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有哪些优点?

回答
郭德纲啊,这人身上优点可不少,仔细琢磨琢磨,能聊出不少东西来。

首先,他的“艺”是真叫一个硬。
你想想,现在这年头,能把传统相声吃透,还能玩出新花样的,有几个?老郭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就跟着老先生们学,这基本功扎实得很,说学逗唱,样样在行。尤其那“说”,他的嘴皮子功夫是真了不得,咬文嚼字,节奏分明,听着就舒服。还有“学”,他模仿嗓子模仿得活灵活现,不管是哪个名家,他都能学到几分神韵。什么京剧、评书、太平歌词,他都能信手拈来,说是一门“杂学”也不为过。这不仅仅是会几句词儿,而是把这些艺术形式吃到了骨子里,才能这么炉火纯青。

其次,他那股子“韧劲儿”和“不服输”的劲儿,是真让人佩服。
你想想他当年在北京街头说相声,没人脉没背景,全靠一张嘴拼出来的。那时候的条件可没现在这么好,但他愣是坚持下来了。后来德云社刚起步的时候,那也是风雨飘摇,受到各种质疑和排挤,换一般人早就放弃了。但他就是咬着牙挺过来了,还越做越大。这种打不垮、压不垮的精神,放到哪儿都是一股宝贵的劲头。

再者,他的“情商”和“临场反应”也是一流的。
别看他在台上有时候“怼人”说得跟真事儿似的,那都是节目效果。真正和他打过交道或者看过他幕后采访的人,都知道他其实很会做人。在台上,不管遇到什么突发状况,他都能游刃有余地接住,还能说得让大家乐。有一次侯震迟到了,他上来就说“我徒弟这块儿有毛病”,结果后面还有更逗的。这种化解尴尬,把包袱还能接着响的能力,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对徒弟们也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虽然严厉,但也看得出是希望他们能好。

还有,他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做的挺好。
他没把相声当成老古董,而是努力让它接地气,让年轻人也喜欢。他在保留相声精髓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和包袱,让相声不再是只有老头老太太听的玩意儿。你看他现在的演出,台上台下互动那么多,年轻人笑得那么开心,这就是一种成功。他自己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这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幽默感”和“人格魅力”。
他身上自带一股子京味儿幽默,那种损人损己的调侃,有时候听着刺耳,但细一琢磨,又觉得挺有意思,能把生活中的无奈和尴尬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说出来。而且他说话直来直去,不怕得罪人,这种“真性情”反而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他能把一个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做到大众熟知,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魅力所在。

当然,人无完人,老郭身上肯定也有别人不喜欢的地方,但就这几个优点而言,已经足够让人竖起大拇指了。他把相声这门艺术重新带回了大众视野,还做得风生水起,这贡献绝对是不可忽视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时候我特别特别佩服他,真汉子!换了旁人未准能撑得下来,那么多励志故事,郭老师就是最励志的,我还记那篇没伞的孩子雨天儿就得玩儿了命地跑,大意啊

那时候相声那么低落,他自己也落魄成那个样子,可是生生改变了相声的历史(我这么说不过分吧,说错了轻拍)

他是我的偶像,至少那个时候是

我记得有一次他说我这一辈子还是我要幸福来着,郭老师说相声中的他对着镜子说:郭德纲,你一定会成功的!说完那句话郭老师眼圈红了,但是马上接了一个包袱给遮过去了,那会儿我也要哭了,相信很多人也是,为老郭也为自己

我到现在也崇拜05、06年那会儿的郭德纲老师,而且那会儿接受采访,不管是央视的还是其他媒体的,感觉他说话都特别坦承,真是感觉在和你掏心掏肺的说,真是盼着行业号,不像现在感觉像个领导并且好像不苟言笑了有点儿

