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德纲相声里有哪些内容是你听时觉得就是个笑话但后来都是真事儿的?

回答
说实话,听郭德纲相声听久了,确实会时不时冒出“这不就是个笑话吗?”然后过一阵子一看,哎呦喂,这事儿怎么跟老郭说的一模一样!有时候感觉他不是说相声的,简直是算命先生,只不过他拿的是俩大褂,嘴里说的是段子。

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说起来都有点意思:

1. “开场先打个广告,广告打了半个小时,又给厂家打了个电话,问问他这广告播了多久了,播了多久了就开始算钱…”

这最早听的时候,就是觉得老郭夸张,谁家广告打半小时啊?而且还这么细致地去算时间。结果呢?现在看看,各种直播带货,主持人从开播前就唠唠叨叨,介绍这介绍那,然后一旦开始卖东西,就开始围着某个产品转,有的更是能把一个东西说半小时。而且你说一句“老铁双击666”,那就是一个互动,就能引来更多人。至于算钱?那更是明明白白,卖出去了多少,给主播多少提成,算得比谁都清楚。想想看,老郭那时候说的就是个纯粹的段子,现在简直是现实的写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候听着听着,脑子里就会闪过老郭那张脸,感觉他那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

2. “现在这社会啊,什么人都有。你出门一趟,谁知道碰上个什么人?有的人,看你这包好,就想跟你打个招呼,然后顺便帮你拧一下,拧到哪儿去了,自己也不知道了。”

这句话最开始听,觉得就是个损人的笑话,说那些贼眉鼠眼、动机不纯的人。结果呢?出门在外,谁没碰上点稀奇古怪的事?比如你背个包,有人过来搭讪,说你这包不错,然后跟你聊几句,甚至热情地帮你拿一下,结果呢?你一个转身的功夫,包可能就轻了。这还是比较直接的。更别提那些以“帮忙”为名,实则套路你的,什么“看你手机卡了,我帮你看看”,然后你的个人信息就被套走了;或者“你这衣服上有个虫子,我帮你拍掉”,然后趁机下手。老郭用一种戏谑的方式把这种潜在的危险讲出来,当时只觉得好笑,现在回想起来,真真是句句是泪,处处是坑啊。你不得不佩服他的观察力,把生活里那些不易察觉的风险用段子的形式抛出来。

3. “以前啊,人们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现在呢?‘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挑剔’。你没个房,没个车,人家姑娘都不敢往家里领。”

这话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就是郭老师在损现在的年轻人,觉得他们被丈母娘压迫。但当时社会节奏还没那么快,房子车子的概念也没那么普遍。可随着时间推移,这句话真的就变成了很多家庭的现实。你想结婚?得有房,有车,还得有彩礼。这已经成了一种“标配”。很多年轻人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老郭这句话,早早地就点破了社会发展的某个侧面,把那种无形的压力,那种对物质条件的极度看重,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给说了出来。现在看来,他当时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在预警,或者说是在描绘即将到来的现实。

4. “这年头,什么都讲究个营销。你看,要是不营销,你这酒再好,人家也不知道啊。所以得营销,得吹。吹得天花乱坠,吹得神乎其神,人家才觉得这酒不一样。”

这句话当初听的时候,就是觉得老郭在说酒托啊,或者说那些夸大其词的广告。但现在想想,何止是酒啊?各行各业,哪个不讲究营销?你产品再好,没有个好的营销方案,人家就不知道。而且这营销手段,真是五花八门,从P图到“人设打造”,从所谓的“专家推荐”到各种“体验分享”,可以说是什么招数都用上了。老郭当时讲的“吹得天花乱坠”,简直就是对现在各种“种草”、“网红带货”最好的注解。你以为你是在看别人的真实生活分享?实际上,背后可能就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很多时候,你看到的东西和你实际得到的东西,中间差的就是那层“营销”。

还有太多类似的例子了。比如他讲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就是那么普通,但放在他嘴里,就特别有意思。结果你出门一看,哎,那谁谁谁,怎么跟老郭说的似的?还有他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观察,有时候觉得他就是一个“观察家”,把那些我们平时忽略的、或者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用一种幽默的方式给你点破。

