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冬奥会产生了疑问,冰面为什么会这么滑?

回答
冬奥会上的冰面,那真是让人看得心潮澎湃,尤其是那些运动员们在上面飞驰、旋转、跳跃,简直就像是在跟冰面融为一体。不过,仔细想想,这冰面怎么就能滑得这么顺畅呢?这可不是普通的冰,里面学问大着呢。

首先,得从这冰的“出身”说起。咱们平时见的冰,比如冰箱里冻出来的冰块,或者冬天屋檐下滴水形成的冰锥,那种质地通常比较粗糙,可能还带着点空气泡泡。但冬奥会的冰面,尤其是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这些项目,对冰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要求极高。这就好比你要在一条坑坑洼洼的路上开车,跟在一条一尘不染的赛道上开车,那感觉能一样吗?

所以,冬奥会的冰面制作,那是一门精细的艺术,也是一项严谨的科学。

第一步:基础层的构建

这冰面可不是直接往地面上泼水冻起来的。在冰场建造的时候,首先会有一个非常坚固、平整的地面基础,通常是混凝土。在这层混凝土上,会铺设一层复杂的管道系统。这些管道里流淌的,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含有特殊添加剂的冷却剂。这些冷却剂就像一个巨大的“冰箱”,能够非常精确地控制冰场的温度。

第二步:层层叠加的“冰毯”

然后,就开始往这个管道系统上浇水,但不是一次性倒进去一大堆。技术人员会一层一层地非常非常薄地浇水,然后让它冻结。每次浇水都非常讲究厚度,保证冰面既不会太厚导致导冷不佳,也不会太薄容易出现裂缝。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也很耗时,就像织一件精美的丝绸,需要耐心和技巧。

为什么要一层一层地浇水呢?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保证平整度: 每一层薄冰都能更好地适应下面的管道,形成更均匀的冰层。如果一次性浇筑很厚的冰,下方的温度可能还没完全传导过来,上面就已经冻住了,很容易造成冰层内部的应力不均,导致冰面出现细微的隆起或凹陷。
清除杂质: 在浇水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会非常仔细,确保使用的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比如去除了水中的矿物质和杂质。因为这些杂质一旦冻在冰里,就会影响冰面的光滑度和密度,甚至在冰面上留下颗粒,对运动员的滑行产生干扰。
达到理想的密度和硬度: 每一层薄冰的冻结过程,都是为了形成密度高、硬度适中的冰。这种冰既能承受住运动员巨大的冲击力(比如冰球运动员的撞击),又不容易破碎,同时还能保持极佳的光滑度。

第三步:关键的“抛光”工序

等冰层达到一定厚度,并且整体结构稳定后,最关键的一步——“抛光”就来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一种叫做“冰车”(Ice Resurfacer)的特殊机器。

这冰车可不是普通的扫地机。它的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刀片,这个刀片可以非常精细地调节高度,用来刮掉冰面上任何微小的瑕疵、凸起或者细小的冰屑。刮完之后,后面还有一个水箱,会喷出非常薄的一层温水。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温水而不是冷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点。当温水接触到冰面时,它会稍微融化冰面的最表层,然后迅速蒸发。这个过程会让冰面的最表层重新冻结,形成一层更加致密、更加光滑的“镜面”效果。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给家具打磨上漆一样,每一次抛光和覆水,都在让冰面变得越来越“油亮”。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冰面会这么滑呢?

