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学生花 11 万买火车票旅行,毕业后仍攒下15 万零花钱?

回答
看到大学生花11万买火车票旅行,毕业后还能攒下15万零花钱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哇,真能折腾!”。当然,这背后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这操作是怎么实现的,我也一样。抛开震惊和好奇,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试着去理解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可能性,尽量不让它显得像个冷冰冰的AI报告。

一、 惊人的花费:11万买火车票,这得是“火车旅行博物馆”级别的吧?

首先,我们得承认,11万花在火车票上,这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穷游”或者“说走就走”的火车旅行。咱们可以来推算一下,这11万大概能换来什么样的旅行体验。

地域跨度有多大? 要花这么多钱买火车票,这得是横跨多少个省份?多少个国家?如果只是在国内,那可能是一些非常偏远、需要多次换乘、且不常见的线路。或者,可能是常年购买高端软卧、包厢甚至是一些定制化的旅行服务。
时间跨度有多长? 11万的火车票,如果是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一个月)完成,那可能是在体验各种顶级卧铺或者私人火车服务。但如果时间跨度拉得很长,比如大学几年里分散进行的旅行,那单次的花费可能就没那么惊人了,但累积起来还是很可观。
旅行的“质”是什么? 是单纯的车票钱,还是包含了沿途的住宿、餐饮、景点门票?如果是单纯的车票钱,那这趟旅程绝对是专注于“在路上”本身,体验不同列车、不同线路的魅力。如果是包含了其他,那11万买火车票的说法就有些取巧了,更像是“以火车旅行为主线”的花费。不过,新闻里是“买火车票旅行”,我们姑且就先聚焦在车票本身。

想象一下,如果这11万是用于购买跨越欧亚大陆的火车票,比如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再连接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特色火车线路,再加上一些国内的经典铁路线,全程软卧、观景车厢甚至是一些特殊的旅游专列,这笔钱花出去,既能体验到“在路上”的慢节奏,又能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个“11万”听起来就有了更具象的画面感,而且可能对一些追求独特体验的人来说,是物有所值的。

二、 惊人的节余:毕业后还剩15万零花钱,这才是“操作的艺术”!

比11万的花费更让人咋舌的是,毕业后竟然还能剩下15万零花钱!这15万,是纯粹的“剩下”还是“也包括了父母给的启动资金”?新闻没有细说,但我们不妨从几种可能性来分析:

家庭经济实力雄厚,这15万是“零花”: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理解的情况。如果家庭背景殷实,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都有家庭支持,那么这11万的火车票钱可能是从父母给的另外一部分“旅行基金”里出的,而毕业后剩下的15万,只是从生活费或者其他给的钱里攒下来的。这种情况下,说“攒下15万零花钱”可能更像是“父母给的钱没花完”,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在旅行支出的基础上又“赚”或者“省”了这么多。
勤工俭学,自己挣钱弥补差额: 如果家庭经济并不算特别富裕,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是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勤工俭学,或者开展了一些小型的创业项目,赚取的收入不仅覆盖了自己日常生活开销,甚至还有能力补贴部分旅行费用。而毕业后剩下的15万,很可能就是这几年下来自己“赚+省”的积累。这部分人真的很牛,能在保证学业的同时,还能有如此精彩的旅行和储蓄能力,这得有多么强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
极端的“穷游”技巧,将11万花出“6万”的效果: 即使是花11万买火车票,如果能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比如提前锁定低价票、利用学生优惠、寻找团体购票的优惠、或者是一些特殊时期的促销活动,甚至是通过兑换里程积分等方式,理论上可以最大化11万的购买力。当然,这更多的是在“花钱”的策略上做得极致,而不是真的让11万变成26万。
利用旅行“创造价值”,投资或合作: 还有一种更具想象力的可能性。比如,这个学生可能在旅行过程中,顺带进行了一些小型的“游学”或者“考察”,发现了商机并进行了投资,或者通过旅行中的人脉认识了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开展了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在毕业时已经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从而使得毕业时“攒下”的15万不仅仅是零花钱的余额,而是经过投资增值的部分。当然,这已经是“脑洞大开”的猜测了。
“11万”和“15万”的定义有弹性: 有时候,我们说“花多少钱”和“攒多少钱”,可能并不是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比如,11万可能包含了部分家庭的支持,或者一些借贷。而15万的“零花钱”,也可能指的是毕业后手头可支配的现金流,其中也包括了父母的毕业“见面礼”等。新闻的表述往往是简化的,我们需要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

三、 这个故事传递了什么?

