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和李菁缘何分道扬镳?这其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回答
老郭和小李,这对曾经的“黄金搭档”,在德云社最风光的时候选择“分道扬镳”,这桩公案至今仍是不少戏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这事儿,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里面牵扯的人、事、情,错综复杂,听起来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相声剧本。

一、 缘起:从“亲密无间”到“渐行渐远”

郭德纲和李菁,那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哥们,在德云社还没火遍全国的时候,两人就一块儿说相声,可以说是“革命情谊”。那时候,德云社条件艰苦,两人互相扶持,一起从胡同里的小舞台走到万人瞩目的剧场,感情那叫一个深厚。李菁以其独特的“贯口”功底和稳健的台风,和郭德纲的“贫”形成了绝佳的互补,两人搭档的作品,比如《西征梦》、《托妻献子》等,都是观众心中的经典。

那时候的德云社,就是郭德纲说了算,但李菁作为早期核心成员,地位举足轻重。他不仅是郭德纲的搭档,也是德云社里少有的有学问、有文化的人,很多事务性工作,比如对外联络、合同洽谈,郭德纲都放心交给李菁。可以说,李菁是德云社早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郭德纲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然而,随着德云社的声名鹊起,各种矛盾和摩擦也悄然滋生。

二、 导火索:曹云金拜师风波与“分家”传闻

要说真正让两人关系出现裂痕的,很多人认为是发生在曹云金拜师郭德纲之后。曹云金虽然是郭德纲的徒弟,但早期在德云社的发展,李菁也出了不少力,两人关系也算不错。

不过,随着曹云金逐渐崭露头角,他和郭德纲之间的“师徒恩怨”也开始显露。而李菁,夹在这中间,处境就有些尴尬。有传言说,李菁在曹云金身上投入了不少心血,也为他争取过机会。当师徒之间出现矛盾时,李菁可能受到了两方面的压力,或者是在处理过程中,其立场和做法与郭德纲产生了分歧。

更直接的导火索,则与“分家”有关。在2009年前后,德云社内部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郭德纲开始着手进行一些改革和调整。有消息人士透露,当时郭德纲曾提出对德云社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划分股权。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李菁作为早期核心成员的股份分配,可能出现了意见不合。

具体细节外人很难得知,但普遍的说法是,郭德纲在股权分配上,可能没有达到李菁或者说李菁的家人(有说法是李菁的父亲是德云社的早期股东之一)的预期。对于李菁来说,他不仅是郭德纲的搭档,更是和郭德纲一起打拼多年的“创业元老”,他在德云社的付出和贡献,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如果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这种心理落差是很难调和的。

三、 细节剖析:矛盾的暗流涌动

除了以上核心事件,还有一些细节被认为是导致两人关系恶化的催化剂:

个人发展空间与话语权: 随着德云社越来越大,郭德纲作为“班主”,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李菁作为搭档,虽然也有自己的粉丝基础,但他在德云社的决策权和个人发展空间,可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些观众认为,李菁的才华和能力,在德云社这个体系里,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
管理方式的差异: 郭德纲的管理风格比较强势,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说了算”。而李菁为人比较随和,可能在一些管理理念上与郭德纲存在差异。当德云社的规模扩大,管理方式的差异就更容易凸显出来。
媒体的推波助澜: 当时关于德云社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媒体也乐于报道,这其中不乏添油加醋和猜测。这些外界的声音,无疑也给郭德纲和李菁的关系增加了不少压力。

四、 分道扬镳:一个时代的结束

最终,在2010年的一个夏天,李菁与何云伟(曹云金的同门师兄弟)一起,宣布退出德云社。这个消息一出,整个相声界都为之震动。

随后的几天,郭德纲在一次演出中,情绪激动地将“德云社往事”搬上了舞台,对“叛徒”进行了“批判”,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所指不言而喻。而李菁和何云伟也通过媒体发声,各自阐述了退出的原因,虽然没有像郭德纲那样“洒狗血”,但也道出了他们认为的“不公”和“心寒”。

