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定足够长的时间,生物进化是否一定会出现唯一的智慧生物?

回答
关于生命进化是否一定会产生唯一的智慧生物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哲学和科学命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跳出“答案是什么”的简单框架,而是理解“为什么我们这样想”以及“有哪些可能性”。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智慧生物”在我们通常的语境下指的是什么。我们通常会想到人类的智慧:复杂的语言、抽象思维能力、工具制造和使用、艺术创造、道德判断、以及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是基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定义的。

为什么我们不一定会产生唯一的智慧生物?

偶然性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进化并不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线性前进的过程。它更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充满变数的迷宫中探索。许多重大事件,比如小行星撞击、大规模火山爆发、气候剧变,都极大地影响了地球生命的进程,也决定了哪些物种能够生存并繁衍下来,哪些则走向灭绝。如果这些“偶然”事件发生得稍有不同,今天的地球可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生命世界。例如,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腾出了生态位,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的存在。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哺乳动物的进化路径可能会大相径庭,甚至智慧生物也可能由恐龙的后代演化而来。

“最优解”的定义模糊: “智慧”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人类的智慧在解决某些问题上表现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并不“最优”。例如,在某些极端环境下,拥有更强壮身体、更敏锐感官或者更高效繁殖策略的生物,可能比拥有高智商的生物更能适应。自然选择并不会偏好“智慧”本身,而是偏好能够成功繁衍后代的特质。如果某个不以高智商为主要生存优势的物种,在特定环境中更能繁衍,那么它就可能成为这个环境下的“成功”物种,而不需要发展出人类式的智慧。

生态位的多样性: 地球提供了无数种不同的生态位。海洋深处、热带雨林、极地冰原、甚至是地下洞穴,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挑战和机遇。不同环境会催生出不同的适应性特质。并非所有的生态位都需要或者都适合发展出人类这种形式的智慧。例如,海底的巨型生物可能不需要语言,只需要通过声纳或者化学信号交流;或者生活在地下洞穴的生物,可能对光线和空间感知有独特的演化方向。

“智慧”的多种表现形式: 我们可能会将智慧局限于我们所理解的形式,例如使用工具、建造文明。但也许存在其他形式的智慧,我们目前无法理解,也无法识别。例如,能够大规模协调行为的蚂蚁或蜜蜂,其群体智慧是否能与个体智慧媲美?能够与复杂环境深度互动的某些植物,是否也拥有某种我们尚未定义的“智能”?将人类智慧作为唯一标准,可能会让我们忽略其他生命形式潜在的智慧。

“唯一的”的可能性极小: 即便在漫长的时间里,如果地球的条件允许智慧生物出现,为什么一定是“唯一的”呢?只要有足够多的独立演化路径,并且这些路径都有机会发展出类似的智慧,那么很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智慧生物,即使它们在形态、思维方式、技术发展水平上差异巨大。想象一下,如果地球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灭绝事件,古老的爬行动物、鸟类、甚至其他哺乳动物,都可能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时间点上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智慧。

为什么“出现”智慧生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尽管我们不一定会出现“唯一的”智慧生物,但生命演化出现某种形式的智慧的可能性,却是可以通过一些基本逻辑推导的:

复杂性的增加: 进化的大趋势之一是复杂性的增加。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简单的神经系统到复杂的大脑,生命一直在尝试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和与环境互动。高智商可以说是这种复杂化趋势的一个极致表现,因为它允许生物更好地理解和操纵环境。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当生物面临越来越复杂和动态的环境挑战时,能够进行更高级的思考、预测和规划的生物,会更有生存优势。例如,寻找食物、躲避捕食者、应对季节变化、甚至社会交往,在某些情况下,更强的认知能力会带来更大的成功率。

社会性与协作: 许多生物演化出了社会性,并通过协作来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社会性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更复杂的沟通方式,而复杂沟通是发展高阶认知能力的重要驱动力。人类的语言,就是这种社会性驱动下的极端例子。

工具制造与环境改造: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进一步改造环境,是人类智慧的重要标志。这种能力能够极大地拓展生物的生存范围和资源获取能力。如果其他生物也具备这种能力,它们同样会获得巨大的优势。

“如果出现”,那么它们会是什么样?

