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印度感染新冠?

回答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控制病毒传播。然而,近期围绕印度感染新冠的担忧日益加剧,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疫情本身的特点,也有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叠加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印度感染新冠:

一、 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与传播:

双重突变株(B.1.617系列): 最直接的原因是印度出现了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特别是B.1.617系列,包括B.1.617.1、B.1.617.2(Delta变异株)和B.1.617.3。
高传播性: B.1.617.2(Delta变异株)被证明比之前的Alpha变异株(起源于英国)具有更高的传播能力。这意味着病毒更容易在人群中扩散,感染更多的人。
潜在的免疫逃逸: 一些研究表明,B.1.617系列的变异株可能对疫苗和先前感染产生的免疫力有一定程度的逃逸能力,虽然现有疫苗仍然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但感染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
全球蔓延的担忧: 随着国际旅行的恢复,这些新的变异株有能力传播到其他国家,对全球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一旦变异株在其他地区扎根,可能会导致新的疫情高峰。

其他变异株的影响: 虽然B.1.617系列是焦点,但印度也可能存在其他变异株的传播,这些变异株的特性也可能对感染率和传播模式产生影响。

二、 印度疫情的严峻形势与医疗系统压力:

惊人的感染和死亡数字: 在2021年春季,印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疫情高峰,感染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医院床位、氧气供应、药物等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医疗系统濒临崩溃。
尸体堆积、火葬场超负荷: 媒体报道的火葬场超负荷运作、河边堆积大量尸体的画面,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传递出疫情的残酷性和失控感。
“第二波”的威力: 许多人认为印度的“第二波”疫情比第一波更具破坏性,这加剧了人们对病毒变异株和疫情走向的担忧。

医疗资源的不足与不平等: 印度人口众多,但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城市与农村、富人与穷人之间在医疗可及性上存在巨大差距。疫情的爆发使得本就脆弱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加剧了感染者的死亡风险。

三、 社会与环境因素的叠加:

人口密度高与卫生习惯: 印度人口高度密集,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人口密度极高。加上部分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一些传统习俗和社交互动模式,都可能促进病毒的快速传播。
大规模集会和宗教活动: 在疫情高峰期,印度依然存在一些大规模的集会,如宗教节日、政治集会等。这些活动成为病毒传播的“超级传播事件”,进一步推高了感染人数。
疫苗接种的挑战: 尽管印度是重要的疫苗生产国,但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疫苗接种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疫苗的供应、分发、接种的公平性和效率都是影响防控效果的关键因素。初期疫苗接种速度相对较慢,以及疫苗分配不均的问题,都增加了疫情蔓延的风险。
经济和贫困问题: 印度许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往往居住在拥挤的环境中,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也难以负担医疗费用或自我隔离。经济压力也可能迫使人们冒险工作或出行,增加感染风险。
信息传播与恐慌: 社交媒体和国际媒体的报道,使得印度疫情的严峻情况迅速传播到全球。一些耸人听闻的画面和统计数据,可能引发公众的恐慌情绪,导致对印度感染的恐惧感。

四、 国际社会对疫情蔓延的担忧:

全球化背景下的联动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疫情失控都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国际旅行和贸易的恢复,意味着病毒可以通过人员和货物流动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新变异株的恐惧: 国际社会尤其担心来自印度的新变异株会突破现有疫苗的保护,导致全球新一轮疫情爆发,迫使各国重新收紧防疫措施,影响经济复苏。
国际援助的必要性: 印度疫情的失控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援助的呼吁,这本身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总结来说,人们害怕印度感染新冠,是由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的叠加:

出现了更具传播性和潜在免疫逃逸能力的病毒变异株(如Delta变异株)。
印度经历了极其严峻的疫情高峰,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真实感染和死亡人数可能被低估。
高人口密度、大规模集会、医疗资源不均等社会和环境因素加速了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的挑战和经济因素限制了防控效果。
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疫情的失控被视为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疫情的担忧。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人们对印度感染新冠的担忧,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疫情的关注,更是对病毒变异、全球疫情防控复杂性以及自身未来安全的一种预警和恐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武汉封城,印度还未有病例的时候,知乎的大佬们已经开始预测疫情的可能发展方向。其中最怕的就是印度,当时就被称为王炸。

理论依据有:一、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很容易变异。二、印度恰恰人口众多又密集。三、印度基本不可能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四、ade效应、变异、人本身抗体的持续时间这些问题会导致群体免疫不可能实现,甚至连疫苗都会失效。

推导出的结果就是印度将诞生一个毒王,而这个毒王会比最早的版本强上不知道几倍。

现在担心的问题再加上很多国家根本扛不住疫情再次爆发。

现在看来中国式封城果然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user avatar

因为印度,是全球疫情中的最大黑洞,感染人数可能破亿。

自中国疫情平息以来,欧美疫情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目前,美国感染人数接近30万,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全部沦陷。

看起来美国简直是糟糕透了,但我担心的并不是美国,而是印度。

印度人口基数大、密度高,医疗水平低,卫生条件差,政府动员力弱。

在对抗新冠病毒这方面,印度可以说是同时具备了中美两国防疫的不利条件,且把所有的弱点全部发扬光大。

按理说,印度的感染人数应该远远超过中美两国,但至今为止印度的感染数据极低,低到排不上号,你不觉得很奇怪么?