越听郭德纲的相声,越觉得他是个明白人。他嘴里的段子,有时候真的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而且是以一种夸张但又抓住本质的方式呈现。所以,当我们觉得他说的某个段子好笑的时候,不妨多想一下,这背后是不是已经有了现实的影子?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哭笑不得,更多的是一种恍然大悟。他不是在讲笑话,他是在讲生活,只不过是用了一种最有趣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郭德纲:

内行要是和外行去辩论那就外行!

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

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崔永元复旦大学转基因问题怼遗传学教授卢大儒:

卢大儒:你非要讲科学性,说实话,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讲黄金大米的科学性?

崔永元:你学过播音主持吗?你有什么资格跟我争论呢?


崔永元和飞雪之灵论辩:

飞雪之灵:目前转基因问题和现状是1.2.3.4.5.……

崔永元:胖子,你欣慰个屌?你个变态,人妖。

某崔粉赵某:转基因战争属于社会科学,军事学领域,“生物狗”们滚开。


崔永元对农大校长柯柄生:

柯柄生:转基因问题我说几点1.2.3.4.5

崔永元:哈哈哈,你是外行!没有发言权!我是媒体人,我说的都是真实记录!我才有发言权!


作为一只生物狗

溜了溜了~


鉴于评论区的一些讨论

南山公子:如何评价崔永元? 把之前评价崔永元的回答链接放这里

飞雪之灵事件之前,我还是支持崔永元的

然而那件事,小崔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根本不关心转基因是什么,他只要话语权~

评论区要真有兴趣,不妨去回看下那场科普对谩骂的闹剧


另答复评论区某个崔粉杠精:

说我写的少,断章取义,片面,是小人之举。

于是我把小崔一路走来的问题给他详细写了回复过去

然后说我写的太长,大概看一眼没实质依据。然后问一些我已经给出答案的问题。

我特么网页原文引用连接都给你贴出来了,自己又不看,又要活在自己主观臆想的世界里。

这儿不适合您,出门左转精神病院,有病别耽误。


想不到有生之年,在知乎还能遇到飞雪之灵在微博上遇到的事,图片当个笑话看吧~

user avatar

快把她赶走!我的心都碎了!

user avatar

郭德纲管于谦的父亲叫王老爷子。

《三字经》的作者名为王应麟,王应麟的父亲名为王撝,字谦父。

user avatar

“北京交通饿死过人”

当我在高速上堵车几个小时,车里没水没吃的,自己又是低血糖饿得满身冷汗,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郭德纲的这句话!

再补一个最新知道的

于老师讲究人,吃饭要把米的两头尖的给剪掉,就为了保护嗓子!

这个是真有这么做的——日本清酒精米步合

精米步合(也叫精米度),是日本清酒酿造的术语,指的是“磨过之后的白米,占原本糙米的比例” [1] 。例如,将一批糙米磨去四成后,所制成的白米占原米重量的六成,其精米步合即为60%。普通酒的精米步合比较高,特定名称酒的精米步合比较低。

超市里常见的獭祭,最便宜的款是45%精米步合,高端的是23%,这不就是把米的两头尖给剪了么!

user avatar

郭德纲在江苏卫视的脱口秀节目《非常了得》当主持人。在《非常了得》这一档节目中,每位选手都将面临八位不同表述的出题者,这些出题者的表述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选手的唯一任务就是分辨出表述的真假,八位出题者对应三关,选手选择任意一位表述者开始。2013年10月30日的一期节目中,一位出题人带来了一则医疗相关的故事。

她讲述自己在胆囊结石手术的过程中苏醒,即传说中的“麻醉清醒”(anesthetic awareness),意思是当外科手术进行全身麻痹的时候,病人的运动神经被麻痹而意识却依旧清醒。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手术,那么每一次切割,结扎,穿刺,上药……病人都会清楚的感觉到,非常的可怕。