如果智慧生物真的出现,它们不一定是类人的。考虑以下几点:

物理形态: 可能不是用两条腿走路,有两只手和一个圆形的头。或许是多足的,有更多肢体,或者在完全不同的介质中生存。它们的感官系统也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例如,能够感知电磁场、声纳、甚至化学信号的更高级形式。

认知模式: 它们的思维方式可能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也许它们以集体意识的形式存在,或者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时间尺度来思考和行动。它们的逻辑、情感甚至道德观,都可能与我们大相径庭。

技术发展: 它们的“技术”可能并不依赖于金属和电子产品,而是基于生物工程、心灵感应(如果存在),或者我们尚未发现的物理原理。

总结:

基于对进化过程的理解,我们不能断言“足够长的时间”必然会“一定出现唯一的智慧生物”。“唯一”这个词是一个强烈的限定,而进化的随机性和多变性,加上生态位的多样性,使得多个独立演化路径出现类似智慧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生命演化确实存在朝着复杂性增加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的趋势,这使得“出现某种形式的智慧”并非不可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可能“结果”。然而,这些智慧生物的形态、思维方式和发展路径,很可能与我们人类截然不同,并且很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智慧形式,而非唯一的“人类模仿者”。

与其寻找一个确定的答案,不如思考这个问题的引申义:智慧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这些都是推动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伟大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某些渐进进化论者的观点,挺怀旧的。

人本来就不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化石记录和现代生物的活动都没有显示出演化有“特定方向”,没有显示出“竞争成为智慧生物”这种臆想的现象,并不一定会有智慧生物,一旦产生了智慧生物,也没有东西保证只会有一种智慧生物

人们的自称早就改成“高智慧生物”了,但即便你不考虑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它尚未解析清楚的古人类,只看晚期智人,我们的智慧究竟比海豚高到哪里去也令人怀疑:现在我们已经识别了海豚发出的一些5音节的短脉冲,但还没搞懂那些东西作为语言或信号的具体含义,而逆戟鲸可以学会宽吻海豚的鲸歌并使用。

十九世纪末提出的“只有人类进化到会制造工具”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有人类进化到会语音交流”的说法是过时的,“只有人类进化到会记载事物”存疑。

古猿的特殊之处,是在大型灵长类的基础上感染了一些独特的病毒。2016年,一项研究[1]认为病毒是人类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自“人猿相揖别”以来,人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结构和组成上的变化有30%由病毒导致,与病毒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发生适应的速度是其它蛋白质的三倍。
  • “近亲物种产生不同机制来执行DNA复制、膜细胞器生成等相同细胞功能”的现象,就可以用病毒带来的选择压去解释。

人类基因组里有一千多个古代逆转录病毒打进来的基因片段。其中一部分已经在发挥生理功能,涉及人类的繁殖与生长。另有一部分还能产生新病毒。某病毒感染全人类或人类的遥远祖先的事情在历史上可能已经反复发生了成百上千次。

人类基因组计划让科学家们看到了自己的代码是怎样的一座屎山,看到了人的生长和繁殖背后是病毒基因在操作。这包括涉及记忆形成的突触的行为:

  • 人的记忆力可能关系到病毒片段,现在Arc基因的行为仍然很像病毒[2]
  •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编码的BANCR可能通过增大心脏塑造了人类的体型。
  •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胚胎含有1~2个细胞时最为活跃,调控人类胚胎的发育。随着发育进行,病毒基因的活性逐渐下降,但仍在一部分细胞里表达。检测病毒基因活性可以判定胚胎发育阶段[3]
  •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K从人类胚胎含有个位数细胞的阶段开始表达,指导产生病毒蛋白和激活胎儿发育的关键基因,这些病毒蛋白可以干扰外源病毒进入胚胎细胞的过程。该病毒进入人类基因组的历史可能只有20万年[4]
  •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H指导产生的RNA负责开关早期胚胎的一些基因。研究发现[5]13个HERV-H开关帮助保持早期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阻断这些病毒基因的活动会造成胚胎停止发育。进一步实验发现,这些RNA能将成人细胞逆转为多能干细胞。
  • 合胞蛋白由胎盘中直接接触子宫的一部分细胞产生,引导胎盘结合母体组织。合胞蛋白与逆转录病毒包膜蛋白env[6]几乎一样。在人类基因组中,指导产生合胞蛋白的基因看起来就是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旁边还有两个目前看来无功能的病毒基因(gag和pol)[7]。哺乳动物合胞蛋白基因有许多种,可能来自不同的病毒[8],其它许多病毒基因也有差异[9]
  • 根据2015~2016年的遗传学研究,约6500万年前作为我们祖先的早期哺乳动物没有胎盘,该构造可能整个都是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搞出来的。另一些研究显示,胎盘相关的事件或许有1.5亿~2亿年历史。
  • 多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参与了免疫系统的开关。