印度,是疫情发展至今的最大黑洞,未来的感染人数很可能破亿,成为人类的灾难。


印度的硬件


印度目前有13.44亿人口,仅次于中国的14亿人口,位居世界第二,但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3。

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天然有利于传染病的流行。

世界百年历史中几次大规模传染病爆发,全球死伤最惨重的地方,都是印度。

而印度也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前1%的人口拥有印度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而全国一半以上的穷人仅拥有全国财富的4%。

印度还有20%的人口,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处于赤贫状态,生活在极度缺乏卫生设施的环境中。

印度是一个严重缺乏厕所的国家,很多穷人都是靠随地大小便来解决问题。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清洁印度”运动,搞起了“厕所革命”,要解决印度的露天排便问题。

直到今天,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市政局依然规定,每上一次公厕,你就可得到1卢比。

虽然这个钱微不足道,但对比那种还要收钱的公厕,真的很良心了。

即便如此,到了今天,印度的随地大小便问题依然很严重,没办法根除。

中国这些年积累了大量外汇,攒下了3.1万亿美元的家底。

但印度不一样,印度政府欠下了1.4万亿美元外债,占到了GDP总量的一半,每年外债的利息约1120亿美元,相当于中央财政收入(5444亿美元)的26%。

除非外国赦免债务,至少赦免利息,否则印度政府根本没有长时间中断经济来进行全国抗疫的可能性。

印度的软件


除了硬件差的惊人外,印度的软件也很糟糕。

因为很穷,所以印度的义务教育一直很落后,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数据,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年人文盲超过2亿。

如此庞大的文盲人口,导致封建迷信在印度异常流行,宣传现代医学抗疫极其困难。

印度穷人极其迷信牛尿能包治百病,新冠病毒自然不在话下。

印度已经拥有10多项牛尿专利,有牛尿商人曾扬言要超越可口可乐,把牛尿饮品推向全世界。

这么好的牛尿,一定得让全世界人民都尝尝,好客的印度人民决不吝啬。

相关图片我就不贴了,以防大家反胃。

因为太多的印度人信这个,为了迎合民意,连印度精英都只能睁着眼说瞎话。

印度卫生部长曾公开宣称,牛尿连癌症都能治。

就在3月14日,印度一个组织还举办了一场活动,公开大规模喝牛尿来对抗新冠病毒。


牛尿不仅能治新冠病毒,还能预防新冠病毒,真可谓是神一样的药物。

这还不算完,有部分印度人认为新冠病毒太厉害了,单独喝牛尿可能无法抵御,喝完牛尿之后还得泡牛粪浴才能万无一失。

牛粪可以净化人类的身心,当然能净化小小的病毒。

印度人已经亲测有效,如果英美国家实在没办法对抗病毒的话,不妨试一试,我记得美国的牛挺多的。

印度的迷信已经深入民族的骨髓,整个印度特别迷信恒河水的威力。

在印度人的眼里,恒河水可以洗涤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净化一切污秽,只要把自己泡在恒河里,就可以得到神的关照,无论这条河到底有多脏。

如果你直接喝下恒河水,那净化病毒的效果更佳,而且一定要生喝哦,煮熟再喝是对圣水的不敬。

美国有一位印度裔医生,叫葛文德,他曾以父亲去世为主题写了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

身为印度教徒的长子,他必须回到印度扶灵,并生喝一口恒河水才算尽到了自己做儿子的义务。

作为一个自幼在美国长大且医学专业毕业的人来说,葛文德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回印度之前,葛文德给自己注射了所有能想到的疫苗,但全副武装的葛医生,依然被这一口恒河水给弄的病了几个月。

恒河水有多毒,大家可以从这本书里品一品。

这就是谜一样的印度,也许大家都无法理解。但是对一个多次爆发鼠疫,却依然为鼠神建立一座寺庙,并在里面饲养了2万多只老鼠的国家而言,这一切都是那么多理所当然。

印度老鼠庙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前来虔诚的祭拜老鼠,并认为吃那些被老鼠啃食过的食物就可以得到鼠神的赐福。

这就是印度人对于病菌的态度。


印度软弱的政府


硬件不行软件凑,软件也不行那就只能靠政府上了。

但印度政府在防疫上面的决心和能力,甚至还不如美国。

印度第一例新冠患者出现后仅仅两天,政府就宣布已经搞定了病毒,然后什么都没干。

在中国抢出的2个月黄金救命期内,印度政府什么都没干,佛系抗疫。

4月2日,印度共出现了2069个确诊病例,宣布封国。

但这肯定不是全部,印度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印度总共只检测了18383个样本,注意是样本而不是人数。

封国前5天,印度检测的最高速度,仅仅为一天1338个样本,首都一天仅有100个检测名额。

印度的确没有制造检测试剂的能力,必须从国外购买。

但印度之前就从德国进口了100万盒试剂,至今只用了1.8万盒,按这个速度,这一百万盒试剂能用到2023年。。。

不愧是印度,真替纳税人省钱。

印度不仅检测速度慢,而且民众极度不配合,底层民众非常不信任政府,甚至出现了民众殴打上门筛查医务人员的现象。

视频链接:网页链接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印度是一个种姓制国家,高种姓的人统治低种姓,基层自治能量非常大,宗族长老动用私刑的情况非常普遍。

印度政府去年还在南部地区发现一个村子从来没到政府登记过,全村黑户,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前几天,印度封掉了一切公共交通,要求全国一亿农民工回家,但没有提供任何回家的方式。

于是世界史上的奇观发生了,上亿的印度人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徒步回家。

如此密集的人群,是嫌传染起来不够快么?

