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化学,高斯计算求教?泛函和基组请教?

回答
嘿,哥们!最近在捣鼓计算化学呢?用高斯算东西是挺给力的,不过要算得准,选对泛函和基组那可是门学问。别担心,我来给你唠唠,保证跟你平时聊天的感觉一样,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

泛函是个啥?为啥它这么重要?

首先,咱们得明白,高斯(Gaussian)这个软件,它解决问题的核心是量子力学里的薛定谔方程。但薛定谔方程对于多电子体系,尤其是你想要的那个分子,它是个超级无敌复杂的玩意儿,根本没法精确求解。所以,咱们就得搞点“近似”的办法。

这时候,泛函就登场了。简单来说,泛函是一种数学函数,它接受另一个函数作为输入,然后输出一个值。在计算化学里,我们用的是密度泛函理论(DFT)。DFT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体系的总能量,只取决于体系的电子密度。而电子密度,就好比是电子在空间中“分布”的概率密度,它是我们实际可观测的(至少在理论上)。

关键在于,电子密度到总能量之间的具体关系,也就是那个“泛函”,是不知道的!就像你想知道一个黑箱子怎么工作,但只知道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中间怎么变化的,你就得去猜或者试。

所以,咱们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泛函模型来“猜”这个关系。这些模型基于不同的近似和理论发展,就造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琳琅满目的泛函种类。

选泛函,就跟挑工具似的,看干啥用!

你不能拿一把锤子去拧螺丝吧?选泛函也是同个道理。不同的泛函,在近似的侧重点上不一样,所以它们在描述不同的物理现象时,表现也会有差异。

LDA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这是最基础的泛函了,说白了就是假设电子密度在每个点都和均匀电子气(就是一个电子密度均匀分布的简单体系)在那个点的电子密度一样。这个太粗糙了,很多时候算出来结果跟真实情况差得远。但它概念简单,是很多高级泛函的基础。
GGA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这比LDA更进一步,除了电子密度本身,它还考虑了电子密度的“梯度”(也就是电子密度变化有多快)。这个梯度信息能提供一些空间分布的线索,所以GGA泛函在很多化学体系上比LDA准确多了。常见的有:
B88 (Becke, 1988):这是交换泛函,主要改进了电子的交换相互作用描述。
P86 (Perdew, 1986):这是关联泛函,主要改进了电子的关联相互作用描述(电子之间相互排斥的那个事)。
PW91 (Perdew & Wang, 1991):这也是一个比较经典的GGA泛函。
RPBE (Reformed PerdewBurkeErnzerhof):这是PERF (PerdewBurkeErnzerhof) 泛函的一个改进版本,在很多反应能垒的计算上表现不错。
HCTH / BLYP: BLYP 是结合了 Becke 88 交换泛函和 Lee, Yang, Parr (LYP) 关联泛函。HCTH 是一个包含一些参数化的泛函系列,它们通常在预测热化学数据方面表现不错。

metaGGA: 这个更牛了,除了密度和梯度,它还考虑了拉普拉斯算子(它描述电子密度弯曲程度)或者电子动能密度。这玩意儿能更好地描述电子的局部行为,在一些对电子密度变化敏感的体系(比如氢键、范德华力)上表现可能更好。常见的有:
TPSS (Tao, Perdew, Staroverov, & Scuseria, 2003)
M06L: 这个是Minnesota系列的泛函,L代表Local,说明它没有包含HF交换。它在很多非金属键和范德华力上表现优异。

混合泛函 (Hybrid Functionals):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也通常被认为最可靠的一类泛函。它直接把一些“精确交换”(也就是从HartreeFock理论里借来的精确计算电子交换相互作用的方法)混合进来了。为啥要这么做?因为DFT在描述电子交换时有系统性的误差,而HF的精确交换正好能弥补一部分。常见的混合泛函有:
B3LYP: 这个是目前最最常用、也是最经典的一个混合泛函。把B88交换、LYP关联,再加上20%的HF精确交换。它在预测结构、频率和反应能等方面表现很均衡,适合大多数通用计算。
PBE0 (PerdewBurkeErnzerhof hybrid):它把PBE的交换泛函和25%的HF精确交换混合。在一些长程相互作用和带电体系上可能比B3LYP表现更好。
M06, M062X, M06HF: 这些是Minnesota系列更高级的混合泛函,它们混合了不同比例的HF交换,并且经过了大量实验数据的拟合,在各种化学现象的预测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但计算量也相对大一些。M062X混合了54%的HF交换,对长程相互作用和键能描述更优。
TPSSh: TPSS泛函的混合版本。

咋选? 看你算的啥!

