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然状态下,人越老肌肉力量和灵敏度越衰弱,但为什么武侠小说中往往是七八十岁的大师能轻易打败一众年轻人?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自然规律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有趣张力。自然状态下,人体的衰老确实伴随着肌肉力量和灵敏度的下降,但武侠小说中七八十岁的大师却能轻易碾压年轻人,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非常值得详细探讨:

一、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并非单纯的生理极限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是一种超脱于普通生理学的存在。它不是简单地通过锻炼肌肉就能达到的,而是融合了:

内力/真气: 这是武侠小说中最常见的设定。内力可以看作是一种超越身体极限的能量储备,它能够:
增强肌肉收缩力量: 内力可以瞬间爆发,驱动肌肉产生远超正常水平的力量。这就像给身体安装了一个“外挂”。
提升反应速度和协调性: 内力能够润泽经脉,使身体各部分协调运作,反应比普通人快得多,即便年老,这种“内力驱动”的反应速度依然惊人。
抵御伤害: 内力护体可以减缓或吸收冲击力,让老者即使被击中,伤害也远低于年轻人。
疗伤和恢复: 强大的内力甚至能加速身体的自我修复,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衰老带来的恢复能力下降。
精妙的武技和招式: 武功不仅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技巧的较量。老一辈大师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钻研,他们的武技早已炉火纯青,达到了“人剑合一”、“浑然天成”的境界。
“四两拨千斤”的原理: 年轻人依靠的是蛮力,而老者则可能利用对手的力量、借力打力,通过精妙的角度和时机来化解和反击,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体能上的劣势。
丰富的实战经验: 经验带来的预判、洞察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是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他们能一眼看穿年轻人的攻击套路,甚至在对手出手前就已知晓其意图。
对人体弱点的了解: 几十年与人交手的经验,让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人体的穴道、要害以及如何最有效地制服对手。
精神力量和意志: 武侠小说中的“道”和“心境”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心止如水”: 老者通常心境平和,情绪稳定,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容易被激怒或冲动,这让他们在战斗中更加冷静和专注。
“返璞归真”: 一些绝世高手在达到一定境界后,反而会摒弃花哨的招式,回归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运用,这种“简单却最致命”的招式,往往是年轻人无法理解和应对的。

二、 衰老在武侠世界中的“另类解读”

武侠小说并非完全忽视衰老,而是对其进行了“武侠式”的解读:

“老当益壮”的文学化表现: 武侠小说是一种文学创作,它需要塑造出令人敬仰、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选择年长的角色作为绝世高手,更能体现其“积淀深厚”、“老而弥坚”的艺术魅力。这种设定本身就具有一种传奇色彩,是为了满足读者对“智慧与力量并存”、“阅历造就传奇”的期望。
内力与身体的“共生”而非“对抗”: 在武侠设定中,内力并非只是加持身体,很多时候是一种与身体融为一体的存在。老者虽然身体机能可能有所衰退,但其内力修为可能已经达到了顶峰,这股强大的内力能够弥补甚至超越身体的自然衰退。可以想象,一个年轻人虽然身体强壮,但其内力只是初步运用,而一位老者,他的内力如同浩瀚的江河,能够轻松淹没年轻人有限的“小溪”。
“炉火纯青”与“初窥门径”的对比: 年轻人虽然身体素质好,但他们的武功往往是“初窥门径”或“小有所成”。而老者则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这种技艺上的巨大鸿沟,使得体能上的差距变得微不足道。就像一个拥有精密仪器的熟练工匠,和一个只有一把粗糙工具但力气很大的新手,在精细活上,前者优势巨大。

三、 视觉和叙事上的需要

制造戏剧冲突和震撼效果: 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轻松化解年轻一辈的围攻,甚至将其一一击败,这种“反差感”极具视觉冲击力,能够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制造出“高手在民间”的神秘感和崇拜感。
象征“传承”与“超越”: 有时候,老者代表着一种武道的传承。他们需要以强大的实力来检验年轻一代是否有资格继承衣钵,或者通过失败来告诫年轻人“武道无止境”。
反衬主角的成长: 在主角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无法战胜的前辈高人作为目标。这些老一辈的大师的强大,能够衬托出主角未来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成就。

四、 哲学和隐喻的层面

智慧与经验的胜利: 武侠小说中,老者往往象征着智慧、经验和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他们的胜利,某种程度上也是智慧战胜冲动的象征。
“道”的体现: 对于一些武侠大师而言,他们的武功已经上升到了“道”的层面,不再受限于物质层面(身体机能),而是对宇宙规律、人体奥秘的深刻领悟,从而获得了超凡的力量。

总结来说,武侠小说中七八十岁的大师能轻易打败年轻人,并非是因为他们的生理机能违背了自然规律,而是因为:

1.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设定是超自然的,内力、精妙的武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共同构成了他们强大的根基,足以弥补甚至超越生理上的衰退。
2. 武侠作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需要塑造传奇人物和制造戏剧冲突,因此对衰老进行了文学化的解读,强调“老当益壮”和“积淀深厚”的艺术效果。
3. 这种设定也蕴含着关于智慧、经验和对武道真谛追求的哲学思考。

你可以将这种设定理解为,年轻人的力量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但尚未完全成熟;而老者的力量则如同沉淀了千年的古树,虽然树干可能不如年轻人挺拔,但其根系却深扎大地,枝繁叶茂,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50岁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60多岁,曾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70岁时,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


孙禄堂老爷子,1860年生于河北完县东任家疃(现属河北省望都县),卒于1933年冬,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是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

user avatar

徒弟不能超过师父,这是所有武侠小说的帮规。当然越老武功就越高啦!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固定的套路:徒弟徒孙一打不过人了,就去搬师父师祖。连西游记都是这样的。

这个帮规是为了夸赞师父,是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造成的,然而这样写也制造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尴尬局面。

user avatar

民国以来所谓新武侠的通病,往上续就是志怪小说了,还珠楼主那波人开创的,怪老头,乞丐,和尚尼姑,小孩都是江湖中的传说。。。金庸古龙等等一大批都是从这儿学的。

user avatar

因为你看的武侠小说不写实,可以看看《缺月梧桐》里面的解释:

————————引用原文的分割线————————

两人又聊了一会王天逸又问道:“贵帮武功高的是谁?霍帮主?”