而对于强制隔离的人,印度政府也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隔离条件,最后又出现了世界史上的另一个奇观。

印度居民因为没有地方隔离,所以把自己隔离在了树上。

这就是目前的印度抗疫现实,对基层控制力差,自身能力也弱,你能指望这样的印度政府干出什么抗疫奇迹么?

1918年的惨剧恐重现


1918年,一种新型流感病毒突然出现在了美国堪萨斯州的土地上,并迅速扩散到全世界,导致美国死亡50万人,日本死亡39万人,欧洲死亡数百万人。

由于美国舆论的强大,这种流感病毒后来被命名为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6月,首例西班牙流感确诊病例出现了印度孟买市,然后迅速传播到旁遮普邦和北方邦,并最终扩散全国。

西班牙流感在印度的死亡率达到了10.26%,仅北方邦就死了300万居民。

一个22岁的印度青年后来回忆道:

“恒河里全是尸体。我的妻子也在里面。没有足够的木材火化,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我的家人眨眨眼就消失了。”

所有人都知道印度因为西班牙大流感死了很多人,因为根据印度卫生专员的1918年度报告中,我们翻阅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描述,比如说所有的江河都被尸体堵塞了。

当时连著名的印度英雄甘地都感染了大流感,差点死掉。

但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死亡数字,因为当时的印度政府没有能力进行详细统计,所以谁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人口统计学家金斯利·戴维斯,根据印度历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出印度在大流感期间丧生的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

而根据印度自己的估算,死于流感的大概为1700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5%。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说明了传染病的可怕性。

而今天的印度,人口已经是1918年时的6倍,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强于西班牙大流感,杀伤力几乎等同。

而印度的交通条件比100年前强的多,政府的抗疫能力却没看出强哪去。

世界各国传染病学家,普遍对印度的未来感到极度悲观。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疾病动力学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在5月5日,会达到感染峰值,届时会有2.5亿人被感染。

注意单位是亿,而不是万。

印度人并不是百病不侵,只是没有检测,就没有确诊。

但没有确诊,不代表这个病毒就不存在了。

深渊黑洞


印度的老宗主国是英国,国力远远强于印度。

但英国目前的感染人数是38690人,死亡3611人,治愈209人。

病死率接近10%的时候,治愈人数居然只有死亡人数的1/10,这预示着死亡率还会增加,你觉得印度能做的比英国更好?

当年印度的政体,可就是英国殖民者一手制定的,不可能强的过宗主国。

印度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全球都属于垫底的,常年佛系治国,疫情的信息收集速度比病毒的扩散速度要慢得多。

而且印度的经济太弱,没办法让民众长期在家。

如果出门可能病死,不出门一定饿死,那印度民众一定会出门,只需要小规模的买菜等活动,这个病毒就可以肆意传播。

如果病毒真的在印度感染了数亿人口,那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深渊黑洞,这么大的感染量会导致病毒疯狂的繁殖和复制,从而出现诸多变种,甚至可能进化出更难缠的亚型,进而导致疫苗失效,需要重新研制。

我是真心不希望印度走到那一步,毕竟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但我们连美国都救不了,更别提救印度了。

外源性病毒输入,恐怕到明年,甚至后年,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中国要做好长期严防死守的准备,切切不可大意,要做好病毒变异,疫苗研发失败的心理准备。

user avatar

目前我已经拒绝向印度公司出口防疫物资,我的主营业务是护目镜。。。。

(看到评论,很多网友认为我过于偏激了,高价出售即可。确实,或许考虑欠妥当,但是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印度人知道,他们的有组织的集体辱华行为已经让我们愤怒了,他被我拒绝后,可能会告诉10个朋友,后续如果能改观,也算我尽力了。。昨天(4.7),又收到一个印度人询价,我明确指出不出口至印度。。他表示,他是要进口到阿联酋,还希望我不要愤怒,很多事不是个人能左右。。我很理解他,如果接货港是迪拜,我可以出售。我告诉他,生意要利润,但是生意人有祖国。)

我不主张政府层面对印度展开封锁,也不建议我们对印度进行冷嘈热讽,在人道主义上不希望印度爆发重大疫情,不反对出口印度货物。。但是建议中国的外贸人能联合起来,在印度停止大规模污蔑中国前,拒绝向大肆辱华且死不悔改的印度商人出口防疫物资。。

非常感谢大批外贸同僚,在脸书,推特等媒体上与我并肩作战,一起发帖抵制印度人的恶意污蔑和诅咒。。。我们一起作战到深夜,感谢你们。

我不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者,我接受过教育,但是这事不能忍,不卖货是我的个人情感问题,代表不了整体意志,是我个人的事。

以下附我对印度的基本看法的链接

zhuanlan.zhihu.com/p/54

印度人发布的很多内容涉及到敏感问题,就不在此发出了。。

为什么那?

