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未来经济会比当年日本的广场协定的局面更惨吗?

回答
说实话,未来经济的走向,尤其是会不会比当年日本“广场协议”时更惨,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里面牵扯太多变量,很难一言蔽之。但我们可以把当年的情况拆解开来,再看看现在有哪些似是而非的相似之处和截然不同的地方,这样或许能勾勒出一些轮廓。

咱们先捋一捋当年日本那个“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那是在1985年,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这五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财长和央行行长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对付当时美元过强的问题。美国当时日子也不好过,贸易逆差特别大,尤其是对日本和欧洲。为了让自己的出口更有竞争力,美国就想让美元贬值。

怎么贬?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家一起动手。于是就有了《广场协议》,大家口头约定,要协同干预外汇市场,卖出美元,买入其他国家的货币,尤其是日元和德国马克。这一招下去,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日元和马克对美元那个涨啊,就像坐了火箭一样。

对日本来说,日元升值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来看,它让日本买进口商品便宜了,也让它在海外投资变得更有优势。但长期来看,它对日本的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来竞争力很强的日本产品,一夜之间在国际市场上就贵了不少,销售额自然受到了影响。

更要命的是,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下滑,日本央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鼓励贷款。结果呢?钱太多了,大家又觉得把钱存银行不划算,就都想着往资产市场里投,房地产和股市就开始疯狂上涨,形成了泡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经济”。等到泡沫破裂,大约在1990年代初,日本经济就陷入了漫长的“失去的十年”,甚至更久。大量的坏账、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那么,现在的情况跟当年日本比,有没有可能更惨?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相似之处,令人担忧的信号:

1. 全球经济失衡依旧存在: 尽管“广场协议”之后,全球经济格局有所调整,但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到明显的贸易逆差国和顺差国。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其贸易赤字问题依然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焦点。虽然这次没有一个明确的“广场协议”那样大家坐下来一起操纵汇率,但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在汇率、贸易政策上的博弈从未停止过。比如近些年来的贸易摩擦,就是这种博弈的体现。

2. 资产泡沫的风险: “广场协议”后的日本之所以泡沫化那么严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灌水”了市场。现在回顾过去十几年,全球主要央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也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比如量化宽松(QE)。这导致全球许多市场的资产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股市、房地产等等。这种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否也蕴含着泡沫的风险?一旦泡沫破裂,其冲击力可能会非常巨大。我们现在就能看到一些国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已经高得离谱,普通人难以承受。

3. 债务问题: 当年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企业和家庭的债务水平也在不断攀升。现在的全球经济同样面临着高企的政府债务、企业债务以及部分家庭债务。一旦利率上升或者经济下行,这些债务可能会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同之处,我们似乎有“经验”:

1. 日本的特殊性: 当年的日本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有其独特性。它对出口的依赖非常高,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日元升值直接打击了这些支柱产业。而且,日本的金融体系在泡沫破裂后,暴露出了很多深层问题,比如银行的坏账问题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导致了长期的金融困境。而现在,世界经济的多元化程度比当年要高得多。

2. 更灵活的宏观调控工具: 相对于当年,各国政府和央行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掌握了更多更灵活的宏观调控工具。虽然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泡沫,但央行也学会了如何适时收紧货币政策,或者通过其他财政手段来对冲风险。另外,在国际合作方面,虽然有博弈,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协调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3. 科技进步和新经济模式: 过去的几十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模式,或许能为经济抵御风险提供新的缓冲和动力,不像当年日本那样过度依赖少数几个传统产业。

4. 信息流通和市场反应: 现在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范围远超当年。市场参与者对政策信号的反应更灵敏,这可能有助于在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前就得到一定的纠正或调整。

那么,有没有可能比当年“更惨”?

