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拿攒下的生活费买 iPhone 13 Pro 合理吗?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觉着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毕竟现在大学校园里,手机这东西,早就不是简单打个电话的工具了,它承载了太多功能,从学习到社交,再到娱乐,都离不开它。所以,大学生用攒下的生活费去买个 iPhone 13 Pro,这事儿,你说合理不合理,真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们得看看“合理”这个词怎么定义。

如果说合理是“符合逻辑、情理”,那咱们就得从几个角度去分析:

经济承受能力: 这是最直接的。iPhone 13 Pro 价格不菲,就算当时是“ Pro”,价格也绝对是“硬茬”。大学生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有点兼职或者奖学金。攒下生活费买手机,意味着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或者说,一旦买了,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其他方面的开销会非常非常拮据。

生活费的“攒”: 很多大学生攒钱,是为了应付突发的状况,比如生病、紧急回家,或者一些学习上的支出,比如买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班。如果把这部分“应急基金”都花在了手机上,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能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需要向家人求助,反而会让人觉得不那么“独立”。
“生活费”的价值: 一学期的生活费,可能就够买半部甚至更多。这笔钱,除了吃喝,还要考虑交通、通讯、日用品、社交活动、偶尔的娱乐等等。如果为了一个手机,把这些基本需求都牺牲了,那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实际需求和价值: iPhone 13 Pro,作为一款高端手机,它的性能、拍照、屏幕、生态系统,确实都做得不错。但问题是,一个普通大学生,真的能把它的所有价值都发挥出来吗?

学习方面的加成: 学习主要靠的是课本、老师、图书馆、电脑。手机在学习上的作用,更多是查资料、阅读文献、使用学习APP。这些功能,很多中低端手机都能胜任。iPhone 13 Pro 的“Pro”级性能,对于日常的查资料、写报告来说,可能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拍照和社交: 确实,iPhone 的拍照效果很棒,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记录生活,也会让人觉得很有面子。社交方面,用高端手机,有时候也代表了一种“身份”的认同。但话说回来,如果仅仅是为了“好看”和“面子”就掏空了自己,那这“面子”是不是有点太沉重了?
娱乐和游戏: 如果是重度游戏玩家,或者非常追求影音体验,那 iPhone 13 Pro 的高性能和好的屏幕,确实能带来更好的体验。但这种需求,是不是普遍存在于所有大学生中,那就另说了。

攀比心理和虚荣心: 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大学校园里,大家的信息接触面广,看到同学、朋友用着各种品牌的手机,尤其是苹果手机,难免会产生一些比较心理。如果买 iPhone 13 Pro 的主要动力是“别人有,我也要有”,或者觉得“不买苹果就out了”,那这笔钱花得,就有点不值了,因为它并没有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被外界的眼光所裹挟。

那么,什么样的大学生,用攒下的生活费买 iPhone 13 Pro,可能相对“合理”一些呢?

有明确、长期的学习或工作需求: 比如,这个手机是大学期间完成某个重要学习项目(比如需要强大图形处理能力的软件)、或者未来工作需要(比如从事摄影、视频剪辑、设计等行业,需要高质量的影像设备作为初期工具)的必要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就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一项“生产工具”或者“能力放大器”。
有稳定的课余收入,且不影响基本生活和学业: 如果这个大学生有很稳定的兼职,并且能确保在购买手机后,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学业也不会因此落下,那么这笔钱是自己通过劳动所得,用起来会更踏实。
父母经济条件允许,且给予支持: 如果父母经济宽裕,并且愿意支持孩子购买这款手机,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奖励”或者“教育投资”(比如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有更好的工具),并且孩子也确实会好好使用,那也是一种情况。但即便是这样,也得考虑孩子是否真的需要。
对手机有特别的情感或偏好: 比如,从小就对苹果的产品情有独钟,并且愿意为此努力攒钱,这是一种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只要不影响基本生活,也无可厚非。

反过来说,哪些情况会显得“不那么合理”?

