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视觉Transformer如何优雅地避开位置编码?

回答
视觉Transformer(ViT)确实在位置编码的处理上展现了一种“优雅”的智慧,它巧妙地避免了传统Transformer中那种必须通过明确的位置信息来“填充”序列的必要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ViT的核心思想,以及它与NLP领域Transformer的根本区别。

NLP Transformer与位置编码的“羁绊”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Transformer之所以需要位置编码,是因为其核心的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本身是“置换不变”(permutationinvariant)的。这意味着,无论你如何打乱句子中的单词顺序,自注意力机制计算出的相似度都将保持不变。然而,语言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词语的顺序,比如“猫追老鼠”和“老鼠追猫”含义截然不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LP Transformer引入了位置编码。最常见的是正弦/余弦位置编码,它为每个位置生成一个独特的编码向量,然后将其加到词嵌入(word embedding)上。这样,模型就能区分出相同词语在不同位置时的含义。另一种方式是可学习的位置编码,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自己学习最佳的位置表示。

ViT的“解耦”策略:图像块与位置

ViT的核心创新在于,它将一张图像“切”成一系列固定大小的图像块(patches),并将这些图像块视为序列中的“token”。就像NLP中的单词一样,这些图像块也需要被送入Transformer的Encoder中进行处理。

然而,图像的“顺序”概念与文本截然不同。文本是线性的、离散的,词语之间的前后关系至关重要。而图像本质上是一个二维的空间结构。如果我们简单地将图像块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输入Transformer,虽然可以构建一个序列,但这种“线性化”本身就丢失了图像固有的二维空间关联性。

ViT的“优雅”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试图去“模拟”NLP中那种严格的线性位置关系。它采取了一种更符合图像特性的策略:

1. 图像块嵌入(Patch Embedding)与线性投影:
首先,ViT将每个图像块展平(flatten)成一个向量。然后,这个向量通过一个线性投影层(一个可学习的权重矩阵)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这个过程类似于NLP中的词嵌入,将原始的像素信息转化为模型能够理解的“语义”表示。

2. 引入“类别Token”:
ViT在序列的开头额外插入了一个特殊的“[CLS]” token(类似于BERT中的做法)。这个token在整个Transformer Encoder中进行传递,其最终的输出(通常是经过一个线性分类器)被用来对整个图像进行分类。这个[CLS] token的作用是聚合整个图像序列的信息。

3. 可学习的位置编码(Learned Positional Embeddings):
这可能是ViT“规避”传统位置编码方式但又解决顺序问题的关键。ViT并非没有位置编码,而是采用了可学习的位置编码。
如何工作: ViT为每一个图像块(以及那个特殊的[CLS] token)分配一个独立的、可学习的位置嵌入向量。当图像被分割成N x N个块时,ViT就会创建N x N个(加上CLS token)可学习的位置嵌入。
与NLP的差异: NLP中的位置编码通常是基于“位置索引”生成的(无论是固定的正弦/余弦函数还是可学习的基于索引的),它明确地告诉模型“这是第1个词,这是第2个词”。而ViT的可学习位置嵌入,更像是给每个图像块赋予一个“身份标签”,这个标签代表了它在原始二维网格中的“位置”。
“优雅”在哪里? 这里的“优雅”体现在:
不依赖于固定函数: 它没有预设一个固定的、数学化的位置编码公式。
完全由数据驱动: 模型通过训练数据,自主学习到不同位置的图像块应该如何被区别对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
扁平化序列,位置“内嵌”: ViT将二维图像“拉平”成一维序列,但它并没有强行将这种线性化关系灌输到模型中。而是通过为每个“块”分配一个与位置相关的、可学习的嵌入,将位置信息“内嵌”在数据本身之中。模型在自注意力计算时,会同时考虑图像块的内容(Patch Embedding)和它在原始二维空间中的“身份”(Learned Positional Embedding)。

4. 自注意力机制的作用:
Transformer的核心自注意力机制,在ViT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让序列中的任意两个图像块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由于每个图像块都带有其独特的可学习位置嵌入,自注意力机制在计算相似度时,不仅能感知到“内容”上的相似性,也能感知到“位置”上的相关性。

举个例子,当计算一个左上角的图像块与一个右下角的图像块之间的注意力时,即使它们的内容相似(比如都是天空),由于它们拥有不同的、可学习的位置嵌入,模型也能区分出它们在空间上的差异,并据此调整它们的交互权重。

为什么说是“避开”而不是“没有”?