如果说中国疫情初期,印度黑客攻击中国医疗机构网站是谣言的话,那么现在大规模网络攻击中国事态堪称又一脑残举动。

目前大量印度人在脸书发布辱华信息,图片。。。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有攻击策划。。。目前印度疫情是否处于爆发状态已经很难估计,从三月下旬开始进行封闭,低检测覆盖率让人担忧。。。但是我个人认为印度人具有一定的的免疫抵抗力,很重要的原因是就是印度人本身神牛神猴庙鼠等动物与人生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免疫能力。。。


我对印度集体抹黑中国的行为极为不解,就此与我的印度朋友进行讨论,他是一家机械厂小老板,我们认识三年多了。他认为这本身就是政治因素,是由于政治问题引发的相互攻击。。他同时对印度的防疫措施表示信心。。

我认为,新冠肺炎专治嘴硬。


user avatar

因为无知嘛,印度哪儿会有那么多80+的老人可死?

user avatar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印度要是疫情爆发,有拖着全世界一起完蛋的实力。





印度东南西南边境外是大海,印度疫情爆发的情况下,实现海空封锁相对比较容易,我们就只讨论陆上边境线的问题。

印度北部边境线主要与中国接壤,而印度与尼泊尔、不丹之间民间往来非常频繁,你在这里可以把尼泊尔、不丹跟印度看成是一个整体,就不再分开讨论了。


印度东部边境主要跟缅甸接壤,跟刚才一样,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人员往来也是抬抬脚就过去的那种状态,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印度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两国之间边防管控非常严格,名义上是不能随意往来的。但是考虑到两国军事力量的现状,实际上私下的往来也并不少。


下面我们就每一条边境线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大家自己判断需不需要害怕印度的疫情吧。





中印边境方向(含中尼、中不断)。


以下全部是以实际控制线为例,不考虑传统习惯线。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把边防前推不是一个好主意,传统习惯线一带更加缺乏天然屏障,控制难度会更大,需要的人会更多。


结论:在完全不考虑人道主义救援的情况下,仅仅做到最底线的“实际控制线就是死亡线”,中国需要付出的边防管控压力就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提供难民的最低限度人道主义救援,包括饮食、居住、最基本医疗服务,边防管控就已经超出了中国所能提供的极限;如果需要考虑疫情,提供最基本的隔离防控治疗援助,整个世界加起来都不够。


1、边境基本情况


考虑到通行条件,只允许小通量人员步行到达的通道有“墨脱方向”、“玉麦方向”、“拉康方向”、“绒辖乡方向”、“察隅县方向”和其它一些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小道。

这些通道实际上都是喜马拉雅山上的小河沟冲出来的通道,然而在印度一方有着很长距离的“绿色无人区”,通行可能性很小。即使通过了“绿色无人区”,爬上青藏高原后也要面对大片的无人区,通过可能性很小。即使爆发疫情难民潮,选择这些通道进来的也不会多,但是防控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只要跑进来一个,就能感染一大片。


这几个地方我都去过,即使在食物充足、现代探险装备辅助的情况下,通过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主要是因为根本就没有道路,最好的道路就是山间小道。

这是拉康镇附近通往不丹的小道。



大通量通道只有这么几个:米林方向、错那方向、亚东方向、陈塘方向、樟木方向、吉隆方向、普兰方向、阿克赛钦方向。8条国际公路。


这些方向的通行条件较好,通常都有公路,有的地方还是口岸,比如樟木镇就是著名的口岸。亚东方向的“乃堆拉口岸”通行也不是特别困难。通过这些地方以后往往中国境内并没有大片的无人区,是有可能穿越的。

吉隆口岸的塔塔车,来自尼泊尔。



2、实控线就是死亡线需要的边控力量。


通道的一个要命特点就是,各种羊肠小道隐藏在密林之间,想要全部控制住,简直是难上加难。各种密密麻麻的小道跟蜘蛛网一样,指望一道关卡就控制住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每个小道都设卡,成“网状布控”才能真正控制住边境线。

一条走私犯用的林间小道。


老实说想起要在密林中控制这么多小道我就脑袋都大了好几圈,这基本上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虑到执勤人员轮休、后勤支援、机动力量配置,一条小道至少需要一个连的兵力,100人左右的背夫,十几个人的顾问咨询,包括卫生防疫、向导、通信、翻译等等。如果实施“越过实控线就击毙”,你还得配置尸体处理人员。


我个人估算,一条小道需要大约300人你才搞得定。公路的话那就至少要1000人以上了。


整个边境线,小通道按照5条小道、大通道按照20条小道、一条公路计算;小道大概有300条、公路8条。


即使按照最不人道的“发现既击毙”,也需要至少10万的一线人员实施边境控制。


二线运输、三线运输人员全部加起来,封锁整个中印(中不、中尼)边境,需要的人数至少在百万以上,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



