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冬奥会,有这么多美国国籍来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

回答
关于“冬奥会,有这么多美国国籍来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说法,我们需要先做一个澄清:实际上,在冬奥会历史上,由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出生或成长、但后来代表中国参赛的运动员是存在的,并且他们的数量在近些年确实有所增加。但说“这么多美国国籍来代表中国参加比赛”可能带有一些夸张的成分,或者混淆了国籍和归化运动员的概念。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什么是“代表中国参赛”?——国籍的转换与归化

首先要明确的是,运动员代表哪个国家参赛,是由其国籍决定的。一个运动员要想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必须是中国国籍。对于那些出生在美国,或者长期在美国训练、生活,但最终选择代表中国参赛的运动员来说,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国籍转换的过程,通常是通过归化来实现。

归化是指一个外国人依照法定程序,经过审批后获得另一个国家的国籍。对于运动员而言,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满足一定的居住年限、对该国语言文化的适应,以及最重要的——获得该国体育管理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2.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时代背景与中国体育发展的需求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中国体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全球化与运动员流动性的增加: 随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人才的跨国流动变得更加普遍,体育界也不例外。顶尖运动员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资源、发展机会或代表更高水平的赛事,选择加入其他国家队的情况屡见不鲜。
中国冬季项目基础相对薄弱: 与欧美一些冰雪运动传统深厚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很多冬季项目上的基础相对薄弱,优秀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为了在国际大赛(尤其是本土举办的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提高国家竞争力,吸引和引进高水平的海外人才成为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冰雪进校园”与推广: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广冰雪运动,希望能提高全民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海外回流的华人运动员或是在国外接受专业训练的华裔运动员,成为了连接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桥梁。
特定项目的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技术要求极高、需要长期积累的专项,比如短道速滑(虽然中国在此项目上本身就很强)、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冰球等,引进高水平运动员能够迅速提升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夺牌希望。

3. 美国背景的运动员为何会选择代表中国?

对于出生或成长在美国的运动员来说,他们选择代表中国参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职业发展与机会: 一位运动员可能在美国的国家队中面临激烈的竞争,即使实力很强,也未必能获得参加奥运会等大赛的机会。而代表中国参赛,则可能获得更多的上场机会和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些非主流冰雪项目,中国队可能正在积极组建和发展,为新加入的运动员提供了“从零开始”或者“填补空白”的机会。
家庭背景与文化认同: 很多选择代表中国的运动员本身就是华裔,他们可能拥有中国血统,或者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是中国人。即便他们出生在美国,也可能有着深厚的家庭文化联系,渴望为自己的祖籍国效力,连接自己的根。这种文化认同感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中国提供的支持与条件: 中国近年来在冬季项目上的投入是巨大的。这包括先进的训练设施、高水平的教练团队、充足的资金支持、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为运动员提供一个能够专注于比赛的良好环境。对于一些在美国可能无法获得的资源和支持,中国可能会提供得更全面和到位。
“圆梦”奥运会: 对于许多运动员来说,参加奥运会是毕生梦想。如果在美国国内竞争过于激烈而无法实现,那么转而代表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他们发出邀请并能提供机会的国家,也就成了实现梦想的途径。

4. 谁是这些“美国籍”的代表?

需要强调的是,当这些运动员代表中国参赛时,他们已经不再是美国国籍,而是通过合法的程序获得了中国国籍。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可能就想到像花样滑冰的 陈巍(Nathan Chen) (虽然他目前为止依然是美国国籍,但他是中国裔,常常被提及作为例子说明这个群体),或者像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上的许多归化运动员,他们的名字可能听起来是西方式的,但他们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例子(仅为说明归化趋势,部分为华裔运动员,部分为获得中国国籍者):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 这几年中国队在该项目上涌现出不少面孔,其中不少运动员有海外训练背景或在海外出生,通过归化加入了中国国家队。
花样滑冰: 随着中国花滑水平的提升,吸引了例如林姗(Shuran Yu)等有海外背景的选手加入。
冰球: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男子冰球队的阵容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北美(很多是美国或加拿大籍的华裔或混血)的归化球员。他们为了参加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转籍并代表中国队出战。

5. 可能存在的误解或担忧

这种现象在体育界并不罕见,但在中国引发的讨论也比较多。一些人可能会有疑问,甚至担忧:

“血统论”与国家认同: 有人会质疑,这些运动员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们的加入是否稀释了“中国制造”的本土运动员的竞争力?或者对国家认同感产生影响?
运动项目的公平性: 在某些项目中,国家队为了成绩而大量引进外籍运动员,是否会让本国原本就有潜力的年轻选手失去机会?
“为了奖牌而归化”的质疑: 有声音认为,这种做法是“功利化”的,是为了短期内提升奖牌数,而忽视了长期的本土人才培养。