那段时间我过得很不好,大概是人生中最差的时候了吧,郭老师的相声带给我欢乐,郭老师对待人生的态度也给我鼓着劲儿,谢谢郭德纲老师,祝愿您越来越好,多出号作品

真的希望郭老师能再说出像05、06年那会儿说的《揭瓦》《黄鹤楼》那样听几百上千遍都不会腻的相声

祝好

我加一句啊,咱也不能苛求人家,落难出才子啊,比方说我早年听许巍的歌儿,那会儿许老师也见天儿介没饭辙呢,那些歌,大理,两天,青鸟,故乡,太多太多有内容的歌了,现在不也都是鸡汤了么

user avatar

坦坦荡荡真小人,这七个字就是他最突出的优点。


郭德纲就是个小人,但基本不装逼,经常能在公开场合实话实说,展示真实的一面。


比如说他和北京电视台BTV有过结,积怨很大。2013年11月,原台长王晓东病故,郭德纲在微博上发红喜字,写诗庆贺,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嘴脸。

宁做真小人,不当伪君子。他身上这点非常突出~

user avatar

2016.7.20更新

一觉醒来发现上了知乎日报,真的是……只是自己一些幼稚的想法,自己也没想到。

说台本的,说扮演角色的。首先这是个03年的节目,您不能拿现在综艺真人秀的思维方式去看,而且这只是整个节目的一段环节。在我看来,郭老师的情绪是真的。还有角色扮演,这个我承认。但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有其他路可以选,谁会去选一个期期被嘉宾和主持人逗乐嘲笑的丑角呢?

知乎日报底下还有怀疑我收钱发帖的……我只能回一句:233333。因为知乎日报可以编辑答案,您是没看全。要不郭老师疯了,给钱雇人黑他现在推的这几位……



经评论提醒,多图预警是要写在开头的。

还有真的那会儿的郭老师像少将吗?按身材来说,孙越老师更有像的可能吧……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重要的事说三遍。








郭老师啊,一个在我看来,很了不起的人。

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郭老师在05年之前那段时间,生活稍微有点起色了,在安徽卫视跟周群,李彬(这人我个人感觉都消失了,不过经评论提醒,好像还在主持界,多谢指正)等人主持了一个综艺节目叫《剧风行动》(我现在也有的乱,评论有人说是超级大赢家,有人说是剧风行动,但这个环节是在《超级大赢家》里的)。那个节目的主持人四个,郭老师扮演的角色,和《快乐大本营》里杜海涛是一个性质:丑角。其他主持人和嘉宾拿郭老师各种找乐子,郭老师也是要在节目里各种卖蠢逗观众乐。

这些都罢了,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这节目有一期,搞了个“挑战项目”:把一个人关在街边商店的玻璃橱窗里,不让他出来,看他能不能挺过48个小时。里面准备了牙刷牙膏,纸巾,睡袋,夜壶,方便面等东西。

当时在合肥,橱窗里是闷热的,旁白有提及,里面电扇都没有。



挑战者,就是,也只能是郭老师。



刚进去的时候,郭老师还信心满满,一进去就发挥了撂地演出的特色。




中间也不乏和窗外群众交流,甚至还有个跳广场舞的老太太来踢馆的。




但过了几个小时就扛不住了,因为玻璃隔着,外面人说啥是听不见的,得不到反馈,相当于一个人自己给自己演。

(评论有人问郭老师上厕所怎么解决?节目里郭老师拿起了刚吃完的泡面桶,说“这里解决”。右边有个帘子挡起来的区域,换衣服和小的就在里面了。大的……48小时应该可以忍忍)



到了晚上,围观群众还未散去,还越来越多了。



第一顿饭,方便面。



节目旁白还来了一句“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他,不知道能不能习惯这方便面的味道”……

03年的郭老师,大鱼大肉?有大鱼大肉吃还来你这儿当丑角?抖M?