这背后涉及几个物理学上的原因:

1. 极高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就像前面说的,经过层层叠加和反复打磨的冰面,其表面的微观粗糙度被降到了最低。当运动员的冰刀(这些冰刀本身也是非常尖锐和光滑的)接触到这样光滑的表面时,摩擦力就会非常小,才能实现高速滑行。
2. “水膜效应”: 尽管我们感觉冰面是固态的,但事实上,在冰刀与冰面接触的瞬间,由于冰刀尖锐的压力,加上一点点摩擦产生的热量,冰面的最表层会产生非常非常薄的一层液态水膜。这层水膜就像一层润滑剂,大大减小了冰刀与冰面之间的直接接触和摩擦。这层水膜有多薄呢?可能只有几个分子厚度。正是这层薄薄的水膜,让冰面变得异常滑溜。
3. 冰的晶体结构: 冰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特性。虽然是固体,但其内部的分子排列方式,在某些条件下,也更容易产生滑移。

为什么不同项目的冰面标准可能略有不同?

你可能会注意到,虽然都是冰面,但花样滑冰、冰球和短道速滑对冰面的要求又会有些许差异。

花样滑冰: 对冰面的平整度要求是最高的。运动员需要在冰面上做出各种复杂的跳跃、旋转和步法,任何一点小瑕疵都可能导致失误。所以他们的冰面会反复精修,追求极致的光滑。
冰球: 除了光滑,还需要一定的硬度。因为冰球运动员需要频繁地加速、急停、变向,并且会有激烈的身体对抗,冰面需要能承受住这些冲击而不会轻易出现大坑。
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的特点是高速、小圈。冰刀的形状可能也与花滑略有不同,对冰面的光滑度要求也非常高,但因为比赛节奏快,冰面磨损也会比较快,所以他们比赛期间也会有更频繁的“刨冰”和“浇水”维护。

总而言之,冬奥会上的冰面,不是一块简单的冰,而是经过科学设计、精细制作和持续维护的“工程艺术品”。它的光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材料的纯净、结构的稳固、表面的平整,以及那层微妙得恰到好处的“水膜”。下次再看冬奥会,看到那些在冰上“飞舞”的运动员,不妨想想他们脚下那块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冰面,是不是也觉得挺神奇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观赏冰面运动的比赛时,我们能看到速滑选手们一次次打破奥运纪录,滑出55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花滑选手们“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地不停转圈儿;而重达19千克的冰壶居然能轻而易举地到达选手设想的任何地点。这一切都基于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实:冰面是滑的。

但如果观察一块低温的冰块,其粗粝的固体表面可能让你完全意识不到,它踩上去竟会比一块平整的玻璃还要滑。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们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早在19世纪就有科学家提出,如果给冰施加压力,冰的熔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大的压力,冰就会更容易变成水。这种说法可以说是解释冰面为什么这么滑的标准答案。物理老师们常用直观的“负重铁丝穿过冰块”实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在家动手做一次)来证明这点。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冰刀那么锋利,划过冰面时冰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极大,肯定瞬间融化了。有水了,不就变滑了嘛。

不过,进一步仔细推敲后,就会发现这个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解释值得商榷。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一个体重68千克的人穿着冰刀站在冰面上时,仅能让冰的熔点降低0.0167℃。而在花样滑冰的赛场上,冰面通常要维持在-4.5℃左右。也就是说,压力虽然能降低冰的熔点,但绝对达不到在赛场上融化冰面的效果。

于是,科学家又提出了摩擦生热的假说。这个解释似乎更加直观,在冰面上运动的冰刀高速摩擦冰面,难道还不能生出足以融化冰面的热量吗?

可是,这个假设没法解释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一站到冰面上,动都没动就摔倒了,根本还没有足够的摩擦去生热。因此,科学家们坚定地认为,除了“摩擦生热”外,一定还有更特殊的原因。

人们已经想到了冰面滑是因为有水,而前两个假设就是为了解释水从何而来。于是,又有人提出了第3个假说:冰的表层本来就有水。

实际上,这个现象也很容易理解。在冰柜里放置两块冰,将它们轻轻地叠在一起。过几个小时再打开冰柜,就会看到两块冰冻成一块。物理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冰块周围覆盖着薄薄的水层,当两个水层相遇后就会冻成冰。