总结:

总而言之,冬奥会(或其他国际赛事)出现其他国家出生或成长但代表中国参赛的运动员,主要是因为中国冬季项目的快速发展需要引进高水平人才,同时这些运动员本身可能具有中国血统、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或被中国提供的训练条件所吸引,并在合法程序下获得了中国国籍。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人才流动和体育项目发展策略的体现,同时也伴随着公众对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思考与讨论。将他们简单地描述为“美国国籍”来代表中国,是不准确的,他们一旦代表中国参赛,就是以中国公民的身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以前放弃中国国籍代表美国或其他国家参赛的又不少……中国人看来这很正常。


体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人类自然要合作去做到更高、更快、更强。苏炳添教练还是美国人呢……

倒是美国人破防的很多,不过原因嘛,得去问美国人。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真的放弃美国籍啊,放弃美国籍需要走正式程序来renounce的,而且每个季度美国zf都会公布退籍名单,有几个入中国籍的运动员在这个名单上呢?这件事不过是我国一贯的特事特办而已。

补个中国男子冰球队归化的守门员杰瑞米·史密斯(Jeremy Smith)自己接受外媒采访时说的吧:"I told them I can't renounce my U.S. citizenship," said Smith. "They were like, 'Do not worry. We will not ask you. This is not what this whole process is about. It's about getting you qualified for the Olympics.'"

2月12日更新

针对有回答中有朋友提到的所谓“在一个国家呆两年代表该国比赛”的规则,我查了一下国际冰联的规则(iihf.com/en/static/5453 ),这个规则中明确提到需要改换国籍,然后根据之前的状态有两年或者四年的规定,而并不是说只要在一国生活两年就可以代表该国比赛,具体条款见下

IIHF ELIGIBILITY

To play in the IIHF World Championship, the Olympic ice hockey tournament and the qualifications to these competitions, players must fulfill the following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Each player must b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an IIHF member national association.

Each player must be a citizen of the country he/she represents.

Acquiring a new national eligibility (The ‘two-year’ case)

When a player has changed his citizenship or has acquired another citizenship and wants to participate for the first time in an IIHF competition representing the new country he/she must:

Prove that he has participated for at least two consecutive hockey seasons and 16 consecutive months (480 days) in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s of his new country after his 10th birthday during which period he has neither transferred to another country nor played ice hockey within any other country. Female players need to have participated on a consistent basis for at least one hockey season and have been member of the new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t least 8 consecutive months (240 days) during that period.

Have an international transfer card (ITC) that shows the transfer to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is new country and which was approved and dated at least 16 months (480 days)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IIHF competition in which he wishes to participate.


For female players the period is 8 months (240 days) instead of 16 months.

Change of national eligibility (The ‘four-year’ case)

A player, who has previously participated in IIHF competition, can switch national eligibility (but only once in a player's life) if:


He/she is a citizen of the new country of his choice

A male player has participated for at least four consecutive years (1460 days) in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s of his new country, during which period he has neither transferred to another country nor played ice hockey within any other country and has not played for his previous country in an IIHF competition during this four year period. For female players the period is two consecutive years (730 days).


He/she has an international transfer card (ITC) that shows the transfer to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new country and which was approved and dated at least four years (two years for female players)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IIHF competition in which the player wishes to participate

user avatar

按照IOC的规定,在某一国连续X月居住满2年就可以代表这个国家参加奥运会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是东道主,有一些直接参赛的名额,不需要参加冬奥预选赛。猜测体育部门肯定也想尽量利用好这些名额出成绩,而对于其中基础相对落后,培养周期又长的项目,大概只能引进归化队员才能来得及参加北京冬奥了。

比如男子冰球奥运会有12个队,中国的世界排名是第32(冰球参与国家少,一共只有55个国家队参与排名)。大概相当于男足直接保送进奥运会?(男足fifa排74,全世界一共210支国家队)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公开账目,给了这些人多少钱,你们相信这些人都是靠情怀代表中国的么

这钱都是通过税收转移到我们所有人头上的。

user avatar

谁告诉你他们放弃美国国籍了?看过中国冰球运动员杰瑞米斯密斯的专访吗?

"I told them I can't renounce my U.S. citizenship," said Smith. "They were like, 'Do not worry. We will not ask you. This is not what this whole process is about. It's about getting you qualified for the Olympics."