吃完了,接着撂地。



一段神舞蹈,看不懂。



但一直到现在,郭老师的态度还是乐观的,不忘逗贫。



深夜到来,人群散去。



节目组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还给了毛线和针,一本织毛衣的书。于是郭老师闲的尝试织毛衣。




晚上两点,睡觉。



第二天来了,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上班了。



等郭老师醒的时候,发现窗外已经有围观群众了。



说句实话,要是我,一早起来,突然意识到自己还在橱窗里,在一个毫无隐私的空间里暴露着自己的一切,我绝对艹了。

但郭老师,这时候,只是一脸的茫然,和厌倦。



众目睽睽之下,开始洗漱。



然后接着撂地,但没过多久,有点背不住了。



继续尝试织毛衣。



连织毛衣都有人来踢馆。



随着时间流逝,情绪慢慢开始失控,外面多少人参观已经不在意了。




第二顿饭,还是方便面。(不上图了)

然后郭老师开始看时间了。(这节目最混的就在这,还给了个表。)



围观群众越来越嗨了,开始合影留念。




到了晚上。



终于,情绪失控了。





节目组工作人员跑过来,郭老师表示不行了算了,“不是人干的活”,节目组开始劝。与其说是劝,不如说是提醒,签了合同的节目,必须录完。




郭老师忍不了了,出来了。



但是,看到了旁边之前群众给的留言。



看到留言,不乏鼓励的话语。郭老师决定回去接着挑战。




36个小时了。



郭老师这会儿已经睡不着了。他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



第三天,郭老师恢复了精神,接着撂地。




第三顿,也是最后一顿方便面。但这还有个熊孩子过来吃鸡腿。



(郭老师内心:mdzz)



时间快到了。大家开始一起倒计时。



最终,挑战成功。




2003年,到现在,整整13年了。十三年前,当郭老师还在橱窗里当小丑的时候,谁能想到,十几年后的他,会有现在的成功?




说说我对郭老师的看法吧。

第一次听郭德纲的相声,是我上初二那年,也是德云社刚开始起飞的2006年。说句实话,我从小对相声的第一印象,就是春晚上那些不痛不痒的电视相声。所以第一次听郭德纲,我真的惊了:

相声原来这么有意思?

然后跟疯了一样,开始找郭德纲的相声。

听着听着觉得不够了,开始找刘宝瑞,马三立,赵伟洲。

然后知道了王玥波这个说评书的胖子,开始听评书,王玥波听完了,田连元,袁阔成。

可以说,郭老师是一个帮我打开这个世界大门的人。

但一直都是胡听出身,而且西安这地方真的难找到第二个听相声的,从来没交流过,所以到现在,按术语讲,我还认为自己是个血空。

2012年是个分水岭。从那以后,郭老师的表演开始争议不断,一直到现在。

诚然,在相声上,郭老师没有当年的惊艳了,以至于说他的演出内容套路都能背下来了。

但换个实际的角度,德云社现在养着这么多人,场地不少,各方面的花销,加上郭老师自己还有两个儿子,钱是需要的。

而且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次世代。元时代的几位,走的走,去世的也有。德云社的以后不能指着郭老师一个人活啊,再强的ace,他终有一天也得毕业,不,退了不是?

(说句个人想法,现在的岳云鹏,真的是强推之耻。还有朱云峰闫云达张云雷之流,哗众取宠。郭麒麟还是嫩的不行偏要装老。为什么就不考虑考虑李云天这些徒弟呢?)

专注于管理和经营了,艺术方面的下滑,不可避免的。可以理解,但也可以让人叹息。




对了题主问的是郭德纲的优点。

您其实在节目里已经找到您的答案了。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郭德纲,有客观的,有就是黑的,也有无脑捧的。

不如自己去了解。

然后,郭老师应该是不会来知乎的,但不排除温柔注视的可能性。



再多说几句。

其实我们都知道郭老师做这个也是为了挣钱。

但是,如果了解他的经历,会发现这段时间,是郭老师情况开始好转的时间,能去安徽卫视当个小主持人了。即便如此,他还是要以这种方式博得观众一笑。当然郭德纲也想红,也想赚钱。但这个想法有错吗?