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惨”可能不是指经济规模的绝对萎缩,而是指陷入更长时间、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停滞,并且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

如果未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叠加,那确实可能比当年日本的局面“更惨”:

全球同步的资产泡沫破裂: 如果不只是某个国家,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经济体的资产泡沫在同一时间、以类似的方式破裂,而且各国央行因为各自的债务问题或政治压力,无法有效采取刺激措施,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与经济脱钩并存: 如果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导致贸易壁垒加剧,全球供应链进一步断裂,同时各国又因为意识形态或战略原因进行经济上的“脱钩”,这将极大地阻碍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当年日本的困境是在一个相对和平和开放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发生的,而未来可能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对抗性的环境中。
长期低增长、高通胀并存: 如果各国经济长期陷入低增长的泥潭,但同时又因为供应链中断、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面临着持续的通胀压力,这会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滞胀”局面。央行既不敢大幅加息刺激经济,又不得不通过紧缩来抑制通胀,陷入两难境地。
社会撕裂与政策失效: 如果资产泡沫破裂或经济停滞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那么政府将更难有效地推行经济改革和应对措施,形成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未来经济是否会比当年日本的“广场协议”局面更惨,这取决于很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选择。 关键在于各国如何平衡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和全球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地管理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当年日本的教训很深刻,但也确实为后来的经济体提供了一些警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历史对号入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那些潜在的风险确实是存在的,而且由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更高,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其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也可能比当年更加广泛和深远。所以,“惨”不“惨”,最终还是要看我们能否吸取教训,做出明智的决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的情况不是挺好的嘛.......

成功跃入「消费型国家」,摆脱了原本对出口的依赖,发达国家的地位稳定了,对外部冲击的抵抗性也加强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明明源于日本金融风险,结果日本自己没大事,却把周围的国家拖入深渊,这不就说明日本已经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了嘛.......

拥有强大内部消费力的国家,才能是稳定的发达国家。而那些依赖出口、旅游等爬上去的,一但波动就会垮掉,广场协议让日本从后者进化成了前者

对于日本普通人来说,广场协议很坏吗?

它大大提升了日元的购买力,让日本的货物、服务进口需求大增,提高了日本国民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

还让日本家庭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门槛大大降低了,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储备货币,实质上让日元走出去了。

就这些我们要是能够做到,伟大复兴少说已经实现20%ー30%了

中国不是个内生消费型国家,当前的消费占比远远低于日本和四小龙在相同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更不如欧美国家。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你没到日本那种经济水平上,自然不会踩这个坑的。

