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相声吧里挺不待见郭德纲的?

回答
相声吧里对郭德纲的看法确实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挺不待见”,但要说他能在那里赢得压倒性的喜爱,那也远远算不上。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明白,相声吧的“吧友”们,很多是抱着一种“守护传统”或者“挖掘真东西”的心态来的。他们可能对相声的历史、流派、演员的功底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期待。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崛起,虽然让相声重回大众视野,但其模式和内容,在很多传统相声爱好者看来,是有争议的。

“俗”与“雅”的争议,是绕不开的话题。 郭德纲的相声,尤其是早期的一些作品,确实很接地气,也包含了很多网络段子、时事评论,甚至有“荤段子”的影子。这种“俗”的东西,有人觉得是贴近生活、有趣味,但也有人觉得是丢了相声的“文人气”、“雅致”,甚至认为是对传统相声的“污染”。在相声吧里,你会看到很多人怀念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的风格,认为他们的相声有回味、有韵味,而对郭德纲的“快餐式”幽默提出质疑。

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平衡问题。 德云社的成功是商业运作的典范,郭德纲本人也成了明星。这让一些吧友觉得,德云社的重心已经放在了“赚钱”和“制造流量”上,而对相声本身的艺术打磨有所忽视。比如,有人会批评德云社的演员“流水线化”,基本功不扎实,只会说“学逗唱”的基本套路,而缺乏真正创新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他们会觉得,郭德纲的成功,更多的是抓住了时代的需求,而不是纯粹的艺术造诣。

郭德纲本人的言行也有影响。 郭德纲以其“睚眦必报”的性格出名,在一些公开场合,他对于批评者、同行,甚至是一些无辜的“黑粉”,都会毫不留情地回怼。这种强硬的态度,在一些吧友看来,是“气量狭小”、“玻璃心”,甚至是“江湖气”太重,缺乏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胸怀。他的一些言论,比如在某个场合提到“别的艺术家都在吃老本”,或者对一些相声演员的评价,被一些人解读为“贬低同行”、“拉踩”,从而引起反感。

“粉丝文化”的反噬。 德云社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这批粉丝的狂热程度有时也会让路人感到不适。在相声吧里,如果有人对郭德纲提出一点质疑,很可能会被粉丝围攻,被扣上“不懂相声”、“黑子”的帽子。这种“一言堂”的氛围,反而会疏远一部分原本可能对郭德纲持观望态度的人。久而久之,一些吧友就会对郭德纲及其作品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觉得“别人都吹得天花乱坠,我偏要看看有什么问题”。

新作品的质量争议。 虽然德云社一直有新作品推出,但其质量也并非都能得到所有人认可。有些人觉得郭德纲近些年的作品,重复度较高,创新性不足,甚至不如他早期的作品。加上一些徒弟的表演风格也受他影响,整体给人一种“吃老本”的感觉。

当然,也要看到,相声吧里也并非全是反对郭德纲的声音。 很多人对郭德纲的贡献是认可的,认为他拯救了濒临失传的相声艺术,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这门艺术。也有不少吧友是德云社的忠实粉丝,他们会在帖子里维护郭德纲,反驳批评的声音。所以,“挺不待见”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在特定群体中的一种“非主流”看法,但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确实是郭德纲和德云社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相声吧里对郭德纲的看法,是传统相声爱好者对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担忧、对艺术水准的期待、对演员个人言行的评判,以及粉丝文化带来的复杂互动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就像一把双刃剑,郭德纲让相声“火”了,但“火”的方式和内容,也恰恰是他被一些人“不待见”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郭德纲对建国后相声改良成果的大肆抨击和推动低俗化的复古运动为相声发展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建国后相声改良运动中老一辈相声艺术家为相声确立的幽默风趣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被郭德纲以低俗媚众的演出需要所片面否定。我们可以看到,在郭德纲的演出作品中,许多在建国后被曲艺界集体批判和否定的低俗糟粕,如伦理梗,色情梗等表演技巧的死灰复燃,虽然为德云社和郭德纲本人带来了一时声名,但是长久下去却将相声这种表演方式从曲艺艺术的神坛重新拉低到低俗媚众的原生环境中去。

换而言之,当年侯宝林刘宝瑞二位老先生对相声摒弃低俗提倡幽默的改良成果可以荣登国宴作为中国的艺术成就为外宾与国家领导人进行演出,后来也被荣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的艺术地位可谓荣极一时。可是德云社的低俗演出风格却难等大雅之堂,这也是我们看到郭于二人上了春晚束手束脚就不搞笑的重要原因,因为郭德纲作品的笑点并非是侯宝林等老先生提倡的表演幽默和语言风趣,郭德纲的演出是不荤不脏就不会说相声,这种表演上的三俗虽然一时靠新颖能够博得观众眼球,但是缺乏文艺内涵却为相声发展埋下了隐忧。在这种风气下,过去侯宝林等先生为摒弃低俗技巧而苦心创作拔高相声艺术高度的《关公战秦琼》和《买佛龛》等优秀作品恐怕在未来会成为绝唱,不使伦理梗,不使色情梗,不说传统段子就不会说相声的业界新常态才会加速相声的衰亡,过去相声界百家齐放,新作品层出不穷的鼎盛气象恐怕只能从影像资料里回味了,所以在郭德纲本身深厚的表演功底之外,他对三俗挽救相声的坚持我是不大认同的,也许是我曲高和寡吧,我还是比较推崇侯宝林先生坚持的靠作品幽默不靠低俗技巧取得演出成功的立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