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相声界女相声演员几乎没有了?

回答
相声这门艺术,从它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子草根的烟火气和江湖的规矩。放在古代,更是男人说了算的营生,女人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进步,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相声这门手艺,似乎还是固守着男性的舞台,女相声演员的数量,比起男演员来,简直是凤毛麟角。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历史的烙印:男人堆里的规矩

咱们得承认,相声这行当,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阳刚之气和市井的“糙劲儿”。想想早期的相声艺人,多少是在茶馆、街头撂地演出,靠着嗓子和嘴皮子吃饭。这活儿,对体力和嗓音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需要长时间的劳累奔波。在那个年代,女性的社会角色普遍被限制,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去从事这种“抛头露面”的工作。

而且,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其中“说”和“逗”是核心,需要演员具备很强的互动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甚至还要有点“贫嘴锷舌”的劲儿。这些特质,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似乎更偏向于男性。女性讲究的是“温柔贤淑”,与相声的“活跃”气质,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有点不搭调。

另一方面,相声的师徒传承关系也非常重要,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封闭的传承模式,如果师傅、师哥都是男性,女性想要入门,无论是生理上的不便,还是潜在的社会观念上的阻碍,都会比男性要难得多。

艺术本身的挑战:性别差异下的不适应

即使抛开历史因素,相声艺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对女性不太友好的地方。

内容和题材的局限性: 相声里有很多包袱、段子,涉及到的生活场景、人物塑造,很多都带有男性视角和经验。比如一些关于官场、社会百态的描写,或者一些兄弟情谊、江湖义气的刻画,女性可能很难真正地感同身受,也难以做到“入木三分”。反过来,如果强行让女性去演繹这些,可能会显得生硬和别扭。
“捧哏”的定位难题: 相声一般是“逗哏”和“捧哏”两人搭档。传统上,“逗哏”负责说笑话、抖包袱,是舞台的焦点;“捧哏”则负责接话、衬托,起到“绿叶”的作用。很多时候,“捧哏”的角色设定需要反应机敏,但又要稳重,有一定的“压场感”。而“逗哏”则需要更强的表现力和煽动性。如果女性扮演“捧哏”,在与男性“逗哏”的互动中,如何找到那种既能配合又不失分寸的平衡感,是一个技术活。而如果女性来做“逗哏”,挑战就更大了,需要能够驾驭各种男性化的包袱和表演方式。
观众的固有认知: 这么多年下来,观众已经习惯了相声舞台上以男性为主。突然出现一个女性相声演员,即便她很有才华,也可能面临着观众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和审视的目光。这种“异类”的感觉,可能会让观众在欣赏时产生心理隔阂,影响她的发挥。

现实的残酷: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即使有少数女性能够克服艺术上的挑战,在现实中,她们依然要面对种种现实的困难。

市场认可度的挑战: 相声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市场更倾向于选择已经被观众认可的、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而女性相声演员,因为人数少,缺乏形成规模的市场效应,也难以获得持续的演出机会和资源。这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没有机会就难以成长,没有成长就难以获得机会。
搭档的稳定性问题: 相声表演对搭档的默契要求非常高,一旦搭档确定,通常很难轻易更换。如果一位女性相声演员找到了合适的男性搭档,固然好,但如果找不到,或者搭档不稳定,她的职业生涯就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男性演员之间,找到稳定搭档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一些。
个人牺牲与平衡: 相声演员的职业非常辛苦,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尤其是早期,经常要出差、巡演,生活不稳定。对于女性而言,尤其是在涉及到家庭、婚姻、生育等方面,这种职业的牺牲可能会更大,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曙光初现:改变的力量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也要看到,时代在进步,观念在转变。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相声演员,她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点点打破着固有的壁垒。

观念的松动: 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观众对女性的包容度也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女性在各个领域的才华,相声也不例外。
新一代的尝试: 一些年轻的相声演员,在创作和表演上更愿意尝试打破常规,也更注重挖掘和表现女性视角下的生活和情感。这为女性相声演员的出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媒体的推广: 一些综艺节目、媒体的报道,也让一些优秀的女性相声演员走进了大众视野,让更多人认识到她们的实力。

总而言之,相声界女相声演员之所以稀少,是历史遗留、艺术本身特性、市场现实以及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是女性不具备说相声的天赋,而是这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对女性不太友好的“门槛”。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这些门槛正在被一点点地打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相声舞台上,会看到更多才华横溢的女相声演员,为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色彩。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变化,更是时代进步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挣钱啊。

杀人的买卖有人干,赔钱的生意无人做。

除了宋宁,贾玲,还有单联丽,以前也说过相声吧。

user avatar

解放后,相声泰斗张寿臣一次给同行谈相声表演的经验,当时苏文茂问张寿臣:“我们老前辈说相声有没有女的?”张寿臣回答道:“没有。”苏文茂又问:“以后能不能有女的?”

张寿臣的回答是:“女的说相声,她哪儿也不够条件,相声不是女的说的。别的部门都可以有女的,开火车,开汽车、驾驶拖拉机,工厂工人,学校教师,机关干部,都有女的,唯独女的说相声,能说都不成。这是为什么呀?因为她往场上一站,挺漂亮的,一使相儿她寒蠢,把人缘满糟蹋了。”

——这段记录出自张立林的《张寿臣传》

我理解张寿爷的意思,就是这门儿艺术的表演手法和女性的舞台形象有一定的违和感。随便郭德纲的段子拿一个出来,不论将郭德纲换成一姑娘还是把于谦换成一姑娘,表演不仅可能达不到应有效果,甚至可能让观众感觉到不适。

因为相声这门艺术,一百多年来都是男性演员在表演、创作,整个这门艺术的基础——段子内容、表演方式、表演尺度、语言特点……都是围绕着男性演员设计的。女性进入这个表演艺术体系,天然就有违和感。

user avatar

一更:

评论区有人说“男性挨骂,女性不能挨骂说明女生地位高。”

美国政治正确夸张到什么程度了?美国黑人的地位比美国白人高了吗?