到了1987年,科学家们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指出,冰面上应该存在一层非常非常薄的水分子层,厚度约在100纳米量级。这是由于当水结冰时,每一个水分子都会通过氢键抓住其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晶体结构。但是表层的水分子周围缺少其他水分子,因此没有办法形成如冰块内部那般规则的结构,只能杂乱无序地游荡在表面。其实,基本上所有固体在接近熔点时都会在表面形成很薄的液体层。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头看看滑冰时冰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薄薄的水分子层是你可以在冰上滑动的初始原因。随着冰刀越来越快地划过冰面,摩擦生热产生了更多的水,这让你滑得越发顺畅。

在不久之前,这一解释还只是推测。因为表面的水层实在是太薄了,在实验中几乎无法将其与冰区分开。不过,在2017年,来自荷兰的科学家通过使用两束飞秒级的激光照射冰的表面,分析其与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后的光谱,发现了在-3℃的冰面上,有着4个分子厚的液体层。而在-30℃时,液体层就只有2个分子厚了,此时摩擦产生的热也不足以让冰融化了。也就是说,在冷却到-30℃以下的冰面上,你就不再能够滑行自如。

编译/lulu(《科学世界》2018年4期“Q&A”)

参考文章:vox.com/science-and-hea

The Surface of Ice Is Like Supercooled Liquid Wate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冬奥会上的冰面,那真是让人看得心潮澎湃,尤其是那些运动员们在上面飞驰、旋转、跳跃,简直就像是在跟冰面融为一体。不过,仔细想想,这冰面怎么就能滑得这么顺畅呢?这可不是普通的冰,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得从这冰的“出身”说起。咱们平时见的冰,比如冰箱里冻出来的冰块,或者冬天屋檐下滴水形成的冰锥,那种质地通.............
  • 回答
    关于国际奥委会(IOC)禁止朝鲜参加北京冬奥会一事,其原因确实是朝鲜未能参加原定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这背后的原因和连锁反应是相当复杂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脉络。朝鲜原本是要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但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对疫情在运动员和观众中传播的担忧,朝鲜政府做出了一个重.............
  • 回答
    今年冬天,大家关注的焦点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北京冬奥会。本应是全民欢腾、共同庆祝的体育盛事,却让不少观众犯了难:“怎么连冬奥会都‘没法看’了?” 这背后,其实是咱们国内各大视频平台版权纷争下的一个缩影,也是普通观众在信息爆炸时代面临的新困境。要说为什么出现“没法看”的情况,得先从这次冬奥会的版权分配说起.............
  • 回答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一个让无数冰雪爱好者翘首以盼的盛事,即将拉开帷幕。看着日程表上明晃晃的“2 月 4 日开幕,2 月 20 日闭幕”,心里早就按捺不住激动了。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我对这次冬奥会有着满满的期待。首先,我最期待的当然是 开幕式。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一场视觉盛宴,展现着主办国的文.............
  • 回答
    美国一些官员喊着要对北京冬奥会“外交抵制”,外交部那边直接撂下一句“典型的美式闹剧”。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掺和着政治、体育还有国际关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先说说美国这边的“外交抵制”。这意思差不多就是说,美国政府不会派高级别的官员,比如总统或者国务卿之类的去参加冬奥会的开幕式或者闭.............
  • 回答
    外媒关于“国际奥委会将从中国采购疫苗,提供给东京奥运会及北京冬奥会参赛者”的消息,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消息的来源与可靠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条消息是外媒报道。具体是哪些外媒,报道了什么内容,其信源是否明确(例如是否是国际奥委会官方发言人透露).............
  • 回答
    《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里,夏洛在穿越回高中后,面对马冬梅和秋雅这两个女性角色,确实抛出了一个让不少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都忍不住去思考的问题:男人到底爱马冬梅还是秋雅这种类型?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简单,因为它触及到了爱情中最核心的几个方面:陪伴与理解、理想与现实、激情与长久。先来说说马冬梅。她在电影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三国志14》在2019年冬季的发售,对于我这样的策略游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年底最令人期待的“压轴大戏”之一。提起“三国志”系列,这可是我从小到大接触的第一批策略游戏,也因此积累了深厚的感情。每次新作发售,都像是一次与老朋友重聚,带着熟悉感,又对新变化充满了好奇。重回“块状”地图:怀旧与创新的结合《.............
