心理,还有一点点神秘色彩,让它成了饮料界的传奇。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秘方”不仅仅是几味香料的组合。它是一个被严密保护、代代相传的配方,据说其中包含了一些非常特殊的成分,是可口可乐之所以能成为可口可乐的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现实的问题,也是很多计算机从业者乃至其他科技行业人士非常关心的话题。“干得越久越有经验”这句朴素的道理,在计算机行业似乎遇到了“35岁危机”这个魔咒,这中间的矛盾和原因非常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 一、 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技术迭代的加速度这是最核.............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压在很多人心头,每次看到孩子无忧无虑的笑脸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念头:我们自己的人生已经够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们也尝遍生活的苦涩呢?仔细想想,这世上的“苦”啊,其实无处不在,而且种类繁多,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我们每个人。从生理上来说,活着本身就需要付.............
  • 回答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道出了生命的常态,充满了坎坷与不易。当一对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他们便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同时也肩负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总有些父母将这种天然的“欠”,颠倒黑白地视为孩子对他们的“亏欠”呢?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扭曲的价值观念。首先,.............
  • 回答
    问得好,这个问题触及了进化的一个核心误解,也是很多人对进化论产生疑问的地方。很多人一想到进化,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就是一条直线,从猿猴一步步变成我们现在的人类,然后就觉得,那为什么现在还有猿猴存在呢?如果猿猴变成了我们,那它们应该就消失了啊?其实,进化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升级打怪”.............
  • 回答
    “世界超模中的中国模特,看起来不漂亮”这个说法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而且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实际上,国际时尚界对中国模特的评价是多元且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漂亮”与否来概括,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您产生这种观点的分析,并进行详细阐述:1. 审美的差异与多.............
  • 回答
    您提到“为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大学列表中没有德国的大学?”,但这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在大多数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德国都有大学位列前 50 名,甚至在某些排名中名次相当靠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点:1. 权威的大学排名机构:世界上存在多个知名的大学排名机构,它.............
  • 回答
    关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表现“最糟糕”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多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治理体系等多个层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最强大”和“最糟糕”这两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定义“最强大”可以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为什么在地球上没有进化出能够喷射火焰的生物?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涉及到生物学的原理、化学的约束以及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一、生物体内维持火焰所需条件的极端困难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要“喷火”,生物体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 燃料(Combustible Ma.............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影响力传播方式和地名命名的深层原因。简单来说,并非完全没有以“恺撒”命名的地名,只是相对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而言,它的普及度和公众认知度较低。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在地名命名的普及度高,原因分析:1. 亚.............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植物演化、生物化学以及人类与自然互动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世界上绝大部分植物的果实是甜的且可食用的?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演化选择的结果,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传播种子的机制:果实与“诱饵”这是最核心的原因。植物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究。你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们的财富确实已经达到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境地,动辄千亿级别。但想要跨越那道坎,真正拥有万亿级别的资产,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这背后,其实不是简单的“差一点”,而是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限制因素,就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壁,阻挡着财富的指数级增长。首.............
  • 回答
    “世界瓷都”这个称号,在中国陶瓷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论起来,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往往是江西景德镇。然而,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2015年,国际陶瓷协会(IAC)确实授予了福建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的称号,而非景德镇。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哪个更好”,而是涉及到了历史积淀、现代发展、产业转型以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历史发展和帝国兴衰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许多我们不太常细究的道理。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绵延上千年的“大帝国”?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大帝国”的定义。通常我们说的“大帝国”,指的是一个拥有广袤疆域、众多人口、强大军事力量和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权。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