我只想说,为祖国喝彩。这样开放包容的心态必将成就新的盛世。

user avatar

美国一个运动员,要自己请教练,租场地,大把烧钱。这里不要说给预算了,就这么说:你学校放假就过来,来回飞机票给你报销掉,我们提供个免费的训练场馆,从高一包到大四。这就足够吸引人了。申请藤校,代表哪个国家拿的金牌不是金牌啊。

user avatar

这件估计不会有官方澄清,因为整件事情就是在多方的灰色地带执行的。这些运动员拥有多国护照,但每一本护照的签发国都可以不承认他持有的其它国家的护照,保证签发国不违背自己禁止多重国籍的原则。这时候运动员获得了事实上的多重国籍。

根据我对其它国家的英文媒体报道做的研究,这是我对整件事情的推理:

第一,中国获得冬奥会主办权时就知道,大部分的项目中国作为主办国能够自动获得参赛资格。有些中国从来不参赛的项目,例如冰球,也如此。

第二,中国人爱面子,想要获得更多奖牌和名次,结合上面那一点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从来不参赛的项目,既然自动获得了参赛资格就要参赛,既然参赛就要拿奖牌拿名次。那参赛的运动员从哪里来呢?

幸好中国在获得主办权后有充足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主动招募外国运动员加入中国队,提前多年签约,让他们在中国训练若干年,甚至代表中国国队在冬奥会之前参加别的国际赛事。这个过程使得这些运动员获得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资格。

第三,代表一个国家参加奥运的资格如何获得?运动员要证明他有那个国家的 nationality(而非 citizenship)。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代表中国参赛就要证明自己是中国人(Chinese,在此我不想纠缠于知乎上关于没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是否能叫中国人还是只能叫华人的问题),不需要中国国籍。

一个人在血统上是中国人的话,很容易证明自己是中国人,代表中国参赛。血统上完全不是中国人的话,需要通过长期定居中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而非中国国籍)。这就是中国提前多年跟外国运动员签约然后让他们定居在中国的原因。

第四,这些拥有外籍的中国人运动员是否放弃了原有国籍。这就是那个非常灰色问题了。既然谷爱凌和 Jeremy Smith 都提及到「在中国时就是中国人,在美国时就是美国人」,我觉得这不是巧合,而是提前在媒体训练中早就确定下来的标准说法。(在媒体可以自由提问和编写内容的国家里,公众人物在面对媒体之前会有专门的媒体训练,尤其是他们代表的组织安排的媒体训练,以确保他们不会说错话把组织拖下水。)

根据我看到的资料,谷爱凌是明确有中国护照的,Jeremy Smith 和其它完全没有中国血统的中国运动员不确定。

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然后在美国建立家庭的人都知道,如果子女出生时父母都没有绿卡都不是美国公民的话,中国政府会把他看作中国公民。如果出生在美国境内,美国政府会把他看作美国公民。美国会给他签发美国护照,中国会在他成年之前给他签发旅行证,两个国家互相不承认对方给他的国籍和证件。这是获得事实双重国籍的方法,这种事实双重国籍的实际效果就是「在中国是中国公民,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这跟运动员使用的标准答案一致,难道这只是巧合?

所谓 18 岁时必须选择一个国籍的说法,准确来说是看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部门如何操作。真正检查你是否放弃美国国籍、不放弃不批准中国护照申请的就靠这一个部门。长期在中国生活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中国有墙的地方就有门,越是谨慎死守的墙就有越隐蔽的后门……(如果你有办法在出生后立即回中国然后当做在中国出生来上户口的话,这一步直接跳过。不相信能这样操作?有墙的地方就有门。)

如果那些没有中国血统的中国选手有中国国籍(citizenship)的话,我猜测就是对成年人进行相同的操作。只要中国觉得有需要,完全可以让他们入籍,入籍后中国就不再承认他们的外国护照,这不违背中国的原则。他们事实上同时还是美国(或其它国家)的公民,他们从没有向美国宣布放弃美国国籍。效果跟中国公民在美国生的子女一样。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务院的网站写着:拥有美国的双重国籍人员在进出美国时必须使用美国护照,所以这些美国运动员在美国时必然是美国人,美国不接受他们使用中国护照进入美国,即使他们有中国护照。这个网站上还写着:美国公民加入其它国家国籍并不影响他的美国国籍,但如果他年满 18 岁的话他有权选择主动放弃美国国籍。因此,这些美国运动员即使获得了中国国籍,也不会自动失去美国国籍,除非他们选择主动放弃。

不过这些运动员是否有中国国籍真的不重要,只要他们在中国定居足够的时间就能自认为中国人然后代表中国参赛。

第五,为什么这些运动员愿意代表中国参赛,尤其是中国从不参赛的项目。这个问题比上面的所有事情都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美国不可能入选奥运参赛队伍。在不能参加奥运和以另一个国家的身份参加奥运之间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实在太容易了。

参考资料:


user avatar

搞发明的真多,中国法律的管辖权规定是明明白白的属地兼属人,就是跳出来一帮小粉红努力要洗成只属地不属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