3、最低限度人道主义救援需要的边控力量。


要提供最低限度的人道主义救援,你至少需要提供食物、水、简易居住场所、排水与消毒、基本医疗保障。提供这些服务的人数,依赖于到底有多少难民到达,按照经验,服务10个难民至少需要2个一线工作人员、1一个二三线支持人员。一旦印度疫情爆发形成生化危机难民潮,至少会有千万规模级别的难民潮到来,中国这边的管控人员数量会飙升到数百万。


西藏自治区目前总人口才300多万,暴增数百万边控人员,社会的承载能力肯定是会崩溃的。即使采取最严厉的战时管控措施,在整个西藏都实行战时配给制,也会支撑不住。注意这个承载能力是包括了运输能力的,这么多物资,青藏铁路、川藏青藏两条公路,再加上滇藏、新藏两条运输能力不大的公路,算上林芝米林、昌都邦达、拉萨贡嘎、阿里坤沙、日喀则和平5座机场的吞吐能力,也不可能提供这么多需要保障的人口需要。



4、按照疫情需要隔离防控需要的边控力量。


要实施隔离防控,需要的工作人员至少还要在以上基础上翻好几倍。隔离防控的工作人员需求数量会暴增,实施隔离期间,要送水送饭,要帮助处理清洁卫生,要监督管理。中国肯定是不可能有这个能力了,即使你把全世界的战略空军运输力量都拉过来,不考虑机场的容量,让C-5银河、伊尔76、安124、运20们全部去野战机场降落,你都不可能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战场运输。


上千万人的保障需求,整个地球都做不到。


5、如果印度选择了战争


相反,如果印度选择了悍然发动战争、转嫁输出矛盾,对中国来说反而是喜闻乐见的事情。


这比“发现既击毙”还轻松,军队毕竟是有组织的,难民是无组织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高级指挥官就感叹过,“就是20万只猪,共军3天也抓不完”,军队就可以抓完。为什么呢?因为猪会乱跑,难民也会乱跑,而军队不会。


难民一般不会前往战区,一旦印度选择了开战,中国这边的防控压力反而会减小很多很多。1962年那种击溃战反而划不来,打成阵地胶着反而更有利于疫情防控。



6、结论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军队(数量)、第一陆军(数质量)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核大国,尚且做不到完全的边境封锁,即使勉强做到也要背负巨大的人道主义负担,那么缅甸、巴基斯坦呢?


缅甸、巴基斯坦本身也是贫穷落后、社会组织松散的人口密集大国,一旦疫情蔓延到他们国内,他们是真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缅甸方向,将会向东南亚蔓延,最终有可能从东南亚再蔓延到中国;


巴基斯坦方向,将会向中东、中亚蔓延,最终击毁世界的能源中心。


印度真的爆发13亿人规模的、不受控制的疫情,这个世界将会从生命、经济、安全三个维度上遭受重大打击。这还不算上病毒大规模传播导致变异几率增加的风险。


我觉得,该怕、无论多怕都不为过,该提前布局了,决不能让印度疫情形成的大规模生化危机难民潮席卷过来。

user avatar

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印度高种姓人群掌握了绝大部分财富和资源。

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没有生产资料的人……

那么,消灭无产者的机会就在现在!

甩开包袱,轻装上阵!

重建孔雀帝国,杀入安理会就在今日!

没有人口包袱的印度是无可阻挡的!奥利给!干就完了!

user avatar

病毒因为基因链不能稳定复制,所以永远处于高频变异状态。

一般来说,变异的方向是随机的,但宿主的反应甚至存亡决定了病毒的筛选方向。烈性有害变异会严重影响宿主行为(甚至死亡)进而影响病毒传播扩散,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观察到的都是随着疫情持续病毒越来越温和。

但也有一种极端反向的发展。因为感染人数足够多足够快,高致死高传染变异被筛选了出来,随着疫情发展,病毒变得越来越危险。

人们担心印度会提供这个足够多的感染人口和足够快的烈性筛选环境。

user avatar
  1. 印度人口太多,大城市密集程度超乎想象,一旦爆发,不光是印度的灾难,会辐射到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世界银行在4月3号拨款19亿美金援助25个国家扛疫,其中10亿美金拨给了印度,可想世界对于印度爆发的恐惧;
  2.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人口大国,同时印度也是外贸的必争之地,人口基数大,虽然不富裕,但是乘以这个人口基数,市场也是非常大,一旦疫情爆发,对于外贸行业相当于丢掉了一个大市场;
  3. 再次,印度近年来成为国际资本争相投资的国家,就像改革开放那会的中国一般,经济本身应该是走高速发展,外资涌入的好时机,目前已经有很多外资在印度投资,很多项目都在进行中,这一次疫情,全部停工,经济损失已经难以想象.

本人工作需要于3月13日,印度宣布取消一切签证的当天,我入境了,东航上海直飞印度的飞机全飞机乘客不超过7个,乘务员比乘客多,那是我坐的人最少的一架飞机,七个半小时的飞行,一直战战兢兢,深怕印度出入境不让我和老板入境,然而来了印度才知道已经回不了国;印度自3月24日晚穆迪宣布全民封锁3周21天,所有商业全部停止,我们的客户也都不上班了,我们更是不敢出门,还好居住的小区有一个不间断供应的超市,目前食物还算充足.

