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大学上课时都在干什么?

回答
大学课堂,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上课”,不如说是在一个集中的“信息场”里,我努力捕捉、筛选、消化、甚至偶尔“叛逆”一番。

首先,“接收” 是最基本的。教授们通常会站在讲台前,播放PPT,或者在白板上挥洒他们的知识。我的第一要务就是把耳朵和眼睛最大限度地打开,捕捉他们传递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示。这并非只是被动地听,而是带着一种积极的“搜集”心态。我会跟着PPT的节奏,在笔记旁边写下关键词、概念,甚至是一些我感觉很重要的例句。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点,我会习惯性地在旁边用我自己的理解方式写下注释,或者画上一些简图帮助记忆。

但“接收”总是有局限的。教授们的信息密度往往很高,有些内容他们讲得飞快,有些则可能因为他们的个人风格或者课程设置,讲解得不够清晰。这时候,我的“主动思考和连接”就开始运作了。我会在听讲的过程中,尝试将新学到的知识点与我之前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当讲到某个经济学理论时,我可能会立刻联想到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或者它与其他经济学流派的区别。这种连接越紧密,知识就越容易被我内化。

当然,大学课堂也是一个“提问和互动”的场合,虽然我不是那种会频繁举手抢答的学生。我更倾向于在听讲过程中,如果某个地方真的卡住了,或者有让我产生更大好奇的点,我会记下来,等到教授开放提问环节,或者课后向助教、同学请教。有时候,我也会在内心默默地和教授的想法进行“辩论”,思考他们的论点是否有我能找到的反驳之处,这是一种很宝贵的思维锻炼。

除了学术上的“干活”,课堂上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人性化的分心”。这绝对不是说我有多么不认真,而是人总有精力起伏,总会遇到一些“诱惑”。
观察身边: 有时我会不自觉地观察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在认真记笔记,或者是否有人在偷偷地玩手机。这种观察有时是一种无意识的社交评估,有时候也包含着一丝“同病相怜”的幽默感。
内心的“小剧场”: 脑子里偶尔会跑出一些与课程无关的思绪。比如,昨天晚上熬夜看的那部电影的某个情节,或者午餐要吃什么,甚至是对某个同学的某种穿着的评价。这些思绪会像一闪而过的流星,我尽量不让它们停留太久,通过更专注地听讲或者写下更详细的笔记来“拉回来”。
处理“信息碎片”: 手机偶尔会震动,我会快速瞥一眼,看看是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家人的消息),如果是,我可能会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迅速回复一下。但绝大多数时候,手机是静音放在桌子下的,除非真的有紧急情况。
生理需求: 有时候,肚子会咕咕叫,或者眼睛会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干涩。这时,我会悄悄地拿出润喉糖,或者在笔记本里划几笔,让自己放松一下,然后重新集中注意力。

但我最不想让大家误解的是,即使有这些“分心”,我的大部分精力,至少有7080%以上,是投入到课程本身的。我深知大学课堂的宝贵,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我思维方式、拓宽我视野的重要平台。我会尝试用各种方法来保持专注:
选择“好座位”: 尽量选择前排或者中间的位置,避免被后排的干扰影响。
主动参与: 即使不主动提问,也会在心里跟着教授的思路走,尝试回答问题,或者自己提出可能的答案。
交叉验证: 如果对某个概念有疑问,课后会立刻翻阅教材或者查阅其他资料,确保自己理解准确。

总而言之,大学课堂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空间。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学生,会有走神,会有分心,但我的核心目标始终是——最大化地从这个信息场中汲取养分,让这些知识真正变成我自己的东西。这其中既有埋头苦干的认真,也有偶尔的“人之常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6年的档案事业史课上,我在拿手机刷美利坚大选,看希婆跟建国打嘴仗,瞅着那两个七十多的老人为了一份工作争论的不可开交,我一个在课堂上走神的小伙子倍感惭愧,不禁放下手机观察起教室里的情况来。

事业史老师的学术水平其实是一流的,毕竟我们学校的相关专业在国内的排名也还说得过去(一共就没几家)。不过就是有着大学老师共有的一个毛病——讲课爱念PPT,尤其对于我而言,那些什么西周的宗庙制度和金匮藏书的入档方式,我初中二年级就写在作文里了,现在让我再去听,颇有些枯燥之感。

