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人很苦,为什么还要生孩子让孩子来这世上受苦呢?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压在很多人心头,每次看到孩子无忧无虑的笑脸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念头:我们自己的人生已经够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们也尝遍生活的苦涩呢?

仔细想想,这世上的“苦”啊,其实无处不在,而且种类繁多,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我们每个人。

从生理上来说,活着本身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我们的身体需要吃饭、睡觉、运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带来痛苦。生病是常态,头痛脑热、胃疼腰酸,小毛病不断。更别提那些突如其来的重疾,那种身体被疾病侵蚀的煎熬,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真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即便是健康的身体,也要面对衰老,肌肉松弛、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曾经活力四射的自己,最终也会变得步履蹒跚。

从心理上来说,生活的压力更是压得人喘不过气。 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出人头地”,要“成功”,仿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攀比和追逐的战场。为了学业,我们熬夜刷题,承受着考试的压力和家长的期望。进入社会,又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工作拼尽全力,加班加点,忍受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和不公。我们担心失业,担心收入不够养活自己,更别提组建家庭后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这些责任和义务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我们心头,让我们常常感到疲惫和焦虑。

情感上的波折更是难以避免。 亲人、朋友,我们以为最可靠的关系,也可能因为误会、隔阂甚至背叛而产生裂痕。爱情的甜蜜固然美好,但失恋的痛苦、婚姻中的摩擦、家庭的变故,也能让人心力交瘁。我们渴望被爱,也害怕失去爱,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折磨。看着身边的人经历生离死别,那种锥心刺骨的疼痛,也会让我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产生深深的恐惧。

更深层次的,还有存在的虚无感和意义的追寻。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模糊不清的。我们努力工作、追求享乐,有时候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我们可能会质疑自己的人生轨迹,后悔曾经的选择,甚至陷入一种“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的哲学困境。这种对意义的探索,有时是动力,有时也是一种深不见底的痛苦。

那么,面对这一切的苦,为什么我们还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我想,答案可能并不在于“让孩子也受苦”,而在于我们对“苦”的理解,以及对“生”的期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和深刻。

首先,我们不能只看到“苦”,而忽略了“甜”。生活并非只有黑暗,它也有光明和温暖。孩子的到来,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和希望。看着他们从一个懵懂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笑容,都能瞬间融化我们内心的疲惫和烦恼。那种被依赖的感觉,那种纯粹的爱,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也许,我们生孩子,是为了体验这种极致的幸福,是为了弥补人生中可能存在的缺失,是为了让生命的体验更加完整。

其次,我们对“苦”的认知,也许带有一定的偏见。我们往往更容易放大和记住那些痛苦的经历,而对于那些平静、幸福的瞬间,或者那些积极向上的奋斗过程,可能感知不那么强烈。生命的历程,就像一场旅行,有风和日丽,也有阴雨绵绵,但正是这种起伏,才让旅途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苦”,但他们也会学会如何应对,如何成长,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们建立韧性和智慧的过程。

再者,为人父母,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传承。我们从自己的父母那里接过了生命的火炬,然后又将它传递下去。这种生命的延续,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力量。我们希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价值观、爱和希望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能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好。我们希望他们能比我们过得更幸福,更少一些遗憾。即使我们知道他们也会经历困难,但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克服,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也许,这是我们对生命本身的一种信仰。生命是宝贵的,是值得珍惜的。即使它伴随着痛苦,但它也孕育着希望、爱、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生孩子,是在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参与到生命的创造和延续中。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肯定。

所以,与其说我们是“让孩子来这世上受苦”,不如说,我们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去体验生命的全部——包括其中的苦与甜、挑战与机遇、悲伤与快乐的机会。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在这一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幸福。而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陪伴他们走过这段旅程,给予他们支持和爱,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这并不是一个能够简单回答“是”或“否”的问题。它关乎生命的意义,关乎我们的情感,关乎我们对未来的期盼。也许,正是因为生命的苦涩如此真实,我们才更渴望将那份美好和希望传递下去,也正是在这份传承和期待中,我们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胎,就是父母在孩子未出生之前把他杀掉。

不生,就是不让孩子有出现的可能性。

人如果自己不想活着,应该自己决定,怎么还要父母很多年前,代替你做决定?

人平时也没有那么听父母的话啊。

你父母让你好好学习,自己收拾房间,按时睡觉什么的,孩子听了嘛?

再说了,去问一下四五岁的孩子,问他们父母如果在他们出生之前把他们打掉愿不愿意?十个孩子有十个是不愿意的。

你去问孩子这个问题他们都会伤心,会说为什么要把我打掉,是不爱我了嘛?