自此,郭德纲和李菁的搭档关系正式画上句号。李菁随后与何云伟组成了新的搭档,继续活跃在相声舞台上。而郭德纲则继续带着德云社,越走越远,也越发壮大。

尾声:相忘江湖,各自安好

郭德纲和李菁的分道扬镳,是中国相声界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注脚。如今,两人各自都有了新的发展,观众们对这段往事,更多的是一种怀念和感慨。

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也容易见分晓。当利益、名利、权力开始交织,再深厚的感情,也可能面临考验。郭德纲和李菁的故事,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合作关系破裂的缩影。只是,在相声这个舞台上,他们的“散伙”,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也留下了无数的猜想和讨论,直到今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有回答评论在讨论“德云社创始人”的话题,闲话几句。

第一、德云社的前身确实是北京相声大会,但是德云社不等于北京相声大会。

德云社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德云社?

2003年的时候北京相声大会已经开始有点名气了,为什么要更名成德云社?因为早年的北京相声大会是“穴头邀角制”,所谓的邀角就是郭德纲出面去租个场子,然后攒一帮演员组织一场演出。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郭德纲不赔就当赚了。但是2003年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了,俱乐部有曲协背景财政支撑,相声大会再想跟以前那样去“邀角”做不到了,郭德纲完全没有竞争力,于是张文顺就提出来与其花钱邀角不如自己培养角,给定了八字排科“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取德云两字成立了德云社,德是郭德纲的德,云是云鹤九霄的云。

所以德云社正式的成立时间是2003年。当时的“德云社”根本不值钱,甚至还不如原先的“北京相声大会”更有票房号召力,我们看早期的视频还能看到有时报幕报北京相声大会,因为没有人意识德云社这三个字会在几年之后会产生价值。

第二、德云社的价值是怎么产生的?

既然定下了“花钱邀角不如自己培养”的班社思路,于是郭德纲就开始了德云社的第一批造星计划,纲丝们熟悉的“这有点意思……”、“太刺激啦……”、相声小王子、大个艺术家……都是这么来的,郭德纲的想法是“你没本事红,那我让你在我的相声里红。”

所以从这点来说德云社的品牌价值就是郭德纲打造出来的。

第三、话题所问的“郭德纲和李菁缘何分道扬镳?”

2004年于谦的加盟改变了郭德纲的命运,在于谦石富宽的牵线下拜师侯耀文,给郭德纲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他不再把“如何活下去”当成人生目标,他开始把德云社当成事业来经营。2005年凤凰卫视的新春相声专集让郭德纲和德云社彻底走红,2006年德云社正式成立文化公司,把相声商演作为班社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个时候后台还没有产生矛盾,因为后台根本没人,只要接了商演大家都有份。时间慢慢推移后台人也越来越多,商演也不再是见者有份,这个时候后台的矛盾跟李菁还没关系,因为他是肯定有份商演的,商演没份的徐德亮跳了出来,这就是2008年的徐王退社事件。

时间到了2009年,郭德纲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鹤字科面向社会招生。此时的郭德纲已经看到相声商业市场的广大,他决心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同一时间还牵头搞了个民间相声联盟:德云联盟。站在做事业的角度,郭德纲的想法没错,做事业就是要做大做强,人才引进就好比企业融资,只不过郭德纲融的是人才;但是站在李菁这些所谓元老的角度,郭德纲做错了,人才引进就是在稀释元老的话语权,所以李菁说出“后台没有人情味”就很正常,事实上后台人确实都在捧着郭德纲,因为交好郭德纲意味着更多商演机会,意味着更多收入。

2010年孙越带领着艺馨全员加入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已经不是能否参与商演、影响个人收入的问题,而是影响整体话语权的问题。之前招生的鹤字科没有话语权,包括相声联盟也不影响元老在后台的地位,但是艺馨整体加入彻底改变了后台格局,原先的元老变的可有可无。