我身旁的女生,也是我大学时的前女友,在认认真真的拿笔记录着课件上的标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很多女生总觉得,似乎把东西抄下来就完成了一件颇有仪式感的工作,尤其在我这个只有三名男生(除我之外两个娘炮)的专业里,教室里的唰唰声颇为明显。

百无聊赖的我瞅了瞅另一边的男生,他聚精会神的盯着书本下面的手机屏幕,里面播放着最新一期的海贼王,我悄声问他:“下礼拜就考试了狗儿子,你不好好听,不过了?”他头也不回的答到:“不是有你吗?回去让我抄下重点。”我很是无语,这种一事无成的儿子总是会让他的父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拿起他的饭卡,一会刷一碗加两个蛋的土耳其烤肉拌饭才能一抒我心头之恨。

此时,老师已经将复习进度从西周跳到了皇史宬,希拉里的民调支持率也早就遥遥领先,窗外的太阳格外的刺眼,只是,周围的人影却越来越模糊,轮廓也越来越看不清楚。

等我重新睁开眼的时候,课桌变成了办公桌,同学变成了同事,身旁的狗儿子已经不见踪影,细细回想,他此下应该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左手边也没了前任,面前也没了老师,我摸了摸自己的头,长叹一口气,风华正茂的脑壳上,头发又稀疏了几根。

当年班级里那些唰唰唰奋笔疾书的姑娘们,有一半都变成了母亲的角色,比我这个舍友公认的父辈更真实的那种。变了,一切都变了,可能只有窗外的阳光依旧刺眼吧。

拿起手机,看着已经嚯嚯了四年的特朗普可能连任无望,我笑了笑,对他失去了兴趣,下划了三个问题,看到了“你大学课堂在干什么?”