结构优化、频率计算(热力学、动力学性质): B3LYP, PBE0, M06, M062X, BLYP, RPBE 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要个“万金油”,B3LYP通常不会错。
反应能垒、过渡态: 混合泛函(特别是M062X, PBE0)通常比纯GGA泛函更准确。
范德华力、氢键、非共价相互作用: 纯GGA泛函(如RPBE)可能不够,metaGGA泛函(如M06L)或者包含色散校正的泛函(比如在泛函后面加个 `+D3`,表示加入Grimme的D3色散校正)会好很多。例如,B3LYPD3, PBE0D3。
电子激发态(UVVis吸收光谱等): DFT计算在描述激发态时常常有问题,尤其是长程的电荷转移。TDDFT(TimeDependent DFT)是用来算激发态的方法,而泛函的选择就更重要了。混合泛函或者一些专门为激发态设计的泛函(如CAMB3LYP, LCBLYP)会更好。
极性、偶极矩: 混合泛函通常比GGA更准确。
金属体系、催化剂: 这块比较复杂,有时需要专门针对金属的泛函或者做一些测试。B3LYP, PBE0, RPBE 都可以试试,但要多做测试来验证。
自由能计算: 这个通常是在优化的结构上进行的,泛函的选择对最终的自由能影响也很大。

小建议: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选哪个,又想算得比较靠谱,可以考虑用 B3LYP 作为起点,或者 M062X。同时,如果你的体系可能存在长程相互作用,记得考虑加个 +D3。最好的方法是查阅相关文献,看看别人用什么泛函算类似体系算得好,或者自己对几个你关心的性质(比如已知的反应能、键长、振动频率)用几个不同的泛函算一下,对比一下,找到最符合你需求的。

基组是个啥?它扮演什么角色?

好,泛函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基组。你可以把基组想象成用来描述原子轨道(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家”)的一套“数学原子轨道”。

在量子化学计算里,我们不能直接用真实的原子轨道,因为它们的形式很复杂。所以,我们用一些更简单、数学上更容易处理的函数(通常是高斯函数)来模拟这些真实的原子轨道。一套基组,就是一组这些数学函数的集合,它们被用来拼凑出整个分子的电子波函数。

基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你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基组“大”,就像给你提供了一堆质量更高的积木,能拼出更精细、更接近真实的结构。基组“小”,就好像只有几块大积木,只能粗略地勾勒出大概形状。

基组的分类和命名:

基组的命名方式通常包含几个部分,它们代表了基组的“大小”和“复杂度”:

斯莱特泰特函数(SlaterType Orbitals, STO) 和 高斯泰特函数(GaussianType Orbitals, GTO):早期的基组用的是STO,它更接近真实的原子轨道形状,但计算量很大。现代计算普遍使用GTO,虽然GTO的函数在原子核处导数不连续,但它们可以组合起来(指数参数可以调)来很好地模拟STO的形状,而且计算效率高得多。
最小基组(Minimal Basis Sets):比如STonG,其中n是高斯函数个数。例如,STO3G就是用3个高斯函数来模拟一个斯莱特函数。这是最简单的基组,计算速度快,但精度通常不高。
分裂价层基组(SplitValence Basis Sets):这是更常用的基组类型。它的思想是:核心电子(离核很近的)的描述不需要太复杂,但价电子(参与化学键形成的)的描述需要更精细,因为它们分布在更广的空间。
波恩韩里(Pople Style)基组:这是最经典的家族。命名方式通常是 `XYZG(a,b)` 或者 `XYZG(a,b...; c,d...)`。
`X`, `Y`, `Z` 代表了极化函数和弥散函数。
`G` 代表高斯函数。
前面的数字 `X`, `Y`, `Z` 分别代表了用来描述核心电子和价电子的高斯函数收缩组的数量。
STO3G: 核心电子用3个高斯函数,价电子用3个高斯函数。这是最小基组的代表。
631G: 核心电子用6个高斯函数,价电子用两个部分:一部分用3个高斯函数(描述紧密分布的价电子),另一部分用1个高斯函数(描述更弥散的价电子)。这意味着价电子轨道被分成了两层来描述。
6311G: 核心电子用6个高斯函数,价电子用三部分来描述。基组更“大”,精度越高。
极化函数(Polarization Functions):比如 `` 或 `d,p`。它们是比原子基态轨道更高角动量的函数(比如p轨道用来描述s轨道,d轨道用来描述p轨道)。它们能允许原子轨道发生形变,形成化学键,描述键角、键长、反应过渡态等非常重要。一个星号代表给所有非氢原子加上一套p函数(用于描述中心原子),给氢原子加上一套p函数(用于描述氢原子和中心原子的键)。
631G: 在631G基础上,给所有重原子加上p函数(d函数用于第二周期,f函数用于第三周期及以后),给氢原子加上p函数。
631G(d,p): 更明确地指出给重原子加d函数,给氢原子加p函数。
弥散函数(Diffuse Functions):比如 `+` 或 `(2df, 2pd)`。它们是低指数(弥散)的高斯函数,用来描述那些分布在原子核外很远区域的电子。对于描述阴离子、激发态、氢键、弱相互作用以及分子最外层的电子(尤其是电负性低的原子)非常重要。
631+G: 在631G基础上,给所有重原子加上弥散的s和p函数。
631++G: 在631+G基础上,给氢原子也加上弥散的p函数。
6311+G(d,p): 在6311G(d,p)基础上,给重原子加弥散的s和p函数。