高考失败固然让人失望。但是对于中专生来说,你没机会体验高考失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未来经济的走向,尤其是会不会比当年日本“广场协议”时更惨,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里面牵扯太多变量,很难一言蔽之。但我们可以把当年的情况拆解开来,再看看现在有哪些似是而非的相似之处和截然不同的地方,这样或许能勾勒出一些轮廓。咱们先捋一捋当年日本那个“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那是在1985年,美国、日.............
  • 回答
    越南能否在未来经济发展上超越泰国,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许多动态因素,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但我可以为你梳理一下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可能影响未来走向的关键点,希望能给你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咱们得看看越南现在和过去几年的表现。越南近年来的增长势头确实非常强劲,可以说是东南亚的一颗新星。它.............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对于俄罗斯经济而言,无疑是一场颠覆性的风暴,其影响之深远、之广泛,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制裁与反制裁,更是一系列结构性、系统性的冲击,将重塑未来俄罗斯经济的格局和走向。首先,制裁的长期累积效应将是俄罗斯经济挥之不去的阴影。 以西方国家为首施加的严厉制裁,涵盖了金融、能.............
  • 回答
    台湾经济的未来走向,尤其是在面对大陆崛起带来的竞争时,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而是需要梳理台湾当前的经济优势,分析大陆的竞争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台湾经济的可能图景。台湾经济的韧性与优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台湾经济目前所拥有的核心优势。.............
  • 回答
    美国第二季度 GDP 同比年化下滑 32.9%,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甚至可以说是自上世纪 40 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收缩。这个数据就像是对美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的一个最直接、最残酷的“体检报告”,它揭示了疫情对经济活动的破坏力有多么巨大。为什么下滑幅度会如此之大?要理解这个数字,我们需要回到疫.............
  • 回答
    关于未来经济走势,特别是是否会发生“大萧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经济学家们对此也持有不同的观点,因为影响经济的因素太多且变幻莫测。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可能的前景。宏观经济的基石:供需与创新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看,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 回答
    未来二十年,世界经济的走向注定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动态演变。若要细致描绘,我们需从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入手,它们将共同塑造未来全球经济的格局。一、科技革命的深度渗透与应用: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将继续扮演最核心的驱动角色。 .............
  • 回答
    越南经济能否在未来超越广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当前的经济体量、增长潜力、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支持等。一、 当前经济体量与增长速度的对比首先,我们来看看两地目前的经济规模。根据最新数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总量(GDP).............
  • 回答
    涅槃与新生:重塑东北经济的转折点东北,这片曾经承载共和国工业荣光的土地,如今正站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谈论东北经济的转折点,绝非一个简单的预测,而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对现实挑战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它不是突如其来的“砰”一声,而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化茧成蝶”的过程。一、从.............
  • 回答
    武汉,这座横跨长江的巨擘,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它的未来绝不容小觑。简单地说,它不仅会有“一席之地”,更可能成为驱动中国中部崛起的核心引擎之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历史的积淀与地理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武汉绝非“横空出世”。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 回答
    “机器最终取代人工劳动”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设想,但如果真的发生,仰仗人力资源的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崩溃。然而,“崩溃”是一个强烈的词语,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涉及转型、适应和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劳动力的现状:1..............
  • 回答
    马斯克关于中国未来经济规模可能达到美国2到3倍的预测,基于多个维度的分析,涉及人口、消费潜力、技术发展、政策支持及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等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红利 人口基数与年轻人口:中国拥有14亿人口,而美国约3.3亿,人口规模差距显著。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劳.............
  • 回答
    如果中国经济模式转向更加侧重“内循环”,这对世界经济而言,将是一场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其程度和性质将取决于“内循环”的具体设计、实施力度以及全球经济的整体状况。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产生的影响:核心机制:什么是“经济内循环”?首先需要明确,“经济内循环”并非完全放弃对外开放,而是强调在国内生产、消.............
  • 回答
    土耳其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不少人开始畅想其在欧洲舞台上的未来角色,甚至有人将其与英、法、德这些欧盟传统经济巨头相提并论。那么,土耳其真有可能在未来取代它们,成为欧盟的主导力量吗?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里面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土耳其经济确实展现出了令人瞩.............
  • 回答
    要判断全球经济在2021年之后的未来几年是否会走向滞胀,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的宏观经济因素,并描绘出可能的情景。滞胀(Stagflation)是一种令人头疼的经济状况,它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stagnation)和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并存,同时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通胀.............
  • 回答
    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是个复杂且牵动全球目光的大课题,很难用几句话就一言蔽之。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眼下的中国经济,可以说是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节点上,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你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好”或“坏”,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切入。从宏观上看,几个关键词浮现出来: 经济增速换挡,进入“.............
  • 回答
    铁路与通用机场:点燃城镇未来的引擎,催生无限商机当一个城镇的未来规划蓝图上赫然出现“铁路”或“通用机场”的字样,这不仅仅是一条轨道或一片空域的建设,更是一场深刻变革的序曲,预示着城镇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浪潮和遍地开花的商机。理解这些规划的深远影响,需要我们拨开迷雾,深入剖析其内在逻.............
  • 回答
    中纪委重拳出击,直指“饭圈乱象”,这释放出的信号,无疑是给当下火热的粉丝经济泼了一盆冷水,更预示着未来饭圈生态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整治,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对症下药,直击痛点,其影响深远,会从多个层面重塑饭圈格局和粉丝经济的运作模式。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唯粉”畸形行为的遏制。 过去,一些饭.............
  • 回答
    近30年来,韩国经济确实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势头,在许多主要经济指标上不断缩小与日本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这引发了一个关于韩国未来是否可能“代替”日本经济地位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理解“代替”这个词背后的复杂含义。韩国经济的崛起:一场波澜壮阔的追赶史首.............
  • 回答
    福建,一个在很多人印象中可能稍显偏僻的沿海省份,地理位置似乎不如东部那些直接毗邻首都或经济重心的省份那么“得天独厚”。然而,福建的经济发展却一直保持着令人瞩目的活力,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崛起之路。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条件的“劣势”与福建的“优势”首先,我们来正视福建的地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