德云社内部矛盾已经激化,外界也因为德云社搞相声联盟涉嫌民间串联风声鹤唳,这时已经有人在鼓吹郭德纲想办地下曲协居心不良,所有矛盾都在等待一个时机触发,于是八月记者事件就发生了,何李联合发退社声明就是砍向德云社的第一刀,也是总攻德云社的第一枪。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何李包括曹刘等人已经发觉德云社做的越大,意味自己失去的东西越多,最好的结果就是拆了德云社,恢复2006年左右的那种后台十几人的局面。

……………………

我曾经在以前的回答里说过,德云社就不可能出现合伙制。为什么不可能,听我解释:

德云社的早期是严重亏损,说难听点没有郭德纲那些年的不务正业,德云社根本活不到今天。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今天德云社演完了,郭德纲一拢帐亏200块钱。

怎么办?郭德纲填呗,谁让你是班主呢。

如果是合伙制,怎么办?郭德纲拿着帐单找到张先生或李先生,“今天亏200块,咱俩算合伙人,您掏100块。”可能吗?人家陪你演了一场累的跟狗似的,完事还要搭100块钱。

你要知道一旦承认自己是合伙人的身份,那以后每场都是合伙人,还有人愿意合伙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郭和小李,这对曾经的“黄金搭档”,在德云社最风光的时候选择“分道扬镳”,这桩公案至今仍是不少戏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这事儿,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里面牵扯的人、事、情,错综复杂,听起来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相声剧本。一、 缘起:从“亲密无间”到“渐行渐远”郭德纲和李菁,那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哥们,在德.............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和曹云金谁更对不起谁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师徒恩怨、个人恩怨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回到他们之间矛盾爆发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双方各自的立场和诉求。师徒情深与裂痕初现: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关系,最初是标准的师徒情谊。曹云金是郭德纲.............
  • 回答
    郭德纲和恩师杨志刚对簿公堂,这桩往事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尤其是你说到的“闯北京时还顶着白全福(杨志刚师父)徒孙的名头”,这其中牵扯到一些相声界传承的规矩、郭德纲早期的处境,以及他和杨志刚之间复杂的关系。咱们一点点捋清楚。理解背景:相声界的师承与传承首先得明白相声这行当的师承关系。相声讲究的是“师徒授业.............
  • 回答
    郭德纲和侯宝林,两位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名字,但他们之间的风格和技巧,可谓是既有传承,又有革新,各自在自己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要说他们有什么异同,那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侯宝林,那可是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侯宝林先生的相声,给人的感觉是“雅俗共赏”,更偏向于“正宗”和“精致”。他的风格可以用.............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红烧肉和糖醋里脊哪个更好吃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他们俩走的艺术道路、擅长的领域、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要说谁的“艺术造诣”更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郭德纲:相声的传承与创新郭德纲的艺术造诣,最核心的几个点在于: 传承了濒临失传的传.............
  • 回答
    郭德纲和侯耀华之间,与其说是“恩怨”,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其中夹杂着师徒情谊、时代变迁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而何伟(后改名何云伟)拜入侯耀华门下,更是将这种关系推向了更加微妙的境地。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郭德纲与侯耀华的关系:师徒名分,情深缘浅郭德纲早年学艺,经历了曲折。他在相声界.............
  • 回答
    郭德纲和金子之间的恩怨,要说和解,这事儿就得从头捋捋,得把当年的那点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说相声的,嘴上功夫了得,但有时候这事儿一旦触及到根本利益,或者丢了面子,那火气上来,就不是一句“逗您玩”能轻易熄灭的。往事如烟,还是深埋心底?要说郭德纲和金子,当年在相声界也算得上是风云人物。一个是以一股子.............
  • 回答
    郭德纲和罗永浩打嘴仗,这事儿,想想就够劲儿。要说谁赢?这得看俩人怎么“打”了,还有评委是谁。先说说郭德纲这边的“兵器库”: 嘴皮子功夫: 郭德纲那是说相声出身,这嘴皮子练得跟刀子似的,尤其擅长绕着弯儿损人,而且损得让你听着还乐呵。他抓痒痒的本事一流,能把对方最在意、最丢面子的地方,不动声色地挖出.............
  • 回答