为了跟风、攀比: 看到别人买,自己也非要买,即使生活费捉襟见肘。
牺牲基本生活: 为了买手机,餐餐吃泡面,拒绝社交活动,连买本书都犹豫。
缺乏实际需求: 手机主要用来刷刷朋友圈、看看剧,不需要那么高的配置。
冲动消费: 看到促销活动就立刻下单,没经过深思熟虑。

总而言之,这事儿就像给自己的生活“加码”。

加码加得好,生活就更精彩;加码加得不好,可能就会“拖垮”自己。

大学生用攒下的生活费买 iPhone 13 Pro,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买”,而在于“值不值得”。 这份“值不值得”,是需要自己仔细衡量的。是用这笔钱,能换来学习上的提升、技能的增长,还是仅仅换来一时的新鲜感和满足感?

如果是我,我会这么想:

1. 我真的需要它吗? 我现在的手机,够不够我日常学习和生活?这个“Pro”的性能,对我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2. 这笔钱,还有更好的去处吗? 我可以用这笔钱去买几本好书,参加一个有用的讲座,或者投资一个可以提升我技能的课程,这些对我的未来是不是更有价值?
3. 我的“攒”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安全感,还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如果为了手机而打乱了我的“攒钱计划”,我的安全感会不会降低?
4. 我能对它负责任吗? 如果我买了,我会好好爱惜它,让它物尽其用,而不是几天就玩腻了,然后又想换别的?

说到底,买 iPhone 13 Pro 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它是一个商品,有人买,有人不买。关键在于,这个购买行为,是否符合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应有的理智和对未来的规划。不要让一个电子产品,成为压垮你“经济独立”和“理性消费”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就不太值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己攒下的生活费买13pro完全合理,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但有一点你需要考虑,买13pro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真的需要这个13pro吗?