你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类在设计的角度是怎样的一团混沌。出现这样的东西没有什么特殊的难度,纯属鸟枪法随着时间筛出来的而已。

关于BANCR: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Kitchener Wilson博士与其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吴庆明教授等科学家合作的一项研究[10]发现,人类等大型灵长类动物心脏的增大是远古逆转录病毒打进人类基因组的DNA指导的长链非编码RNA“BANCR”操纵的。
该RNA只在上述动物胎儿发育中的心肌细胞和某些癌细胞里活跃。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研究人员发现BANCR有助于发育中的心肌细胞迁移,并影响心脏尺寸。
啮齿类不会产生BANCR,在人工将其导入小鼠胚胎后,胚胎左心室异常增大。对大鼠心脏注入表达BANCR的病毒,也造成心脏增大。人类罕见的扩张型心肌病似乎也是BANCR表达水平超标引起的,患者心脏异常大且功能差、可能危及生命。
一系列证据表明,灵长类的远古祖先被病毒感染,导致一群灵长类有了更大的心脏、更强的血液供应能力,促进了体型的增大。

关于Arc:

Pastuzyn et al. The neuronal gene Arc encodes a repurposed retrotransposon Gag protein that mediates intercellular RNA transfer. Cell. January 11, 2018. doi: 10.1016/j.cell.2017.12.024.
Ashley et al. Retrovirus-like Gag protein Arc1 binds RNA and traffics across synaptic boutons. Cell. January 11, 2018. doi: 10.1016/j.cell.2017.12.022.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的韦兰德·B·亨特教授及其团队进一步研究了他们认为在人类演化史上发挥重大作用的ARHGAP11B基因。只有人类和现已灭绝的人类近亲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才有这个基因。

团队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检测人类特异性基因ARHGAP11B,在转基因绒猴胚胎的新皮质区域发现了与人类相似的基因表达。这是首个表达该基因的非人灵长类模型。该基因增加了绒猴胚胎的脑容量,明显增加了绒猴大脑皮质上的皱褶、出现了脑回样结构,上层神经元显著增多。

此前已经有研究证明该基因可以让转基因鼠脑干细胞明显增多,有约一半实验鼠出现新皮层折叠。而这次是第一次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发现ARHGAP11B基因可以引起新皮质扩张,证明该基因直接关联到灵长类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及脑回结构的形成,这是让人类比其他灵长类更智能的重要机制。而这机制只不过是个可以随机突变出来、可以转到其它生物身上发挥作用的基因。

地球生物的演化基于突变,突变基于错误,造成了大部分突变是中性的,有益和有害的突变都不多,稍微有益的东西也并不容易产生什么优势。靠病毒能带来的效果同样有限:穿透血脑屏障的病毒带来的往往不是改进而是致死的疾病。逆转录病毒感染整个物种这样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生化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试错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而且不会禁止在同一个生物圈内出现多种智慧生物


动物制造和使用工具

现在,人类已经知道人属的其它生物、卷尾猴、食蟹猴、大象、海獭、海豚、多种獾类、棕熊、疣猪、鳄鱼、乌鸦、鹦鹉、猫头鹰、啄木鸟、秃鹫、绿鹭、纹鹭、蚂蚁、黄蜂、章鱼等各式各样的动物可以使用工具:

许多灵长类和大象可以使用石头·木棍·树叶·苔藓等处理食物、清洁身体、自卫、挡雨,灵长类经常对树枝和树叶进行加工;

海獭可以使用石头处理食物,河狸可以建造堤坝拦水,水獭有时会干预河狸堤坝的构造来迎合自己的需要;

一部分海豚可以拿嘴顶着海绵或海螺壳在觅食时保护自己,逆戟鲸可以吐出吃下的一部分鱼来勾引猎物;

秃鹫可以使用石头和树枝处理食物;

美洲短吻鳄和沼泽鳄会在鸟筑巢的季节用树枝勾引鸟;

一些鹭会使用昆虫、树叶等去勾引鱼;

一些鸟和昆虫可以使用树叶、树枝、泥土、砂砾、石头和人类的废弃物,并可对它们进行简单加工;