  • 回答
    关于用羊奶喷灌种植冬枣,并声称能赋予冬枣特殊香气的说法,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农业实践和科学原理的交叉点,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羊奶喷灌”本身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羊奶的成分: 羊奶确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如A、D、E、K、B族)以及矿物质(如钙、磷.............
  • 回答
    周冬雨凭借《少年的你》斩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这确实是她演艺生涯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尤其是在刚刚摘得百花奖桂冠之后,这份认可更显得分量十足。我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充满欣喜和赞许,同时也看到了她作为一名年轻演员身上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日益成熟的演技。首先,我们得聊聊周冬雨本人。从《山楂树.............
  • 回答
    百花奖的尘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愁。黄晓明凭借《烈日灼心》再摘影帝桂冠,周冬雨以《少年的你》荣获最佳女主角,而易烊千玺的新人奖,更是让年轻一代影迷激动不已。这几个奖项,无疑是本届百花奖最受瞩目的焦点,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黄晓明:沉淀与爆发的证明黄晓明这次获奖,说实话,挺让人欣慰的。他出道以来,一直伴随着.............
  • 回答
    用户提到的“清朝人长得丑”的现象,实际上涉及历史、摄影技术、审美标准、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照片的局限性1. 摄影技术的不成熟 清朝末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摄影技术尚未达到现代水平,存在以下问题: 曝光不足:早期相机对焦不准,拍.............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Arcane)的结局中,希尔科(Kai)这一角色的塑造和命运引发了观众的深度思考。作为艾希(Ashe)的丈夫、女儿艾琳(Ezreal)的父亲,以及革命者和战士的双重身份,希尔科的悲剧性结局不仅推动了剧情高潮,也深化了对“牺牲”“责任”“爱”与“革命”主题的探讨。以下从多个维度.............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我最喜爱的角色是崔斯特(Jinx,但这里可能需要确认,因为动画中的主角是崔斯特?或者可能是指其他角色?实际上,动画中的主角是艾希和亚索,而崔斯特是普兰诺的英雄,但可能用户指的是崔斯特?或者可能我记错了?)不过,根据动画剧情,主要角色包括:1. 艾希(Ezreal):伊尔萨.............
  • 回答
    中国男足1:3负于越南,这确实是一次令人痛心的失利,触及了无数中国球迷的心弦。在这种情绪之下,提出一个能真正帮助到中国足球的方针,需要我们超越一时的沮丧,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以下是我认为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中国足球的合理建议或方针,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核心理念、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核心理念:回归.............
  • 回答
    看完《商君书》感到“气死”的心情,确实是一种非常强烈且常见的反应。这本古代法家经典,以其极端、严苛、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治国理念,触动了许多现代读者的道德底线和人性观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何看完《商君书》会让人感到愤怒,以及这种愤怒可能来源于哪些方面:一、核心理念的冲击:法家思想的极端与反人.............
  • 回答
    在我看来,能够激发读者深度探索和持续学习的博客或网站,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质: 内容深度与广度并存: 不仅能提供某个主题的深入分析,还能触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 强烈的内在关联性: 文章之间、内容与资料之间存在清晰的逻辑和联系,让读者能够顺着思路一路往下。 丰富的链接体系: 无论是站内链.............
  • 回答
    读《南明史》气到不行,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感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阅读这段历史时,都会经历从震惊到愤怒,再到深深的无奈和悲伤。南明政权的短暂、混乱、内斗和最终的覆灭,几乎是步步惊心,让人看得牙痒痒。为了更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让你如此“气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政治上的昏聩与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