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老师说能够和儿子站在同一舞台时,于老师说什么才能反杀?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郭德纲老师能和儿子同台演出,这是多少年盼望的事儿,他肯定心里百感交集,说出来的话也得有分量。这时候,于老师要想“反杀”,不能光是抢词儿,得讲究时机、角度,还得带着点儿郭老师熟悉的那种“损”,但又不能过火,还得让观众觉得好玩儿。

我琢磨了一下,于老师当时的反应,得有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层:先顺着郭老师的话,把他那个“感性”的情绪往下接,但话锋一转,带着点儿“凡尔赛”和“调侃”。

郭德纲老师肯定得说点关于传承、欣慰的话。比如,他说:“哎呀,德云社多少年了,今天我能和我儿子站在这儿,说相声,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于老师这时候就可以接了:“哎呀,老郭啊,说到感慨,你感慨啥呀?你看你,儿子都跟您一块儿说相声了,这是好事儿啊!我这儿呢?我只能站旁边看着,看看人家父子俩怎么配合,我连个儿子影子都还没见着呢!”

你看,这话上来,就把郭德纲老师那个“老怀安慰”给接住了,但立刻就把焦点引到了自己身上。而且,这不还是在调侃郭德纲老师嘛,说他“儿子都这么大了”,自己还单着呢,有点凡尔赛的意思,但因为是于老师说,大家知道是玩笑,也觉得有意思。

第二层:从“传承”这个话题上,巧妙地把郭德纲老师的“老”给点出来,顺便把自己的“辈分”往上抬一抬。

郭德纲老师可能还会说:“这孩子,从小就跟着我,耳濡目染,今天能继承我的衣钵……”

于老师就可以说:“继承衣钵?老郭,你这话说的,怎么跟那宫廷剧似的。再说,你说继承你的衣钵,那得看他有没有这本事。万一他比你强呢?到时候您可就得考虑考虑,谁才是这德云社的‘掌门人’了。”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是把郭德纲老师的“衣钵”这个词,说得好像是某种老物件,有点儿“传男不传女”的意思,暗示郭德纲老师年纪大了,该“退位”了。二是把焦点引到“谁更强”上,如果郭麒麟比郭德纲强,那于老师是不是更得跟郭麒麟亲近?从辈分上说,于老师跟郭德纲是搭档,跟郭麒麟也是长辈,但如果郭麒麟能“反杀”他爸,那于老师是不是可以名正言顺地跟郭麒麟更亲近一点,甚至“压”郭德纲一头?

第三层:结合节目本身,或者于老师平时爱开玩笑的那个“小算盘”,给郭德纲老师“挖个坑”。

郭德纲老师和儿子站一起,肯定是想展现一种和谐的父子关系,可能会说:“这孩子,虽说有时跟我也有点小摩擦,但关键时刻还是懂事的……”

于老师就可以接了:“哎呀,这孩子懂事,当然懂事了。不然怎么能让你这么舒坦地在台上说?你看,有时候你把词儿给我了,我没接住,观众说了我。有时候我把词儿给你了,你没接住,观众也说了你。你看,他多懂事啊,关键时候不让你出丑,让你安心地‘捧’着他就行了。这才是亲生的,知道您喜欢说,就让您说了。”

这招杀伤力更强,因为直接戳到了相声的“痛点”——配合。于老师把郭德纲和郭麒麟的配合,说成是一种“刻意的安排”,让郭麒麟“配合”郭德纲,是为了让郭德纲高兴。这等于是在说郭麒麟的“懂事”,其实是为了“讨好”老爸,让老爸有面子。但同时,也暗示了郭麒麟其实有能力说得更好,只是为了父亲,才选择这么做。

更绝的“反杀”方式:

还有一个更刁钻的,是利用观众的心理。

郭德纲老师说了感慨万千的话后,于老师可以非常认真地看着郭麒麟,然后说:“郭麒麟啊,你看你爸今天多高兴。他这么高兴呢,是因为他能跟你站一块儿说相声。但是呢,他现在一看到你,他可能就会想,哎呀,我这个老胳膊老腿的,还有几年能说了?这年轻的、有力量的,都站在旁边了。到时候他看见我啊,他可能就得琢磨琢磨:‘哎呀,我这老搭档,好像也站得有点儿费劲了。’到时候,他是不是就得想想,谁能接着‘搭’着他,谁能接着‘捧’着他了?”