说一下印度目前的境况:

  1. 恐慌程度逐渐上升,我在各个邦的印度本土朋友,打电话和我说让我注意安全,他们那里情况很不容乐观,感染的人数根本不止网络报道那样,很多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他们也在询问我中国的治愈率有多高,有没有防治疫苗,深信有神灵的印度人开始慌了,可见严重程度;
  2. 从我3月13日入境以来,机场很多人都不戴口罩到现在基本上大部分人都开始戴口罩,人民的防范意识在逐渐提高;
  3. 印度政府,目前可以看到印度政府,驻中国大使馆都在购买大量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数量大到难以想象,可见问题之严重;这里其实也要表扬一下印度政府,自从入境以来,印度所有公共场所的工作人都会带口罩,不戴口罩的基本是居民,政府人员还是防范很到位的,并且我入境相关区域政府人员会电话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食物是否充足;再次,穆迪的手段还是可以的,各个邦网都成立了应急组织,并且网上实时更新各个邦网动态,印度的投资网站也立刻出了很多关于应对COVID-19的报告,从经济到民生都有,印度政府正在准备打一场硬仗.

最后,我想说,身为一个中国人,真的骄傲,在这场战役中,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所有印度朋友都在和我说,你们中国的行为很棒,政府很厉害,还有,我真的想回国,但是目前全部航班取消,我们回不去,在这里希望在国外的同胞们都照顾好自己,要相信,我们的身后有中国在保护我们,现在的中国,在这场战役中,为整个世界撑腰,作为中国人,我自豪.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青山一道,风雨同担

印度稳住,世界稳住,中国在!

——————-//——-///———-///—/————

2021.04.23 更新 时隔一年

鉴于很多小伙伴担心我的安全,特地来更新一下,我已经辞职回国了,去年8月通过德国转机回过了,公司找的旅行公司买的票,感恩,感谢.

今天想来澄清几点:

1.很多键盘侠对我恶意攻击,也重伤我的公司,我想说的是我做的是工作,难道各位不要挣钱生存吗?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富二代,印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潜力市场,特别是电力行业,很多国字开头的电力公司也都在印度有分公司,这是我为什么选择驻扎印度的一个原因.

2.这个帖子是发表在2020年,很多观点是基于当时的情况,我问过很多印度朋友对于中国的看法,两面性,有好有坏,高层次的很多印度人对中国的印象很好,当然不乏偏见者,所以键盘侠麻烦你们不要再叽叽哇哇说我不爱国,说我咋地了,我爱中国,我也基于我看到的和你们分享我的情况,你要是来怼我,麻烦您自己去印度了解一下再来.

3.疫情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都是很严重的,比如我之前的公司,主要市场有印度和巴西,今年这种情况,疫情严重,外国的政府也没有钱做项目,影响了很多国内公司的业务,也是要裁员/降薪,所以说,不要觉得我们能独善其身,中国是疫情控制的模范国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好,但是要知道,没有了出口外贸,很多东西要转为供应国内,本来是要供应世界几十亿人口的,现在只能是国内十几亿消化,你说怎么消化的了?多少公司要裁员降薪,所以,只有一起抵疫情,这个世界好了,中国会更加好,更加强大!

4.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小伙伴,我们素未谋面,很多小伙伴很关心我这个同胞的生死,这才是中国心,对于键盘侠,你们自己去思考吧!

————————————————————

2020.05.17更新

印度封锁4.0还是来了,全国继续封锁到5月31

绝望了...国内外航班还是禁飞,以下是官方文件





2020.05.04更新

这两天印度确诊人数增长率上升,楼主在的小区也开始发放抗疫物资,排队在小区门口领,见下图

目前东航的新德里-上海的机票6月12之前全部售光.

印度国内航班开放暂定,除德里之外的其他同胞发愁怎么来德里坐飞机,我准备买6月12日的机票回国,我还要想办法弄一套防护服,要不然真的挺怕.

2020.05.03更新

目前印度再次延长封锁两周,增长也越来越快

航班恢复暂定

2020.04.30楼主来更新了

昨天下楼买菜了,供应充足,外面人开始多了起来,小区也开始有人散步了,我还不是不敢去,买完东西即上楼,目前一切安全,东航官网直飞上海的机票是5.29.

2020.04.27楼主来更新了

目前印度接近3W,治愈五千多,说实话,楼主从阳台看到外面的人越来越多,似乎印度人已经放松警惕了,中央政府之前的封锁政策是到五月3号解封,目前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卡纳塔卡等邦表示会按照中央政府政策坚决执行,马邦表示会自行决策,特伦甘纳表示要求继续延期......

可以看出每个邦的政治立场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样.

最近也有很多知友问我什么时候回国,目前查到东航最近的德里-上海机票是5月29日,我们会在等一周,看一下这边情况,然后决定买票回国.

谢谢大家关心,楼主在的地方虽然是强制封锁区,但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出门,所以自我隔离比较好,也比较安全,不过最近吃的快吃完了,必须要下楼买东西了,我会注意安全的,再次谢谢大家关心.

