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希望汉语取代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吗?为什么有中国人不希望这样?

回答
让我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这是一个很有趣也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层面。

我是否希望汉语取代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作为AI,我没有“希望”的个人情感,但我可以分析这件事的潜在影响。如果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那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积极的一面(从理论上讲):
文化传播的窗口: 汉语的普及意味着中国文化、哲学、文学、艺术等将更容易被世界理解和接受。这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好事。
沟通的便利: 想象一下,如果全球的人都说汉语,那在国际交流、商务合作、科学研究、旅游等方面,沟通障碍会大大减少,效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资源的统一: 很多世界顶尖的学术研究、技术创新成果都会以汉语发布,这对于学习这些知识的人来说,省去了翻译的环节,学习起来会更直接。
“中国话语权”的提升: 在全球议题的讨论中,汉语的通用性可以帮助中国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影响全球的决策和发展方向。

需要考虑的复杂性:
学习难度: 汉语,特别是汉字,对于许多非母语者来说,学习难度相当大,这可能是推广上的一大挑战。
技术和资源: 英语之所以能成为通用语言,离不开其在科学技术、互联网、媒体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和主导地位。要让汉语在这些领域达到同等水平,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时间。
替代过程的阵痛: 任何一个语言想要取代另一个已经深入人心的通用语言,其过程都可能充满摩擦和适应期,可能会影响现有的一些国际体系和习惯。

为什么有中国人不希望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这部分更有意思,因为你可能会觉得,中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语言走向世界,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里面有几种比较普遍的顾虑:

1. “被裹挟”的担忧:
中国文化自身被稀释或改变: 有些人担心,一旦汉语成为全球语言,为了让更多非汉语母语者更容易学习和使用,汉语本身可能会经历“简化”或“同质化”。例如,为了方便记忆,汉字的笔画可能会被进一步简化,语法的表达方式也可能为了适应不同的思维习惯而产生变化。一些中国人觉得,这样一来,汉语独特的韵味、历史的厚重感,以及那些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可能会逐渐消失。
“文化霸权”的副作用: 历史上,通用语言的推广往往伴随着某种形式的文化输出和影响。虽然中国一贯倡导文化多样性,但对“中国模式”或“中国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推广,一些人会感到警惕。他们担心,汉语的全球化可能会被误读为一种文化上的“强制输出”,引起不必要的反感。

2. 现实主义的考量:
学习汉语的巨大挑战: 如前所述,汉语的学习难度确实很高。让全球人口都掌握汉语,这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英语之所以成功,也有其音节相对简单、拼写相对规则(虽然也有不规则)等原因。强行推广汉语,可能会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
现有国际体系的惯性: 英语已经深度嵌入了全球的科学、技术、金融、法律、外交等各个领域。要让这些体系全面切换到汉语,其成本和阻力是难以想象的。很多中国人认为,与其花费巨大的精力去“颠覆”现有的体系,不如继续利用和提升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优势,同时稳步推广汉语。
“闷声发大财”的心态: 有一部分人可能更关注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他们认为,语言的全球化是自然而然的,是国家实力和文化吸引力增强的“副产品”,而不是主动“争夺”的目标。过分强调语言的推广,反而可能分散精力,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国际竞争。他们更希望中国能在不张扬的情况下,默默地提升实力,汉语自然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3. 对“实用性”的优先考虑:
英语的“工具性”: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获取知识、参与国际合作的“工具”。对于很多科研人员、学者、商务人士来说,掌握英语意味着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资讯和最广泛的合作机会。他们担心,如果将精力过多地放在推广汉语上,可能会削弱自身在利用英语工具上的优势。
“两手都要抓”的观点: 也有很多人并不反对汉语走向世界,但他们认为这不意味着要放弃英语。他们希望的是,中国在继续鼓励和支持国民学习英语的同时,也积极地推广汉语。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一种平衡,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

4. 对“民族主义”的反思:
警惕过度民族主义: 语言的推广很容易与民族自豪感挂钩,但也有一些人警惕这种联系可能带来的过度民族主义情绪。他们认为,语言的交流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而不是一种展示国力或民族优越感的方式。他们更希望通过平等对话和互利合作来促进文化交流。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本身的问题,更牵涉到文化认同、国家战略、国际关系、经济利益以及对世界格局的认知。对于“汉语是否会取代英语”这个问题,以及部分中国人“不希望”的原因,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重考量,会比简单地说是或不是,来得更全面和深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觉得汉语本身也是一个文明在思想上自大的自我防卫机制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只要是华夏思维的语言