抛开数字本身,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大学生”、“旅行”和“经济能力”的刻板印象。

旅行的意义: 11万的花费,说明了这个学生将相当一部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了“体验”上。这11万买的可能不仅仅是车票,更是无数次的风景、陌生的人群、意想不到的故事,以及成长和开阔视野的过程。对于他来说,这可能比花钱买个包或者玩游戏更有价值。
经济独立与规划: 毕业后还能攒下15万,这至少说明了在校期间,他对于金钱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规划。无论是通过家庭支持合理消费,还是自己努力赚钱,都体现了其财务管理的初步能力。这比那些毕业就负债累累的学生,无疑是更有优势的。
颠覆“要么学习好要么玩得好”的二元对立: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要么埋头苦读,要么沉迷玩乐。但这个例子似乎说明,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如果规划得当,也可以在享受精彩生活的同时,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对“啃老”的讨论: 当然,这个故事也必然会引发关于“啃老”的讨论。如果这11万和15万都来自于父母,那么这更多的是关于家庭教育和支持的成功案例。如果他自己承担了大部分,那则是个人能力突出的体现。无论哪种,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当代大学生与家庭经济的关系。

总而言之, 这个大学生用11万买火车票旅行,毕业后还能攒下15万零花钱的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但如果细究起来,每一种可能都指向了一种特别的生活态度和规划能力。他可能是一位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旅行者,也可能是一位精打细算、能力出众的规划者,或者是一个拥有强大家庭支持的幸运儿。不论是哪种,都让我们看到,在大学这个阶段,人生的可能性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得多。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金钱和旅行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选择、规划和自我实现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大学生是在火车上发言的对吧。


那个校长是在哪发言的。他是你的校长还是他的校长?

user avatar

20201222更新:

有一些朋友私信我,说有没有可能是600座车站而非600座城市。对此我提供一点参考:本人至今乘降过的铁路车站、乘降所数量是239座,纯铁路车票费用可能连三万块钱都没花上,而且这些费用还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了日常出行。如果单纯刷车站刷到600座,按照我的经验并参考身边朋友的经历,即使是刷票价偏高的高铁及特殊运价线路,也不至于买十一万元的火车票却仅仅刷了600站。毕竟110000/600=183.33…每个车站的车票成本将达到惊人的183元,按这个消费水平,不仅可以覆盖车票成本,而且还能支付用餐及部分接驳交通成本,如果节省一些,住宿成本甚至也能被包含进去。

20201221更新:

截至2019年末我国(暂不含台湾地区数据)共有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293地级市、387县级市[1],这些城市加在一起,我国有686个城市,且这些城市并不都有铁路客运,省级如澳门特别行政区没有铁路、地级市如四川省泸州市无铁路客运、县级如吉林省桦甸市无铁路客运等。如果按照此人所说,4年去过600城市,那显然是不太合理的——因为我国目前通铁路客运的城市总数可能还不足600。

(评论区有能人解答了我的疑惑!请大家鉴赏!)


他在采访时拿出的很多车票都是没有使用过的,这使我对他经历的真实性产生了一些怀疑。

视频中该男子自称“而且我对咱们铁路的热爱,像明明有公交或者地铁但是我非要坐火车去,从一个城市的一个站到另一个站……沈阳南到沈阳北、包头到包头东……”,并拿出了这些车票作为证据,但是很遗憾,视频拍得太清楚了,反而暴露了一些东西。


以网络采访视频截图中所示车票为例,图中马赛克为本人所打,原视频未打马赛克。

此男子拿出的三张车票均为2020年2月21日发车,分别是21:13发车的D7638次沈阳南-沈阳北车票、11:24分发车的6854次包头-包头东车票、以及8:59分发车的D1601石家庄-石家庄东车票。