“哦?”古日扬一呆:“怎么会是帮主?他年纪大了。我们帮里高手很多不过很难说谁厉害。”

“怎么不会是你们帮主?”王天逸也是一愣:“我们青城中掌门是武功第一啊。”

“呵呵”古日扬笑道:“你们掌门年纪多大了?怎么可能是武功第一。估计是故意放出风来让你们崇拜的或者是一群拍马屁的人编出来的。”

“不可能吧?”王天逸眼睛都瞪的溜圆。

“当然也有可能像少林达摩堂座空闻一样,研究了一辈子的武功,武功学问面前无人出其右,我们出于敬意称他是少林第一高手。但他真和年轻的高手过招结果怎样谁都清楚。我给你说,咱们练武之人黄金年龄就是二十岁到四十岁。二十岁左右武功刚刚成型,如果勤学苦练到四十岁的时候可以达到颠峰。过了四十岁一是体力下降;二是内力也练到头了,内力这东西一开始练进步很快,但越来进步越慢;到了四十岁以后再突破以往的进境就非常难了,只能用来养生了;三是年轻时候江湖打拼谁都受了一身的伤,这个时候受的伤开始发作了,很多高手年纪大了什么腿疼胳膊疼全出来了,天天呲牙咧嘴的,大夏天的一到下雨天却要抱着个炉子烤潮气,这些都是年轻时候受的积年老伤引起的。这样的话武功能不退步吗。”

“啊?”王天逸惊道:“可是我看你们很多高层人物都四十岁以上啊,我们也有不少高手年纪四十岁以上啊。”

“没错四十岁是分水岭。你都武林中混到四十岁了,少说也江湖里打滚二十年了,一个可能就是你已经变成了高层人物非常有权力,手下一大帮的部下。这样的人武功对他的作用就很小了,关键的是看他的领导能力,从肉搏战变成领导战了。举个例子,你看我们长乐五老都六十多了,一是年龄,二是太忙没有多少时间练武,武功肯定退步很大,但是你动动他们试试?你连接近他们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身边侍卫林立、高手如云,恐怕你剑都拔不出就被乱刀分尸了;就算你用弩箭,他们那些保镖都是人高马大,瞬间就可以他身边铸起一道肉墙,什么弩箭能穿透?然后马上就是潮水一样的高手涌上来了。我说啊,到了他们这种地位武功已经成了一种摆设了,不要都行了!”

“啊这样啊。想想确实是这个理地位越高武功的作用其实越小。但如果当不上那种人物呢?”

古日扬想了一下笑道:“没有手下有特长也行。比如你不管别的就苦练武功,兴许你连算术都不会,但是可以去当保镖啊,那收入可高的很。比如我听说厉老的那个贴身保镖荆无命,原来是武当派的高手,他一年的酬劳对我而言那就是银山了。不过当保镖可真的是拿命换钱,他们的责任不是攻击而是防御,遇到刺客不是讲闪躲腾挪、寻隙出击,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挡钢刀挡弩箭,这种活给我多少钱我也不想干,太憋屈了。另外一种就是专门研究武功本身改良发明的,比如少林达摩寺那帮老和尚,他们如果想进其他帮派干,不管开价多少钱都会有人请他们的,他们自己武功也许不高,但是他们研究武功几十年了,经验阅历丰富的很,唉这样的人也是千金难求啊。”

“如果年纪大了没有地位也没有特长呢?”王天逸怯怯的问道。

“那你就惨了。”古日扬呲着牙说道:“年纪大了没有地位,武功还退步,识相的就赶紧拿点养老费,退休回老家抱孙子去吧。如果还想干,你就一个老家伙你打得过武林中春笋一般的后起之秀吗?还可能有一陀一陀的仇人,弄不好就把老命丢了,而且上级也不会喜欢你了,你年纪大了武功也不可靠了,身上还有一堆的老伤,天天喝药贴膏药,说不定直接把你开除了。你看武林中卖武功心法的都是什么人?有的是自己不会武功把祖辈的武功卖了;有的是不适合练某种武功放手里也是浪费就卖掉了;但多的是年纪一大把了还没有功成名就混的很惨的人,没有办法只能把自己的武功卖了换点银子养老。”

王天逸听得脸都绿了这些事情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结结巴巴的问道:“那么我这样的练武功岂不是白费了?”

“也没白费啊!”古日扬大笑起来他拍着王天逸的肩膀说道:“我们武功不高不要紧,我们年轻啊。趁着年轻多吃点苦,拿身体脑袋换资本,等我们到了他们那个岁数也就有一帮的手下了,杀人打仗的事情让他们去干,我们坐屋里拿秤称银子就成了,哈哈。真没有手下就花大把银子雇个保镖也成啊。”

————————引用原文的分割线————————

以上摘自《缺月梧桐》第二十三节 武林法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缺月梧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