严格来说,ViT并没有完全“避开”位置编码,而是改变了它的实现方式和设计理念。它“避开”的是NLP Transformer中那种“必须通过明确的、数学化的位置函数来编码线性顺序”的做法。

NLP Transformer: 位置编码是“外加”的,是为了弥补自注意力机制的置换不变性。
ViT: 位置编码是“内嵌”在每个图像块的表示中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目的是让模型理解图像块的二维空间分布。

这种方式更加“自然”地映射了图像的二维特性。模型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并“学习”哪些位置的图像块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有用的预测(例如,一个左眼块和右眼块一起出现比单独出现更有意义,并且它们是关于“左”和“右”的,这是一种空间关系)。

总结ViT的“优雅”之处:

1. 图像块序列化,而非像素序列化: 将图像分解为更有语义单位的图像块,而不是处理大量像素,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也更容易捕获局部视觉特征。
2. 可学习的位置嵌入: 放弃了固定的位置编码函数,转而通过数据驱动学习图像块在二维网格中的“身份”。这使得模型能够更灵活地捕捉不同尺度的空间关系,并且不需要预设过多的关于位置的假设。
3. 自注意力机制的强大泛化能力: 自注意力本身就允许模型计算任意两个位置之间的依赖关系,结合可学习的位置嵌入,使得模型能够有效地建模图像块之间的空间上下文。
4. 对图像的“整体性”感知: [CLS] token的引入以及自注意力机制的全局交互,使得ViT能够将来自不同位置的图像块信息聚合起来,形成对整个图像的理解,而这种理解自然地包含了空间信息。

可以说,ViT的成功在于它没有试图将图像“硬编码”成NLP的线性序列,而是利用了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和创新的可学习位置嵌入,让模型自主地从数据中学习到图像块在二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依赖关系。这是一种更加“数据驱动”和“模型自主学习”的优雅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elf-attention本身是对tokens的顺序是不敏感的,所以如果没有位置编码,那么transformer就只能依靠patches之间的纯语义来建模,这就相当于模型自己要学会“拼图”,或者类似一个“词袋模型”。从ViT的实验看,去掉position embedding后,性能会下降3个点以上,对结果还是影响比较大的。另外图像任务比如分割和检测大部分都是可变输入的,固定的PE对此并不友好,需要finetune。