2020.04.11楼主来更新了

目前印度六千多例,最严重的是孟买,德里,金奈,海得拉巴,AP邦,北方邦,楼主在的地方在德里和哈里亚纳邦中间,叫古尔冈,德里与哈里亚纳确诊数加起来有1000了.

昨天楼主住的区域政府发出了消息

古尔冈部分区域实行全面封锁,警力封锁,因为这些区域有确诊病例,楼主所在区域不幸中招了,文件中提到会除非紧急事件不准出入,政府会进行所有封锁区域的清理消毒,提供防疫物资,保证供电和生活用品,楼主有点慌,希望印度扛过去,加油.

希望大家不要再骂印度了,病毒是全人类的灾难,印度爆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在印度有很多中国人因为工作也都没回去,希望大家可以善意待人.

另外:大家看完记得关注我,如果关注超过1000,我就可以开专栏了 ,想要记录一下在印度被隔离的日子.

最近很多人想了解印度的经商环境和外贸,可以加我微信monkey-she, 备注知乎想了解印度市场,我们可以组个群讨论.

下面是官方文件:



user avatar

其实疫情到了今天,王辰院士也说了,主要考验的并不是医疗水平而是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以及公共卫生的积淀

而印度在公共卫生方面做的真的是不太行,最早1918大流感的时候,印度死亡率达到了10.26%,仅北方邦就死了300万,当时的尸体堆满了恒河

其他的比如狂犬病:每年报告约1.8万至2万起狂犬病病例,其中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狂犬病死亡总人数的36%,一个国家贡献了全世界1/3的狂犬病死亡[1],这是有多恐怖?

知道更恐怖的是什么么?是印度30%的人连狂犬病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有30%的人知道在被动物咬伤后清洗伤口,只有60%被咬伤的人接种了疫苗[2],说明他们的人民真的没有公共卫生的意识,对于隔离、传染途径等一无所知,甚至还会驱赶来诊断疫情的医生,觉得这些人是瘟神,这简直不可理喻

再看看印度政府,他们直接整个封锁了城市,让这些流离失所的人徒步走回老家,这个过程当中又出现大量的聚集和非必要的死亡,更可笑的是他们以为拿消毒水喷洒路人的身体就能消灭病毒——或许体表已经没有病毒了,可是呼吸道里面的病毒怎么办呢?

除了狂犬病以外,霍乱也是印度上空持久不散的阴霾,这张图是97-06年印度的霍乱爆发情况[3],每个黑点就是一次集中爆发,这么频繁的爆发意味着这个国家对于粪口传播的疾病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而新冠是可以通过沾染飞沫进行接触传播的

所以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去控制疫情,他们只能封锁城市来保住那些高种姓的人,至于低种姓的人只能“群体免疫”,这也就意味着印度会长期处于疫区的状态,甚至疫苗出现以后恐怕都难以控制住(你看看狂犬疫苗的接种率你就明白了);与欧美国家持续几个月的疫情不同,这种动辄几年的疫情持续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威胁:你要知道印度在很多国家都有留学生、与我国还有接壤,他们一直是疫区的话,我国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甄别这些入境人员;与此同时印度内部疫情的大爆发也就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一个邻国时局动荡对于我国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其实这些东西在抗疫的历史当中已经屡见不鲜,只是每次疫情过后人们对于公共卫生这件事忘记的非常非常快,每次一出事就如临大敌,我写了个专栏专门记录这些抗疫的历史,欢迎来看:

Reference

1.Dutta JK. Human rabies in India: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management and current methods of prevention. Trop Doct 1999; 29: 196-201

2.Sudarshan MK, Madhusudana SN, Mahendra BJ, Rao NS, Ashwath Narayana DH, Abdul Rahman S, et al., et al. Assessing the burden of human rabies in India: results of a national multi-cente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Int J Infect Dis 2007; 11: 29-35

3.Kanungo S, Sah B K, Lopez A L, et al. Cholera in India: an analysis of reports, 1997-2006[J].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 88: 185-191.

user avatar

新冠很可能换变成类似1918大流感的全球灾难级瘟疫。要知道1918流感可不是一次就杀了5000万人,而是在全球不停传播来回变异,总共分成3大波席卷全球,杀死了5000万。就算你得了一次痊愈,都有可能死在第二波,第三波里。现在新冠杀死的主要还是老年人和并发症人群,但难保不会变异成会引发免疫风暴专杀免疫力强的年轻人的病毒。