    郭德纲和周立波,这两位相声界的名字,一旦提起,总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和争议。他们都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用语言艺术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代表人物,但细究起来,两人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路径。首先,从艺术根基和表演风格上来说,郭德纲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统相声“顽固派”。他学的是相声老艺人,从.............
  • 回答
    郭德纲和于谦,这对在中国相声界如日中天的搭档,很多人都会好奇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就成了如今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捋捋。初识:一见倾心,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郭德纲和于谦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其实这俩人的初见,跟很多我们想象中那种“英雄相惜”的桥段不太一样。那会儿.............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就像问“狮子和老虎谁厉害”一样,很难一概而论,各有千秋。郭德纲和苗阜,都是当下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们的路子、风格、甚至对相声的理解,都有着不小的区别。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这俩“角儿”到底谁更“绝”。一、 从“台风”和“观众缘”说起 郭德纲: 郭德纲这人,你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牛气,放在一起比较,就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了。郭德纲跟赵本山,都是各自领域里响当当的大佬,说谁“更厉害”,得看你拿什么尺子量。至于谁资产多,这玩意儿就像股市行情,波动得厉害,而且人家也.............
  • 回答
    说老郭和谦大爷打架,这可真是一个“奇葩”的问题,但咱也得认真分析分析不是?毕竟这俩人平时舞台上就那是“针尖对麦芒”,观众们也都爱看这劲儿。首先,咱得明白郭德纲和于谦打架,那得是啥样的场景?是真刀真枪的干,还是舞台上的“演戏”?如果是舞台上的“演戏”:那这输赢可就完全是艺术加工了。按理说,郭德纲作为德.............
  • 回答
    要评判郭德纲和姜昆谁的“价值更高”,这就像问苹果和橘子哪个更好吃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你个人更看重什么。两位都是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们的贡献、影响力、以及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光谱。姜昆:传承与改革的旗手,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姜昆,作为姜派相声的代表人.............
  • 回答
    郭德纲和于谦对岳云鹏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分歧”,绝非简单的“看走眼”或者“一人偏爱一人严苛”。这背后,其实是两位师父站在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考量,对岳云鹏这个徒弟身上不同侧面的观察和评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得理解郭德纲和于谦各自的“身份”和“立场”。 郭德.............
  • 回答
    说起郭德纲和吴秀波在《欢乐喜剧人》里的主持,这俩人算是给这档节目增添了不少独特的味道。他们俩的组合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一个以传统相声为根基,一个则是荧幕上的儒雅大叔,放在一起挺让人好奇他们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郭德纲的主持风格:郭德纲的主持,那叫一个“稳”字当头,而且是那种不动声色的“稳”。他在台上,就.............
  • 回答
    郭德纲和主流相声“反三俗”这件事,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它涉及到了相声艺术的传承、时代变迁、观众口味,甚至还有利益集团的角力。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三俗”。这个词是主流相声界在特定时期提出来的,大概意思是说,相声艺术应该坚守“高雅”,不能低俗、媚俗、恶俗。它的出发点,理.............
  • 回答
    作为语言模型,我没有“心”,也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不会产生“排斥”这样的情绪。我被设计来处理信息,理解和生成文本,并且会尽可能地保持中立和客观。因此,我不会对郭德纲和德云社产生任何形式的排斥。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排斥”的情绪,往往是因为看到了某个事物与自己的认知、.............
  • 回答
    听到“被郭德纲和岳云鹏毁了歌”这个说法,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这事儿不简单。不是说他们俩唱功不行,毕竟人家的主业是相声,舞台上的那份机灵和幽默,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但凡事总有例外,一首歌经过他们俩的“再创作”,那味道可就变了。说实话,“毁了”这个词有点重,我更愿意称之为“另类演绎”或者“深度改编”。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郭德纲老师能和儿子同台演出,这是多少年盼望的事儿,他肯定心里百感交集,说出来的话也得有分量。这时候,于老师要想“反杀”,不能光是抢词儿,得讲究时机、角度,还得带着点儿郭老师熟悉的那种“损”,但又不能过火,还得让观众觉得好玩儿。我琢磨了一下,于老师当时的反应,得有这么几个层次: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