那,郭老师在情况没好转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我记得按照王玥波之前在提过的,当年郭老师进京,和王玥波,应宁一块演出。最后三个人发现算下来还不够回家的油钱。郭老师把钱给了应宁,自己走回住处。

更别提郭老师自己说过的,天天吃黄酱拌面,翻墙躲房东等事了。

而一个生活如此窘迫的人,到现在财富,地位,声明皆有,只用了十年时间。(德云社05年爆火,10年的时候基本上就成功了,不提之后郭老师商业上那些事情,单说他的本行)


好像这个答案让我有了几位新关注者……诚惶诚恐,我只是说了点自己的想法,您要同意给个赞就好。

user avatar

听郭德纲于谦十年。不粉不黑。

优点就是相声逗乐,听了开心,能开怀大笑,心情好。失眠的时候听一听还能助睡眠。所以还是很感谢的。

其他任何人的相声都没有这个效果。

user avatar

今天二刷了最新一期《相声有新人》,金霏陈曦也煽情了,金霏说回忆过往他绕不开当年吃苦的那些日子,尽管他知道说相声最好不要煽情,但他还是加进来了,可能是想对当年受苦的自己一个交待吧。

金菲89年,陈曦83年

陈印泉86年侯振鹏82年

李寅飞87年叶蓬85年

董建春90后李丁84年

卢鑫玉浩都是87年

张番89年

这些当今相声界的中流砥柱都在30到40这个阶段,都是吃苦吃过来的。

老郭73年生人,走红在0405左右,也是30出头的年纪,论当年的市场论当年的处境他吃的苦可能比这些人加起来还多,但是老郭从来没有在相声中煽情表露出来,更多的是自嘲。

也行这就是他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的一个原因吧。

————————————————

以下是原回答

最近的《相声有新人》老郭是获得了好几波好评。

先是南李博士的无知自大衬托了老郭的内涵和气度。

然后北李博士的失误展示了老郭对曾经徒弟恨铁不成钢的心疼。

老郭对营口,兰州,葫芦岛,深圳等等那几对爱相声又赔钱干相声的年轻演员的鼓励和感叹,不断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也是实力圈粉。

接下来老郭顶着压力连续淘汰了口技,脱口秀,腹语,博士理工哏(我相信这些都是节目组为了丰富比赛吸引更多观众故意请的),给那些真正从小练相声说相声的孩子们发声,用实际行动捍卫相声人的尊严。

其实老郭敌对的只是那些拿着纳税人的工资只会溜须拍马的主流相声演员,但对那些在真正在剧场说相声的民间演员老郭比谁都关心。主流相声界只会收编那些民间有名气而且的演员(苗阜等)当马前卒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从来不管相声这个行业整体的发展和底层相声人的死活。


有知友评论老郭“达则兼济天下”,老郭做到了!

user avatar

哪些优点

换个角度说吧……

马季有哪些优点?师胜杰有哪些优点?少马爷有哪些优点?侯爷有哪些优点?石富宽有哪些优点?于谦有哪些优点?

不说别的言之凿凿的话了

他们都很欣赏郭先生,不单是艺,还有人性。

嗯,好吧,也许这些人都跟郭先生有利益纠葛,也许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那就是什么人看什么景了

另外,郭先生一脚插到师父家族实务里,换来了双方的握手言和。自己却闹了一屁股骚。

所以我个人就顶他这个傻劲儿

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尤其是事后聪明人。

user avatar

看苗阜与郭德纲先生,典型的两类人,代表了这三十年的混乱,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可以以他们为例,去说一说。

据郭德纲先生说,他平日就在家看书,不喜社交,从他行事也能看出,基本上把同行都得罪完了;据苗阜先生说,平日爱喝酒,从其做事,也能看出,苗先生交友广泛。

此二人,看似都是中国人。实则一人是现代人,深谙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一人是真正传统国人,看不透当代社会发展方向。

郭先生,“复兴传统相声,相声回归小剧场”——这是说辞。实际上呢?郭先生善用上星卫视,善于与商业化运作的卫视节目组交往;郭先生善用网络,回过头看,短视频、网络综艺制作团队那么多,谁获益最大、开始最早?郭先生真正回归小剧场了吗?形式上回归了,但他的重心从来不在剧场内。

