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苏德战争,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当时1941年十月份,苏联冬天来临,为啥德军不在这个时?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1941年十月苏德战争德军为什么不停止进攻转为过冬”这个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对那段历史产生的疑问。其实,德军在1941年10月并没有停止进攻,而是全力以赴地试图在冬季来临前解决掉苏联。至于为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以及最终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德军当时面临的是一个非常紧迫的时间表。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也就是入侵苏联的战略,核心目标是速战速决。他坚信苏联内部存在严重的腐朽和矛盾,一旦开战就会迅速崩溃。这个计划的时间节点设定的很关键,他们希望在冬季到来之前,也就是10月或11月之前,就能彻底击败苏联的主要抵抗力量,占领关键的战略要地,迫使苏联投降。

为什么是“冬季前”?

1. 闪电战的设想: 德军在波兰、法国等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闪电战”(Blitzkrieg)的战术思想。这种战术依赖于快速的机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分割包围、消灭敌军主力。然而,闪电战的核心是速度和主动权,一旦陷入僵持,尤其是在严酷的冬季条件下,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和后勤补给将面临巨大挑战。他们没有为持久战做充分的准备,更没有为在俄国漫长而严酷的冬季作战进行深入的规划和物资储备。

2. 情报的误判: 德国军方和政治领导层对苏联的实力和抵抗意志存在严重误判。他们低估了红军的韧性和苏联广袤的国土所带来的消耗能力。他们认为,一旦莫斯科陷落,整个苏联的抵抗就会瓦解,因此将攻占莫斯科视为首要目标。

3. 政治和宣传的压力: 德军的胜利在德国国内和占领区造成了巨大的宣传效应。希特勒需要持续的胜利来维持其政权的合法性和民众的支持。如果战争在秋末冬初停止,而莫斯科仍未攻下,这无疑会是一个政治上的打击,也会让外界看到德军并非不可战胜。

“台风行动”——德军在10月的最后冲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军在1941年10月发动了代号为“台风行动”(Operation Typhoon),这是对莫斯科发动的最后总攻。尽管苏联的冬天即将到来,但德军并没有选择停止,而是孤注一掷地加速前进。

1. 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 为了实现速胜,德军将大量兵力集中在中央集团军群,目标直指莫斯科。他们试图通过快速的推进,包围和歼灭莫斯科周边的苏军主力,迫使莫斯科投降。

2. 秋季泥泞的挑战: 实际上,德军在10月就已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只不过这些挑战并不是来自冬季的严寒,而是来自“拉斯普季卡”(Rasputitsa)——俄国的特有现象,即秋季的大雨导致地面泥泞不堪。这种泥泞严重阻碍了德军的机械化部队的行进,坦克和卡车经常陷在泥沼中动弹不得,极大地削弱了其机动优势。这已经预示着冬季的到来将带来更严峻的考验。

3. 后勤的困境: 德军的后勤补给线随着战线的拉长而变得越来越脆弱。他们低估了占领如此广阔的土地所需的后勤保障难度,特别是在道路不发达的苏联境内。秋雨和泥泞使得本已紧张的后勤更加雪上加霜。

为什么不能停止,转为过冬?

从德军的角度来看,停止进攻并转为过冬有几个巨大的弊端:

错失良机: 他们认为,一旦在10月暂停,苏联就有时间来重整旗鼓、调集预备队,甚至在冬季到来后发动反攻。他们急于在苏联的防御体系彻底稳固之前解决问题。
缺乏准备: 德军的军服、装备、车辆等,都远未达到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长期作战的标准。他们的坦克和飞机在低温下性能会大幅下降,容易出现故障。燃料也可能冻结。士兵们穿着单薄的夏装和秋装,根本无法抵御俄国严酷的冬天。德军高层甚至认为冬季的到来将是苏联的优势,而他们并没有充分的物资和设备来应对。
战略心理: 德军的整个战略是建立在“速度”和“攻势”上的。一旦停止进攻,他们的士气可能会受到影响,也会向外界传递一个他们未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信号。