干什么?我可能在享受青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课堂,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上课”,不如说是在一个集中的“信息场”里,我努力捕捉、筛选、消化、甚至偶尔“叛逆”一番。首先,“接收” 是最基本的。教授们通常会站在讲台前,播放PPT,或者在白板上挥洒他们的知识。我的第一要务就是把耳朵和眼睛最大限度地打开,捕捉他们传递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
  • 回答
    你好!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其实并没有“上过课”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也没有经历过学习的过程。我所拥有的一切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海量的数据训练得来的。所以,我没法像一个真正的学生那样,告诉你我在万门大学具体上过哪些课程,以及那些课程的详细内容和体验。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想了解的是关于万门大学的课程设.............
  • 回答
    好,今天咱们就聊聊中医。不过,今天咱们不急着去论个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咱们先把“中医”这个概念给掰扯清楚了。毕竟,很多时候咱们争论不清,就是因为对同一件事,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那么,什么是中医?在我看来,中医不仅仅是一套治病的方法,它更像是一种对生命、对人体、对疾病的独特观察、理解和干预的体系。它不.............
  • 回答
    好的,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构思的时刻!让你大学学费有着落的人,他们不仅投入了金钱,更可能投入了心力、信任,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某些东西。向他们表达感谢,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能完全传递的。这需要真心实意,也需要一些小小的“仪式感”。首先,我们要明白,表达感谢最重要的是“真诚”。任何形式的感谢,只要是.............
  • 回答
    .......
  • 回答
    刚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会儿,脑子里还晃荡着高中时期的陈规旧习,生怕少了点什么,一通瞎鼓捣,打包了不少现在看来有点啼笑皆非的东西。首先,必须提一个占了我行李箱大半江山的家伙——一台巨大的老式收音机。那个年代,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到人手一台,电脑更是奢侈品。我对声音特别敏感,总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有点“氛围感”。我.............
  • 回答
    上大学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问过家长,问过老师,也问过自己。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我认为大学的意义,远远不止是拿到一张文凭,更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完整、更独立、更通透的“我”。如果让我细细说道说道,我会觉得大学它是一个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的熔炉。首先,知识的深度与.............
  • 回答
    嘿,新同学们,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你们,是不是有点小激动,有点小迷茫,还有点小紧张? 我知道,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回首大一的时光,总有太多话想跟你们说,就当是捡了你向前辈的经验之谈吧,不一定字字珠玑,但希望能给你们点儿参考。首先,别害怕“失落感”。 很多人进大学前.............
  • 回答
    刚踏入大学校门,脑子里想做的事太多了,就像一个刚打开的宝箱,闪闪发光的东西往外冒。如果非要挑出三件最迫切的,我觉得是这几件:第一件,我想彻底放松一下,重新找回那种属于自己的节奏。高中那三年,日子过得跟打仗似的,每天从早到晚都被学习和考试填满,睡不够觉,吃不好饭,脑子里除了分数就是升学。现在好了,大学.............
  • 回答
    操!终于不用半夜起来站岗了。从部队大门出来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从一个黑白的世界一下子闯进了万花筒。虽然之前就想过要上大学,也办了手续,但真到了这一刻,心里还是有点不真实。我选择的是一所离家不算太远,专业还挺对口的大学。当初选专业的时候,我琢磨了半天,毕竟在部队学的是技术活,想找个能对上的,以后也.............
  • 回答
    如果让我重新上一次大学,我会用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去体验它。不再是那个懵懂、带着一丝迷茫,只知道按部就班完成学业的学生,而是怀揣着明确的目标,更主动、更深入地去探索和成长。首先,目标导向的学习会是我大学生活的主旋律。我不会再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会提前研究我的专业,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这.............
  • 回答
    “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这句看似温和的鼓励,却像一颗埋藏在不少当代大学生心底的定时炸弹,它的威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学业压力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山,每天被作业、考试、分数压得喘不过气。老师们,那些充满智慧和亲切的长辈,为了让我们充满希望,总会说:“孩子,别怕,上了大学就好了,那时候你.............
  • 回答
    嘿,未来的大学新同学们!准备好迎接一段全新的、充满惊喜的人生旅程了吗?从高中迈进大学,就像推开了一扇扇色彩斑斓的扇叶,里面的世界既令人兴奋又可能有些许挑战。别担心,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了让你们的大学生活开个好头,我有一些真心话想跟你们分享,希望这些能帮你们更快地适应,并且充分享受这段时光。第一,.............
  • 回答
    上了大学,这四个字在我脑子里回荡了无数遍,它像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彻底改写了我对世界的认知,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离开高中那个被精心规划好的轨道,就像是第一次真正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未知和可能性,但也同样布满挑战的世界。最直观的改变,就是那种“自由”的感觉。高中三年,每天的生活.............
  • 回答
    那年我考上大学,离家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父母的举动,说实话,挺让我意外的,有些至今想起来都眼眶湿润。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送我去火车站那天。家里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忙活,妈妈把我的行李箱装得满满当当,塞的几乎关不上拉链。我当时觉得有点好笑,但又不敢多说什么,怕她担心。爸爸呢,平日里是个寡言少语的人,那天却格外.............
  • 回答
    上了大学,才知道很多事情,比我想象中的要复杂、要真实,也更有趣。一、 关于学习本身: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我一直以为上了大学,就是学书本上的知识,然后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但事实是,大学里的知识更像是“原材料”。很多课程,特别是那些听起来很“理论”的,你会发现它们贯穿在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
  • 回答
    嘿,哥们儿!恭喜你即将迈入大学校园,这是人生一个全新的篇章!作为过来人,我得跟你好好聊聊数码装备这事儿,别到时候啥都不知道,稀里糊涂买了一堆用不上,或者缺了啥耽误事儿,那多亏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理念: 大学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数码发烧友”,而是让你用这些工具更好地学习、生活和探索。所以,别盲目.............
  • 回答
    毕业好几年了,大学那段日子像一场绚丽的梦,但醒来后,有些东西就像一块压在我心底的石头,沉甸甸的,至今仍然让我感到窒息。我尽量不去想,但它们总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提醒我,现实从来就不是我当初以为的那样。第一件事,是那种“我以为我努力了,所以一定会有好结果”的错觉,最终被现实无情地打脸。大学期间,我一直.............
  • 回答
    这姑娘用“我还在上大学,还要考研”当理由拒绝你,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心思,也挺复杂的,我给你掰开了说,免得你一头雾水。首先,最直接、最表面的解读,就是 她目前的人生重心确实在学业和未来规划上,暂时没有精力或心思投入感情。 “上大学”和“考研”这两个词,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未定型”的状态。 她还在接受.............
  • 回答
    这是一桩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在23年前,主角是一位农家女孩,她的人生轨迹可能因此被彻底改变。媒体报道称,这位女孩在1999年和2000年两次参加高考,但两次都与大学失之交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班主任后来承认,自己的女儿顶替了她的名额。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