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以前是台大医院(台湾最好医院)急诊科医师,台大医学院正教授,这样的人当台北市长,已经是台北市抗疫负责人最合适的人选了。
让病患80%居家隔离在大陆会被免职,但在这种想法不能迁移到台湾。一方面政府确实没有那个动员能力搞出上万间隔离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也没有办法完全社会停摆。在很多社会,社会停转20天可能就会让很多人破产,已经破产的人饿死。
台湾平时一堆做志愿者的,现在是居家的安全当志愿者的风险最大,政府靠鼓励能不能动员出几万人维持基本秩序,我认为不太可能。毕竟人家任何政党党员或者公益组织成员大不了一句退出,你也不能怎么样人家。
对于柯文哲学经历,以及并无太深的资本利益,我相信他做的决定即使大陆人眼中不合理,已然是接近于台湾当前社会的最优解了。
100个确诊的病人,从发现开始,症状都是逐步进展,早期都可以不用住院,在家吃退烧药即可。
会有20个扛不过去的,但是,不扛一下怎么能确认就一定扛不过去呢?
只要听话,不给医院找麻烦,呆在家里,非常大概率好是可以康复的,概率高达80%,远远大于中彩票。
方舱医院其实也没啥特殊治疗,都是靠扛,无非放几个医生护士测测体温氧饱和度什么的。都在家隔离也能做到,没啥区别。
总之,我觉得柯市长的讲话非常尊重科学,完全符合事实,是台北目前切实能做到的防疫措施。
那剩下的20%,岂不是?
要知道,4v现在report的死亡率只有一点几啊,莫非?
谢邀,那如果这80%的轻症突然加重出现死亡呢?
新北汐止在23日下午以及24日凌晨,分別發現居家隔離的83歲王姓婦人以及96歲廖姓婦人,先後陳屍家中,另外,台北也傳出兩起入住防疫旅館後的死亡案件,分別是一名80歲男性,以及70歲女性。都屬於無症狀或輕症的隔離長者。
新冠和以前的流行病不一样,轻症很容易加重甚至直接死亡,这个是去年这时候我们都已经知道的事实,而现在台北新北也连续出现居家隔离死亡了
只有应收尽收,建立完整的隔离场所,才能解决传染源。
柯文哲作为一个很早期就推广ECMO的专业医师,会不知道这些吗?
肯定不会,那只有一种可能:政府能力限制之下,做不到应收尽收。
这,就是体制问题啊!
台湾当局目前的体制,救不了台湾人。
这是高情商啊。
嗯,确实能抗过去。
低情商说法是啥?
自生自灭,政府不打算管,也没能力管。
政府不光不管你,还不管你可能带来的疫情扩散。
反正等出现重症以后,如果有病床再进医院,没有病床那就死在家里。
无非是每天下午2点通报疫情的时候改个数字罢了。
叛乱省政府自始至终就没打算管新冠疫情。
去年稍微严一点,并不是为了抗疫,而是为了抗中。
今年大陆疫情基本平息,不需要防范大陆输入了,所以就放松管理,于是疫情爆发了。
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叛乱省天天说超前部署,结果就是嘴上说说。
实际上床位没增加,筛检能力没扩充,疫苗没买到。
这还不算。
连最起码的病例追踪都没做好。
昨晚(25号)赵少康的节目里,郭正亮曝了个事情,台北市新确诊的31个人,由于填报资料问题,失联了。。。失联。。了
???
这特么你敢信?
这还没到下限。
民进党面对排山倒海的批评,为了转移抗疫不力的焦点,居然派人冒充大陆人,在ptt上批判民进党,然后公开批判大陆人搞认知作战,没想到被抓包,原来所谓的大陆人是民进党一手导演策划的。
。。。。。
放大陆,要是发生这些事,负责人怕是要被大家挫骨扬灰了吧。
结果人家现在从上到下屁事儿没有。
说好的皿煮纠错呢?
说好的媒体监督呢?