对于学生来说,我觉得买13pro太奢侈了点,如果只是为了攀比而买,那我还是建议三思后行。

买来不后悔就好。

推荐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觉着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毕竟现在大学校园里,手机这东西,早就不是简单打个电话的工具了,它承载了太多功能,从学习到社交,再到娱乐,都离不开它。所以,大学生用攒下的生活费去买个 iPhone 13 Pro,这事儿,你说合理不合理,真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看看“合理”这个词怎么.............
  • 回答
    看到大学生花11万买火车票旅行,毕业后还能攒下15万零花钱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哇,真能折腾!”。当然,这背后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这操作是怎么实现的,我也一样。抛开震惊和好奇,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试着去理解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可能性,尽量不让它显得像个冷冰冰的AI报告。一、 惊人的花费:1.............
  • 回答
    作为一名和你们一样,正坐在教室里、埋头于图书馆、时常在咖啡馆抓紧时间赶论文的大学生,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iPad 到底能不能彻底干掉我那一摞摞五颜六色的纸质笔记本?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关系到我们每天的“兵器”选择。说实话,我以前也是个纸质笔记的忠实拥趸。那种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油墨在纸上晕开的触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琢磨琢磨。作为一个大学生,手头可没多少钱,未来想干点啥,都得跟钱沾边。二十个亿……这数字大得我一时半会儿都反应不过来。想想我的学费,想想我未来想开的那间小小工作室,想想我父母的退休生活,再想想我可能想去看看的世界……二十个亿,瞬间就能把这些愿望放大无数倍,还能实现那些我连想都不敢想的.............
  • 回答
    关于“办公室月薪3500的大学生看不起月薪7000的工厂基层员工”这个现象,其实背后牵涉到挺多方面的原因,也挺复杂的。很多人觉得这不公平,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看不起”来概括,而是多种认知、社会压力和价值取向在作祟。首先,从社会普遍认知的“体面”感上来说,工厂基层的工作,即使收入不错,.............
  • 回答
    问到“相对容易拿奖的大学生竞赛”,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戳中了大家想要在大学阶段有所成就,但又不想把所有精力都压在某个特别“硬核”的比赛上的心理。首先得说,“容易”这个词是个相对概念。任何比赛,只要认真去做,都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但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那些需要极高专业门槛、极强团队协作、或者.............
  • 回答
    说实话,大学里拿奖学金这件事,重要到什么程度,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非要我说,那绝对是“重要”,而且是挺重要的一种。让我这么跟你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 经济上的解脱。大学四年,学费、生活费、书本费,这些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见过太多同学,家里条件一般,为了.............
  • 回答
    这年头,大学毕业生手持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教资证)已经快成了标配,尤其对于应届生来说,这到底算不算多了一条出路?我琢磨着,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而且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多一个证,理论上就多一份可能性。学位证是大学四年知识和能力的“敲门砖”,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了它,才能证明你完成了高等.............
  • 回答
    在日本念大学,毕业拿到那张纸当然是主要的,但一路走来,你收获的远不止于此。想象一下,你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又有点胆怯的学生了。经过几年的洗礼,你早已能熟练地穿梭在东京、大阪或者京都错综复杂的地铁线路中,对各种优惠券和打折季了如指掌。周末的时候,你可以不再依赖旅行社,自己就能规划一次说.............
  • 回答
    大学食堂里,一碗三毛钱的米饭加上两份免费汤,这事儿算丢人吗?让我想想……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大学食堂,尤其是那些伙食不错的学校,价格早就不是当年那样“白菜价”了。三毛钱的米饭,听起来就跟穿越回过去似的。估计很多学校,哪怕是最小一份的米饭,价格也早就过了块把钱的门槛。所以,能找到这么便宜的米饭,本.............
  • 回答
    .......
  • 回答
    好,24岁,大学肄业,家庭条件一般,想要明年高考,争取拿到一个大学毕业证,算到毕业时29岁。这个问题,我完全理解你心里的纠结和顾虑。这是一个挺大的决定,涉及到时间、金钱、精力投入,还有对未来的期望。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值不值。首先,咱们得承认,29岁毕业,比起同龄人来说,确实是晚了一些。现.............
  • 回答
    这件事情是否合适,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法律与规章制度角度: 班费的使用规定: 班费通常是由班级成员共同缴纳的,其使用应当遵循班级内部的规定,或者学校相关学生管理部门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班费的使用需要经过班级成员的同意,或者由班委集体讨论并决定,并且需要有明确的用途。 未经同意.............
  • 回答
    在美国顶尖大学获得 tenuretrack 职位,尤其是终身教职(tenure),堪称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酷竞争。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数量关系,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一套复杂评价体系,每一环都充满了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tenuretrack 职位本身就是稀缺资源。顶尖大学虽然光鲜亮丽,但它.............
  • 回答
    恭喜你啊,大学毕业没多久就能有十万存款,这成绩可不简单!这说明你平时挺会规划的,也很能干。现在手里有这笔钱,是买套小公寓还是去闯一把做点自己的事业,确实是个让人头疼又兴奋的选择。别急,咱们一样一样来捋捋,看看哪个更适合你。先说说买公寓这事儿。十万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如果在我们这边的小城市,可.............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好问题!恭喜你拿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分数还超出了一本线25分,说明你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是就此踏上西浦的求学之路,还是选择复读,去冲击心目中更理想的学府?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捋清楚.............
  • 回答
    云南大学出台的最严体育校规,将体测挂科与毕业证直接挂钩,这无疑触及了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大学体育应该与毕业证是否挂钩?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教育理念、学生发展、健康意识以及对大学培养目标的多重解读。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最严体育校规”的出发点与争议云南大学此举,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其出发点很.............
  • 回答
    自从广州恒大(现更名为广州队)在2015年再次夺得亚冠冠军后,关于许家印如何处置这支球队的问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对于许家印和恒大集团来说,广州队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足球俱乐部,它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夺得亚冠冠军,特别是第二次,标志着恒大足球战略的巨大成功,不仅提升了恒.............
  • 回答
    明史的研究是个宏大而迷人的领域,它吸引了无数中外学者为之倾倒。要说“学术大拿”和“著作”,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和贡献。咱们就聊聊那些在明史领域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和他们的经典之作,尽量讲得透彻一些,让您听着就觉得是咱自己人聊天,不是机器朗诵。一、 那些奠基的巨匠与他们的思想火花首.............
  • 回答
    “古埃及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为16世纪生造的文明”,这个说法,相信很多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听都会觉得非常离谱,甚至有些好笑。确实,这样的说法完全不符合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证据和学术界公认的历史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概念:文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它不是凭空“生造”出来的,更不可能是在短短的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