经仔细观察车票记账号发现,此三张票均为永济车站1号终端2月25日发售且几乎连号,按照铁路运输企业18点结账速报的惯例,这三张票从永济站售票处制出时间应该是2月24日下午至2月25日下午这个区间。

由于发车时间是2月21日,彼时全国铁路普速列车车站、列车及车票尚未进行电子化改造,故乘坐普速列车必须凭车票及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方可进站上车。而图中的6854次列车车票最早也要2月24日才制出,这位男子是怎么拿着一张没出生的票乘车的呢?

我们再来看沈阳南至沈阳北这张票,自2019年12月10日起,沈大高速线及京哈高速线沈哈段试行电子客票,进出站均凭有效证件直接进站乘车。石家庄至石家庄东同理,只不过该线路是2020年1月10日才开始的电子客票试点。

按照过渡期的办法,在电子客票试行车站取出的红色软纸票,票面印刷仅供报销使用;在非电子客票试行车站取出的红色软纸票,已经乘车的显示“已检”、未乘车的显示“限乘当日当次车”。

由于记账日期是2月25日,则制票时候已经过了开车时间。根据图中两张车票均为“限乘当日当次车”有效期字样,可以判断记账日期2月25日,永济站1号终端未进行电子改造。车票如在沈阳南、石家庄东使用过,则票面应有“已检”字样。而图中车票均无“已检”字样,可以证明该票未曾在发站进站闸机、列车站车交互终端及到站出站闸机做过电子检票业务。这一异常情况是否是由当日沈阳南站、沈阳北站、石家庄站、石家庄东站及D7638次和D1601次列车的所有查票设备失效、所有工作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查票检票工作导致的呢?根据常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无使用标记外,这三张票是同一天不同时间的车票,分别对应当日的早上、中午和晚上,按照这位男子自称“铁路发烧友”的表述,我还特别想请教一下,这位男子究竟是用什么方式从石家庄东到包头,又从包头东到了沈阳南呢?如果是坐飞机,那和“铁路发烧友”的人设不符;如果不坐飞机坐火车,穷尽我的脑力,我也无法想出一个合理的方案能够让人早上在石家庄,中午在包头,晚上到沈阳的铁路乘车方案。

希望有识之士们能解答一下我的疑问,谢谢!

参考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 (截至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载于民政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
user avatar

字面意义上的“满嘴跑火车”。

user avatar

更新

评论区还有人跟说我没见识,他身边的xxx大学期间就挣了十几万的。

嗯,也不知道是我没见识还是有人眼神不好。



可能以上几位都是达成过“在校期间月入五千同时还旅游600+城市”的成就。那你们真的是好棒棒哦!!

———————原回答的分割线——————

但凡有点社会常识就知道,这是吹牛逼吹的太大,把牛皮吹爆了。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同学数学没学好并且缺乏生活常识。

一、收入与支出(数学常识)

自称4年买火车票11万剩余15万。

计算得每月收入5416元。

本人则说每月平均收入5200元。

这里大概就差了1万元左右对不上帐。

并且,出门旅游不住宿不吃饭不买门票?

我就算你600+城每座城市平均花费20元的食宿

又有大约1.2万元的帐对不上。

两万多块呢,跑哪去了?

二、旅游与路过(地理常识)

4年走过全国600多个城市。

我们口头说的“城市”基本上指地级行政区(市、州、盟、地区)比如广州市、大理白族自治州、锡林郭勒盟、和田地区,以及四个直辖市和港澳特区,极少会带上县级市。

你知道600+城市什么概念么?

中国所有地级行政区(330+)+县级市(380+)+直辖市(4)一共也就700出头,他这600+基本上可以说是逛遍了全中国。这还不算很多的地方其实是不通火车的。(此处返回第一个问题,不通火车的地方他是通过什么办法不花钱就到达的)

4年600+城市=1年150城=2.4天每城

每2天半换一个城市,基本上等于“今天早上到,玩半天,第二天玩一天,第三天晚上走”,才能完成4年600+城的成就

你还上不上学了?