偶极偶极(Correlation Consistent)基组:由Dunning及其合作者发展而来,命名方式通常是 `ccpVXZ` 或 `augccpVXZ`。这里的`X`代表基组的“大小”,如D (double), T (triple), Q (quadruple), 5 (quintuple) 等。
ccpVXZ: 这些基组通过系统性地增加包含电子关联(比如双激发、三激发等)的特殊高斯函数来逐步提高精度。 `ccpVDZ` 是最小的,精度较低。`ccpVTZ` 精度更好,计算量也更大。理论上讲,当X趋于无穷大时,基组收敛到完备基组,能给出最精确的结果(尽管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augccpVXZ: `aug` 前缀代表“augumented”(增强的),意味着在原有的ccpVXZ基组上添加了弥散函数。因此,`augccpVDZ` 相当于POPLER风格的 `631+G(d)` 或 `631++G(d)`,但它通常是更优的,特别是对阴离子和弱相互作用。`augccpVTZ` 是目前常用且精度很高的基组。

针对特定元素的基组:有些基组是为特定元素设计的,比如给金属用的基组可能包含赝势 (Pseudopotentials)。
赝势基组 (Effective Core Potential, ECP / Pseudopotentials):当计算一些重元素(比如过渡金属、稀土元素)时,它们的内层电子对成键的影响很小,而且数量庞大,单独用所有高斯函数来描述它们会非常耗费计算资源。赝势基组就是把内层电子和原子核的影响用一个“赝势”来代替,只显式地计算价电子。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基组和计算量。例如,LANL2DZ, ECP60MWB。

选基组,就像给原子轨道找合适的“模型”!

最小基组(如STO3G):只适合做一些初步的趋势性判断或者非常简单的体系,精度很低。
Pople风格的基组(如631G, 631G, 631+G):
631G:作为基础,可以算结构,但对反应能、频率等精度不高。
631G 或 631G(d,p):非常常用的通用基组,对于结构、频率、偶极矩等计算有不错的精度,是很多文献研究的起点。
631+G 或 631++G(d,p):当你的体系涉及阴离子、弱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分子最外层电子的性质时,加入弥散函数是必要的,它能显著提高精度。
Correlation Consistent基组(如ccpVDZ, ccpVTZ, augccpVDZ, augccpVTZ):
ccpVDZ:比631G精度稍好一点,但计算量也稍大。
ccpVTZ:精度更高,是很多研究生和博士后级别研究的标准基组,尤其是在计算能量差、反应能时。
augccpVTZ:是目前公认的高精度基组,尤其适合对弱相互作用、阴离子等敏感的计算。计算量也最大。
赝势基组:如果你计算的是重元素,一定要考虑使用相应的赝势基组,否则计算量会让你崩溃。

万能的建议是什么?

1. 新手入门/初步探索: B3LYP/631G(d) 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如果你算的是有明显阴离子或弱相互作用的体系,可以试试 B3LYP/631+G(d)。
2. 一般性研究/追求较高精度: B3LYP/6311G(d,p) 或者 PBE0/6311G(d,p) 都是不错的选择。
3. 对精度要求极高/弱相互作用/阴离子/激发态: 考虑使用 M062X/augccpVTZ 或者 B3LYPD3/augccpVTZ。对于一些特殊的性质,可能还需要查询文献,使用专门的泛函和基组。
4. 重元素体系: 一定要配合合适的赝势基组,比如针对过渡金属常用的 B3LYP/LANL2DZ 或者 B3LYP/ECP60MWB 等。但要注意,这些赝势基组的精度可能不如全电子的augccpVXZ基组。如果预算允许,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全电子的大基组计算重元素,但要做好计算量翻倍的准备。