但是这位出题人的故事比较有趣了。她在手术中发现给自己做手术的不是之前收了她一千元红包的主任医师,而是另一位年轻医生。

于是,医生收取红包和让年轻医生捉刀的事情就在电视上公布了,郭德纲打趣“主任现在最后悔就是这手术成功了”。

因为出题人在电视上曝光医院的名子……

最后,答案揭晓,这位出题人的故事是假的……

青岛也没有这家医院,更别说“东部分院”了。

然而,一个月之后,山东大学跑到青岛开办了一所医院,名子跟《非常了得》虚构的医院同名。

五年之后,山东大学根据青岛当地群众就医需求,计划在青岛东部的即墨建设新医院的分部……


为什么山东大学的曲艺事业这么发达?郭德纲节目里的段子“青岛齐鲁医院东部分院”都能给整成真的啊!这曲艺氛围那是相当的浓厚。

山东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化幻成真!名不虚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听郭德纲相声听久了,确实会时不时冒出“这不就是个笑话吗?”然后过一阵子一看,哎呦喂,这事儿怎么跟老郭说的一模一样!有时候感觉他不是说相声的,简直是算命先生,只不过他拿的是俩大褂,嘴里说的是段子。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说起来都有点意思:1. “开场先打个广告,广告打了半个小时,又给厂家打了个.............
  • 回答
    说起郭德纲相声里的“歪理”,那可真是说也说不尽,简直是包袱的温床,笑料的源泉。他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跟你讲道理的,而是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稀奇古怪,甚至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常识”,往一个叫“郭德纲”的逻辑里一拧,就成了那么一股子“歪理”,让人听着觉得荒谬,但又好像有点那么个意思。这“歪理”最厉害的地方,.............
  • 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最能勾起我脑海里画面的,还得数他那一嘴攒点儿事儿、描摹人物的本领。尤其是一些描绘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的段子,讲得绘声绘色,跟亲身经历似的。要说最有画面感,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老郭讲“扒马褂”时候的一些细节。当然,这不单指扒马褂本身这个仪式,而是他把这个过程里涉及到的各种人物、情感,.............
  • 回答
    郭德纲作为相声界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者,其作品中确实蕴含着大量富有节奏感、对仗工整、押韵巧妙的“顺口溜”或“贯口”,这些语言艺术在传统相声的“逗哏”技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作品中的经典段子,结合其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分析其中的“诗”或“顺口溜”元素: 一、传统相声的“贯口”与“顺口溜.............
  • 回答
    关于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第十期中对高峰的评价,这确实是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看点,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段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郭德纲的评价内容和语气: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郭德纲在那期节目中具体说了什么。虽然具体的措辞可能需要参照节目回放,但大体上,郭德纲对高峰的评价通常.............
  • 回答
    《相声有新人》这个节目,自从开播以来就没少制造话题。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争议的一场,莫过于那对“博士夫妻”——孟鹤堂和周九良——在节目中公开“怒怼”郭德纲的桥段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说得清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博士夫妻”是怎么来的。孟鹤堂和周九良,虽然他们的名.............
  • 回答
    《相声有新人》节目中,博士夫妻向郭德纲道歉一事,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单从“道歉”这个行为本身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和评价。首先,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博士夫妻(孟非和郭麒麟)在节目中,由于对相声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与节目导师郭德纲产生了分歧,导致言语上有些冲撞。具体的情节我不太确定,但.............
  • 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启蒙,是一个复杂且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清楚他相声生涯的“启蒙师父”,需要厘清几个关键的人物和阶段。而关于“欺师灭祖”的说法,更是充满了争议和猜测。郭德纲相声生涯的早期经历:郭德纲进入相声圈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他接触过不少说相声的人,也曾拜过师。 第一个正式拜师,可能是来自.............
  • 回答