澳大利亚的部分鸟类会抓取和投放着火的树枝以散布火灾[11],食用烧死的动物;

章鱼可以使用椰子壳[12]、贝壳、石块、碎玻璃乃至掉进水里的乐高塑料块进行自卫,印太水孔蛸会使用僧帽水母的剧毒触手作为武器[13],章鱼多次在水族馆里扔石头砸东西,还会从自己的箱子跑去别的箱子里吃螃蟹再跑回去,以及对灯喷水导致照明故障;

章鱼可以戴着椰子壳、举着贝壳、骑在螃蟹身上而不将其吃掉;

一些灵长类、一些鸟、章鱼会丢石头玩,在人类饲养下也可用人类提供的简单玩具玩耍;

人类以外的人属生物和猫狗等可以学会人类提供的简单工具和钱的大概用法,也可以用人类提供的简单玩具玩耍,其中狗的能力显著超过猫;

红毛猩猩会在发出声音时用树叶遮住嘴来改变音调;

不要求将工具拿起来的话,隆头鱼属、舒氏猪齿鱼、哈氏锦鱼等鱼类会利用礁石撞开贝壳,海鸥、多种鹰和乌鸦等鸟类会将贝壳、乌龟、坚果之类摔在石头和公路上。

关于昆虫使用工具:

蚂蚁在自然界会使用砂砾和石头挡水,有些种类还会用石头堵住别种的蚁穴来干扰那些蚁群的扩张。多种寄生蜂用石头或沙土掩蔽藏有卵和宿主的地洞。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一些蚂蚁种类会利用泥土、沙粒等作为工具,收集液体并将其运回巢穴。2017年,科学家实验证明蚂蚁能从并不熟悉的物品里选出最适宜的工具来执行上述任务[14]

匈牙利的科研团队向Aphaenogaster subterranea蚂蚁和 A. Senilis蚂蚁提供多种可能的工具,一些是自然界存在的小树枝、松针和土壤颗粒,另一些则是人制造的纸和海绵。蚂蚁会用这些工具进行实验,最终表现出对某种工具的偏爱,即便这种工具是人造的。它们会把工具丢进蜂蜜里蘸取,再将其捡起来、扛回巢穴饮用。 Subterranea蚂蚁喜欢用微小的土壤颗粒转移溶解的蜂蜜,用海绵转移纯蜂蜜。很多蚂蚁还将海绵撕成小碎块,用来更好地搬运。Senilis蚂蚁一开始会试用所有工具,然后集中到纸张和海绵上,这些材料能够吸收大多数溶解的蜂蜜。这表明蚂蚁具有学习能力。

社会性昆虫不会点火冶炼金属,但白蚁可以利用甲酸溶解包括金银矿石的多种自然材料,将金属富集在颚部、口器等处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强度。当然,大部分地方的白蚁只能找到锌、镁和锰来增强自己。琥珀里的一部分古代蚂蚁也体现出这种能力。

越南的一些蜜蜂在人们眼前开发出了朝巢穴入口抹牛粪等物质来驱赶黄蜂的技术,这是人们首次观察到蜜蜂收集并利用动物的排泄物。

科学家实验证明熊蜂可以学会将人类提供的小球移动到球门来获得食物[15]

动物使用语音交流

即使将语言限定为人类的语言,我们也已经知道许多动物可以学会一部分人类语言并自己使用。

目前,人类比较感兴趣的“动物语言”是鲸类的复杂声音信号,那些信号在数学上表现出语法特征,似乎是有规律地组成单词、短句的,一些学者认为鲸类和人类一样使用语言层次结构

  • 在一些海豚物种中,每条海豚用一个独特的口哨声作为“签名”,这种声音已经被人类实验性地使用过,并确实可以引来海豚的注意力和回应。
  • 一些研究发现逆戟鲸可以学会宽吻海豚的发音模式[16],说明鲸歌这东西是可学习的
  • 目前看来,鲸歌和人类的语言比起来过于复杂,而且其很大一部分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身体能听到或发出的频率范围内,人现在无法学会鲸歌——尽管鲸歌的复杂程度看起来绝不会是“胡言乱语”,人类现在还没解析出什么有用的规律。
  • 反过来,海豚可以学会少量的英语等人类语言并使用。海豚可以理解人类用三十几种不同的口哨声创建的简单语言并使用同样的口哨音回应

