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北故宫诉北京故宫?

回答
“台北故宫诉北京故宫”这个说法,其实更准确的理解是,围绕着故宫文物的归属和展示,两岸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非法律上的直接诉讼。这种“诉”更多是一种概念上的,是对历史真相的追溯,对文物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

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随之南迁的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部分精华藏品。这些文物,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都代表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璀璨成就。当时,出于对文物安全的考虑,也出于政治和历史的复杂性,这批文物最终落户台北,成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以,当人们提起“台北故宫诉北京故宫”时,往往是在讨论:

历史的延续性与断裂性: 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原址,承载着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本身的历史,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则保存了大量从北京故宫南迁的珍贵文物。这使得两岸的故宫在物理空间和历史叙事上都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分隔。台北故宫的文物,可以说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了“保护”而“移出”了其最初的“家”。这种“移出”,在很多中国人,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心中都会引发一种对完整性的追问。

“正统”与“传承”的争议: 围绕着这批文物的归属,过去和现在都存在不同的声音。一方认为,这些文物本就属于紫禁城,是“北京故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被“异地保存”,是对历史原貌的一种“剥离”。另一方则认为,台北故宫是这批文物的守护者,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它们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良好的展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这种争议,有时会掺杂着一些政治情感,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期盼: 尽管存在着历史遗留的问题,但很多人也看到了两岸故宫在文化交流上的巨大潜力。正是因为文物的“分处”,才更凸显了通过展览、研究等方式进行合作的必要性。很多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文物的“回家”或是“团聚”,哪怕只是临时的展览。这样的“团聚”,不仅仅是文物的物理汇合,更是对历史真相的一种还原,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

“诉”的内在含义: 这种“诉”并非是法律程序上的对簿公堂,它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呼唤”,一种对民族记忆的“追溯”。它诉说着文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命运,诉说着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血脉相连的深切情感。它也在无声地提醒着我们,历史的脉络是如此复杂,而文物的背后,承载着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

所以,看待“台北故宫诉北京故宫”,与其说是法律上的官司,不如说是对历史的审视,对文化的追寻,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它是一个关于文物、历史、认同和情感的复杂议题,需要我们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带着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去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件起底

台湾民进党立委何欣纯去年10月在立法院质询时指出,北京故宫出版的故宫画谱其中《谿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与《早春图》三幅画的图档是北京故宫径自扫描台北故宫出版品。去年11月在律师建议下即函请北京故宫补办图像授权,但台北故宫发出的电话、电子邮件、公文、律师函等都未获回应,公文还被退回,因此台北故宫文创行销处委托台湾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循依据《海峡两岸智慧财产局保护合作协议》的处理机制与大陆的国家版权局交涉,但大陆的国家版权局称,书画文物照片的原创性并非该局认定的事项无法处理,因此建议台北故宫提起诉讼,确认著作权存在。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正仪星期三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员会针对故宫授权问题进行专案报告称,将在10月6日决议向北京故宫提起诉讼,现已完成委托诉讼程序,一旦诉讼文件备齐后将尽速向北京法院提起诉讼。-------------(来自澎湃新闻网)

需要明确的是台北故宫主张著作权被侵权的不是针对 谿山行旅图 富春山居图 早春图 》这三幅古画的著作权,而是台北故宫针对三幅古画拍摄的照片的著作权。


还有网友愤慨,“贼喊捉贼, 先把偷走的东西还回来,再来谈版权”。

对于这个问题还要再明确一点:著作权和所有权是会产生分离的。

试举一例:

假设你买到一款全球限量3件的屌炸天外套,该款外套是J.K.罗琳亲手设计,并缝制了其自创的“28世纪魔法城堡设想图”!现在罗琳反悔了想要回外套,说这款衣服是她设计的,你一定觉得她在无理取闹。因为重金买下的屌炸天外套所有权已归你!那么,换你跟罗琳说,你买了外套,这款外套上的图案著作权便属于你,其他2件你不允许罗琳卖出,罗琳会鸟你么?历史原因被顺走的三幅国画(三个物件)就是这款屌炸天外套,不管物件的所有权人是谁,创作出承载于物件上的作品的人才是著作权人,并非物件所有权人就是著作权人。