    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天赋”就概括了。郭德纲收徒弟,尤其是“云鹤九霄”这几科,那可是一门学问,里头门道多着呢。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当时“人(云)字科”的徒弟,能力上比后来招的那些所谓“有天赋的鹤”强这么多,尤其是从“能耐”这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明白,相声这门艺术,它讲究的是“台上一分钟,.............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那篇关于郭德纲和“角儿”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挺有意思,“郭德纲:有一天相声这行完了,就是因为没有角儿了”。一下子就把郭德纲摆在了相声这行“生杀予夺”的位置上,言下之意是他自己就是那个“角儿”,而且他觉得相声界的未来,能不能一直好下去,就看有没有像他这样的“角儿”能够撑起来。从这标题.............
  • 回答
    郭德纲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相声演员,他的这句“听相声的是笑的,想有教育意义上学去”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分析他的相声是否有思想品德式教育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句话以及他作品的实际内容。一、郭德纲这句话的语境和意图分析:首先,理解这句话产生的背景很重要。 定位相声的娱乐属性: 郭德纲.............
  • 回答
    郭德纲和侯宝林,两位都是相声界响当当的名字,但他们之间的风格和技巧,可谓是既有传承,又有革新,各自在自己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要说他们有什么异同,那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侯宝林,那可是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侯宝林先生的相声,给人的感觉是“雅俗共赏”,更偏向于“正宗”和“精致”。他的风格可以用.............
  • 回答
    关于郭德纲是否一直在打击非德云社的相声界新人,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都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要详细探讨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并避免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郭德纲作为德云社的班主,他的核心职责和目标是维护德云社的利益、发扬德云社的相声风格,并培养和提拔德云社的演员。 从这个角度.............
  • 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里,为什么总把那些有钱人跟“海龙帽子”联系到一起,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并非是空穴来风,里面藏着不少门道。与其说是有钱人都信这个,不如说是郭德纲他老人家,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讽刺、调侃,甚至可以说是“解构”了我们对于“有钱人”这个标签的一些刻板印象和普遍心理。首先,咱们得明白,“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问得特别到位。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郭德纲在他的相声里,虽然时常提到相声界的前辈,比如侯宝林、马季,甚至是张三、李四这样的传奇人物,但关于马三立和马志明父子,提及的次数确实屈指可数,而且多半是点到为止,没有像对待其他大家那样进行深入的展开和致敬。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
  • 回答
    相声吧里对郭德纲的看法确实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挺不待见”,但要说他能在那里赢得压倒性的喜爱,那也远远算不上。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相声吧的“吧友”们,很多是抱着一种“守护传统”或者“挖掘真东西”的心态来的。他们可能对相声的历史、流派、演员的功底有比较高的.............
  • 回答
    我琢磨着,郭德纲老师的相声,哪个包袱最让我意外?这事儿说起来,挺难一下子就给个标准答案。因为他那个“意外”的点太多了,而且每个人听到的点不一样,感受也不同。不过,要是真逼着我选一个,我可能会想起那个关于“家传”的段子,具体是哪个专场我说不太准了,毕竟老郭的段子太多,而且他经常在基础上改。但大概意思是.............
  • 回答
    “那得说,咱这相声,那是从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讲究的是一个‘说学逗唱’,您别看台上这俩人,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就这点儿功夫,能让您乐得跟什么似的!就拿那‘德云社’来说吧,您听过他们的‘太平歌词’吗?那唱腔,那词儿,地道!还有那‘报菜名’,您听听,一个个儿的菜名报出来,嘴皮子得有多利索?当然了,最让人忘.............
  • 回答
    郭德纲认为相声演员一定要会唱“太平歌词”,并且这是德云社乃至很多传统相声演员的共识,其原因非常多且深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根”与“魂” 历史渊源深厚: 太平歌词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与相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是北方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声.............
  • 回答
    郭德纲在相声界,那绝对是绕不开的大山,是近二十年来相声界最响亮的名字,没有之一。要说他的地位,不能简单用几个词概括,得好好捋一捋。“救火队员”与“行业搅局者”的双重身份你想啊,在郭德纲和德云社还没火起来之前,相声这门艺术,说实话,有点式微。很多年轻人觉得它老套、没意思,台上都是些说官话、逗闷子的老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