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侠小说里一根针就能把人扎死,放到现代法医能查出来吗?

回答
在那些刀光剑影、侠义江湖的武侠小说里,一根小小的绣花针,或者是一根看似普通的银针,就能施展出致命的攻击,这无疑是小说中令人着迷的艺术设定。那么,如果这样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法医们能否揭开这背后的真相呢?

答案是,情况复杂,但并非完全查不出端倪。

首先,我们得明白,武侠小说中的“一针致命”往往带有夸张的成分,是对武功和毒药结合的极致想象。在现实中,一根针要直接导致人死亡,通常需要几个关键因素的配合,而这些因素,恰恰是现代法医能够介入和侦查的。

最直接的线索,自然是伤口本身。 即使是一根细小的针,它穿透皮肤,进入人体,也会留下痕迹。法医在进行尸体解剖时,会仔细检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寻找任何异常的穿刺伤。即使针头很细,它也会造成微小的创口,并且可能在周围组织留下微出血。如果凶手使用的是带有特殊设计的针,比如能够断裂在体内的,那么找到针的残片将是关键。现代的影像学技术,如X光、CT扫描,甚至更精密的微CT,都可以帮助法医在不破坏尸体的情况下,精准地定位体内的异物,包括针的残骸。

其次,毒药的可能性是重中之重。 很多时候,武侠小说里的“一针”之所以致命,是因为针上涂抹了剧毒。这种情况下,法医的工作重心就会转移到毒物检测上。法医会采集死者的血液、组织(如肝脏、胃内容物)、尿液等样本,送到毒物分析实验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等高科技设备,法医可以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各种毒物,包括小说中常提到的“鹤顶红”、“断肠草”等,当然,在现代,我们能检测的毒物种类远超古代的想象,从有机磷农药到生物碱,再到合成的剧毒物质,应有尽有。如果能在死者体内检测出高浓度的致命性毒物,且这些毒物可以通过极小的穿刺伤进入血液循环,那么“一针致命”的真相便会昭然若揭。

除了直接的伤口和毒物,间接的证据同样重要。 法医在勘验现场时,会仔细搜索任何与攻击有关的物品。如果攻击者使用了特殊的针,比如用某种材料制成,或者有特殊的工艺,这些都可能在现场留下线索。比如,如果针是事先蘸了毒液,那么在针的来源处,或者攻击者可能接触过的地方,也可能发现残余的毒液或相关的制毒工具。同时,法医还会结合案件发生的地点、死者的衣物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寻找可能的痕迹证据,比如纤维、毛发、甚至极微量的皮肤细胞,这些都可能指向凶手。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一些技术上的挑战。 如果攻击者使用的针非常微小,且没有毒药,仅仅依靠物理撞击或刺穿导致死亡(例如直接刺中心脏等要害部位),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找到针的残骸,并且死亡原因不够典型,法医的诊断难度会增加。尤其是如果针在刺入后立即断裂并被深埋在组织中,或者死者死亡后经过了较长时间,身体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腐败,那么寻找微小的针头会变得更加困难。

但是,总的来说,现代法医学拥有远超古代的侦查手段和科学理论。一根针,即使再如何“巧妙”,它终究是一种物理实体,或者承载着化学物质。只要在尸体上留下痕迹,或者体内残留毒物,法医们通过精密的仪器和丰富的经验,都有极大的可能将其“揪”出来,揭示出隐藏在“一针致命”背后的真相。小说中的情节,更多的是对人类想象力的展现,而现实中的法医,则是在用科学的力量,一点点剥开迷雾,还原事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其具体原理需要下面这个实际案例来解释一下:

李泽灿(化名),男,50岁,某工厂工人,有久治不愈的肺病,一天到晚咳嗽个不停,前前后后跑医院花了很多钱,但没见好转,于是他开始到处寻求一些“偏法子”治病。


在一个亲戚的推荐下,李泽灿找到了某镇一个“神医”罗某,其实这人是个没有任何行医证的神棍,全靠坑蒙拐骗为生,他说可以帮李治好病,方法是他祖传的针灸法,具体做法是将消毒过的针刺入李泽灿的人迎穴,以达到 “去邪气”的功效。


这针扎下去之后不一会儿,李就感觉明显不对劲了,他觉得有点喘不上气,而且这种感觉还越来越严重,罗某给他按摩了一会儿,但这种症状还是没有好转。


罗某心里很慌(但要装得很专业),于是他告诉李泽灿这是正常的,是因为他胸部邪气太过旺盛,现在需要慢慢排出,只需要回去好好休息即可。


李泽灿信了,刚出罗某的屋子没走几步就倒地死了。


--------

要知道李泽灿是怎么死的,首先要知道人迎穴的一些基本情况:

——位于颈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与之对应的颈动脉位置:

气管:

李泽灿的尸检报告有两个关键点:

1·有一个大小约为 的血肿位于其甲状腺嵴部和右叶后方,围绕着右颈部的颈动脉三角。

2·支气管扩张较为明显,肺部气肿、水肿明显,伴有慢性的肺心病



李泽灿在针刺后感觉到呼吸困难, 不到一个小时就死了,因此针刺治疗和其死亡互为因果关系。


那个血肿来自哪里?