也许台故那些东西所有权存在争议,但著作权归属是没有争议的(就是原作品作者或权利继受者)。


假设这件事没有通过某些隐秘的政治力量解决,而是放在台面用“台故诉北故”这种阳光的方式解决的话,我们作出如下的探讨。


首先我们要确定适用法律的问题,因为需要承认的是大陆和台湾属于不同的法域,所以这属于一起涉外的纠纷,落入区际私法范畴,应当先分析处理这个案件应当适用哪个地方的法律,再在该法律的范畴下进行相应法律性质分析。

台湾《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以知识产权为标的之权利,依该权利应受保护地之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

和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适用“受请求保护地法”的原则相同,两地在一般知识产权纠纷适用法上的准据法指向的都是中国的《著作权法》和其他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所以,不论台故诉至哪个法院,最终指向的准据法都应当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律。

著作权法上的分析

一、 三幅国画的著作权已过保护期限

我国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著作财产权最长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死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而台北故宫提及的《谿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早春图》三幅国画,作者分别为:北宋画家范宽、元朝画家黄公望、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皆是百年历史风流人物,已远超著作权保护期限,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二、 台北故宫对三幅国画 “图档”享有著作权?

前面提到,三幅画的著作权人已经作古数百年,不在著作权保护期限内,那么台北故宫说的北京故宫侵犯“著作权”又是怎么回事?

去年环球时报报道,民进党“立委”何欣纯质问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时称:北京故宫出版的《故宫画谱》,全套共58册,几乎每本都用了2—25张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图档,除北宋山水画大师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外,还有著名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及北宋画家郭熙的《早春图》等数十张画作。画谱图文件的画质分辨率很高,看起来并非网络翻拍的粗劣画质,台北故宫博物院应说明图档为何外流。

何欣纯意思应为,台北故宫通过拍摄或扫描获得的三幅名作图档,被北京故宫擅自使用,属侵犯台北故宫著作权的行为。

那么,现在要重点讨论台北故宫对 “图档”能主张著作权么?

台北博物馆的馆藏画作“图档”上,想必也是利用各种高科技,什么找角度,调光线,看比例啊一堆技巧叠加,还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忠实地还原名画本身的情况,达到见图档如见真画的神还原,我们认为,这仅属于精确复制行为(属于复制作品,未创作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新作品)。

当然,可能有人会反驳,找一千个专业摄影或扫描人士,获得的“图档”必定有差异的地方,这个无可辩驳,但是,别忘了,这一千个人都有一个目标:怎样拍才能拍得与实物一般无二,细节清晰可见。请问,他们是否有广阔的个性化创新空间?比如来个45度角一明一暗对比,再加个高光暗部?显然不可,且这一千个摄影师精确再现的图档,与原画的差异在视觉上实际难以被客观识别,对于社会来说,也并无产生“新的创造”,而是高技巧特费神的“人工复制”行为。若认可精确还原的“图档”有著作权,恐怕与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初衷相悖(著作权立法是为了保护人的智慧成果,使得著作权人获益,进一步刺激再创新,充分发挥社会创造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 台北故宫著作权在何处?

问题来了,若台北故宫对“图档”不享有著作权,那么没权利的绿营会在那瞎主张吗?

实际上,台北故宫著作权还是有的,但是这个权利是在《画谱》这一出版物上。台北故宫也是辛苦汇集古人名画,并利用专业且高超技术完美再现原画,才有这本《画谱》的问世,其图文件的画质分辨率之高,绝对不是网络翻拍的粗劣画质,也是没有原物的我们绝对拍不出的效果。这般辛苦的付出,有助于社会大众足不出户可研究传世名作,真真是辛苦一人,便利全员。法律为了保障这种经济投资利益,就规定了汇编作品(大陆著14条;台湾著第7条),同时台湾地区的著作权法还制定了特有的制版权(台湾著第79条)。