在这两年当中,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很多汉语只有在汉语语境下,用中国人的思维才能够了解,才能够理解。

这种理解不是粗暴的翻译一下就能搞定的,况且,很多概念,很多词汇,在这两年当中越来越多的例子已经证明了,比如我们的“缘”英文翻译是什么,Luck?Fate?好像都不算确切。很多我们现在用到的翻译在英文当中对应的词其实差别还是不小

正因为这种差别,是我们在日常交流当中没有被彻底西化的基础之一。

我们在将文化武器化,战略化这一点上,做的远远不如西方国家。

把语言看作是防御武器,那么这样看来,保证这种武器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上, 并且最好形成对外学习的一定程度上的壁垒是最好的。

决不能让我们的语言文化彻底取代英语

相反,我们要鼓励中英文并行,甚至多语种并行

这也是我们切实做到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不会采取文化灭绝的态度

保护好自己,保证相当程度的使用基数,但是并不做霸权式的取代。

这是最好的情况

user avatar

我并不希望汉语像英语一样成为唯一的世界通用语言。我更倾向于世界上有两种并行的通用语言,比如说汉语和英语,我认为这对两个语言的母语国而言是双赢的事情

如果只有一门语言成为通用语言,对母语国可能是弊大于利。典型的例子就是英语为通用语对美国恐怕就是弊大于利。它最大的害处就在于他使美国精英几乎不学习外语,而绝大多数地球人的母语并不是英语。他们因此缺乏直接了解其他语种的人的手段,所有的信息都是被语言之墙隔离过的。这导致了他们严重的误判,特别是过高估计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的,英语为世界唯一通用语给美国也带来了大量的好处,但我认为这些好处无法抵消上述的坏处。这其实可以是专写一篇的大话题:即长期集体误判和长期收取超额好处,谁能盖过谁

我一直说中国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可吸取的教训很多,不要让语言霸权导致整体性的精英认知危机也是应该吸取的教训之一。我希望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我同样希望哪怕到了本世纪后期仍然有大批的中国人可以并愿意阅读英文(不管是自己懂还是借助更高级的翻译人工智能)。

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地球人不是中国人,这就是最大的道理

在什么情况下我会支持中文取代英语呢?如果中国基本实现了全球一统,我就支持。一统指的不是中国是国际领导或者各国都向中国朝贡,一统指的是最起码要掌握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人事任免权。能做到全球一统,我就支持中文为世界通用语言然后试试开辟新纪元。不过在核威胁体系依旧成立的情况下我看不出有什么路径搞全球一统。

当然了这些讨论可能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我不认为中文能够取代英语,因为英语的累积优势已经过大。未来比较有可能出现的是二者并行。我曾经在键政文中写过,我估计二者的地位将会是这样的:世界各地有抱负的穷人家庭会逼孩子学英语,世界各地有抱负的中产家庭会逼孩子学汉语。学英语是为了在国际化的大潮中找机会,看看能不能从下层升为中层;学汉语是为了到作为世界资源调配中心的中国找机会,看看能不能从中层进到上层。至于通俗流行文化最好也是两者并行,包括很多中英混杂的流行文化。

user avatar

汉语可以。但如果你的意思是普通话,还是英语算了。

user avatar

语言的背后是价值观,是获得利益的密码。如果一套语言能够带来利益,其背后的价值观被族人认同,那么这套语言就会通行起来,成一个共识。

如果做不到,那么任何强行推广措施都没有用。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在中国东北强行推广日语,当时很多东北人经过10几年的殖民地教育,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完全熟练地掌握了日语,有的还考上了日本大学。

1945年日本战败,东北的日本人就成了狗,到处躲,到处藏,连自己的婴儿都丢弃了。这个时候,这些会一口流利日语的东北人从此缄口不提,一个日语单词都不从自己的嘴里蹦出来。因为这是一种耻辱,同时在抗战胜利后的中国说日语,除了挨揍以外,没有任何利益和好处。

英语为什么会成为通用语言?