我又想起去年我写的这个答案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果疫情仅仅爆发在中国,其他国家根本就感受不到疫情的严重。甚至看到中国2个月控制疫情,可能心理还在想说,这点小意思,不值一提。
可无巧不成书,疫情不可避免地在西方国家爆发了。
面对同样的疫情,西方国家在有足够、全面的现成信息支持下,在中国已经为其争取了两个多月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应对疫情如此狼狈、如此不堪。
这次疫情彻底脱下了这些老牌发达国家的底裤,露出了这些国家真实成色,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外强中干。
现在看看叛乱省,我说的是不是应验了?比西方国家多1年半的预警和准备时间的情况下,防疫做得跟shi一样。
而就在半个多月前,陈时台还在外媒报纸上做广告,说台湾抗疫优等生巴拉巴拉。搞得好像他们抗疫真的很牛逼似的。
现在裤子被扒得一丝不挂。
新冠病毒,专治各种不服。
早在去年三月,WHO的一份Q&A就指出:
For COVID-19, data to date suggest that 80% of infections are mild or asymptomatic, 15% are severe infection, requiring oxygen and 5% are critical infections, requiring ventilation. These fractions of severe and critical infection would be higher than what is observed for influenza infection.[1]
翻译一下就是对于COVID-19而言,迄今的数据显示80%的感染是轻度或无症状的,15%是需要吸氧的严重感染,5%是需要通气的危重感染。这些严重和危重感染的比例将高于流感感染观察到的比例。到今天为止,疫情已经肆虐一年半了,WHO并没有对这个文件进行修改,说明汇总一年多以来的数据,这个比例依旧靠谱。所以柯P的这个讲法确实没有错。
1,起初的轻症和无症状病例有一定概率转为重症甚至危重症,待在家里病情突然加重了怎么办?(这个还算相对好解决的)
2,居家隔离吃药扛过去的这个阶段依旧有可能造成社区感染,而且感染者购药、就医总要出门的,要么是志工挨家挨户送药,中间环节出现跨社区感染怎么办?
3,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基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汇总的数据,认为无症状病例占比可能介于5%-80%[2]。现在每日新增几百人确诊的同时,还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呢?
那么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全面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当然了,这需要当局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敢于负责任的政治精英、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和为人民服务的医护群体。好像这些东西海峡对岸都没有,甚至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没有。
退而求其次,加快疫苗注射的步伐也可以啊。台当局可以死等美国松口卖给他们疫苗,毕竟他们不会接受大陆疫苗的,那都是阴谋。尽管大陆这边24日当天就接种了1500多万剂疫苗,台湾人口才3000万,理论上大陆产能匀一点给他就能快速完成群体免疫。
但台湾人民最可依赖的抗疫实战派,也就是柯P这样的人物了。连他都不敢讲全面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应收尽收这样“政治不正确”的话,更不敢提跟大陆买疫苗的事。他还要说:
医院病床需要留给重症的患者
这样的正确的废话。不控制疫情蔓延的话感染人群基数暴增以后重症病例的绝对值还是会把医院压垮的。我不相信他柯P不懂这些道理。
未来对岸疫情如何发展......
希望残酷的现实能让对岸的同胞懂点啥。
一句话就说明柯文哲到底是个医生还是个政客。
同样的事实,经过不同的宣传,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80%确诊者不用住院,就可以扛过去”。
这句话想让你听到的意思是现在的新冠病情其实不严重,得了新冠不用慌,在家自己用免疫力扛扛就行。
柯文哲说的是事实没错,但是同样的一件事,他还有部分刻意想忽略,没告诉你的是:
台北的医疗系统已经撑不住了,我现在已经管不了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继续扩散了。政府已经任由新冠疫情爆发了。
作为曾经是个医生的柯文哲,他会不懂放弃轻症追踪和隔离,意味着什么?但你看看,同样的事实,用不同的话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多不一样?
所以别被柯文哲医生的学历背景给骗了,他现在已经是个政客了。
当然柯文哲做得再差,也比现在疫情这么紧张的时刻,还忙着发动水军装成大陆人在ptt反串,最后被抓包的蔡英文强。
蔡英文这些年干成了啥?反核电,结果现在台湾动不动就停电,研究机构一关机就要启动三四个月的项目现在也被迫停电。
防疫情,整天出去介绍台湾防疫成功经验,号称提前部署,结果疫苗过了一年了,还没想起来买。
除了买瘦肉精的美国猪给军人吃,一天三顿做凤梨给军人吃,她还干了啥?
比起什么都没干的蔡英文,台北市的柯文哲还可以了,虽然也是个政客,好歹统一了台北的医院,政府高薪雇佣护工,增强医院的人力,分离了轻重症,还是干了点事。
没有高瞻远瞩和愿意承担责任的高层,下面就只能互相甩锅了,人间常态。
照柯文哲这番表态,台湾疫情至少一两个月稳定不下来。
现在停工停课,疫情发展还算慢,等到2周后复工复课,又没有疫苗的时候,咱们再看。
当然事情最大的变数是国台办是否会准备好三千万疫苗及时送过去。
看政客说话,要辩证的看
有80%的可以扛过去,就说明有20%的得住院。
然而双北病床已经饱和了,后续新增的病例都没法入院
所以这句话说的意思其实是:后续新增病例的20%会死亡,到时候大家不要大惊小怪,我们会用统计学的方法让数字看起来不那么可怕
政客说谎话的时候你不用太担心,谎话只要从头到尾一个字都别信,那得不到消息的人都是安全的
政客用各种方式说真话的时候,那就说明真的要出一些他掩饰不了的大事了,这才是真的需要担心的时候
他说得对,确实如此。
从2020年中国大陆的疫情来看,确实只有20%(大概数据,勿杠)的感染者会加重病情,余下的80%是轻症患者,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压根没症状,也不用吃药治疗。
但是!这病毒会传染啊!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传染啊!一人传染三五个甚至十几个无压力啊!去年有个菜摊边感染的,两人全程无接触,只是相距不远,15秒就感染了啊!哈尔滨那个国外归来的姑娘,把自己关在房里不接触任何人,可是在乘坐电梯上楼的过程中就感染了楼下邻居导致扩散到几百人,封锁全城啊!