鲸类之外的非人动物可以通过声音、手势、化学物质、触觉、简单的运动之类交流,并具有一些天生固有和后天学习的、能用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行为倾向,但这并不像我们熟悉的人类语言中的词语。这些动物可学会的不同视觉符号的数量,在极限上可以相当于4岁人类幼体,但难以掌握语法。

目前,有一些研究支持地球上有30种鸟、29种非人哺乳类[17]用声音表达基本信息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音高模式(语调)和语速,人类和这59种动物在表达“攻击、敌对、顺从、恐惧、安抚、亲和”之状态的时候可以互相理解。虽然这能表达的东西很少,但“语言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共有124种动物具有模仿人类发声或手语的能力和智力水平
  • 人类反复多次将一部分语言·文字和一些技能教给了鹦鹉、八哥、乌鸦、猩猩等动物,猩猩可以较好地运用符号和手势。
  • 人类已经教会港海豹、亚洲象、白鲸等物种里的几个个体说少量的单词和极少的句子。
  • 另外还有一些猫、狗个体会说个位数个单词,有一条爱斯基摩犬能说几个句子。
  • 乌鸦也可以说十分多的单词和句子,但声音比较难听。

你可以找到的区别是,非人动物在自然环境里使用的交流系统几乎都是封闭系统,可表达的思想范围被严格限制。人类语言是对偶码,语言当中有限数量的元素(声音、文字和手势)本身并无意义,但意义的组合(包括词语和句子)可以随意追加。

  • 栗冠弯嘴鹛能将叫声中相同的声音元素以不同方式编排,来产生两种功能迥异的发音。斑鸫鹛也显露出用两种相同的声音做出这种编排的能力。但这都极度有限,基本上是弥补这些动物发声能力上的缺陷。
  • 即便是和人类相处万年以上、经常沟通并合作捕猎的物种(狗),通过语音提示与身体提示的配对也只能理解人类的一小部分表达,狗用这些方式能表达的东西更少。在科学研究中记录下来的教会狗去理解不同口头单词的最多数量是Chaser记载的1022个[18]未经特别训练的狗能被人理解的表达则是56个不同信号:10种吠叫,5种咆哮,8种其它发声,11种尾巴信号,5种耳朵和眼睛的姿态,5种嘴巴姿态、12种身体位置。人类已经通过机器学习对狗的表达进行解析[19]
  • 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倭黑猩猩之类,极难自创单词或单词组合去表达新的概念。黑猩猩可以发出至少32种规律化的、可被人类分辨的声音。人类可以学会黑猩猩用这些声音传达意图的模式,古道尔博士在网络上展示的就是这种“黑猩猩语言”[20]
  • 黑猩猩Washoe是第一个学会手语的黑猩猩,能使用350个符号,而且在生前将一部分知识传授给了作为养子的黑猩猩Loulis
  • 掌握手语的大猩猩Koko能利用约1000种手语单词和人类沟通,并能理解2000个英语口语单词的意思。
  • 大部分鸟至少能发出6种叫声,在它们愿意用声音对应到危险、困扰、饥饿之类的情况下,人类就可以学会。鸽子、鹦鹉、乌鸦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一般鸟类的数十倍。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证明鹦鹉能以4岁左右幼年人类的熟练程度从事语言处理任务,能掌握“相同”和“不同”、“大”与“小”、“有”与“没有”等概念。

鹦鹉的杰出代表是非洲灰鹦鹉Alex,它可以计算6以内的加法,能说150个英语单词,能辨别出50种物体、7种颜色和5种形状。30多年的研究证实它能够理解和主动使用英语,能使用“我想要XX”和“我想去XX”这样的短语,能向人们清楚地表达它的真正需求。

  • 无论给它什么颜色或形状的普通钥匙,问它是什么,它都能回答是钥匙。
  • 给它一个物体问物体的颜色、形状,它都能在它知道的范围内做出正确答复。
  • 它领会了许多词组间的微妙差异,像“更大的”和“较小的”、“相同的”和“不同的”或“出席的”和“缺席的”等,还理解了数字零。
  • 在一次实验中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镜像时,它突然向研究人员发问“what color”,并在研究人员重复6次“grey”后学会了“grey”,这是人类以外的动物在目前的研究中第一次对人类发问。(在对类人猿和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它们从不问人类问题)

