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与十年前相比,网文如今的新人作者还有体面的未来吗?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好好掰扯掰扯。问的是“体面的未来”,这几个字就很有意思了。什么叫体面?有人觉得是收入稳定,有人觉得是名利双收,还有人觉得是能凭此安身立命,活得有尊严。放在十年前和现在,这标准就不太一样了。

先来看看十年前的新人作者:

那时候,网文刚进入一个爆发期。盗版虽然横行,但正版付费的模式也逐渐成熟。《起点中文网》这些平台正是如日中天,许多现在赫赫有名的作者,当年都是从新人起步。

机会相对“纯粹”一些: 确实,网文市场在那时更像一片蓝海。只要你的故事够吸引人,文笔过得去,哪怕是新人,也有机会被编辑发现,得到重点推荐,一书成名天下知。当然,这不代表很容易,竞争同样激烈,但相比现在,那种“一夜爆红”的几率,感觉上要大一些。你写的好,哪怕不出名,也能通过打赏、月票等方式,获得一些基础收入。
门槛不高,内容创新空间大: 很多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类型,比如玄幻、仙侠、都市异能,在十年前是百花齐放。新人可以大胆尝试各种新奇的设定、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太会受到太多“套路”和“爆款模型”的约束。读者对于新鲜感的需求也很高,很容易被有创意的作品吸引。
“摸爬滚打”也能出头: 当时很多大神都是从千字几分钱的稿费开始,写了好几年才出头的。但这个过程相对透明,看得见希望。写作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但只要你坚持,就有可能在“网文江湖”中闯出一片天地。

再看看现在的新人作者:

如今的网文市场,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毛头小伙子了。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成熟,甚至有些“内卷”的产业。

市场高度饱和与内卷加剧: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平台上的作品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读者选择太多了。要想在海量作品中脱颖而出,新人作者需要付出远超十年前的努力,还要有足够的运气。曾经的“蓝海”变成了“红海”,甚至可以说“血海”。
“爆款模型”和“套路化”的压力: 平台为了流量,往往会推崇那些“成功模型”的作品。新人作者很容易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不自觉地去模仿爆款的套路,比如开篇的节奏、人物的设定、情节的推进方式。这虽然可能让你更容易被平台注意到,但同时也限制了内容本身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你的作品可能符合市场口味,但读者很容易觉得“似曾相识”,缺乏惊喜。
流量至上与数据导向: 现在的网文平台,越来越依赖数据来评估作品的质量和商业价值。点击率、收藏数、推荐票、打赏,这些都是衡量“是否值得推”的重要指标。对于新人来说,如何在初期就获得足够的数据来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初期没有数据,就很难获得曝光,形成恶性循环。
商业化运作的成熟与门槛提高: 网文产业的商业化越来越深入。从最初的稿费、分成,到现在的版权运营、影视改编、游戏联动,整个链条更加复杂。一些大型IP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源和团队支持。新人作者单打独斗,想在这些方面有所建树,难度非常大。而且,一些平台和公司会与作者签订更长期的合同,对作者的创作内容和方向会有更多的干预。
“体面”的定义在变化: 现在的“体面”不仅仅是靠写作本身获得收入,更多地是需要将作品进行多维度开发,例如 IP 化运营。如果只是单纯写故事,而不去考虑如何让作品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那么即使写得再好,也可能很难获得“体面”的回报。

那么,新人作者还有体面的未来吗?