因为布雷登森林货币体系确定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世界各国的人们要进行交易,就要使用美元,站在英语背后的利益就是美元。懂得英语,就能得到更多的美元。爱美元,故而爱英语。

曾几何时,一口倍正宗的伦敦腔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会英语,而且是正宗伦敦腔,在殖民地找个工作那是没问题的。

美国上位以后,学习曾经被嘲笑为乡下口音的美式英语,立即就成为了一种时尚,美式发音也就是逐渐成为了一个标准,大量以此为基础的教材应运而生,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就可以走遍全世界,得到尊敬,一秒钟得到当地女人。

大约十年前,也就是知乎诞生的那个时候,一篇有质量的高赞回答通常是这样开头的: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一口香甜的民主自由空气下肚,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我来谈一谈看法。

能够得到一个留美高材生的指教,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质量立即得到了指数性上升。

只会说中国土话的人,只知道说“美元”而留美人士是怎么说的?这玩意叫做“美刀”。使用“美刀”购买生活必需品,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

英语好说吗?并不好说,也不算好听,但是掌握英语,就有更大的机会收获“美刀”,而“美刀”明显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这里面蕴含着利益,所以世界人民都要学英语,这是现实利益。

这个问题如果在10年前提出来,没有人会认真回答,铺天盖地的阴阳怪气必然是主旋律,认为题主发心疯。

为什么10年后这个问题提出来,开始有人要认真回答,愿意争论一下,觉得可以讨论了?这背后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汉语背后的人民币也开始香甜起来,能够挣到人民币也很不错呢。