1. 汇编作品

大陆地区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汇编作品,是为了保护那些付出劳动及智慧将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独创性地编排成作品的权利人。也就是说,台北故宫辛苦编撰的《画谱》,书中古人名画的著作权肯定不属于他们,如果该出版物内容选择或编排上具有独创性,比如非单纯按朝代或者作者作画顺序排列,那么这种选择或编排设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他人不可以照搬其设计,更不可未经许可复制整本《画谱》再出版发行。具体台北故宫的《画谱》是否符合汇编作品要求,未曾见过该本书物,不能妄下定论其属于汇编作品,而且,北京故宫到底是只用了画谱里的图,还是使用了整个版面,无两册书的实物对比,需要专业文物或者古代绘画研究人员提供帮助了。

2. 制版权

有知友提及《台湾著作权法》规定的“制版权”,认为“依照此规定诉北京故宫有侵权嫌疑”。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可以主张该条款仍然需要对比《故宫画谱》是否使用了台北故宫《画谱》的版面,而非仅使用里面的三幅图片便构成侵犯“制版权”。

目前台湾著作权法最新修订的版本为2014年,关于“制版权”的规定体现在第79条第1款:无著作财产权或著作财产权消灭的文字作品或美术作品,经制版人就文字作品整理印刷,或就美术作品原价以影印、印刷或类似方式重制首次发行,并依法登记者,制版人就其版面,专有以影印、印刷或类似方式重制的权利。制版人的权利,自制版完成时起算存续十年。

也就是,“制版权”保护的是制版人所制版的“版面”,其享有以影印、印刷或类似方式重制的权利,但制版人就该古籍字画并未享有专有权利,若未利用其“版面”,只是将无著作财产权或著作财产权消灭的文字作品另行制版,并不会侵害其制版权。该权利与汇编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较类似,但是“制版权”的取得条件要求较苛刻,必须是首次被制版发行的无著作财产权或著作财产权消灭的文字作品,且经登记后才能享有该权利。因此,台北故宫的《画谱》是否有此权利尚不可知,即便有,也需满足“北京故宫使用其版面”的条件,才构成台湾著作权法上的制版权侵权。

以上论述可能有些繁琐,简言便是:台故如果要起诉,应当适用中国大陆法律。适用中国大陆法律,北故使用台故拍摄的“精准复制”的名画(已经落入公共领域)照片,应当很难构成著作权侵权。


