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衷心建议有关部门把大学列入准义务教育范畴。
我认真的。
这个事对国对民有百利无一害。
别跟我提撒癔症喝多了,甚至打算把我送进二院拿大铁链子捆起来什么的。
爷清醒的很。
规矩,都是人定的,不破不立。
前些日子不是有专家,为了提高生育率,已经把幼儿园列入义务教育提上日程了么?
幼儿园阔以,大学为什么不阔以?
大学生就不是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的宝宝了?
只要国家想让人口年龄分布健康均衡发展,则对于没有盈利能力的人群的一切人文主义关怀,都不是亏本买卖。
这是比任何鼓励口号劲都大的一剂强心针。
把一个社会按照价值创造的正负来区分,就俩人群:造利者和食利者。
大学生尽管三观业已建立,身体发育的零件也都齐活了,但他们仍然没跑出去食利者范畴,因为他们不创造价值啊!
既然他们的价值还是靠着吃爹妈来维持生计,而这个年纪的爹妈,已经是在社会上按获利多寡被区分很清晰的一群中年人,则间接的,会对大学生心态造成很多影响。
就说题主这小孩,看看她花销也不多,生活也不作,钱还就是紧紧巴巴,像极了她青春洋溢的稚嫩脸蛋。
她家还是一小康呢,贫困家庭孩子,跟同学走一块,奶茶喝不起水果吃不上,心理阴影面积得多大?
因此,我的建议是:大学生的学费和基础起居生活费用,能不能改变一下现有的模型。
现在的模型是:
大学不是义务教育,他开门招生赚钱也算半个做生意的,家长花钱,供着孩子去学习。
学出来以后,孩子得着的家伙什儿实用不实用,学校不管。
就业怎么样,会不会在企业里屁都不会,老板天天骂老师不作为,学校不管。
但你不交学费,学校可就管了,他给你轰走。
这叫什么啊?
这叫管杀不管埋,学校用了学生四年光阴外加大笔钱财,出去没法混是学生自己的事。
这就不是教育服务,也不是市场经济。
这个模型,是家长跟孩子的博弈:我给你投钱,再多养你好几年,我就赌你能混出头来。
赌输了,举家凉。
我问你,在这个模式下,学校会努力抓科研,传授真本事吗?
动力怕是有点不足,因为赌局里,他就是个荷官,而且收费还不低。这一波学生里但凡有一个混出头的,就光耀师门了,其他同学?
对不起各位分母,你们往一边稍稍,在外边惹出事来,可不要说出为师的名来便好……
符合时宜的模型应该是:
学生是学本事的,得在模型里。
家大人是指望养出麟儿光耀门楣的,得在模型里。
学校不但收钱,也得育人,还得把人育成,得在模型里。
地方政府指望学校输送人才,指望教育兴省(市),也得在模型里。
没错,得从双边对话模型,改成四方会谈模型,互相制衡,荣损共担,这才能让高级人才的质量螺旋上升。
具体操作:
1.学生录取,家长负责学费
2.学生校内开支的生活费和其它费用,地方政府拨款给学校,给学生打卡里。
3.这笔钱不是叫学生白嫖,而是以类贷款的模式进行消费的。
4.学生毕业后,根据工作收入等情况,按照一定系数归还贷款给学校以及地方政府。
比如某甲大学四年出来,拿了一500强高薪职位,年入30w。他在学校四年吃饭喝阔落泡澡堂子一共花了5w。
按照系数,他得归还学校和地方政府10w,分3年还清。
某乙毕业,工作一般,刚赶上当地大学生平肩的收入,年入8w,他在校期间吃饭喝阔落泡澡堂子也是一共花了5w。
按照系数,他归还学校5w本金即可。
某丙毕业,因为种种原因,直接回家躺起,混天度日,他在校期间吃饭喝阔落泡澡堂子也是一共花了5w。
则在他创造价值之前,学校不能催款,直到其有收入再分期付清。
咱们得确认一点,不会有人为了吃学校几年的霸王餐,成心的毕业不就业靠捡白菜帮子过一辈子。
人都是往高处走,所以从学生本心,宁愿混的风生水起多还钱,也不会自残式待业。
而从学校角度出发,老师一定使出吃奶的劲头把真本事传授给学生。
因为他们就业越好,自己评级越占优,而且学生返还的多于本金的利息部分,可以给老师发奖金。
这就能促成学术传承赛道的正向循环,每年学生就业季,老师也能沾沾喜气过个小年。
同理,教学质量不高,凭关系进学校混日子的老师,历届属他教出来的人渣最多,可以直接被达尔文掉。
因为这样的老师,就是学院之耻,象牙塔内的赔钱货。
多方博弈,大家都会权衡利弊,则资金流从当前的家长向学校输送的单向模式,变成家长,学校,地方,学生互相输出的矩形闭环。
而知识信息流则被资金流向倒逼,变成学校火力全开向学生供氧,学生学成之后化知识为科技,反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逆三叉戟形态。
你说这模型科学不科学?
所以这个模式里,人人有责任,人人也都有收益,学生用暂时的减轻家庭负担,促成自己过一个起码不丢人的大学生活,平和心态本身对于学习知识就有正向左右。
而家长角度,钱省下来了可以做很多很多事。
十八九的大学生,家大人也就四十郎当岁,现在的人营养又好这岁数功能老当益壮,孩子不在家两口子也有机会眉来眼去,而且这些家长大都出于70年代生人,观念相对传统,多子多福概念深入人心。
结果嘛……擎好儿吧您内!
谁是二三胎主力部队?
“老臣黄忠向主公请战!”
70后未必就不如90后能打!懂伐?
即便是不生孩子,减少点学生家长因为家庭条件引起的矛盾,也是功德一件。
当然了,这里边各种系数的制定,学校对于全面生活资源全面配给,针对每个学生的供应上下限和增值服务设定,这些脱离框架的细节就不在这聊了。
路子肯定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至于能不能落地嘛……
稍等会,垫两口菜我接着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