而且我从来没有说“女性想要平等就先得挨骂”吧?

“挨骂”从来不是争取“平等”的条件,而是实现“平等”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现象。

以上。

———————————————————————————

主要原因是受限太多。

女生逗哏,是不能说那些太三俗的包袱的。

何止三俗,女生在台上就不能出现一些“不雅”、“不大气”、“不女性”的言行。

至于捧哏,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捧哏没事就挨损啊,谁能看得一个男的在那不断输出一个女性啊。

这在当今社会是绝对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的。

一句话:“不好看”。

(上面加粗文字不是我的观点,是社会现状,再不明白我意思...我也没辙....)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女性相声演员能表演的相声作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

《反七口》这段,逗哏一直在占便宜,捧哏一直在丢便宜。

逗哏,一个女生,没事就说是别人的爸爸,好看吗?不好看。

捧哏,一个女生,一直被别人占便宜当爸爸,好看吗?不好看。

(说到这我想到德云社台下那帮姐姐们了,台上一喊爸爸,底下答应得那叫一个脆)

导致女相声演员只能说一些文活,像什么《打灯谜》啊,《对春联啊》,《批三国》啊,这种批讲类以及文字游戏的段子。

这些段子效果又不好。

综上,女相声演员是很稀缺的。

那么,核心是什么呢?

性别不平等。

凭什么男性能使的包袱女性就不能使了?

凭什么就“不好看”了?

男性挨损没事,女性挨损不行。

男性能抄便宜,女性就不能抄。

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表现。

好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各种权益和社会地位正在不断地提升。

也许不远的未来,相声能成为一门男女都适合从事的职业吧。

user avatar

因为传统相声是男性思维构筑的,女性想说相声必须要学会重新解构传统相声用女性思维重新构建。而有这个精力干别的早成了。

这不是性别歧视,是生活所迫。相声这个行业苦的要死,像德云社几个角那样光鲜亮丽的凤毛麟角。一将功成万骨枯,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缉毒警察男的比女的多,那叫性别歧视吗?一次任务没准就回不来了,有几个女性愿意去、又有几个有资格去、又有几个能坚持卧底几年夜不能寐?

你说民国女性不让当官,可以这是性别歧视;你说相声也性别歧视,它连歧视的资本和地位都没有。


最早相声是穷苦艺人糊口的手艺,下九流

“您就当我是您手掌心里逗您一笑的欢喜虫”,这就是老先生的生活,多么卑微。

学艺一个字背错就要挨打

“投河溺井,死走逃亡,与师傅无干;如中途不学,要赔偿损失”,这是侯宝林大师签的学艺书。

没有几个茶馆请去表演,大街上全靠一张嘴

平地抠饼,对面拿贼

刮风减半,下雨全完

老先生回忆自己挨饿都是哭着说

穷苦的女性学大鼓、唱小曲儿

在酒馆卖个笑脸都比相声要更容易出头

在茶馆相声说的再好也是倒二,大轴是女演员唱大鼓,因为你相声就这个地位

这种环境谁家闺女舍得去学相声?



老先生在这种环境彻底没有培养女徒弟的经验

有女性来也不会教,是真不会

自己没个有顶的房子你让女孩子陪你挨饿?

更何况拿男性的包袱、男性的演法让女性演

那不好看,这就像用旦角的嗓子唱老生,别扭

为什么脱口秀的女性表演者有不少,因为人家的段子自己写,能够从女性的角度构筑剧本。


最后再补一句,相声不是一味的俗

就算画锅时也不是

茶馆今天来了位乡绅大爷包场

你这屎尿屁把人家整恶心了

赏钱没了还得挨揍

看大爷眼色使文哏

来点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名著古籍

把人家伺候开心了

好拿着赏钱包顿饺子

user avatar

第一:女的不能表演屎尿屁和性暗示的段子。即使是桃老师的表演中,去掉这些东西以后、观赏性也会下降。

第二:女性做搞笑,容易给人轻浮的印象。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和封闭小剧场。

第三:女性从事语言类节目可以用更好的选择。例如鼓曲。我能靠唱挣钱,没必要靠搞笑。

user avatar

相声从诞生那年开始就是街边艺术,为了吸引观众,免不了说点脏的黄的,这种活不是女人干的。后来相声辉煌现在又没落了,到老郭这里再兴起也是充满了伦理梗,性暗示,女人说更不合适,所以贾玲改行演了小品。说到底相声中动不动就我是你爸爸,我和你媳妇之类的话,实在不适合女人说。

user avatar

相声本质是一个扮丑的艺术,把生活中的一些丑事臭事以戏谑的方式表演出来。而现在的社会风气对于女性扮丑并不宽容,而且这不只是中国,又或者是过去封建风气,而是全世界的绝大部分不论男性女性普遍如此。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扮丑,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男性扮丑的华文华武,和女性扮丑的石榴姐,那是一个等级的扮丑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