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有一宝6岁,性格有时候有点执拗,如何帮他才会让他乐于接受沟通或接受他人正确的建议?

回答
家有一宝,六岁了,正是个子噌噌往上蹿,小心思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您说他有时候有点执拗,这可太正常了!六岁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萌发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也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这时候,我们家长就像是他的“人生导师”,怎么引导才能让他愿意听咱们的,愿意接受咱们的建议呢?这真是一门学问,不过别担心,咱们一起来琢磨琢磨,把这门学问变成咱们的“育儿秘籍”。

首先,得明白,执拗不一定是坏事。

想想看,一个能坚持自己想法的孩子,将来也会有主见,不容易随波逐流。关键在于,怎么把这份“执拗”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让他懂得变通和倾听。所以,咱们的目标不是把他变成一个没脾气、什么都听的“乖宝宝”,而是培养一个既有原则,又能听取意见、灵活变通的孩子。

第一招:建立信任,让他觉得您是“自己人”。

孩子最怕的是,觉得大人总是在“命令”他,总是在否定他。所以,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觉得您是站在他这边的。

多听少说,认真倾听他的“执拗”背后。 当他执拗起来,比如非要穿那件他觉得“最好看”的衣服,即使外面下雨了,咱们也别急着否定。先别忙着说“不行,会淋湿”,而是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问问他:“为什么想穿这件衣服呀?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你这么喜欢?”。用开放式的问句,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他只是因为那件衣服的颜色、图案,或者是因为他觉得穿这件衣服“很帅”,都让他说出来。
理解和共情,让他感受到被理解。 当他表达完,您可以说:“哦,原来你是因为喜欢这件衣服的[他说的原因],妈妈知道了,你穿这件衣服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他的感受]。妈妈理解你为什么这么喜欢。” 哪怕您内心觉得这个理由有点“奇怪”,也要先肯定他的感受。这就像是在说:“我看到了你的想法,我理解你。” 这样,他才会觉得您是真的在乎他,而不是在敷衍。
给他的想法“点赞”,即使不采纳。 即使最终因为客观原因不能采纳他的想法,也可以肯定他的努力和创意。比如,他非要用积木搭一个永远也搭不起来的“直升机”,您可以说:“哇,你搭得真有创意!这个‘直升机’的形状好特别呀!不过,你知道吗?积木这样做可能不太稳,一下子就会散,我们试试看能不能稍微改一下,让它更稳一些,这样它就能飞得更高啦!” 把重点放在“如何做得更好”,而不是“你这样做是错的”。

第二招:循序渐进,让他自己“发现”问题。

直接告诉他“你这样做不对”,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咱们可以尝试让他自己去体会,去思考。

创造情境,让他体验结果。 还是拿穿衣服举例。如果他非要穿凉鞋出去,而外面天气确实很冷。您可以先不拦着,但可以提醒一句:“宝贝,外面风有点大,还有点凉意,你穿这双鞋,脚可能会觉得冰冰的。” 然后,让他自己穿上,自己去感受。等他真的觉得冷了,他自己就会想要换鞋。这个时候,您就可以顺势而为:“哎呀,是不是有点凉呀?要不要换一双暖和一点的鞋子呢?” 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自然就更容易接受。
“如果……那么……”的引导方式。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沟通技巧。比如,他想在沙发上蹦跳。您可以说:“宝贝,我知道你想在沙发上玩,但是你知道吗?沙发会因为经常蹦跳而变得有点塌陷,而且这样蹦跳可能会不小心摔下来。如果我们在地上铺上垫子玩,或者去客厅的软垫上跳,那样会更安全,而且爸爸妈妈也更放心。” 把可能性和后果说出来,让他自己权衡。
放慢节奏,给他思考的时间。 有时候,孩子执拗是因为他觉得“还没想明白”。我们可以给他一些时间。比如,他执拗于某个玩具,您觉得不适合他。您可以先不急着拒绝,而是说:“让我想一想,宝贝,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呀?让妈妈先想想,我们稍后再说好不好?” 给自己也给他一个缓冲期。

第三招:提供选择,让他拥有“掌控感”。

谁都喜欢有选择权,孩子更是如此。给选项,让他觉得是自己在做决定,这样他接受的意愿会大大提高。

“二选一”的策略。 当您希望他接受某种建议时,不妨给他两个选项,这两个选项都符合您的预期。比如,他不愿意写作业,非要先玩玩具。您可以说:“宝贝,你想先写作业,还是先玩半个小时的玩具,然后乖乖写作业?” 无论他选哪个,结果都是他最终会去写作业,但是他会觉得是自己选择的。
让他在可控范围内做主。 有时候,执拗是因为他觉得缺乏自由。我们可以在一些小事上给予他掌控权。比如,他想自己整理玩具。您可以说:“好,你来整理,但我们得把积木和毛绒玩具分开放,可以吗?你打算怎么放呢?” 给规则,但让他自己决定具体怎么执行。