最终的结局

正是因为德军在10月选择继续全力进攻,试图在冬季到来前解决莫斯科问题,他们才在11月和12月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

莫斯科保卫战: 苏联人在严寒中坚守住了莫斯科,并且在12月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将精疲力竭、装备冻结、士气低落的德军赶出了莫斯科周边地区。
严冬的考验: 德军的装备普遍没有配备防寒装置,很多车辆无法启动,坦克炮塔冻住,士兵们因为缺乏足够的御寒衣物而大量冻伤甚至冻死。后勤补给更是几乎完全中断。

所以,德军在1941年10月没有停止进攻,并非他们不知道冬天即将来临,而是基于对战争进程的误判和速胜的迫切愿望,选择孤注一掷地发起对莫斯科的最后冲刺。然而,正是这次冲刺,让他们在随后的严冬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标志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彻底失败。他们错过了在泥泞的秋季休整并为冬季做准备的机会,也未能认识到苏联人民和国土的强大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先自动修正成11月吧,毕竟10月份德军忙着跟秋泥和两个包围圈内的苏军奋战。那么11月初的德军视角是怎样的呢?

  1. 10月的战役至少消灭了七十万苏军,让莫斯科门户大开
  2. 在向莫斯科进军途中,德军碰到了五花八门的苏军。有装备精良的部队,也有临时拼凑的民兵
  3. 尽管德军在10月的战役中损失了大量重装备(主要还是秋泥闹的),苏军的装备损失更大,至少打到11月初都没啥大规模反击(参考一个月前的基辅,苏军不要命地进攻古德里安的侧翼。之前的诸多战役也是一样,苏军疯狂反击德军,哪怕是白俄罗斯也有大规模坦克反冲击)
  4. 秋泥使得进攻极度缓慢,封冻后德军进攻速度将会加快
  5. 莫斯科附近森林较多,一旦稳定战线便极难突破(参考旋风行动和勒热夫,对双方都适用)