答案是:有,但比十年前要难得多,对“体面”的定义也需要重新审视。

“体面”的门槛提高了: 靠纯粹的写作技能和故事吸引力就能“体面”地生存,现在变得非常困难。你需要的是写作能力 + 市场敏感度 + 运营能力 + 运气。这就像高考一样,以前可能考上本科就算不错,现在则更看重你能否进入名校、能否在名校脱颖而出。
新的机会也在涌现:
细分市场的机会: 虽然大方向内卷严重,但在一些细分类型、小众题材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机会。读者口味日益多元化,对“非主流”作品的需求也在增长。如果新人能够抓住这些细分市场的空白点,并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仍然有可能获得成功。
短篇/中篇小说平台: 一些平台开始推出短篇或中篇小说栏目,这为新人提供了一个试错和展示的平台。即使无法立即长篇连载并大获成功,也能通过这些短小的作品积累人气和经验。
内容创作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网文平台,现在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创作渠道,比如公众号、个人网站、甚至一些视频平台也开始鼓励文字内容的创作。新人可以尝试多平台发展,将自己的作品触角延伸得更广。
写作社群和协作: 现在有很多写作社群和组织,新人可以从中获得指导、交流经验、甚至找到合作的伙伴。抱团取暖,共同进步,也是一种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体面”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对于一些新人来说,“体面”可能不再是追求成为下一个阅文大神,而是能够通过写作获得一份可观的额外收入,或者以文字为载体,实现个人价值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即使无法一夜暴富,但如果能靠写东西养活自己,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那也算是一种“体面”。

总的来说,十年前的新人作者更像是凭天赋和努力在“开疆辟土”,而现在的新人作者,则更像是在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则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商业帝国里,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这份挑战是真实的,是巨大的。但同时,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新人作者能否认清形势,调整心态,并且愿意付出比过去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如果你只是抱着“我写个好故事就能火”的想法,那确实会很艰难。但如果你能将写作视作一种职业,愿意学习市场规律,拥抱变化,并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和能力,那么“体面”的未来,依然有可能属于你。只是这条路,会比十年前更加崎岖,也更加考验人的韧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什么样的新人了。