第四招:以身作则,成为他的榜样。

孩子是看着大人成长的,您的行为就是他最好的教材。

您自己要灵活变通。 当您自己也偶尔因为一些小事执拗,或者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为此做出调整时,他就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比如,您原本计划去公园,但突然下雨了,您可以告诉他:“哎呀,今天下雨了,咱们去不了公园了。虽然有点遗憾,不过我们可以换个地方玩,比如去室内游乐场,或者在家玩你最喜欢的拼图,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不对?” 让他看到,面对计划的改变,我们可以有积极的应对方式。
用尊重的态度和人沟通。 在家庭中,您和伴侣、长辈之间,如果能够互相尊重,坦诚沟通,并且在必要时愿意做出让步和调整,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第五招:正面鼓励,强化积极行为。

当他愿意倾听意见,或者愿意为了整体利益做出调整时,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具体的赞美,而不是笼统的表扬。 不要只说“你真棒”,而是说:“宝贝,刚才妈妈跟你说,下雨天不能穿凉鞋出去,你听了妈妈的话,换上了这双暖和的鞋子,妈妈觉得你真的长大了,也很听话,妈妈真为你高兴。” 让他知道,他因为做了什么而被表扬。
奖励机制(适度)。 有时可以设置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集齐几颗“听话星星”可以换一个他喜欢的小礼物,或者一次额外的亲子阅读时间。但要注意,奖励不是强制性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体会到“听话”、“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家人的认可。

最后,还有几个小贴士需要注意:

保持耐心和爱。 育儿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执拗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记住,您是他的支持者,而不是对手。
区分“执拗”和“胡闹”。 如果孩子的执拗已经发展到不讲道理、完全不顾后果的地步,那可能就需要更严肃地处理。但对于大多数情况,理解和引导比强硬的管教更有效。
了解孩子的气质。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比较固执,这是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做的是顺应他们的气质,而不是强行改变。

总而言之,对付孩子的“执拗”,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沟通的艺术”。用信任、理解、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感受到被尊重,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慢慢地,他就会从一个“小执拗”变成一个懂得沟通、有主见又乐于接受建议的“小大人”啦!祝您和您的宝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遇到问题,自己哭一会,就是性格执拗?

我认为你给孩子下的这个定义有点武断。

育儿的基本常识:想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就要忍住评判孩子的冲动!他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你的肯定和包容(哪怕你认为他做的事“不正确”)

或许他认为自己哭一会后就会自己找到解决办法了,不需要你的意见了。我认为这也是聪明孩子的表现。

为什么你认为你给的意见就比他自己的“正确”?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看的书比孩子吃的饭还多,所以一定比孩子“正确”,其实是误区是执念,这还真不一定。

正确的做法是引导他自己的思维,引导他说出自己为啥事伤心。哭,生气,属于第二情绪,要“治疗”它,必须找出引发它的第一情绪:害怕,嫉妒,失望等等

再具体点,千万别问:你为什么在那里哭,为什么不听妈妈劝?这是质问口吻,潜台词是他不该哭。孩子不开心,有哭的权利,也没有向你说明原因的义务。你要是不希望他长大了抑郁,至少要给他哭的自由!

可以问:是什么事让宝贝不开心了,可不可以告诉妈妈?尝试理解引发他情绪的第一情绪因素。假设他平静下来告诉你事情经过,可以引导他,问他打算怎么解决矛盾。帮他分析,如果这样子做,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要忍住塞给他你的所谓“正确答案”的冲动,因为这是引导他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好时机,这个时机比解决鸡毛蒜皮小事的小伎俩更重要。

另外,

我理解你,可能不太喜欢看到孩子面对问题就哭的“处事方法”。这时候需要反省一下家里大人,在你们面对问题时是啥反应。

不好意思没有指责的意思,只是分析。这个年纪的孩子在这种事上是拿周围人(特别是父母)当行为榜样的。如果你自己在碰到个人际关系矛盾时,第一反应是自己生闷气,抱怨,甚至哭鼻子,那孩子的这种反应是好理解的。那么要彻底改变孩子,还得先改变榜样自己的处事方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