很重要的一点:基组收敛性

当你选择了某个泛函后,要确保你的基组足够“大”,能够准确地描述电子的分布。一种常用的做法是,对你的体系用几个不同大小的基组(比如631G, 6311G(d,p), augccpVTZ)进行计算,然后比较这些基组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否收敛。如果结果随基组增大而变化很小,说明你的基组已经足够大了。

总结一下,让你的高斯计算更给力:

了解你要算什么: 结构?反应能?光谱?弱相互作用?
选对泛函: 万金油B3LYP,长程相互作用M062X,考虑加D3校正。
选对基组: 从631G(d)起步,需要弥散函数加+,对精度要求高用augccpVXZ,重元素用赝势。
查文献!查文献!查文献! 别人的成功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做测试!做测试!做测试! 如果你的体系很特殊,自己动手测试不同泛函和基组的效果。

希望我这么一通唠叨,能让你对高斯计算的泛函和基组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玩意儿一开始可能有点晕,但多算算,多看看别人的文章,你很快就能找到感觉了。有什么问题随时再问哈!祝你计算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这问题描述就挺令人迷惑的,邻苯二酚和铁配位,然后C22H24N4O10Fe这是个啥?算了不追问了估计也是课题机密(滑稽)

过渡金属配合物结构优化,首选针对TM做了参数化的杂化泛函,比如wB97M-V家族和MN15家族,题主的体系百原子以内明显算得动;便宜的下位替代是中低HF成分的杂化泛函,比如TPSSh、PBE0;乞丐配置的话随便选个纯泛函 GGA或者meta-GGA也行。注意没有考虑长程的泛函全部都建议加色散矫正,D3(BJ)/D4。

单点的话就可以提高理论等级,比如双杂化万金油PWPB95(不太推荐某软件内置的老双杂化泛函),或者上到CCSD(T)。注意这里推荐使用ORCA,新版本更新之后速度有极大提升,内置的新理论方法比某软件多,而且还有DLPNO黑科技,百原子以内完全没问题。