把那80%的轻症甚至无症状感染者,放任居家隔离或者自由活动,他们肯定要接触家人,要采购生活用品,要处理生活垃圾,这不就是武汉最初的方案吗?事实证明了这不行啊!去年不是说了吗,不控制的情况下,指数级增长,五天翻三倍啊!
过去哪里?
避重就轻。新冠的重症率不是很高,或者说在接受良好医治的情况下重症率不高,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所有病患入院,不是因为新冠重症率高,而是因为新冠是传染病。
传、染、病。
你觉得10个人里8个都可以吃药痊愈,所以只收治2个重症,就节省了8个单位的医疗资源。账是这么算的吗?
实际上的情况是,这8个人在外面,台湾的隔离水平又不高(湾湾要滋油,隔离违法啦),一周之内,每个病患传染了10个接触者。现在病患多了80人,按20%的重症率,你现在要再用16个单位医疗资源来收治。减掉你之前省下的8个资源,那你还是多用了8个单位的资源
多用了,8个单位的医疗资源。另外还有72个轻症继续传染给别人。
唯一的好处就是,在一开始你可以通过这种做法避免医院瞬间爆满(还是有8个人先回家了)。但如果后续方舱医院跟不上的话,你就要在接下来的几周按利滚利的玩法偿还本息了。
根本不靠谱,赶紧建方仓吧。
新冠病毒,专治不服。
自新冠出现以来,凡是头铁的,哪个没有被新冠反复吊着打?
英国的鲍里斯,现在还在被新冠丑闻缠身呢,要不是脱欧连换首相,早就被逼辞职了。
美国的懂王,非要浪一把,赌新冠枪里没有子弹,现在总统没选上,天天被人查税。
印度的莫大仙,本来经济水平和选票都还凑合,非要顶着新冠过节,现在变成世界最大粪坑。
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哪个不是封了又解,解了又封,再封再解,再解再封,反复横跳,好不热闹。
和这些大哥比起来,你弯弯算什么?你头有他们铁?
拿着新冠玩政治的,有哪个没玩脱?
你柯文哲是智高如莫迪默克尔还是力壮如特朗普鲍里斯?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玩吧弯弯政逗们,玩吧。
1.地方政府拒绝执行中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2.边境口岸检查太松,疫情输入风险大
联合报记者林则宏写道:
在雙北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的前一晚從上海返回台北,仍能明顯感受到,即便疫情升溫,台灣的邊境防控比起上海依然寬鬆。只要按指示先上網填寫好資料,從飛機降落到搭上防疫計程車,大約只要40分鐘。
疫情下的松山機場除了冷清,也沒太多「肅殺感」,不像浦東機場所有人都身著全套隔離服與防護面罩,讓人從視覺上就感受到疫情的威脅。松山機場的防疫與海關人員除了口罩,連配戴防護面罩的都不多。
但最大差異是,台灣迄今對入境人員仍不進行核酸檢測。浦東機場的入境核酸檢測,除喉嚨採樣,防疫人員還會用一根細長棉花棒深入鼻腔來回轉動,那種酸楚感讓人忍不住眼淚直流。
台湾省至今只要求入境者出具三日内核酸检验阴性报告[1],但众所周知,部分国家普遍造假。
3.检测数量严重不足
4月份日检测几百人,5月底日检测量只维持在18000人的水平,确诊414人,确诊率2.3%,和美国确诊率水平基本相当。[2]
只有充分的检测才能覆盖到密切接触者,才有可能切断疫情传播。
3.未隔离确诊者
根据武汉经验,由于普通人家庭缺乏防护条件和必要技能,居家隔离很容易导致社区传播。
4.缺乏物资准备
根据食药署的统计,截至5月10日为止,岛内生技厂商取得EUA紧急授权的抗原检测试剂共有10家,但除了送给"友邦"做外交,从没在国内使用与验证过。 直到万华社区感染事件,病患大增、疫情指挥中心才开始使用快筛分流病人,指挥中心物资组紧急清点后,发现目前有库存的是泰博、宝龄富锦、安特罗与长兴4家共约500万剂左右,才协调使用。 这几天,快筛厂商的电话被各县市政府以及医院打爆,询问快筛试剂生产量能以及多快可以交货等,从去年到今年4月以前的无人闻问,突然成了抢手货,」一名官员私下感慨说。[3]