Alex在2007年死去,享年31岁。Brandeis大学在悼词里说它“能够对100多个不同项目进行识别、要求、拒绝和分类。以前没有任何一种鸟的认知能力达到这个水平”。

  • 乌鸦:那是因为你们没研究我。

参考

  1. ^ David Enard, Le Cai, Carina Gwennap, Dmitri A Petrov. Viruses are a dominant driver of protein adaptation in mammals. eLife, 2016; 5 DOI: 10.7554/eLife.12469
  2. ^ Arc指导合成的蛋白质衣壳会随机地包裹上细胞里的短链RNA,就像病毒那样。
  3.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658370
  4. ^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03379/
  5. ^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48/n1/full/ng.3449.html
  6. ^ 该病毒蛋白帮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7. ^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03/n6771/full/403785a0.html
  8. ^ 小鼠和人的合胞蛋白基因就不一样
  9. ^ http://www.pnas.org/content/109/7/2184.long
  10. ^ https://doi.org/10.1016/j.devcel.2020.07.006
  11. ^ https://doi.org/10.2993%2F0278-0771-37.4.700
  12. ^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064403/
  13. ^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139/3556/764
  14.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6776392_Which_tools_to_use_Choice_optimization_in_the_tool-using_ant_Aphaenogaster_subterranea
  15. ^ https://zenodo.org/record/889455#.XsZ6ujcpt6-
  16. ^ https://doi.org/10.1121/1.4893906
  17. ^ Friend, Tim (2004). Animal talk : breaking the codes of animal language. New York: Free Press. pp. 90. ISBN 978-0743201575. OCLC 53144532.
  18. ^ https://doi.org/10.1016%2Fj.beproc.2010.11.007
  19. ^ https://doi.org/10.1007%2Fs10071-007-0129-9
  20. ^ 例如此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54y1U7r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生命进化是否一定会产生唯一的智慧生物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争议的哲学和科学命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跳出“答案是什么”的简单框架,而是理解“为什么我们这样想”以及“有哪些可能性”。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智慧生物”在我们通常的语境下指的是什么。我们通常会想到人类的智慧:复杂的语言、抽象.............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把《赛博朋克2077》的那些“不该有”的缺点一条条剖开来看,然后想象一下如果它们都不存在,这游戏会变成什么样子。首先,我们聊聊那该死的“不合实际的宣传”。CDPR为了《赛博朋克2077》可以说是什么都上了,从那些惊艳到爆炸的实机演示,到各种让人浮想联翩的预告片,再到无数次关于游戏深.............
  • 回答
    汉字,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字系统,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需要。那么,在足够漫长的未来,我们现行的汉字是否会面临不够用的情况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不够用”可能包含的几个层面。一、 概念的拓展与词汇的增加: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发生“不够用”情况的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黑洞和时空的一些基本认知。简单来说,答案是:几乎不可能,而且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让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黑洞的一些关键概念: 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这是黑洞最标志性的特征。事件视界是一个界限,一旦任何物质或信息越过这个.............
  • 回答
    细如发丝的针,它并非寻常锁匠手中那厚重的工具,也不是缝纫机上铿锵作响的配件。这根针,细得几乎触不可及,仿佛是凝聚了时光的精华,又轻盈得如同飘落的柳絮。正是这种极致的纤细,赋予了它超越想象的用途,让它在许多看似不可能的领域大放异彩。一、 精密的触碰与校准:微观世界的仲裁者想象一下,在微电子制造的无尘车.............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中握着一根细如发丝,却又锋利无比的刀。它不仅仅是一件工具,更像是一双精巧的手,能够触及我们日常难以想象的领域。首先,它能成为最精密的雕刻师。对于那些需要极致细节的工艺品,比如古董钟表的微型齿轮、高级珠宝的镶嵌槽,或者古籍善本中那些几近消失的古老文字,这根细刀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雕琢。你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要是真有来生,还财大气粗,那可真是太爽了!至于MBTI人格,这就像给自己选了个剧本,想想就觉得好玩。说实话,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是ENFP。别误会,我可不是想变“活宝”或者“艺术家”那种人(虽然也有点这个意思),而是看中了他们身上那种“探索未知的热情”和“不受束缚的创造力”。你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涉及到一些生物学和医学常识。简单来说,如果不是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单凭数量众多的蚊子叮咬一个人,这个人极大概率不会被“咬死”。但是,这背后有一些值得深究的原因,而且在极端情况下,理论上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我们先从蚊子叮咬的本质说起。蚊子之所以叮咬我们,是因为它们需要吸食血液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机械臂运动规划的核心概念。简单来说,即使在笛卡尔空间规划的步长足够小,在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在关节空间进行规划,或者说,笛卡尔空间规划的“小步长”实际上是在关节空间“兑现”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并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1. 理解笛卡尔空间和关节空间 笛卡尔空间 (C.............