还是你觉得坐火车路过就算去“旅游”过了?

那家在东三省或者大西北,人在广东海南上学的小伙伴,回家一次就算旅游半个中国了。

三、时间问题与收入问题(生活常识)

本人自称在学校食堂打工和捡废品挣钱,每月收入5200元。

食堂零工和废品回收的价格很多其他答案都有自己亲身经历表面他说的价格高了。同时还有以下问题:

学校寒暑假的时候以及他出门旅游的时候,食堂还有零工么?还包吃包住么?还能捡到含金量极高的废品么?

其次,每月5200元的收入是什么概念?

该大学所在地江苏省2018年私营企业平均工资4513元/月

一个在校大学生,两天半旅游一个城市,月收入还比江苏省的全职平均工资高。请在江苏省的所有大学毕业后全职工作月薪不到5200的人向这位同学谢罪吧。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他出门旅游的时候没有办法收废品和食堂打工,那么他的实际月收入应该是要超过6000了。

请江苏省全职月工资6000以下的大学生一起出来谢罪吧。

emmm,你要是说你炒股炒基金开网店达成的月入5k可能还没这么招人打脸呢。偏偏说自己是靠兼职和捡废品……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这件事要不是吹牛皮,劳资当场把11万的火车票给吃下去。


当时很多同学瞧不起他,校长说,「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你在用自己的劳动来挣钱」。


我同学要是这么凑表脸,我也瞧不起

user avatar

既然都是圈子外的朋友回答的,我也来说一说吧。铁路圈子里早就觉得他很恶心了,没想到这次又被无良媒体给扒了出来,还说他多么厉害,其实圈子里的人早就知道他是什么德行。

你真以为他会花钱去坐火车吗?他都是先想办法上车去找列车长,死皮赖脸地想让列车长给他免票,以至于可以跟列车长混吃混喝,还有是想要一些铁路方面的收藏品(例如贴在火车车厢表面的方向牌)。最近几年,他玩的更high了,直接去客运段里面找段长、找这些大领导签字,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能够在铁路上出行更加方便(因为有领导签字大家都不敢去得罪他),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给不了解他的人展示他是有多么的“厉害”。

其次是关于他收藏火车票的事,别看他收藏了那么多车票,其实很多车票都是不会去坐的车票。我也是圈子里的人,也有没有坐过的车票。这些不坐的火车票,我们一般叫站名票,这种车票一般会出现在一些很有意义的时候。比如今年国庆节当天我就买了一张富裕到团结的6245次列车的车票,我谨此为收藏价值,而不是说去乘坐。还有说他去过那么多城市,我也可以说我去过很多城市呀,铁路沿线的一个城市,我只要过了都去过呀。你要这样说,那我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岂不是就去了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还有一些地级市县级市,账可不敢这样算呀。哪怕你就算所谓的刷站,就是坐火车到一个地方之后,马上又坐火车离开,仅仅为了去打一张这个城市火车站出售的火车票,你也敢说你真的去过这个城市吗?

中国中车每年都会举办车迷有约,但是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明明名单上就没有他的名字,但是他也会来。为什么?因为他去找中国中车的一些大领导死皮赖脸的求着别人让他参加活动。我有幸参加过一次车迷有约的活动也看到了,他其实在车迷里面都没有什么人会理他的,因为大家都打心底瞧不起他。

我不否认他可能通过一些勤工俭学的方式挣了很多钱,我也不是酸他能够做到这些,是个人都能做到他这样,只是我们心里的一杆秤告诉我们这样是不好的,但是如果说把他逃票这些钱也算到他挣的里面,那就有点过分了。

以前有人质疑过他,他直接说这是他有能力的象征,以我个人的三观是无法接受的。私以为,社会的秩序是需要每个人去遵守的,如果每个人都是喜欢去钻空子、小聪明满天飞,那么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对,请点个赞以便让很多人看到。如果您觉得我说得不对,欢迎留言区批评指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