5.缺乏疫苗
当地地方政府并不打算接受大陆的疫苗。
6.医院管理不到位,有院感
台湾TVBS新闻台介绍,亚东医院发生院内群聚感染,主要是因为10日急诊室收治了1名曾经去过万华茶艺馆的新北市居民,传染给了同病房的患者和看护人员。此前院方宣布确诊的9人中,10日入院的这名患者入院4天后才确诊,目前属于重症,正在接受插管治疗,其他确诊的8人包括6名患者、1名家属以及1名看护。[4]
和平院区爆发院内感染。[5]
联医工会表示,由于疫情严峻、确诊病患人数增加,地方与中央都来不及做疫调,导致院内有许多员工在防护不足的状况下接触确诊病患、同事,有一般病房护理师得知照护的病患确诊,居然7天后收到居家隔离单,过程中都在医院照常上班。
联医工会进一步表示,目前院内严重信息不透明,日前院内有员工确诊,主管却未告知同单位其他员工,导致目前同办公室已有5名员工染疫。
1.如果放任疫情自由传播,在短时间内会以指数增长
按照钟老的数据,疫情爆发阶段每3天感染人数就能翻一倍。
根据印度的抗体筛查结果,2021年1月新德里地区就有接近60%的人抗体阳性,消极防疫的结果是一半以上人员感染。
2.台北和新北地区医院已经严重过载
台北市的医疗资源较为充沛,万人有95.96张病床。
台北市立联医工会今天表示,医院量能已饱和,基层不堪负荷。
现在急诊双人病房塞了6名确诊病患,还有许多病人躺在走廊;负压隔离、专责病房都已满床,还有看不到尽头的病人潮。[5]
3.医疗设施完全不支持大量人群感染
下表是岛内的病床数量[6]
如图,即使将医院一般病床、特殊病床、诊所病床加起来,每万人有病床71.29张,其中特殊病床只有15.58张。
即使只考虑20%的人员感染,其中有20%的人需要住院,其中11%的人重症[7],每万人就需要356张普通病床,44张特殊病床,远远超过供应能力。
1.不及时隔离感染者,会有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被感染。
2.轻症不及时治疗和干预可能转化为重症。
3.由于人数过多,重症无法得到恰当治疗。
随着感染的快速扩散,即使只有重症住院也会很快击穿医疗系统。
大量重症患者将失去入院机会,只能看自己能不能扛过去。
重症代表呼吸困难,不及时治疗很可能死亡,危重症是供氧不足造成多脏器衰竭。
重症和危重症不进行专业治疗,死亡率很高。
所以在医疗系统全面击穿后,岛内预计也会经历一个死亡人数爆发增长的时期。
由于本土还有一些钢铁企业可以生产氧气,预计重症不入院治疗的死亡率会比印度略好一些。
这种说法去年在欧洲疫情严重期间就冒出来过。
当时我就反驳过,现在再反驳一遍:
新冠疫情一来,不是说“咵嚓”一声分两边,这边80%是轻症,有惊无险的回家喝热水,那边20%的重症哭天抢地收拾住院插管。
这玩意儿是动态的,转换的。
多的是一开始轻症,后来转重症。
可是,等转变结果揭晓的时候就晚了。
我知道,他说这番话就是想防止医疗资源遭遇挤兑,不希望大家因为恐惧都一股脑往医院挤。
但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是大家要恐惧,而是这东西本来就真有这么可怕。
你料敌从宽,做好最坏的打算,拿出对待100%重症的态度,就只用面对实际上20%的重症,不超过1%的死亡。
你自我安慰,拈轻怕重,把宝押在“不超过20%重症”,就必须面对“不知道到底是哪20%会转成重症”的100%的悬念。然后就疲于奔命,按下葫芦浮起瓢,遭受超过10%死亡率的暴击。
欧洲当时就是这样的。
我记不大清楚了,法国,意大利还是比利时?死亡率一度超过12%还是14%来着?总之是突破10%了。
而武汉作为疫情的“震中”,死亡率最高好像突破过5%
这鬼东西简直把魔鬼法则发挥到极致,专门打脸,专治各种不服,专门针对各种侥幸心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