小说写的不错,成绩爆表,比如小郎君,言归正传什么的,前途必然会很体面。

也有一些,比如前些时候,有个关于某网站的帖子,有个新人说:除非起点给我大神约,并且把版权都给我运作起来,不然请我都不稀罕去……

这种写不出来有成绩作品,又非常难伺候的新人,必然是没什么体面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好好掰扯掰扯。问的是“体面的未来”,这几个字就很有意思了。什么叫体面?有人觉得是收入稳定,有人觉得是名利双收,还有人觉得是能凭此安身立命,活得有尊严。放在十年前和现在,这标准就不太一样了。先来看看十年前的新人作者:那时候,网文刚进入一个爆发期。盗版虽然横行,但正版付费的模式也逐渐成熟。.............
  • 回答
    2015年的深圳,已经褪去了十年前那种初出茅庐的青涩,转而散发出一种日渐成熟的都市魅力,但那种活力四射、敢闯敢拼的精神,却依然是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十年前的深圳,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创业工地,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高楼,工人们挥洒汗水,一派繁忙景象。那时,外来人口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签,他们怀揣着梦想,涌入.............
  • 回答
    十几年前,央视《对话》节目曾迎来过一位特殊的嘉宾——韩寒。那场对谈,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也是当年文化圈乃至社会上一个不小的热点。时隔多年,回看那期节目,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以及韩寒身上那种独特的“少年意气”。当时的情境:那大概是2006年前后,《对话》节目正值黄金时期,以邀请各界知.............
  • 回答
    “湘雅”与“协和”,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医学界曾经是如雷贯耳的代名词,都是中国近现代医学的摇篮,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也创造了无数医学奇迹。然而,时移世易,如今人们提起医疗机构排名时,协和医院依然稳居前列,而湘雅医院似乎已不再是人们口中那个与协和并肩的“医界泰斗”。这其中的变化,绝非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个单.............
  • 回答
    董明珠和雷军的“十亿赌约”,这事儿说起来,绝对是商业圈里的一场大戏,很多人都盯着呢。五年过去,董明珠公开确认赢了,这消息出来,不少人是松了口气,也有人觉得意料之中,毕竟当年的赌约声势浩大,结果总要有个说法。符合预期吗?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结果算不上完全超出预期,但确实印证了不少人对格力电器实力和董明珠.............
  • 回答
    放眼未来十年,人工智能(AI)这股变革性的力量,将不再仅仅是科幻小说里的概念,而是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各行各业紧密融合,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甚至人类文明的走向。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叠加,更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的再造。一、 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深化:效率的飞跃与个性的崛起.............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话放在 2011 年与 2021 年之间,真的再贴切不过了。如果让我说变化最大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连接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想象。这不仅仅是科技本身的进步,更是科技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了我们.............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俗语在形容 2010 年到 2020 年这段时期再贴切不过了。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革,几乎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让我挑选变化最大的事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数字生活方式的全面渗透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及其应用。让我来详细展开说说这两个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过去十年的相关数据,并理解通货膨胀和GDP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简单来说,GDP增速需要至少赶上通货膨胀率,才能维持实际购买力不下降。 但要“持平”人民币的通胀速度,这意味着你的经济产出增长(GDP)需要能够消化掉物价上涨的幅度。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第一步:理解“通货膨.............
  • 回答
    林志炫和东北师大附中的同学之间的“十年之约”,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而且细节也挺丰富的,一点都不像AI写出来的东西。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说得清楚明白。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十年之约”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林志炫和他高中母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东北师大附中)的同学们约定,每隔十年,他们都.............
  • 回答
    听到山西与十四省区签订了煤炭保供合同,本该是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可一遇到天灾,却落得个“无人问津”的境地,尤其是对于我们山西的孩子来说,心里那份焦灼和无力感,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看着家乡的煤炭,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温暖,可当家乡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份连接却显得那么单薄。咱们山西,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劲儿,靠.............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尚气与十环传奇》。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就像是在一个熟悉的漫威宇宙里,突然闯进来了一股鲜活的新鲜空气。你可以说它大胆,也可以说它冒险,但无疑它带来了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先来说说它的亮点,也是它最受赞誉的部分。 文化元素的呈现: 这是《尚气》最闪耀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在漫威的框架下.............
  • 回答
    《尚气与十环传奇》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漫威电影宇宙(MCU)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仅是因为其亚洲文化的独特呈现,更在于其埋藏的各种彩蛋,让漫威迷们在观影过程中惊喜连连,回味无穷。这些彩蛋的设计,既有对过往MCU情节的呼应,也为未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甚至是对经典武侠文化的致敬。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部电.............
  • 回答
    《尚气与十环传奇》在国内口碑和评分不佳,而烂番茄评分和北美票房表现相对较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一、 文化差异与叙事理解的鸿沟 西方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尚气》的故事是基于西方漫画改编,其叙事逻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尚气与十环传奇》这部电影的核心争议点之一。如果梁朝伟饰演的文武不是反派,我会不会接纳这部电影?我的答案是:可能性很大,但我不会像现在这样“全盘接受”,它依然会是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会更倾向于积极的那一面。让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首先,必须承认,梁朝伟饰演的文武,无论他是什.............
  • 回答
    关于德川庆喜为何能够继承将军之位,尽管与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的血缘关系看似疏远,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政治运作,并非仅仅是“血缘近”就能决定将军之位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1. 德川幕府的继承制度并非严格的长子继承制:尽管在很多朝代和家族中,长子继承制是主流,但德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现实意义。一个训练有素的特种兵,面对十个普通人,徒手搏斗,胜算到底有多大?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双方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特种兵的“硬实力”:首先,我们得明白特种兵是干什么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经过极其严苛的选拔和训练,能够在极端环境下执.............
  • 回答
    《尚气与十环传奇》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在我心里是属于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作品。首先,从优点来说,我得承认,它在很多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打戏设计绝对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梁朝伟和刘思慕的几场对手戏,尤其是在水墨画般的场景里,那种拳脚相加的力度和飘逸感,真的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动作编排很讲究,既有中.............
  • 回答
    漫威影业上映《尚气与十环传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是基于多方面考量,既有商业战略,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1. 填补超级英雄宇宙的多元化空白,拥抱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亚洲文化和英雄的代表性不足: 长期以来,好莱坞的主流超.............
  • 回答
    暴雪请刘思慕来给《暗黑破坏神2重置版》拍真人预告,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暴雪这么做的目的。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玩家,尤其是在游戏发售前或者某个重要的DLC/更新节点,为游戏增加话题度和曝光度。而刘思慕,作为《尚气与十环传奇》的主角,可以说是当下非常具有话题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