印度这个人口密度很可能会贡献大量DNA点数,玩过瘟疫公司的都懂。

user avatar

不怕不怕,印度人自己都不怕,还乐观向上,其他人有什么好怕的。

手动狗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控制病毒传播。然而,近期围绕印度感染新冠的担忧日益加剧,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疫情本身的特点,也有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叠加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害怕印度感染新冠:一、 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与传播: 双重突变株(B.1.617系列): 最直接的原.............
  • 回答
    曾几何时,“穷游”是许多年轻人追求自由、探索世界的代名词,它代表了一种挑战极限、体验真实的生活方式。然而,近年来,“穷游”的热度似乎在逐渐降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狂热追捧。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追捧“穷游”了:一、消费观.............
  • 回答
    “不生育”在近年来确实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讨论和选择,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层面的考量,也有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育:一、 个人和情感层面的原因: 对自由和独立性的追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和自由。生育孩子意味着巨大.............
  • 回答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广受尊敬的历史人物,其智慧、忠诚和政治才能一直被传颂至今。然而,近些年来,网络上确实出现了一种“无脑黑”诸葛亮的现象,甚至有些人会刻意歪曲历史事实来攻击他。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历史剧和演义的普及与误读: 《三国演义》的强大影响力: 罗贯中.............
  • 回答
    近年来,“洗白”魏忠贤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理解这种现象的复杂性,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历史叙事的变化、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当下社会思潮的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人“洗白”魏忠贤,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 重新审视历史人物:打破“脸谱化”的刻板印象传统的.............
  • 回答
    这年头,感觉身边“劝退”烟民的声音是越来越响亮了。以前可能还有点遮遮掩掩,现在明目张胆表示不喜欢烟味的人多了去了。这变化可不是一朝一夕的,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健康意识的觉醒。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是只升不降的。以前可能觉得抽烟是“男人味”,是放.............
  • 回答
    曾几何时,杨超越的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时,总伴随着争议和不解。她以一种“出道即巅峰”的势头横空出世,却也因为业务能力上的不足,招致了大量批评声。说实话,那时候的她,确实像一颗生涩的果子,不讨喜的痕迹很明显。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再提起杨超越,那种一边倒的“讨厌”声音似乎弱了很多,甚至不少人都开始转为欣赏.............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是咱们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的一个现象了,很多人周围的朋友、同事,甚至是自家晚辈,都表示对生孩子这件事不太“感冒”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情绪波动或者一时兴起的想法,背后其实牵扯着太多太多的原因,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人们牢牢地“绑”在了不生孩子的选择上。要我说,最直接也最现实的,还是.............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倒是挺有感触的。身边确实有挺多朋友,特别是年纪小一点的,对羽毛球的热情好像比乒乓球要高涨不少。这事儿挺有趣的,感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好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让羽毛球这几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年轻一代里。首先,得说说羽毛球的上手门槛和社交属性。你想啊,乒乓球那玩意儿,对场地要求.............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好像一到快过年了,身边总有人开始聊起春晚,而且聊的话题多数不是“今年会有哪些精彩节目”,而是“哎呀,感觉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看春晚了”。这种感觉确实挺普遍的,要我说,这背后啊,原因可不止一两条,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现在大家的娱乐方式太!多!了!。以前,电视机是家家户户.............
  • 回答
    确实,现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博士毕业后,很多人选择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员。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尝试从几个方面详细说说这个现象,尽量用更贴近大家日常沟通的方式来解释:一、 学术界的“敲门砖”与“炼狱”: 找教职越来越难,博士后成了“必需品”: 这是最直.............
  • 回答
    近些年,你可能也注意到身边不少朋友、亲戚,甚至是网络上都有很多人在讨论、推荐羊奶粉。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一些挺实在的原因,让它从众多奶粉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羊奶粉这么受欢迎。首先,天然的“温和派”——羊奶的自身优势。这绝对是大家选择羊奶粉最根本的原.............
  • 回答
    .......
  • 回答
    确实,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不少中国民众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从旅游热到动漫、日剧、音乐的流行,再到对日本生活方式和产品的好奇,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国人的重要因素。 细致入微的生活美学和匠人精神: 日本文化非常注重细节和品质。无论是日常.............
  • 回答
    这年头,不结婚好像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身边总能听到有人说“一个人挺好的”、“结婚有什么意思”之类的话。要说为什么大家突然对婚姻这件事“不感冒”了,这可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的,它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说到底,是时代在变,我们对生活的期望也在变。经济压力,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想想看,现在的结婚,不再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婚恋观的一个复杂议题,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有些焦虑。与其说是“没人敢娶”,不如说,是婚恋市场上的供需关系、社会文化观念、女性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及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一些优质女性在婚姻市场上显得“滞销”,从而被贴上“大龄剩女”的标签。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 .............
  • 回答
    近些年来,曾国藩这个人,好像一夜之间就“火”了。走到书店,你会发现,关于他的书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各种解读、传记、家书、语录层出不穷。不少朋友一聊起时事,或者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总会冒出一句:“得看看曾国藩是怎么做的。”这可不是什么一时兴起的潮流,也不是什么简单的怀旧。曾国藩之所以越来越受关注,在.............
  • 回答
    现在小说市场上,确实能感觉到一股“精英主义”的暗流,描绘人上人和富人生活的作品似乎越来越吃香,而聚焦普通人日常的作品则显得相对“沉寂”。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市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从“投射与逃离”的心理需求来看,富人世界自带吸引力。现代社会,信息爆炸,.............
  • 回答
    近些年,网络上针对“女权”的讨论确实日益增多,甚至出现了一些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声音,即我们常说的“反女权”。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议题,而是多种社会思潮、个体经历和信息传播方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讨论的“女权”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定义。广义的.............
  • 回答
    曾经,“为爱奋不顾身”似乎是浪漫主义的最高赞歌,是多少人心中的理想模样。但如今,这种观念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许多人开始觉得这是一种“幼稚”的表现。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尤其是老一辈人的经历,让他们对生活有着更现实的考量。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