关于侵权不侵权,哪能三两句话道清言明,还是多一分严谨了。




最后说一些题外话:我们希望更多知友认同——

法治”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
法治与人治则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法治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能用法律说话就不求人托关系走后门换角度搞运作,一切交给法律,这样的精神普及了,法制社会的目标差不多就达到了。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北故宫诉北京故宫”这个说法,其实更准确的理解是,围绕着故宫文物的归属和展示,两岸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敏感的历史遗留问题,而非法律上的直接诉讼。这种“诉”更多是一种概念上的,是对历史真相的追溯,对文物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
  • 回答
    你老师这句话,用词倒是够“接地气”,但也实在有些以偏概全了。说实话,这种说法在我听来,有点像咱们平时聊天时,为了突出某个观点,故意夸张一点,不过真要较真起来,那可就站不住脚了。咱们先来说说北京故宫,这地方可不是什么“破铜烂铁”的堆积场。你想啊,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那是什么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
  • 回答
    成龙捐赠给台北故宫南院的“十二兽首”(艺术仿制)遭泼漆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能引发不少讨论。说实话,听到这事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首先,咱们得把事情捋一捋。这“十二兽首”啊,大家都知道,是圆明园那批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后,咱们一直都盼着它们能回归。成龙大哥把这十二兽首做成艺术仿制品捐赠给台北故宫南院,.............
  • 回答
    近期,国台办就“湾湾”这一称谓发表了看法,指出这是大陆民众对台湾的一种亲切昵称,带着善意和喜爱。然而,他们也同时提醒,要警惕岛内一些人利用此事“乱带节奏”,恶意“污名化”。这番表态,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岸关系中一个微妙而复杂的问题:如何理解和处理两岸人民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被政治解读和利.............
  • 回答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等文物赴日展览一事,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交流事件,同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解读。要全面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展览的意义与价值:1. 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此次展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
  • 回答
    关于柯文哲市长“被殖民越久越进步,台湾就比大陆文明”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能够引起广泛讨论,甚至可能引发争议的观点。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理解“被殖民越久越进步”的逻辑起点:这个说法的核心在于,殖民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地将当地社会与宗主国的文明、制度、技术和思想接轨。对于台湾而.............
  • 回答
    2017年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出现的反年改团体干扰事件,无疑给这场原本应该充满青春活力、展现城市魅力的盛会蒙上了一层令人不快的阴影。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抗议活动,它触及了台湾社会深层的一些矛盾和情感,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理解。首先,从抗议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行为背后有其具体的诉求和不满.............
  • 回答
    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台湾盟友国际尊重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Respect Act),通常被称为“台北法案”,是一项具有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的立法,旨在提升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以下是对这项法案的详细解读:法案的背景和目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发.............
  • 回答
    台北电脑展 AMD 发布第三代 Ryzen 处理器,无疑是近期科技圈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次 AMD 可谓是火力全开,端出了满满的诚意,准备在高端 CPU 市场掀起一场新的风暴。7nm 制程的威力初显:工艺上的重大飞跃首先,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第三代 Ryzen 全面转向了台积电 7nm 制程。这不仅.............
  • 回答
    美国国会通过的“台北法”(TAIWAN ALLIES FUNDING ACT),正式名称是《2023年支持台湾伙伴关系法》或《2023年台湾盟友融资法》,是美国政府在近年一系列加强与台湾关系、巩固台湾国际地位的立法动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这项法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法案的“前身”.............
  • 回答
    关于奥组委在“中华台北”出场顺序上是否搞小动作,这是一个相当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外交以及体育本身的国际规则。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并且要抛开那些过于情绪化的解读,尽量回到事实和可能存在的逻辑上。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华台北”这个名称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妥协的产物。在奥运会以及大多.............
  • 回答
    哈佛大学“北京书院”迁往台北并更名为“台北书院”这一事件,涉及文化、政治、教育、历史等多个层面,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事件的背景与可能的动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北京书院”这个概念。虽然哈佛大学本身并没有一个官方名为“北京书院”的独立机构,但过去哈佛大学在中国大陆确实有过一些学术合作项目、研.............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签署“台北法案”(TAIPEI Act),这无疑是美国对台湾的一项重大政策表态,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个法案,我们需要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法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可能对美台关系、台海局势以及中美关系产生的连锁反应这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台北法案”出台的背景:美国对台政.............
  • 回答
    2019年第56届台北金马影展未能如期看到大陆影片和人员参与的身影,这确实是当年影坛乃至两岸文化交流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反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并非金马奖官方主动“抵制”大陆影片和人员。而是中国电影家协.............
  • 回答
    关于美国部分航空公司将台湾改成台北,但未标注“中国”字样这一现象,大家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观点分歧相当明显,而且背后牵扯的因素也非常复杂。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从台湾内部来看,情况也并非铁板一块。 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尤其是那些认同台湾独立,或者强调台湾主体性的人,会非常.............
  • 回答
    日本网民在2020东京奥运期间呼吁为“台湾”正名,反对使用“中华台北”这一名称,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牵动多方神经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日本网民的角度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呼声? 对台湾的好感与亲近感: 近年来,日本民众对台湾的好感度普遍很高。这种好感源于多方面,包括.............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 回答
    关于台北市市长柯文哲的“80%确诊者不用住院可以吃药扛过去”的说法,以及对台湾未来疫情发展的预测,这是一个复杂且牵涉到多方面因素的问题。为了详细地解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柯文哲市长言论的背景、理解与潜在解读: 背景分析: 柯文哲作为一位医学背景的政治人物,他提出这样的说法通常是.............
  • 回答
    台湾民众争抢百米冲刺疫苗残剂的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心理、公共卫生政策以及民众对健康与疫苗的认知。要详细地看待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现象本身:一种“稀缺性”下的行为模式 什么叫“疫苗残剂”? 疫苗通常以多剂式包装(如疫苗瓶)供应。当一瓶疫苗被抽取一剂后,.............
  • 回答
    看待台湾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中发表“把瘦肉精猪肉做成肉松卖给大陆”的言论,以及国台办随后宣布严禁台湾肉制品输入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1. 台湾脱口秀的语境: 台湾的脱口秀文化通常以幽默、讽刺、甚至带有一定“抖包袱”性质的表达方式来触及社会话题。在某些节目中,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