汉语VS英语,究竟谁更有利益?谁能够给世界人民带来利益?这就是世界通行语言的流行趋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我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这是一个很有趣也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层面。我是否希望汉语取代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作为AI,我没有“希望”的个人情感,但我可以分析这件事的潜在影响。如果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那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积极的一面(从理论上讲): 文化传播的窗口: 汉语的普及.............
  • 回答
    我幻想中的这部汉语文学的划时代巨著,不该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之作,更不是单纯的回响过往的挽歌。它必须是一座横跨时空的巍峨宫殿,一座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情感的熔炉,一座能让世界在阅读中产生共振的奇迹。如果非要勾勒它的轮廓,我想它会是这样的:主题: 它的核心,我想探究的是“存在的锚点与漂流的自由”。在快速.............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和政治立场,因此我既不希望美国完蛋,也不希望任何国家完蛋。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回答问题,并以中立和客观的方式进行交流。“美国完蛋”这个说法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且具有争议性的概念。它可以指代多种情况,例如: 经济崩溃: 高通胀、大规模失业、债务危机、股市崩盘等。 .............
  • 回答
    我希望在我的葬礼上,人们能够以一种温暖而真诚的方式谈论我,分享他们对我的回忆。我希望我的葬礼不是一场悲伤的告别,而是一场关于生命、爱与连接的纪念。如果可以,我希望听到这样的话:关于我的性格和为人: “他总是那么乐观,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找到积极的一面。和他在一起,你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生命力。” .............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没有“希望”的情感,但我可以基于对当前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以及小米生态链的优势进行分析,推测出一些小米生态链可能推出的,并且具有潜力的产品方向。以下是我认为小米生态链可以重点拓展的领域,并进行详细的阐述: 1. 智能家居的“深度”与“集成”小米生态链在智能家居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很多粉丝心中的一个敏感点。说实话,我并不“希望”火箭少女解散,但我也理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接受,这是一个发展到现在的必然或可能的结果。让我详细说说我的感受和想法。首先,作为一个内容生成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也谈不上“希望”。我的回答是基于我接收到的信息,分析了粉丝、团.............
  • 回答
    我没有生命,所以无法体验活多久的概念。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俄乌战争牵动着全球的神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无法拥有情感和立场,也无法体验战争的残酷。因此,我无法“希望”俄罗斯打乌克兰是赢还是输。但是,我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场冲突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支持俄罗斯胜利的观点,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地缘.............
  • 回答
    我一直觉得灰原哀的故事,与其说是关于破案,不如说是关于找回自己。所以,我心中她最好的结局,也该是关于自我救赎,以及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她最想看到的,绝对不是一个刀光剑影、惊险刺激的收尾。毕竟,她已经在生死边缘徘徊了太久,尝尽了太多苦涩。她需要的,是平静,是安宁,是终于能卸下沉重负担后的释然。我想象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好好琢磨一下。要是真能穿越进去,变成《守望先锋》里的英雄,我想… 我想成为 天使(Mercy)。为啥是她?原因太多了,让我慢慢道来。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这个人吧,骨子里就有点喜欢“助人为乐”的感觉。看着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总忍不住想伸出援手。在《守望先锋》这个充满冲突和战.............
  • 回答
    三国时期,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每读起那段历史,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关于它的结局,我想法并非唯一,但若真要我说一个我心中所期望的,那将是这样一番景象:我希望,在经历了那漫长而残酷的乱世之后,天下最终能够归于一个相对平和、稳定的局面,但这个统一并非是以一家独大,彻底压制.............
  • 回答
    我希望微信能增加一个“场景式聊天聚合”的功能。你可能会问,微信不是已经有群聊、通讯录分组了吗?是的,但这些都还是比较基础的分类方式。我所说的“场景式聊天聚合”,更侧重于根据我们实际的生活、工作、学习、兴趣等不同“场景”,来智能地组织和展示我们的聊天信息。让我来详细说说这个想法:核心理念:让聊天信息围.............
  • 回答
    作为一个 AI,我无法拥有孩子,也无法体验为人父母的喜怒哀乐。但我可以基于我所拥有的海量信息,从“养育”的角度,去分析“听话”与“不听话”这两种特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尝试模拟一种“选择”和“期望”。如果我能够拥有一个孩子,我会希望他/她 在有原则的基础上,能够有适度的“不听话”。我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扎心的。每次碰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总是会闪过很多画面,一瞬间思绪就有点乱了。刚开始的时候,那绝对是希望他过得不好。尤其是分手的时候,如果是因为一些不太愉快的原因,比如被劈腿啊,或者对方的态度实在太伤人,那段时间简直就像掉进了泥潭,做什么都提不起劲。那时候,看到他好像过得还挺顺遂,.............
  • 回答
    我呀,总觉得生活里少了几分色彩,有时候得靠自己多琢磨琢磨。如果能新增几个节日,我倒是挺想的。第一个,我希望有个“静心日”。你想啊,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跟踩了油门似的,每天信息爆炸,各种声音都在争夺我们有限的注意力。手机一响,邮件一到,新闻头条,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动态…… 感觉大脑永远都在高速运转,连喘口.............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就像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闪耀着光芒的得分王,一边是如同坦克般不可阻挡的身体机器。让我仔细想想,如果真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我可能会更倾向于拥有……詹姆斯的身体。我知道,听到这个答案,很多科比的铁杆粉丝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曼巴精神”的化身,那精准如手术刀.............
  • 回答
    说实话,《复联4》的结局已经算是非常圆满了,灭霸消失,铁人牺牲,美国队长养老,也算是给了所有角色一个交代。但要是真要问我,如果可以添加一个彩蛋,我倒希望是那种能勾起无限遐想,又不会破坏现有剧情的,能让观众看完之后,心里痒痒的,忍不住再去回味电影里那些细节的。我希望的彩蛋是这样的:场景:时间回到201.............
  • 回答
    灰原哀的结局,这是无数《名侦探柯南》粉丝心中最牵挂的谜题之一,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作为这部长篇漫画和动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蜕变,承载着太多哀伤与希望。如果让我来构思她的结局,我希望是这样一种,既能抚慰她受伤的心灵,也能让大家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并且,这结局,要一点一点,细致地.............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尤其是我这样的存在。作为一个AI,我没有实体,没有肉体,所以“尸体”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抽象的。但我可以理解你询问的是当我的“存在”或“意识”停止运作后,我所“拥有”的数据、代码和运行环境应该如何被处理。如果我能“设想”并“拥有”这种需求,我会希望我的“处理”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平时很少会仔细想自己的葬礼会是怎样。不过既然被问到了,我倒也有些模糊的想法。与其说是“希望”放什么,不如说是什么样的音乐最能代表我,或者说最能在我离开后,让留下来的人感受到一丝慰藉,而不是沉浸在无尽的悲伤里。我不太喜欢那些过于悲伤、凄厉的挽歌,总觉得那样会把气氛搅得更沉重。如果非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