现在的人会这么想,是知道自己想想也不会怎么样,是把自己的问题推到了父母头上,用这个为理由逃避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

人是为自己负责的,父母也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他们负责。

父母不是为孩子一生负责的,而是只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为他们负责。

父母老了之后,不是父母为子女负责,反而是子女为没有生活能力的父母负责。

也就是说,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其实应该是相近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一个先到这个世界,一个后到这个世界。

先到这个世界的人,可以选择后到这个世界的人要不要来,但是先来的人知道后来的人不会当地语言,不懂当地法律,没有工作能力。先来的人因为知道这些,所以有责任教会后来的人语言,行为准则,在他们没有工作之前养活他们。

等后来的人独立之后,先来的人就对他们没有责任了。

人的人格是没有高下的。智慧和能力的话,年纪小的人未必智慧和能力比年纪大的人差。

也就是说,孩子的智商和能力未必比父母差,欠缺的只不过是经验。而当子女的人生经验超过父母,有更好出来事情的方法,孩子就应该有更好的做法。

还有就是,做人难道只有苦,没有甜嘛?不让孩子出生是消灭孩子所有的可能性了。

这个孩子本来有可能是医生,老师,可能创造出一道好吃的美食,可能画非常漂亮的画,或者什么都平平常常的,每天唯一的爱好就是和朋友家人一起吃饭吹牛,高谈阔论。

不出生是什么都没有,而不是只没有痛苦。

生孩子的人才伟大。


一堆人在这里说什么,我认为人可以随心所欲创造孩子。

随心所欲创造孩子和不生孩子是两个极端。

这个问题就是在暗示是人生很苦,所以所有孩子都不想被生出来。

逻辑就是错的,人活着自然有伤害,但是也有快乐。

而且大部分人最怕的根本就不是受伤害,而是不存在。

如果一个人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存在,为什么被父母忽视,被同事忽视,被爱人忽视会不想活。

生活压力大的人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但是他难道一辈子这么想嘛?他五岁的时候这么想嘛?十岁的时候这么想嘛?十五岁的时候这么想嘛?二十岁的时候这么想嘛?二十五岁的时候这么想嘛?三十岁的时候这么想嘛?以此类推,他到五六十岁了,也觉得自己应该被父母打掉嘛?

人本来就是一个时段一个想法的,真的活不下去了也应该过不下去的时候自己做决定。

要说父母应该在孩子出生之前好好为孩子计划是对的。

父母要说孩子出生之前就不想活,这不是瞎说嘛?父母要为了自己不想生就说是为了自己不想生。要是为了家庭情况不想生就说为了家庭情况不想生。

怎么可以说,所以人从来都不想被生出来。

不要说什么有选择的话,很多人都不会选择现在的父母。这恰巧说明孩子是愿意被生出来。

不愿意被生出来的人,应该是哪怕让我选择父母我也不愿意被生。

所以他们要选择父母实际的意思,是不满意现在的父母的一些事情,所以应该做的是告诉一般人父母应该做什么,子女才会满意。

而不是说什么父母生孩子是让孩子到世界受苦。

user avatar

因为被骗。

这是我以前逛Quora的时候,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说的。

我们都是被骗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男欢女爱,都是基因骗人传承的把戏。生殖的时间一过,生活渐渐露出可怕的面目。衰老,死亡,坚定不移。

二十来岁的年龄,只看到人生光鲜的一面,繁衍起来毫无顾忌,甚至觉得生命是送给后代的礼物。几十年后,当衰老成为事实,当死亡临近,也许会改变想法。

叔本华说,生命就像是戏剧中一个无益的小插曲,破坏了神圣的无生命的宁静。

user avatar

苦难,是人生的沉淀成本,是很苦很沉重,但终究可以核算,计入摊销,一旦你在某一方面有些微突破与收获,苦并不白吃,而且纵使人生失败,仅仅有机会体验过人生,就是胜利,况且你的人生总会有些小辉煌吧,谁没有呢?别总想一个亿的小目标,完不成就是人间恒苦,那是心理自屠的陷阱。依我说,孩子降生那声啼哭,就是对每个为人母为人父的成功宣告,孩子的第一个笑容,就是人生辉煌,孩子的第一句话第一步行走,就是人生赢家。哪里有什么人生的苦,那都是为了让你珍惜人生的甜而设下的局,你可别上当。

user avatar

对个人来说,下到人生三问,上到宇宙终极问题,见仁见智,没有标准答案的。

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别问,问就是一切为了种族的延续。

战后重建家园,应该是最痛苦的时候,可是人们也充满希望,没人觉得不该生出孩子来让他受苦。

反倒是今天生活好了闹精神空虚,出生率下降。

不同于很多人认为全怪这届年轻人不行,个人看法这是因为两者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不同,再往远了说,还是物种为了繁衍自我调节。

个体感受到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于是有足够多的个体会主动被动的绝育,让人均需求满足率恢复到人们愿意繁衍的水平。