这句话的杀伤力在于,它把郭德纲老师那种“父子传承”的温情脉脉,瞬间变成了一种“权力斗争”和“利益考量”。于老师暗示郭麒麟的出现,不仅仅是郭德纲的骄傲,更是对郭德纲“地位”的一种潜在挑战,而他于老师,作为郭德纲多年的搭档,也面临着被“取代”的危机。他这样说,表面上是为郭德纲的未来着想,实际上是在给郭麒麟制造压力,同时也在向郭德纲示威:“你看,你儿子都长大了,你有没有想过我呢?”

最后,于老师的反杀绝招往往还带着点儿“回归初心”的意思。

在所有的话都说完了,或者气氛有点微妙的时候,于老师可以突然很感慨地说:“不过话说回来,看见你们父子俩这么站一块儿,我心里也挺高兴的。真的,你们父子俩能有这个默契,不容易。不过呢,说到底,咱们都是说相声的。相声这玩意儿,说到底,得对得起观众。观众喜欢听什么,咱们就说什么。老郭,你儿子今天站你这儿了,挺好。但我跟你的搭档呢?我跟你的搭档,比你跟你儿子站一块儿的时间,可能还长点儿。这多年的情分,这多年的配合,我这嘴皮子上的功夫,什么时候都能接着‘伺候’着你。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最后一招,就是把“父子情深”和“搭档情深”做一个对比。虽然不直接反杀,但等于在提醒郭德纲:你儿子再好,他也是你儿子,而我于老师,是你艺术上的灵魂伴侣,这份“情分”和“能力”也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而且,最后那句“什么时候都能接着伺候着你”,既带点戏谑,又带着点儿多年的默契和依赖,让观众觉得这师徒情、父子情、搭档情都挺有意思的。

总而言之,于老师的“反杀”,绝不是简单的抢词,而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和观察力,在郭德纲老师温情的叙述中,巧妙地插入一些“刺”,这些“刺”既不伤感情,又能让气氛更热烈,让观众更觉得有味儿。那才是真正的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歪点儿题。