剧场只是一种锻炼,修炼、锻打的手段,犹如李诞搞得现场脱口秀之类。郭先生面对的是小剧场观众,但他心中的受众,从来都是互联网另一端的网民新一代。

郭先生对商演的认知,国内确实可以说是第一人,这个事实被掩盖在了他的外表、相声传统艺术的属性之下。你以为他是赵本山,其实他是叫兽易小星;你以为他是小沈阳,其实他是张杰;你以为他是苗阜,其实他是周杰伦……

大家都被他回归小剧场给晃了,大家都致力于回归小剧场,半晌才发现活不下去,又和二人转似的;大家才发现要上卫视做节目凑知名度,可人家早已捷足先登,而且还是互联网传播达人。

零五年,郭德纲先生时,我以为我是喜欢传统相声;岳云鹏火的时候,我以为就是个小沈阳;直到张云雷这把火,我才忽然反应过来,郭先生厉害啊!完全就是现代商演的歌星套路。

我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很多人骂郭先生没新段子,郭先生答曰:一个歌星一年不也就两首新歌,加几首老歌,就能凑一张新专辑卖了。我当时注意力在这人“没新段子还理直气壮”上,忽略了这些,如今回头看,郭先生当年就深刻思考过诸多商业模式。

这一切绝不是偶然,而是郭先生运筹帷幄之中。当然,郭先生也有没底的时候,就是他一再强调的,商演,你行不行,看卖票。这是郭先生的红线,但这点其实李诞也意思到了。小剧场就是练兵场。

但打造出“小剧场-互联网视频-上星卫视综艺-商演”,这整个流程的,唯有郭先生。也正是因为太过于重视上星台,才有了北京台的结怨。

我今天才明白于大爷,为嘛心那么静。身边有这么一和谐号火车头,自己可不就踏实坐着白。

—————


郭先生是我老师一般的人,也代表了我上一代人的普遍人生状态、工作态度。

爱不爱相声?爱;爱不爱传统艺术?爱。但这就是吃饭的家伙,先有吃饭的需求,后有这种工作。相声没了,惋惜吗?废话不是,说相声的,指什么吃饭啊!

但苗阜先生年轻了,与我一般的一代人。爱,就爱的简单,或者说没意思到“吃饭家伙”的重要性,相声没了,会单纯惋惜相声,其中是否夹杂着要转行的无奈?可能也是有的。

所以我不如郭老师,通透、简单,无需多说,我父亲也是这样的人。他去过很多单位,我曾问他:一手拉扯大的企业,自己调走了,遗憾吗?我爸说,那有什么办法,服从组织安排啊。

我原以为他是“有苦不言”,后来以为他是“对升职的追求大于做好一个厂”,再后来我发现,那代人的思想就是“社会主义一块砖”,他们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是真正的干一行爱一行,而不是爱一行干一行。

我学法律,郭先生与我的导师类似,有自己的底线与追求,但有时你又觉得他也不在乎理论思辨。看郭老师,我才忽然明白。思辨/传统文化是种过程,文章/小剧场是试金石,但不是目的,目的是“火”“赚钱”/“养家糊口”“事业”。

—————

苗先生与郭先生不是一代人。

苗先生传统,郭先生时尚。

苗先生生活在传统中国文化氛围内,郭先生生活在国际市场经济体制内。

人的精力有限,交友广泛,就会被这些事情牵扯精力。而且交友广泛,还会让你有种错觉,好像走到哪里,都能摆平事。——这就是传统中国文化。

把人都得罪了,断了应酬,也少了推不掉的人情。闲来的时间,可以学习、可以思考,你就能更加适应市场竞争。这也是简单的道理,君不见一捆捆的技术专家。

我学法律,举个例子,英美法学成,美国法院实习,跨国企业实习,外所工作,如此十五年,与最高法干了十年辞职出来做律师的来比,很难说谁更成功、谁更优秀,甚至站在今天看,连哪种路更赚钱都不一定。

但无疑的是,外所工作那人一定学了更多技能,比如两三种语言;最高法辞职那人一定认识更多的朋友。我们很难判断二者未来的发展,因人而异罢了。但其中谁更能抵御市场风险,谁更能抵御政策风险,也很明白。