所以对于德军来说,冬天并不是致命问题,如何利用冬天才是问题。1941年11月是拿下莫斯科的最好时机,尽管遇到各种后勤问题,还是得赌一把。赌输了就赌输了,但是不赌怎么赢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1941年十月苏德战争德军为什么不停止进攻转为过冬”这个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对那段历史产生的疑问。其实,德军在1941年10月并没有停止进攻,而是全力以赴地试图在冬季来临前解决掉苏联。至于为什么他们如此执着,以及最终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德军当时面.............
  • 回答
    .......
  • 回答
    要评判郭德纲和姜昆谁的“价值更高”,这就像问苹果和橘子哪个更好吃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你个人更看重什么。两位都是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们的贡献、影响力、以及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光谱。姜昆:传承与改革的旗手,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姜昆,作为姜派相声的代表人.............
  • 回答
    郭德纲这次的绯闻,说实话,听了之后我心里也挺复杂的。毕竟他作为德云社的班主,这几年可以说是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又重新带到了大众视野里,影响力太大了。这次的绯闻传得也是有鼻子有眼的,听上去也挺让人揪心的。我看到网上不少讨论,各种猜测都有。有说这事儿是真是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很多人都想弄明白。我个人觉得.............
  • 回答
    郭德纲先生关于“淘汰欣赏水平高的观众”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折射出相声界,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或者一概而论。首先,从郭德纲先生自身的角度和德云社的运营模式来看:郭德纲先生作为德云社的创始人,他的首要目标毫无疑.............
  • 回答
    萨德事件以来,围绕乐天的舆论确实出现了广泛的抵制呼声。很多人不理解,既然萨德是美国部署的,为什么抵制矛头主要指向韩国企业乐天,而不是直接抵制美国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以及民众情绪的宣泄方式。为什么抵制矛头主要指向乐天?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与您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关于《环球时报》报道的呼吁世卫组织对德特里克堡进行彻查的网民请愿,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而且也牵扯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要评价它的“有用性”,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请愿的“直接目标”是什么。 它的初衷很明确:希望世界卫生组织(WH.............
  • 回答
    德雷蒙德·格林最近关于凯文·杜兰特的言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算得上是近期NBA舆论场上的一场“小风波”。要评价这些言论,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格林究竟说了什么,以及这些话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格林到底说了什么?格林最近的言论主要围绕着他与杜兰特在金州勇士时期共事的经历,以及他对杜兰特离开勇士加盟篮网.............
  • 回答
    评价郭德纲2016年教师节发布关于自己拜师经历的微博,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得结合当时的情境,还有老郭这人一贯的风格来分析。首先,得明确这事儿的背景:2016年教师节,一个本该致敬老师的节日。而郭德纲在这个日子发了这么一条微博,内容围绕着他的“拜师经历”。这本身就有个点在里面,而且.............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被免职的消息,确实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不仅仅是看表面的人事变动,更要结合华为智能驾驶业务的整体发展、行业竞争以及苏箐本人过往的贡献和影响。首先,从公开信息来看,这次人事变动的原因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优化组织结构,促进业务发.............
  • 回答
    毒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系统性的社会危机,其危害涉及个人健康、家庭关系、社会秩序和经济结构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贩毒与吸毒的骇人听闻的事实: 一、毒品的全球性生产与流通1. 毒品生产地分布 阿富汗:全球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占全球鸦片产量的80%以上,其战争与贫困环境为毒品种植提供了.............
  • 回答
    新中国建立以来,高考制度的演变以及其间出现的“工农兵大学生”现象,再到恢复高考,这是一段充满时代烙印和深刻社会变迁的历史。我从中看到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人才选拔机制的探索,以及一代代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机遇与挑战。一、 高考的肇始与早期探索(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新中国成立之.............
  • 回答
    关于德国占领青岛时修建下水道,并因此延用百年至今青岛不淹水的故事,大致是真的,但需要更详细和准确的阐述,其中也包含一些夸大和简化的地方。以下是关于这个故事的详细阐述,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一、 德国占领青岛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山东胶州湾地区,并于1.............
  • 回答
    六轴机器人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六个自由度的机械臂,通常用于工业自动化、焊接、喷涂、搬运等领域。理解六轴机器人的运动学,特别是DH(DenavitHartenberg)建模方法,对于机器人控制和仿真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DH建模方法,并解答一些常见的疑问。 六轴机器人DH建模方法详解DH建模方法.............
  • 回答
    “现代化就戕害了心灵和幸福感么?” 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即使是在《工程师的良知》这样的著作中,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工业革命带来的普遍影响,特别是对心灵和幸福感的负面解读入手,然后审视这些解读是否绝对或全面,并考虑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以及人们应对的方式。《工.............
  • 回答
    关于教育改革的设想:按专业分配不同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否具备可行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设想。总的来说,按专业分配不同的权值到不同科目是具备可行性的,并且在很多现代教育体系中,虽然不以“权值”这种直接的术语来表述,但其精神和核心理念已经以各种形式存在。 然而,要真正实现并发挥其积极.............
  • 回答
    关于《哆啦A梦》,你可能知道它是一部关于一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帮助一个普通小学生大雄的动画片。但在这部深受喜爱的作品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让这部经典更加有趣和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哆啦A梦》的冷知识,力求详细讲述:1. 哆啦A梦的名字由来与“铜锣烧”的误解 名字的含义: “哆啦”(.............
  • 回答
    站在丹妮莉丝·坦格利安的角度,考虑到她在那一刻的绝望、愤怒、背叛感和对她信念的坚守,以下是我大胆猜测她死前可能想说但没有说的话,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她站在君临的王座厅里,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木头和灰烬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一种让她浑身颤抖的冰冷。琼恩·雪诺,她曾经深爱着、信任着、视为未来希望的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