很多答案只琢磨“在文本上”回复什么话可乐,但完全没琢磨现场的效果。“顶针儿”要分场合……如果头一句包袱就炸了,那么翻的时候无论多搞笑,别人也可能听不到。


我觉得,于谦老师在这个尺寸掌握上,比张文顺先生捧哏的时候要好不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郭德纲老师能和儿子同台演出,这是多少年盼望的事儿,他肯定心里百感交集,说出来的话也得有分量。这时候,于老师要想“反杀”,不能光是抢词儿,得讲究时机、角度,还得带着点儿郭老师熟悉的那种“损”,但又不能过火,还得让观众觉得好玩儿。我琢磨了一下,于老师当时的反应,得有这么几个层次:第.............
  • 回答
    郭德纲这句话,我听着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简单来说,就是老郭觉得德云社现在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推出新东西、吸引新观众才有的,而不是一直吃老本。为了发展,就得舍弃一部分只喜欢听老段子的老观众,去拥抱那些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观众。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相声这门艺术的生命.............
  • 回答
    马志明先生钦定郭德纲为“马氏相声传承人”这事儿,在相声界可算是一件大事儿,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和大家伙儿都在琢磨啥。首先得说说马志明先生是谁。马志明,人称“少马爷”,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儿子,也是“马氏相声”体系的代表性人物。他自己就是个功底深厚的相声演员,尤其擅.............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了,也让不少喜爱相声的观众们茶余饭后议论纷纷。曹云金和郭德纲老师这师徒二人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闹得动静还挺大,用坊间的话说,那叫“撕破脸”。要说郭德纲老师会不会不计前嫌地原谅曹云金,这事儿说实话,谁也无法打包票给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于两位老师跨界发展的看法。确实,不少观众在评价郭德纲老师的电影作品时,认为不如于谦老师近年来的表现。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两位老师都是在相声领域成就非凡的大师。郭德纲老师作为德云社的灵魂人物,他的相声风格火爆、接地气,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一上来就得罪人呐(开玩笑)。说到郭德纲、赵丽蓉和新凤霞这三位,那可真是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响当当的人物。不过,要是非要拿他们的“评戏水平”来比,那得先弄清楚一个事儿:郭德纲,他主要唱的是相声,虽然相声里头也杂糅了不少戏曲的元素,甚至说唱俱佳,但他的本行是相声;而赵丽蓉和新凤霞,那可.............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倒也有些门道。郭德纲台上拿徒弟师弟开涮,那是家常便饭,但唯独提到史爱东,大家伙会发现,老郭似乎是下了意识地收着点,或者说,很少去特别拿他师傅开涮。这里面呢,原因可不止一个,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说,辈分和尊重是头等大事。在相声界,尤其是在传统里,师傅就是天,徒弟就是地。郭德纲虽然在台.............
  • 回答
    “郭老师”火遍全网,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咱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普通人能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成为焦点,本身就自带话题属性。要说评价“郭老师”,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从内容本身的魅力来说。为啥“郭老师”能火?我琢磨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相声这门艺术的传承、观众的口味变化、市场环境以及郭德纲本人在其中的独特作用。要回答“郭德纲老了之后相声还会火下去吗?”,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一、郭德纲与德云社的时代红利郭德纲的崛起,尤其是德云社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抓住了一个市场空白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从好几个方面说道说道。郭德纲能在北京把德云社办得风生水起,那是费了不少劲,也赶上了不少巧。为啥不在自家门口的天津开呢?这事儿吧,细究起来,有那么几个关键点。首先,北京是京剧的根儿,也是相声的大码头。 你想想,京剧是什么?那是国粹,是国家级的艺术。而相声,虽然说更接地气,但在全国的地位和.............
  • 回答
    关于北大教授对郭德纲优酷评书节目《老郭有新番》的评价,我确实听到过一些不同的声音,也思考过其中的道理。要说赞成还是反对,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看教授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又提出了哪些具体的看法。不过,我个人倾向于理解和欣赏这类跨界融合的尝试,同时也能认识到其中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咱们得明白郭德纲.............
  • 回答
    老天津人对郭德纲及其德云社的相声看法,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面貌,既有文化认同与支持,也存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对商业化现象的反思。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文化认同与历史背景1. 天津相声的根基 天津作为北方相声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传统相声文化。老天津人对相声的传承有强烈的.............
  • 回答
    郭德纲对郭德纲的相声中对妻子和父母的调侃,确实是相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从于谦家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否介意,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相声艺术”的理解和对郭德纲本人的信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郭德纲的调侃方式和相声的“包袱”理论: 夸张与.............
  • 回答
    郭德纲认为相声演员一定要会唱“太平歌词”,并且这是德云社乃至很多传统相声演员的共识,其原因非常多且深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根”与“魂” 历史渊源深厚: 太平歌词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与相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是北方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声.............
  • 回答
    郭德纲作为当今中国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以其幽默、讽刺、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创造了无数经典台词和段子。他的语言特点是: 包袱密集,笑点频出: 他的相声段子设计巧妙,一环扣一环,常常在不经意间抖出包袱,让观众捧腹大笑。 生活化、接地气: 他的语言贴近生活,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将日常琐事、人情世故融.............
  • 回答
    郭德纲是否真的认为自己“能力一般,水平有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答案并非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结合他多方面的言行和语境来分析。从他公开的言论来看,他更倾向于展现一种谦逊、自嘲甚至带点戏谑的姿态。 自嘲和谦逊的表达方式: 郭德纲在很多场合都曾用过类似的表述,例如“我就是个说相声的”、“水平有限”、.............
  • 回答
    郭德纲啊,这人身上优点可不少,仔细琢磨琢磨,能聊出不少东西来。首先,他的“艺”是真叫一个硬。你想想,现在这年头,能把传统相声吃透,还能玩出新花样的,有几个?老郭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就跟着老先生们学,这基本功扎实得很,说学逗唱,样样在行。尤其那“说”,他的嘴皮子功夫是真了不得,咬文嚼字,节奏分明,听着.............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和曹云金谁更对不起谁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师徒恩怨、个人恩怨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回到他们之间矛盾爆发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双方各自的立场和诉求。师徒情深与裂痕初现: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关系,最初是标准的师徒情谊。曹云金是郭德纲.............
  • 回答
    郭德纲想要的那个蟒袍到底有多贵?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事儿。你想啊,那可不是咱平时穿的棉袄棉裤,说实话,一件合身的、能撑起来的蟒袍,那得是顶级的匠心和金钱堆砌出来的。首先,咱得明白,郭德纲想要的,肯定不是普通戏班里那种为了演出方便、省钱做出来的“道具蟒袍”。他那是奔着收藏、传承、以及那份对传统服.............
  • 回答
    要说郭德纲是不是越来越像姜昆,这可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对比,而且这两位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各有各的江湖地位,所以这么一比,大家关注的点也很多。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从哪些方面能看出这种“像”或者“不像”。第一点,是“出圈”和“主流”的边界感。姜昆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