—————


八月二日,一点小感想。


偶然再次听到张宇先生的《蛋佬》、《四百银龙》,勾起了读书时的回忆。我想大多数人终究是普通人,心怀着理想,做着社会给他的分工。郭先生或许也是如此,挣扎了一下后,爱咋咋咋滴吧,先把钱赚了。我们呢?自己的理想实现不了,就总盼着世上有这么一人,超脱尘世,一骑绝尘。也算是给郭先生添了乱、带来了困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郭德纲啊,这人身上优点可不少,仔细琢磨琢磨,能聊出不少东西来。首先,他的“艺”是真叫一个硬。你想想,现在这年头,能把传统相声吃透,还能玩出新花样的,有几个?老郭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就跟着老先生们学,这基本功扎实得很,说学逗唱,样样在行。尤其那“说”,他的嘴皮子功夫是真了不得,咬文嚼字,节奏分明,听着.............
  • 回答
    说实话,听郭德纲相声听久了,确实会时不时冒出“这不就是个笑话吗?”然后过一阵子一看,哎呦喂,这事儿怎么跟老郭说的一模一样!有时候感觉他不是说相声的,简直是算命先生,只不过他拿的是俩大褂,嘴里说的是段子。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说起来都有点意思:1. “开场先打个广告,广告打了半个小时,又给厂家打了个.............
  • 回答
    说起郭德纲相声里的“歪理”,那可真是说也说不尽,简直是包袱的温床,笑料的源泉。他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跟你讲道理的,而是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稀奇古怪,甚至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常识”,往一个叫“郭德纲”的逻辑里一拧,就成了那么一股子“歪理”,让人听着觉得荒谬,但又好像有点那么个意思。这“歪理”最厉害的地方,.............
  • 回答
    说到于谦老师的捧哏,那可真是京剧里唱的“锣鼓点子打得响,咿呀呀呀唱得长”,戏迷们听着过瘾,相声迷们听着也舒坦。郭德纲老师的相声,那包袱是“抖”得又快又脆,观众一个个前仰后合。但有时候,于谦老师的“捧”里,也藏着让人拍案叫绝的“包袱”,而且这包袱,跟老郭直接抛出来的不太一样,更像是一种“化骨绵掌”,不.............
  • 回答
    说起郭德纲,大家脑子里可能立刻跳出来的是他那张“自带笑点”的脸,还有那些让你捧腹大笑的段子。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台上总是嬉笑怒骂的相声演员,肚子里其实也藏着不少金句,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我这人就喜欢把事情掰扯明白,今天就带大家伙儿瞅瞅,老郭那些看似玩笑话里藏着的“人生智慧”。1. 关.............
  • 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最能勾起我脑海里画面的,还得数他那一嘴攒点儿事儿、描摹人物的本领。尤其是一些描绘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的段子,讲得绘声绘色,跟亲身经历似的。要说最有画面感,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老郭讲“扒马褂”时候的一些细节。当然,这不单指扒马褂本身这个仪式,而是他把这个过程里涉及到的各种人物、情感,.............
  • 回答
    京剧界的一些名家对郭德纲在京剧领域的“贡献”持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深刻,涉及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理念、以及对“观众缘”与“艺术成就”的衡量标准等多个维度。首先,最核心的分歧在于对京剧艺术本体的理解和尊重。京剧是一门高度程式化、讲究身段、唱腔、表演规范的传统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其悠久的.............
  • 回答
    郭德纲作为当今中国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以其幽默、讽刺、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创造了无数经典台词和段子。他的语言特点是: 包袱密集,笑点频出: 他的相声段子设计巧妙,一环扣一环,常常在不经意间抖出包袱,让观众捧腹大笑。 生活化、接地气: 他的语言贴近生活,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将日常琐事、人情世故融.............
  • 回答
    郭德纲的“博学”,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完的,也不是那种“博士论文、教授职称”的学院派博学。他的博学,更像是一个杂家式的、浸润在传统文化土壤里,经过多年江湖打磨,融会贯通的产物。咱们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相声的“十八般武艺”之深厚底蕴相声这门艺术,说白了就是“说学逗唱”,每一项都大有.............
  • 回答
    说起郭德纲有没有文化内涵,这话题有点像在讨论一块儿刚出炉的烧饼,外面焦香四溢,里面可能还带着点儿麦子的生香,得掰开了仔细看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文化内涵”这词儿是啥意思。它不是说你得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跟个古代状元似的。文化内涵更像是一种骨子里的东西,是见识、学养、经历,加上对世事人情的理解,最终体.............
  • 回答