如此已经好多了,要知道以前的办法是通过战争来直接削减人口,并让剩下人的需求层次降低。

从个人来看,生不生孩子各有各的理由,但从整个人类角度出发……

如果我是一个有神论者,会说:“此乃神的意志。”

user avatar

这事儿就是矫情

人生多苦呀,既然这么苦,你为什么不一了百了呢?确实有人自杀呀,不过据说一般自杀失败的人,很难再次去自杀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矫情。

苦不苦,是对比出来的,更是嚷嚷出来的。要说对比,古人都该苦死了。你现代人,再苦也不至于吃观音土吧,古人就算地主也很少吃到肉,你如果有苦,古人都该死了。

然而古人还有古人,和原始人相比,古人也算是掉在蜜糖之中的幸福了,原始人的受精卵是不是都该自杀?现在非洲还有一些原始半原始的部落,要不然把你放过去试着说服他们早日自杀?

人苦不苦,当然苦了,先看和谁比呀,任何时代都有阶级差距,有的人天生就是家财万贯、大权在握,有的人特别幸运干什么都成,还有的人努力一番也做出了自己的成就,和这些人相比,普通人整天纠结于材米油盐,当然苦了。问题是,既然你那么苦,你就该多做点什么,改变现状呀?

古人要改变现状很难,只有读书,还没有成本,不然就只能干一些非法勾当,不管如何,还是有极少数幸运儿成功。现代人要成功的出路就更多了,大富大贵不容易,但是求个小康还是不难的,你觉得你苦,为什么不多做点事情?

为什么觉得苦,一是自己无能,二是要求超出自己能力,三是总想着有人来“拯救自己”(Ren Wo Dang Die)。

首先是无能呀,其实你看某些领导也是挺苦的,天天开会,天天应酬,但是人家自己能把握自己的人生,人家还能决定你的人生,人家有所追求,相比之下就不那么苦了,你要让他放弃一切去当宅男,人家是不愿意的,这就是个人能力带来的权力、成就感对冲了苦。一般真正有事业可忙的人,反而比整体蹲家不务正业的人活得更轻松。

其次是要求超出能力。总是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总以为自己是主角,总觉得是别人的错阻碍了自己。一个人,首先应该想想,自己熟悉的事情,自己干过的事情,哪件能够拿得出手,能够把别人比下去。你自己熟悉的事情,干过的事情,都不如别人,哪里来的自信换个全新的环境就一定能干过别人?妄想罢了。还有一些人觉得时势造英雄,自己现在不得志是环境逼的,环境改变了,自己就有空间了。鬼扯!

你看人家项羽,没有造反之前就是贵族,请问你祖上贵姓?人家家里养着一大堆子弟兵呢,你能养活几人?人家力能举鼎,你能举桌子不?更重要的是,同一时代,和他差不多的人还有几百上千个,最后这一波人成就王业的也就几个。你条件比人家差这么多,你以为你有资格?

再看看人家刘邦,没有造反的时候就是乡霸,那时候的一个乡,地位和现在的一个市差不多,你在市里面算什么葱?人家能娶到大户的女儿,放现在你能娶到你们市十强企业家的女儿不?你能找你们市委办公室主任做你的跟班不?刘邦在芒砀山打游击打了几年,你能活下来不?最为关键的是,那时候和刘邦类似的造反群众少说有几百万人,刘邦能活下来的关键在于,他打了几年仗,把自己打成了带兵天下第三的人,你算哪根葱?

再说近一点的,当年闹革命的领袖们,个个都敢深入群众,不但没有被刁民喷死了,还能拉竿子造反,有多少人死在了半路上,你有那个能力,有那个胆量,有那个精神吗?你以为穷人都是傻子?不信你现在就可以找个贫困村住着,看看你能带出几个跟班来。

为什么觉得苦?明明自己就是个工人、农民、小知识分子的水平,非要认为自己多么NB,想要的太多,得不到就怨命苦。那些北漂的,你们觉得苦可以回村呀,村子里的人苦不苦?那些外出打工的,你们觉得苦可以回去种田呀,农民苦不苦?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你们可以去扫大街呀,环卫工人苦不苦?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明明自己有选择权,一定要被名利栓死了,这苦是自找的。


最后是那些整天想着有人来认自己当爹,不劳而获予取予求的。不错,说的就是那些总觉得别人欠他的人。这些人嚷嚷苦呀,其实隐藏的意思就是“为什么还没有人来认我当大爷呀?”。资本主义说有钱就是爷,社会主义说劳动才光荣,共产主义说消灭低级趣味,你这样的人走到哪里没有地位。这个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是发展的世界。有竞争,就有竞争的失败者;有发展,就有阻碍发展的人;有空闲的时候多想想自己怎么才能赢得竞争,怎么才能去做推动发展,而不是阻碍发展的人吧。整天想着别人给你提供良好的环境,别人给你提供优秀的服务,别人给你把路铺好,别人来恭请你大驾光临,你算哪根葱?


