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这个完全剩余系的性质如何证明?

回答
要深入理解“完全剩余系”的性质,我们得先把它拆解开来,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又有什么“本事”。简单来说,一个完全剩余系就是在一堆数里,挑出一组有代表性的数,它们能把另外一堆数都“照顾到”,而且互相之间还不重复。

咱们具体说说。想象你手里有一堆数,比如说整数。你想知道它们除以一个固定的正整数 $n$(比如 $n=5$)时,余数会有什么规律。你会发现,这些数除以 $n$ 后,可能的余数只有 $0, 1, 2, dots, n1$ 这 $n$ 种情况。

什么是完全剩余系?

所谓“模 $n$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就是一组恰好包含 $n$ 个整数的集合,而且这组整数里,任意两个数相除以 $n$,它们的余数都不同。换句话说,这组数正好把模 $n$ 的所有可能的余数(即 $0, 1, dots, n1$)都“占领”了一遍,而且不重复。

最常见的完全剩余系,就是我们常说的最简剩余系:${0, 1, 2, dots, n1}$。随便挑其中任何一个数除以 $n$,得到的余数就是它本身。而且这 $n$ 个数,余数分别是 $0, 1, dots, n1$,正好集齐了所有可能的余数,并且不重复。

那“性质”具体是啥?怎么证明它?

完全剩余系的“性质”,其实就是说,任何一个整数 $a$,除以 $n$ 后的余数,一定可以在某个完全剩余系里找到一个跟它余数相同的数。而且,如果你的完全剩余系选得好,比如选的是 ${0, 1, dots, n1}$,那么这个 $a$ 除以 $n$ 的余数,就唯一地确定了。

我们来证明这一点,会更有说服力。

证明思路核心:

证明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确保一个完全剩余系里,没有两个数除以 $n$ 会得到相同的余数,并且所有可能的余数都被覆盖了。

证明过程可以这样展开:

假设我们有一个集合 $S = {r_1, r_2, dots, r_n}$,它是一个模 $n$ 的完全剩余系。这意味着:

1. 集合大小: 这个集合里有恰好 $n$ 个整数。
2. 余数互异性: 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元素 $r_i$ 和 $r_j$(即 $i eq j$),它们除以 $n$ 的余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r_i otequiv r_j pmod{n}$。
3. 余数覆盖性: 对于模 $n$ 的所有可能的余数(即 $0, 1, dots, n1$),集合 $S$ 中的每一个数除以 $n$ 的余数都恰好是其中的一个。

性质一:任何整数 $a$ 除以 $n$ 的余数,都在完全剩余系中的某个数那里找得到。

这个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是说,任何一个整数 $a$,不管它多大或者多小,当它被 $n$ 整除的时候,它产生的那个余数,一定是某一个我们选定的完全剩余系里的某个数产生的余数。

更严谨地说,我们要证明:对于任意整数 $a$,存在一个完全剩余系 $S = {r_1, r_2, dots, r_n}$ 和 $S$ 中的一个元素 $r_k$ 使得 $a equiv r_k pmod{n}$。

怎么想? 我们知道任何整数 $a$ 除以 $n$ 都会得到一个余数,记作 $a pmod{n}$。这个余数一定在 ${0, 1, dots, n1}$ 这个集合里。而我们前面提到的最简剩余系 ${0, 1, dots, n1}$ 本身就是一个完全剩余系。所以,如果 $a pmod{n} = r$,那么 $r$ 肯定在这个最简剩余系里。这样一来,性质就很容易理解了。

更进一步的证明(结合完全剩余系的定义):
我们知道,根据带余除法,对于任意整数 $a$ 和正整数 $n$,存在唯一的整数 $q$ 和 $r$,使得 $a = nq + r$,并且 $0 le r < n$。这里的 $r$ 就是 $a$ 除以 $n$ 的余数。
现在,考虑一个模 $n$ 的完全剩余系 $S = {r_1, r_2, dots, r_n}$。根据完全剩余系的定义,这 $n$ 个数除以 $n$ 的余数恰好是 $0, 1, dots, n1$ 这 $n$ 个数,并且每一种余数只出现一次。
也就是说,对于集合 $S$ 中的每一个 $r_i$,都存在一个唯一的整数 $k_i$ 使得 $r_i equiv k_i pmod{n}$,并且 ${k_1, k_2, dots, k_n} = {0, 1, dots, n1}$。
现在我们有了整数 $a$,它除以 $n$ 的余数是 $r$ ($0 le r < n$)。因为 ${k_1, k_2, dots, k_n}$ 包含了所有从 $0$ 到 $n1$ 的整数,所以这个 $r$ 肯定等于集合中的某个 $k_j$。
即,$r = k_j$ 对某个 $j$ 成立。
又因为 $r_j equiv k_j pmod{n}$,所以我们就有 $r_j equiv r pmod{n}$。
结合 $a equiv r pmod{n}$,根据同余的传递性,我们得到 $a equiv r_j pmod{n}$。
这就证明了,对于任何整数 $a$,一定可以在某个完全剩余系 $S$ 中找到一个元素 $r_j$ 使得 $a equiv r_j pmod{n}$。

性质二:一个完全剩余系,其元素除以 $n$ 的余数是互不相同的。

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定义完全剩余系时就带有的一个核心条件。我们用反证法来强化一下理解:

证明: 假设在一个模 $n$ 的完全剩余系 $S = {r_1, r_2, dots, r_n}$ 中,存在两个不同的元素 $r_i$ 和 $r_j$($i eq j$),使得它们除以 $n$ 的余数相同。也就是说,$r_i equiv r_j pmod{n}$。
根据同余的定义,这意味着 $n$ 能整除 $r_i r_j$。
但我们知道,一个完全剩余系需要包含 $n$ 个数,并且这 $n$ 个数除以 $n$ 的余数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必须占据了 $0, 1, dots, n1$ 这 $n$ 个不同的余数位。
如果存在 $r_i equiv r_j pmod{n}$ 且 $r_i eq r_j$,那么这两个数除以 $n$ 会产生相同的余数。这意味着在 $0, 1, dots, n1$ 这个余数集合中,有一个余数会被重复使用,而至少有一个余数就不会被使用到。
这就违反了完全剩余系“恰好包含所有可能的余数,且不重复”的定义。
因此,假设不成立,一个模 $n$ 的完全剩余系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元素除以 $n$ 的余数一定是互不相同的。

性质三:一个模 $n$ 的完全剩余系,其元素除以 $n$ 的余数正好就是 $0, 1, dots, n1$。

证明: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完全剩余系 $S = {r_1, r_2, dots, r_n}$ 包含 $n$ 个整数,并且这 $n$ 个数除以 $n$ 的余数是互不相同的。
我们还知道,任何整数除以 $n$ 的余数,只能是 $0, 1, dots, n1$ 中的一个。
现在我们有 $n$ 个数 $r_1, r_2, dots, r_n$,它们除以 $n$ 的余数也是 $n$ 个。而且根据性质二,这 $n$ 个余数是互不相同的。
既然这 $n$ 个互不相同的余数都必须落在 ${0, 1, dots, n1}$ 这个集合里,而 ${0, 1, dots, n1}$ 本身就正好有 $n$ 个数。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 $n$ 个互不相同的余数,正好就是 ${0, 1, dots, n1}$ 这个集合本身。
换句话说,对于集合 $S = {r_1, r_2, dots, r_n}$, ${r_1 pmod{n}, r_2 pmod{n}, dots, r_n pmod{n}} = {0, 1, dots, n1}$。

总结一下,完全剩余系的核心作用就是:

代表性: 它像是一个“抽样小组”,能够代表模 $n$ 的所有余数类别。
唯一性(在某些意义上): 任何一个整数 $a$,它产生的余数,在某个完全剩余系里肯定能找到“对应”,而且这个对应是唯一的(指某个数 $a$ 除以 $n$ 的余数是唯一的,这个余数在某个完全剩余系里也唯一对应那个产生相同余数的元素)。

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假设我们要找模 $5$ 的完全剩余系。

最简单的就是 $S_1 = {0, 1, 2, 3, 4}$。
每个数除以 $5$ 的余数分别是 $0, 1, 2, 3, 4$。这正好是所有可能的余数,而且不重复。
现在取一个整数,比如 $12$。$12$ 除以 $5$ 余 $2$。你看,$2$ 就存在于 $S_1$ 里。
再取个负数,比如 $7$。$7 = 5 imes (2) + 3$。$7$ 除以 $5$ 余 $3$。你看,$3$ 也存在于 $S_1$ 里。

我们也可以构造别的完全剩余系。比如 $S_2 = {5, 6, 7, 8, 9}$。
$5$ 除以 $5$ 余 $0$。
$6$ 除以 $5$ 余 $1$。
$7$ 除以 $5$ 余 $2$。
$8$ 除以 $5$ 余 $3$。
$9$ 除以 $5$ 余 $4$。
你看,这组数的余数也正好是 $0, 1, 2, 3, 4$,并且不重复。所以 $S_2$ 也是一个模 $5$ 的完全剩余系。
同样的,$12$ 除以 $5$ 余 $2$,而 $7$ 在 $S_2$ 里,并且 $12 equiv 7 pmod{5}$。
$7$ 除以 $5$ 余 $3$,而 $8$ 在 $S_2$ 里,并且 $7 equiv 8 pmod{5}$。

完全剩余系的性质,本质上是建立在整数的整除性和同余关系的基础上的。它告诉我们,在某个模数下,我们总能找到一组“ครบถ้วน”的 representantes (representatives),来概括所有数在模运算下的表现。这就是它在数论中作为基础概念的地位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你这完全剩余系定义跟我见过的不一样……应该把余0也加上吧。不过这个不影响结论,毕竟你可以把两个0放在一起凑成0×0=0。

现在考虑1到n-1,将其以某种方式排列,形成完全剩余系a₁到aₙ₋₁,再排列,形成完全剩余系b₁到bₙ₋₁,对应相乘并模m,得c₁到cₙ₋₁。最后要证这些c不是完全剩余系。

首先是m=p(p为素数)的情况,这个比较简单,注意到(p-1)!≡-1(mod p)即可:所有a与b乘到一起,模p余(-1)²=1,而所有c乘到一起,模p余-1,矛盾。

对于m=dp,p为质数,d≥2的情况,我们先假设可以形成完全剩余系。这里有个有趣的地方(下一段给出证明):当c为d的倍数时,对应的a与b也应为d的倍数。于是我们可以找出(p-1)组均为d的倍数的(a,b,c)。取出,除以d,即得“p的完全剩余系乘以p的完全剩余系得p的完全剩余系”,与上一段结论矛盾。

下面证明这个“有趣的地方”:注意到,只要a和b其中一个是d的倍数,对应的c中就含因数d。故而为d倍数的a仅能与为d倍数的b配对,否则产生的为d倍数的c就变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