    关于郭德纲是否一直在打击非德云社的相声界新人,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都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要详细探讨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并避免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郭德纲作为德云社的班主,他的核心职责和目标是维护德云社的利益、发扬德云社的相声风格,并培养和提拔德云社的演员。 从这个角度.............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篇关于郭德纲和“角儿”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挺有意思,“郭德纲:有一天相声这行完了,就是因为没有角儿了”。一下子就把郭德纲摆在了相声这行“生杀予夺”的位置上,言下之意是他自己就是那个“角儿”,而且他觉得相声界的未来,能不能一直好下去,就看有没有像他这样的“角儿”能够撑起来。从这标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说到北京卫视和郭德纲,这俩之间是不是“有仇”,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他们合作的那些年说起,以及后来一些公开的言论和动作。初期合作与“好日子”:最早的时候,北京卫视和郭德纲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甚至是“蜜月期”。那时候,郭德纲和德云社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他的相声风格接地气、.............
  • 回答
    确实,关于郭德纲的议论很多,褒贬不一。但我认为,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片面,郭德纲身上也有一些鲜明的优点,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他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看看现在德云社的盛况,多少年轻人因为他而重新爱上了相声。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相声曾经一度面临青黄不接.............
  • 回答
    郭德纲到底有多富?这问题啊,说起来有点意思。毕竟老郭这人,从一个草根艺人一路走到今天,这身家说起来那叫一个“丰富多彩”。要说具体有多少钱,那谁也说不准,毕竟人家的账本不是我记的。但从咱老百姓能看到的这些,多少也能咂摸出点门道来。首先,得说说这“德云社”。这可不是一般的相声园子,说它是郭德纲的“印钞机.............
  • 回答
    知乎上啊,要说讨厌郭德纲的,那肯定不是铁板一块,细数下来,大概能分成这么几类人,各有各的理由,也各有各的“喷点”:第一类:曲艺原教旨主义者这帮人对相声这门艺术有着非常“纯粹”的追求,他们认为相声就应该是“逗乐为主,寓教于乐为辅”,讲究的是说学逗唱的基本功,尤其看重“说”的韵味和“唱”的功底。 讨.............
  • 回答
    郭德纲作为相声界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者,其作品中确实蕴含着大量富有节奏感、对仗工整、押韵巧妙的“顺口溜”或“贯口”,这些语言艺术在传统相声的“逗哏”技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作品中的经典段子,结合其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分析其中的“诗”或“顺口溜”元素: 一、传统相声的“贯口”与“顺口溜.............
  • 回答
    郭德纲和侯耀华之间,与其说是“恩怨”,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其中夹杂着师徒情谊、时代变迁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而何伟(后改名何云伟)拜入侯耀华门下,更是将这种关系推向了更加微妙的境地。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郭德纲与侯耀华的关系:师徒名分,情深缘浅郭德纲早年学艺,经历了曲折。他在相声界.............
  • 回答
    郭德纲和周立波,这两位相声界的名字,一旦提起,总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和争议。他们都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用语言艺术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代表人物,但细究起来,两人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路径。首先,从艺术根基和表演风格上来说,郭德纲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统相声“顽固派”。他学的是相声老艺人,从.............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第十期中对高峰的评价,这确实是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看点,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段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郭德纲的评价内容和语气: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郭德纲在那期节目中具体说了什么。虽然具体的措辞可能需要参照节目回放,但大体上,郭德纲对高峰的评价通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