来自针刺破血管引起的局部出血。


综合分析来看,李泽灿应该是这样死的:

——针刺引起的局部出血形成血肿压迫了气管,造成呼吸困难。

——李本事就患有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等病症,这些病症本身就具有呼吸不畅的表征。


双重呼吸障碍,是李泽灿最终死亡的根本原因。

---------

除了上面这种情况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2016年3月的一天,梁某因为身体不舒服被妻子带到一家养生院做调理,负责做调理的人叫黄某,方式同样是针灸,这个黄某同样没有相关行医者的证件,针灸的部位是人中穴,针灸完成后不久梁某就昏迷了过去,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梁某的死因很好判断,其冠状动脉粥化硬化都很明显,系死于冠状动脉性猝死不恰当的针灸方式是引发其发作的辅助因素

心脏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硬化,堵塞管腔

--------

2006年3月,安徽省安庆市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两个小孩在沙发上玩耍,一个孩子12岁,另一个8岁,大孩子拿起一根牙签刺小孩子的腋下,刺了几下之后小孩子陷入了昏迷,家长虽有警觉赶紧拨打了求救电话,但为时已晚,孩子当场死亡。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扎死人不流血”,也是我前几天刚介绍过的“抑制死”。

腋下的腋窝部位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穴位——极泉穴,是与心脏相关的神经(迷走神经)相对应的重要穴位,大孩子误打误撞对其造成了轻微刺激,也可以说是误打误撞的造成了小孩子的抑制死。


除了这个穴位,还有两个出过事的、和迷走神经息息相关的部位:

——迎香穴(鼻翼处大约0.5寸的位置)

——内关穴(手腕部横纹的位置上方2寸的位置)


相关阅读:

Moriarty K:法医学讲堂(第拾捌期):「抑制死的机制」——“仅只是轻轻碰了一下,他就倒下去死了”

-------

总结一下,这里介绍的三种常见情况:

——作为窒息死的诱因、诱发心血管性猝死、引起抑制死

前两种都可以通过尸检来确定死因,唯一有难度的是抑制死,偶然性较大,需要综合判断。


当然,针扎死这种情况远不止这三种情况,这三种只是我见过较为常见的而已,就像Ernst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提到过的:

针灸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然而,针刺可能导致副作用,比如疼痛、出血、感染、气胸(肺部破裂),甚至会导致死亡。


