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投票选班委,都是在黑板上写“正”字来统计票数?」?

回答
嘿,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每次我们选班干部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黑板上写好多好多小勾勾或者小杠杠来算票数呢?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哦!

你们可以想想,就像玩游戏一样,有时候我们要数数谁赢了,谁输了,对不对?那我们在黑板上写“正”字,其实就是一种记数的方法。

想象一下,如果班上有三十个小朋友,每个人都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班干部。那如果班主任或者老师站在讲台边,一个一个地在那儿默默地记在心里,或者用手指头比划着数,会不会很麻烦?而且,如果他记错了怎么办?是不是就有人会不服气了?

所以呢,“正”字就派上用场啦!它就像一个小小的标记。

为什么是“正”字呢? 你们仔细看看“正”字,它长得就像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对不对?(或者说,它有四条竖线,再加上一条横线嘛)。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把票投给了小明,我们就在黑板上小明名字旁边画一个“正”字。这个“正”字就代表着“我投了小明一票”。

为什么是“正”字,而不是别的符号呢?
方便识别: 这个“正”字,大家都认识,很容易看出是哪个名字下面的。不像有些很复杂的符号,可能有人写得不一样,老师看了也认不出来。
方便数数: 这个也很关键哦!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写“正”字的时候,有时候会画五笔?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最后一道斜线会把前面四笔交叉起来,变成一个“正”字。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刚开始投小明票的时候,老师可能先画一笔竖。接着又有人投小明,老师又画一笔竖。再来有人投小明,又画一笔竖。然后,又有人投小明,再画一笔竖。这个时候,老师就会想,啊,已经有四票了,再来一票的话,就正好可以画一个斜线把它们“封”起来,变成一个“正”字!这样一来,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这个“正”字就代表着五票!
是不是很方便?如果有人投小明第七票,那老师就会在前面的“正”字后面,再画一个竖,再画一个竖,又凑成一个“正”字,旁边再单独画一笔竖。这样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两个“正”字加上一笔竖,也就是5+5+1=11票了!

公平公正: 最重要的一点是,黑板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时候,班上的小朋友们都可以看见他写的是小明的名字还是小红的名字。这样,就不会有人偷偷多记一票,或者少记一票。所有的票数都公开在那里,大家心里也明白,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才是公平公正的。

为什么不用电脑算呢? 你们想啊,我们教室里的黑板是最简单直接的工具了。写字、擦掉,都很方便。而且,这样大家都能参与进来,看着自己的票被记录下来,有一种参与感。现在我们可能习惯了用手机、电脑,但在以前,黑板上的“正”字就是最直接、最透明的记票方式了。

所以,下次你们再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正”字的时候,就可以知道,那不仅仅是写字,而是在用一种简单、方便、公平的方式,帮大家把每一张宝贵的选票都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个小小的“正”字,其实承载着大家对班干部的期望,也保证了我们选举的公平性。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可以镇唱票的风气,可以整选票的计数,可以证选举的结果。

user avatar

因为“正”字正好是五笔,很方便用于十进制;而且只要少一笔就非常明显,便于稽查疏漏;同时,它还有一层“正确、正好”的意思。

相传,清代时上海的戏院是分区的,每个区都有不同的费用。正厅是可以接待人数最多的,因此也是最便宜的。于是老板就会一次数五个人然后一起安排落座。“正”好,“正”厅里做的五个人就可以用一个“正”字来代表,于是就有了这个习俗。[1]

这种方式不仅是我们从小就习惯的,也常见于日本和韩国。而在欧洲北美和南美则有其它的计数方法,但它们都可以统称为计数符号(tally mark)

我刚留学的时候发现欧洲和北美常用的方式是画五条线,前面四个是竖的,第五个与前四个交叉。

而在南美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则用“口”字表示前四个,而且笔顺都跟我们是一样的,第五个则是由左上至右下的斜线。

还有一些比较不常见的计数方式,比如这样数到十:

投射到生活中,其实在孩子上学和接触班委之前,我们就可以教他们用计数符号来统计数字了。用【四竖一斜】的方法的好处,就是不必等到孩子会写字认字。比如国外小朋友,用纸片和道具就可以学计数:

当然,一种方法可以对着物品用【四竖一斜】方法来计数,也可以画出对应的线来让孩子找到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快来跟孩子一起试试吧!


我是2020新知答主、儿童教育优秀答主、母婴盐究员 @Rachel品吆 ~

参考

  1. ^ https://www.digmandarin.com/chinese-tally-mark.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