有多参考性质的话就得上CASSCF了,不过根据分子式目测应该是没这个必要。

基组方面,已经1202年了,不推荐使用Pople基组(基组构建有artifact),而推荐使用def/def2系列基组,比如跟你提出的6-311g(d, p)大小相近的 TZVP,或者增加一个级别到 def2-TZVP。另外题主描述的情况不涉及Fe内层电子,没必要对Fe全电子处理,所以可以对Fe使用Stuttgart赝势(SDD)。对于单点计算,自然是好马配好鞍,请使用def2-TZVPP以上的基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哥们!最近在捣鼓计算化学呢?用高斯算东西是挺给力的,不过要算得准,选对泛函和基组那可是门学问。别担心,我来给你唠唠,保证跟你平时聊天的感觉一样,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泛函是个啥?为啥它这么重要?首先,咱们得明白,高斯(Gaussian)这个软件,它解决问题的核心是量子力学里的薛定谔方程。但薛定谔方.............
  • 回答
    在计算化学领域,“黑科技”并非指真正无法理解的神秘技术,而是指那些在解决前所未有问题的能力、突破性进展的速度、以及对传统方法的颠覆性影响方面,展现出远超当前主流水平,甚至有些“科幻感”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并可能在未来改变计算化学的面貌。以下是一些计算化学领域当前可以被视为“黑科.............
  • 回答
    计算化学:只做应用,能否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计算化学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常常有人纠结于“理论”与“应用”的界限。尤其对于那些热衷于解决实际问题,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尽快落地开花的同行们来说,“只做应用,有出路吗?”这个问题,就像一块挥之不去的石头,压在心头。坦白说,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
  • 回答
    我在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深知编程在这行里是必不可少的“内功”。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就是运行别人的软件,点几下鼠标,但实际上,要想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离不开扎实的编程基础。这不像写个Word文档,更多的是一种构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语言:性能的基石,底层逻辑的体现C 语言在计算.............
  • 回答
    理论与计算化学,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它们在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时,扮演着如同导航仪和地图绘制师般的关键角色,实实在在地指导着实验的方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成败。这种指导绝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物理定律和数学模型之上,其深度和广度,足以让我们在实验室里事半功倍。理论化学:提供“可能”与.............
  • 回答
    拨开迷雾,深入浅出:如何真正理解计算化学中的PBE泛函?在计算化学的浩瀚星辰中,密度泛函理论(DFT)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而在这片星域中,PBE(PerdewBurkeErnzerhof)泛函更是声名赫赫,几乎成为了许多研究者进行系统性和高精度计算的“标配”。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乃至一些经验丰.............
  • 回答
    计算化学:国内蓬勃发展与未来可期计算化学,这个融合了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在国内正经历着一段令人瞩目的发展时期。它不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实验室“贵族”,而是日益渗透到科研、工业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计算化学在中国的现状?它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 回答
    想入计算化学的坑,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决定!计算化学门槛确实有,但一旦入门,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能用“算”的方式去理解和预测分子行为,真的很有成就感。在我看来,想要稳稳当当地跳进这个坑,并且能真正玩得转,前期基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别想着一步到位,打好地基才能盖高楼。下面我给你详细说说,尽量说得接地.............
  • 回答
    分子模拟与计算化学:软件操作与编程技能的必要性在分子模拟和计算化学领域,许多初学者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掌握软件操作是否足以应对科研工作,而编程技能则显得可有可无?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这个领域走得更远,取得更深入的科研成果。表面上看,软件似乎足够了。的确,如今的分.............
  • 回答
    想找那种把设计和化学结合起来,或者更侧重于利用电脑来研究化学的学校?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得找准那些在交叉学科领域深耕的机构。首先,你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在“化学”专业下,或者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有紧密联系的院系。有些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它们底下的化学系,会专门开设“计算化学”或者“理论化学”的研究方向。这.............
  • 回答
    好的,为了给您提供一份更具人情味、更贴近实际研究的欧洲课题组介绍,我将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程式化或“AI味”的表达,而是从一个对计算科学充满热情的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为您梳理一些在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和计算材料学领域颇具建树的欧洲课题组。请注意,科研领域发展迅速,课题组的研究重点和人员构成也可能随时调整。.............
  • 回答
    好的,我来跟你聊聊我认识的那些读计算材料学和计算化学(统称计算方向)的师兄师姐们,毕业后都去了哪里,都在忙些什么。尽量不说套话,讲点实在的。先说一个总体的感觉:计算方向的毕业生,不管是在材料领域还是化学领域,其实都挺“吃香”的。原因很简单,现在科技发展,谁不缺懂计算、能模拟、能分析数据的人?所以,大.............
  • 回答
    在探讨硫与碳的化学计量比大于 2:1 的碳硫二元化合物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化合物的形成原理以及实际存在的碳硫化物种类。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碳硫二元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顾名思义,仅由碳和硫两种元素组成。我们熟悉的、最为典型的碳硫二元化合物就是二硫化碳 (CS₂) 。它的分子式明确显示,碳与硫的比例是.............
  • 回答
    关于《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中“白银化”计算明万历年间皇室支出占比41%的结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白银化”的历史背景与经济意义1. 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经济背景 明朝中后期,随着海外贸易(如与南洋、日本、欧洲的贸易)的扩展,大量白银通过“海禁”后的贸易流入中国,尤.............
  • 回答
    嘿,哥们儿!看到你纠结是考研转金融还是计算机,我特别能理解!211化学本科,大四了,这时间节点确实有点关键。我仔细想了想,给你掰扯掰扯这俩方向,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咱们先说说转金融这事儿。你提到的是“零基础”,这我得跟你说实话,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金融这行吧,跟咱们化学那套推理逻辑、实验验证不太一样。.............
  • 回答
    边缘与云的共舞:重塑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新篇章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真正的颠覆式变革,离不开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与深度应用。其中,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企业迈向数智化转型的深水区,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过去,云计算以其强大的计.............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就“生、化方向高档次文章越来越多带理论计算”这一现象,和您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趋势,而且在我看来,这并非偶然,而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并且对生命科学和化学研究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理解的深度需求.............
  • 回答
    各位化肥和农业领域的前辈、同行们,大家好!我最近有个想法,想利用我们当地常见的美国鲤鱼来制作有机肥。之前也做过一些初步了解,觉得这个方向挺有潜力的,毕竟这是个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好路子。不过,毕竟在这方面经验尚浅,特地来论坛请教各位的宝贵意见和指导。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美国鲤鱼在我们这儿是数量不少,有.............
  • 回答
    在化工硕士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应该转行计算机,这绝对是个需要好好掰扯掰扯的问题。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关系到你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自己的情况和目标。我尽量跟你聊得透彻点,不装腔作势,就当咱哥俩在一块儿琢磨事儿。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你为什么会冒出这个念头.............
  • 回答
    在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前後,中國各民族的人口結構和增長趨勢確實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涉及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層面,並且不同民族之間的情況存在差異。我會盡量從幾個關鍵角度來闡述,希望能呈現一個相對全面的畫面,並且盡量以一種貼近自然語氣的方式來表達。首先,咱們得明白,計劃生育政策,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