  • 回答
    想要在足球这项充满激情与战术的运动中,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行家,并不是要你真的成为球星,而是要懂得一些门道,并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出来。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策略。一、 言谈举止中的“球感”首先,从你的言谈举止入手。这比穿上球衣、踢几脚球要来得更自然,也更容易打动人。 “看球”的姿态: 你不需要总是盯着.............
  • 回答
    嘿,这问题我可太爱聊了!要是中国男足一下子冒出11个孙继海,那画面,啧啧,简直不敢想象!让我想想,这究竟是个什么级别的“魔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孙继海是谁?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太阳”,在英超赛场上能跟范尼、鲁尼这些顶级巨星硬碰硬的角色。他的特点是什么?身体素质爆炸,防守凶悍,技术好,战术意识.............
  • 回答
    好家伙,这脑洞开得够大的!让国足11个武磊级别的球员去踢欧洲杯?这画面感,光是想想就有点激动,也有点……嗯,咱们还是理性分析一下。首先,咱们得先摸清“武磊级别”是个啥概念。武磊在中国联赛里那绝对是“独孤求败”的存在,射门准、跑位灵、技术也不错,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前锋。放在亚洲赛场,他能打出非常亮眼的.............
  • 回答
    足球和篮球,这两项迷人的运动,在对待“假摔”与“骗犯规”这个问题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解读,这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白了,这就像是同样一个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道德标签和技战术评价。足球中的假摔:被唾弃的“不诚实”在足球世界里,假摔(Diving)往往被视为是一种阴暗的、不.............
  • 回答
    巩汉林老师的“假签名足球”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而其中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即便事件本身是关于女足,为什么很多人会将矛头指向男足。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事件的起因与背景:巩汉林老师的初衷与表达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本身。巩汉林老师在一次公开场合,展示了一个签名足球,.............
  • 回答
    区楚良针对巩汉林收藏假签名足球一事的回应,可以说是既有风度又不失体面,也巧妙地化解了可能发生的尴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承认错误,表达歉意:区楚良第一时间站出来,公开表示“非常遗憾”,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意味着他承认了可能存在的失误,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试图推卸责任。在娱乐圈和.............
  • 回答
    巩汉林老师最近因为收藏的足球签名引发了一些小波澜,他本人也对此公开致歉,表示“当时签名没有得到认证,郑重地向区楚良先生和各位朋友致歉”。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得说巩汉林老师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即使是无心之失,能够主动站出来道歉,并且表达得很诚恳,这本身就.............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一个把足球的“软件”——人的因素——推到极致的场景。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如果国足真的被这么一个豪华到离谱的后勤团队武装起来,对阵一个教练被禁赛的德国队,会有几成胜算。首先,咱们得把这个“100人顶级教练训练师营养师后勤团队”给抠明白了。这不是简单堆砌人数,而是“顶级”.............
  • 回答
    关于“巩汉林签名足球是假的”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和分析。一、 事情的经过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起因和经过。通常情况下,这类事件的发生,可能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消费者权益受损: 某位消费者购买了声称是巩汉林签名的足球,但事后发现签名与巩汉林本人签署的样本不符,或者有其他疑点,便.............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让切尔西这支欧洲顶级豪门来踢12强赛,这脑洞开得够大的。咱们就抛开足球规则上的各种不可能,纯粹从实力和战术层面来推演一下,切尔西这群“蓝军”真到了12强赛场上,能不能一路过关斩将,直通世界杯。首先,得明确一点:切尔西踢的是英超,那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俱乐部联赛之一,强度、技术、战术的复杂.............
  • 回答
    说实话,如果国足在半数以上归化球员的带领下打进世界杯正赛,我心里肯定会是五味杂陈的。高兴?那肯定是有一部分的,毕竟让国足在世界杯舞台上露面,这可是多少年来的梦想,多少代人的期盼。想想看,当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杯赛场上,听到国歌奏响,那一刻的激动和自豪感,是任何言语都难以形容的。但是,这份高兴里,又夹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