至于你生不生孩子,关我什么事?如果你觉得苦,我认为最好还是别祸害下一代了,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的基因灭绝,就让你成为最后一个受苦人吧。

user avatar

说的好像做人很苦,不做人就不苦似的?

不做人,做动物,做植物或者什么都不做,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就不苦啦?

那更苦!

所以,做人是最不苦的事情,相对而言。

那么,好好感谢让你有机会做人的父母吧。

user avatar

因为生孩子很苦,不生孩子往往更苦。

佛家说众生皆苦,众生是包括佛陀,包括天、人、阿修罗、傍生、鬼、地狱等等一切有情。


人只能在苦中作乐,苦中修行,苦中选择,而不能真正的脱离苦海。

妄图通过不生孩子,不工作,不结婚,不做某件事而脱离痛苦,这是将世界过度简化的痴心妄想。


生孩子是随大流的苦,和大众一起苦中作乐。

不生孩子是走小路的苦,独自一个人苦中作乐。


网络上把丁克生活描述得很幸福,大多数是用来为自己单身做辩护,基本上没有客观的。

我观察了有很多丁克朋友,他们相比那些要生孩子的并不会更轻松和幸福。


网络上的言论因为各有立场,几乎不存在完全客观中立的东西。

我仅谈我观察到的,我个人比较悲观主义,观察到的也有偏向,综合参照吧。


先说那些年轻一些的丁克。

我最早是25岁加入丁克群,那时候想找对象,五六年大致观察下来。

我注意到的,那些打定主意只找丁克的,基本上单身三五年是常态。


感情这个东西,不像买东西,不是拿着钱去商店就能选,也不像做菜,准备好了材料就能下锅。

感情往往是在生活圈子当中,男女相互的需求,加上相互的配合,这才会有感情的升温。

丁克在生活中的小概率,让丁克几乎不可能在生活中遇到。

而一旦没有共同的圈子,感情产生的基础也就压根不存在。


人的青春本来就极短,谈恋爱的冲动也就集中在10来年里,又加上读书和工作的耽误。

那些打定主意找丁克的,基本上都熬过了青春,拖到了大龄单身,然后佛系变独身。


反过来,那些年轻一些,想要谈恋爱的,我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找了非丁相互伤害。

分分合合,来来去去,要不就是常见的恋爱撕逼,要不就是感情到位了,又要为生孩子吵吵闹闹了。


单方面的丁克,让另一方配合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尤其是在对方要孩子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的,绝大部分丁克是与非丁伴侣相互伤害,然后拖到大龄。

等到中年危机,感情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来最后通牒的委曲求全。


何必呢,何苦呢。

既然最后都要生孩子,早干嘛去了?

不仅拖到了大龄生育,吵吵闹闹的撕逼过程,还把感情吵淡了。


说丁克情侣或夫妻感情好,也是误解。

感情如果产生在日常交往中,这种情况下人能够因为感情冲动而略过经济条件。

但丁克几乎不可能在生活中自然的萌发感情,而一旦在网上招聘,基本上和相亲一样。

各种条件,身高体重,家庭工作,收入职业,这些统统都是要考虑,有要求的。

是的,我还看到一些丁克女要求彩礼,还攻击指责不支持彩礼的男丁是废物,不是男人等等。


小众群体并不代表比大众群体更高的素质,不要美化任何小众群体。

不同年龄的丁克,面临着和其他生孩子的同龄人,略有不同却又各有烦恼的苦。


见过网上很多把丁克生活说得很美妙的宣传。

常见的,某亲戚,某老师,没孩子,高知有钱,经常夫妻一起旅游。


对于这类模版一样的生活,不要太当真。

早几年这些夫妻,是否天天跑医院做试管婴儿。

晚几年这些夫妻是否家里冷清,孤独寂寞,外人都是看不到的。


每个人展现出来的,与真实面临的情况是天差地别的。

且先不说,一大把年纪出去旅游,身体抗不抗得住。

旅游被当成幸福的标签,本来就是非常滑稽和可笑的事情。

大龄丁克夫妇出去旅游,并不比普通中年夫妻送孩子上学,广场跳舞更有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有孩子会苦恼孩子的开销,花费,教育。

没孩子要苦恼长辈的反对,他人的偏见,夫妻感情的消褪,生活重心的失去。


并不想劝人生孩子,或是劝人不生孩子,好好去思考一下自己需要面临和付出的东西。

把996说成福报是一种歹毒,把生孩子说成痛苦,把不生孩子说成生活的解药,这也是一种歹毒。


人生面临的苦是客观存在的。

人只能在苦中作乐,苦中修行,苦中选择,而不能真正的脱离苦海。

你可以选择你要承受哪种苦,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告诉你的幸福之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