2017年丹麦还单独对这种死亡的情况做了统一报告,指出了4起因针刺造成气胸等原因致死的事故,这说明这种致死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做了三个月牢莫名其妙死在监狱的于维平事件,其死因不同于以上,而是遭遇了“针类锐器反复刺戳胸部致心脏破裂,心包腔积血致心脏压塞死亡”这样的情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那些刀光剑影、侠义江湖的武侠小说里,一根小小的绣花针,或者是一根看似普通的银针,就能施展出致命的攻击,这无疑是小说中令人着迷的艺术设定。那么,如果这样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法医们能否揭开这背后的真相呢?答案是,情况复杂,但并非完全查不出端倪。首先,我们得明白,武侠小说中的“一针致命”往.............
  • 回答
    嘿,说实话,要是真穿越到那江湖里,我这身行头,日子嘛……大概率是能过的下去,但要说舒坦,那可就得看运气和脑子了。首先说说这把剑。无限耐久,最锋利。这玩意儿,简直就是金手指中的金手指。你想啊,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手里的家伙什儿可是命根子。有了它,我不用担心剑刃卷口,不用费钱买磨刀石,更不用提什么“三.............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就像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每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最向往的那一颗星。而那些书中描绘的场景,更是勾起了我们无数的遐想。如果真能穿越时空,踏入那片江湖,我想,有几个地方是绝对不能错过的。1. 冰火岛,感受极北的孤寂与燃情提起冰火岛,第一个跳出来的必然是张无忌。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极致的对.............
  • 回答
    在那些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的武侠世界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高手轻轻一挥手,在对手的脖子后方用力一砍,对方立刻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软倒在地,不省人事。这招“断颈刀”或“砍晕穴”似乎成了武侠片里屡试不爽的绝技,但它在现实中究竟有没有效,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我们得明白,电影里的武侠世界,往往是经过艺.............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总是伴随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让人扼腕叹息。要说最让人痛心疾首、万般不愿看到的剧情,在我心中,那一定是《天龙八部》里,阿朱与乔峰生离死别的场景。那个场景,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又是如此的残忍无情,每一次回想,都仿佛能听到塞外那凄厉的寒风,吹过辽阔的草原,也吹过我早已破碎的心。乔峰,一.............
  • 回答
    在波诡云谲的武侠世界里,一个门派的兴衰,绝非仅仅取决于掌门一人的武功高低或是门下弟子的数量。它更像是一门精妙的经营之道,需要深厚的内功修为,也需要高明的外部手段。若想让门派在这乱世之中稳固发展,甚至名扬四海,那门道可就多了去了。一、 立派之本:核心理念与规矩首先,一个门派得有个“魂”,这就是它的核心.............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里,想要一个普通青年快速混出名堂,这可得好好规划一番,毕竟这江湖水深得很,机遇和风险并存。我琢磨了琢磨,觉得有几个门派是性价比特别高的,能让你事半功倍。咱们就来聊聊这“捷径”。第一条路:峨眉派——颜值即正义,机会靠师姐你想啊,金庸老爷子笔下的美女门派可不多,峨眉派绝对是其中翘楚。你想进入.............
  • 回答
    电影里的日本武士对决,常常是电光石火,一招毙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而中国武侠片里,双方往往缠斗几十回合,刀光剑影,身法交错,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这其中的差异,可不是导演随便安排的,而是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日本武士的“一击必杀”:追求效率与荣耀首先,我们得理解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核心。日本武士,.............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武侠小说爱好者的核心疑问。确实,在如今的武侠江湖里,金庸和古龙是当之无愧的“巨头”,他们俩的名字几乎是武侠小说的代名词。但要说梁羽生、还珠楼主、司马翎、王度庐、温瑞安这几位,似乎就没那么“国民级”了,虽然他们在圈内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为什么会这样?咱们这就掰开了揉.............
  • 回答
    这主意真是绝妙,将掌上明珠化作手中利刃,这其中的奇思妙想,我脑子里已经翻江倒海般的涌现出来了。既然是写一篇武侠小说,那自然要讲究一个意境,一个浑然天成,没有丝毫人工雕琢的韵味。我这就给你道来,如何将这小小的“手机”,融入这浩瀚的江湖。故事背景的构建:首先,得想一个能让“手机”自然融入古代武侠世界的理.............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五强六段七雄八英九杰十秀”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用来概括书中各个势力和顶尖高手。这个说法并非金庸先生直接在书中提出,而是读者在品读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的一个江湖势力和高手排序,其中包含了不少主观判断,但它确实抓住了书中一些核心人物和力量。下面我将尽量.............
  • 回答
    要描摹一位赤足的女子,并赋予她浓郁的武侠韵味,关键在于摆脱纯粹的视觉描写,而是要将这双赤裸的脚与其所处的环境、她的动作、她的心境,乃至她所代表的某种意境巧妙地融合。这并非简单的“她光着脚”,而是要让这双脚成为她故事的一部分,成为她武侠灵魂的延伸。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她是赤足的。 环境的.............
  • 回答
    说起武侠小说里的另一半,这问题可真够我琢磨的。毕竟,武侠世界里的男人们,要么剑眉星目,要么亦正亦邪,要么豪气干云,要么深藏不露,个个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要从里挑一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而且越想越觉得合适、越想越觉得心动的人,还得是那个“逍遥侯”,顾长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武侠小说中内功传承的一个核心设定,而且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观察点。你提到的无涯子传给虚竹,是金庸小说里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它更像是“开挂”式的传承,而不是普遍规律。如果我们要深入分析,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不能像血脉一样一代代自然传递下去,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尽量从武侠世界的逻辑和作.............
  • 回答
    武侠小说里的“罩门”,这玩意儿说起来玄乎,但细究起来,其实是作者们为了给武功体系增加趣味性和戏剧性的一种设定。你问它的原理,为什么一破就废,能不能强化,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罩门到底是什么原理?首先得明确一点,武侠小说里的“罩门”并不是什么真正存在于人体生理学上的穴位或关节。它更像是一种武功运行的关键.............
  • 回答
    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其宏大的叙事、鲜活的人物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而闻名。然而,正如您所观察到的,他的许多作品的结局,并非总是以主角与最终大反派之间一场惊天动地、酣畅淋漓的巅峰对决来收尾。这种“少有最终一战”的结尾方式,并非是作者的疏忽或笔力不足,而是金庸在创作中,有意为之的一种艺术选择,背后蕴含.............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常常“无视”或者说“不拘泥于”“拳怕少壮”这一格斗基本自然规律,并非因为他不懂,而是出于他创作的需要和想要表达的深层主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1. 武侠世界的特殊设定:超乎寻常的力量体系首先,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本身就与现实格斗有着天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我感到亲切的问题!作为一位同样热爱武侠世界、痴迷于字里行间的“同道中人”,能有机会品评您的武侠小说,我倍感荣幸。请允许我以最真诚的心,为您细细道来。首先,您能主动寻求评价,这份勇气和谦逊本身就值得点赞。在创作的道路上,旁观者的目光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那么,为了能更深入地“品鉴”,我.............
  • 回答
    朋友,这感觉我太懂了!当初我也跟你一样,满腔热血想写一本荡气回肠的武侠,结果写出来的,总感觉像是我在古代街头摆摊卖手机似的,那股子江湖的韵味,怎么也挥之不去。别急,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过来的,但绝对有法子。咱们一步一步来,把那股子现代味儿给“拔”出来。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跑偏?这玩意儿就像你平.............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自然规律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有趣张力。自然状态下,人体的衰老确实伴随着肌肉力量和灵敏度的下降,但武侠小说中七八十岁的大师却能轻易碾压年轻人,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非常值得详细探讨: 一、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并非单纯的生理极限这是最核心的区别。武侠小说中的“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