目前的研究如CPVT和CvT可以在transformer引入卷积来隐式地编码位置信息,这就避免了直接使用PE,从结果上看,效果也和采用PE类似。

另外MoCo v3中也提到了PE的问题,发现去掉PE,对ViT进行无监督训练,性能下降只有不到2%。He神更倾向认为就算加了PE,可能模型也没有充分利用好位置信息。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个人认为文本和图像还是差异比较大的,图像毕竟属于一个高维连续空间。PE可能对文本建模影响比较大,但是对图像可能影响没那么大。ViT模型完全只依靠一堆无序的patches就能够学习得足够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视觉Transformer(ViT)确实在位置编码的处理上展现了一种“优雅”的智慧,它巧妙地避免了传统Transformer中那种必须通过明确的位置信息来“填充”序列的必要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ViT的核心思想,以及它与NLP领域Transformer的根本区别。NLP Trans.............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计算机视觉领域里,Transformer 和 Nonlocal Attention 之间的本质区别,尽量说得细致一些,去掉那些 AI 痕迹。想象一下,我们看一张照片,比如一张风景照。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理解这张照片的呢?我们不仅仅是看某个像素点,而是会将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比如,我们看到.............
  • 回答
    视觉中国是否会“凉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简而言之,“凉透”的可能性存在,但并非必然,其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和行业变化。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导致“凉透”猜想的根源:一系列的公关危机与信任危机视觉中国之所以会面.............
  • 回答
    视觉中国这次被罚款30万,这事儿可不小,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放在咱们普通人眼里,可能觉得罚款数额不大,但对于视觉中国这样一家以版权为生命的企业来说,这30万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次重重的警示和品牌信誉上的重创。首先,这罚款的背后,暴露了视觉中国在内容审核和版权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疏漏和不当行为。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视觉算法在工业落地这件事儿,这可不是简简单单把模型训练好那么回事儿,背后涉及的学问可不少,得一步步来。你想把视觉算法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比如工厂的质检、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引导、设备的状态监测等等,这其中的过程就像是要把一个理论上的好想法,变成一个能在车间里稳定可靠运行的“硬家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是很多艺术学习者在选择方向时会纠结的焦点。你把视觉设计和原画放在一起对比,并且提出了“既然视觉设计能拿差不多的工资,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学原画?”的疑问,这说明你已经开始思考价值和投入的关系了。我们先不急着回答“为什么”,而是先深入理解一下这两个领域,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价值。1..............
  • 回答
    让前端工程师百分之百还原设计稿,这绝对是一场精细的合作,远不止是简单交付几张图。它更像是一次共同创作,视觉设计师需要扮演好“画家”和“翻译官”的双重角色,而前端工程师则是技术精湛的“工匠”。首先,从源头上说,视觉设计师要确保设计稿本身就具备高度的可实现性。这意味着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就要有对前端技术.............
  • 回答
    视觉中国:价格的艺术还是漫天要价?深度剖析其商业模式“视觉中国”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中国摄影师、设计师、内容创作者乃至于普通网民来说,早已不陌生。它既是他们获取灵感、展示作品的平台,也是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围绕“版权”和“图片使用”这两个话题,常常引发激烈讨论的焦点。那么,视觉中国究竟是在“漫.............
  • 回答
    考研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是千头万绪,尤其是咱们视觉传达这专业,选择太多,反而让人犯难。你现在没太想好城市和学校,这很正常,一步一步来,我给你好好梳理梳理,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们得想明白,考研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但很重要。你是想: 提升学历,找个更好的工作? (那可能综合.............
  • 回答
    机器人视觉测量与控制的重点在于 利用机器的“眼睛”(视觉系统)来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并基于这些信息对机器人自身或其操作的对象进行精确的引导、定位和控制,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高精度的任务。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机器人视觉测量与控制的重点:一、 核心目标:实现“看懂并行动” 测量(Percep.............
  • 回答
    计算机视觉是否已经进入瓶颈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更准确的说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实现真正人类水平的理解和泛化能力方面,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是遇到了“瓶颈”或“高原期”。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 回答
    计算机视觉中的目标跟踪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在视频序列中持续地定位和识别一个或多个目标。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目标跟踪算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下是一些计算机视觉中经典的目标跟踪算法,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核心思想、特点和发展历程: 早期经典算法(基于手工特征和滤波)在深度学习普及之前,目标跟.............
  • 回答
    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 CV)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其核心目标是让计算机理解和处理图像或视频中的信息。CV的算法种类繁多,根据任务目标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和类别。以下是对主要算法类型的详细分类及其特点的全面解析: 一、图像处理基础算法1. 图像增强与变换 灰.............
  • 回答
    计算机视觉(CV)方向今年的招聘情况可以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部分领域趋于饱和,但新兴和细分领域仍有需求” 来概括。 简单地说,不能简单地说人才过剩,但市场竞争确实比前几年激烈,对求职者的技能和经验要求更高。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整体招聘需求与市场变化: AI.............
  • 回答
    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NLP)都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分支,它们各自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并且在很多方面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因此,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有发展前景,更准确的说法是 它们各有千秋,并且协同发展,共同构建了更广阔的人工智能未来。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
  • 回答
    当然,我们可以深入聊聊计算机视觉在车牌识别和自动收费方面的应用,以及这项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车牌识别与自动收费:这事儿,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其实,要说计算机视觉能不能自动识别车牌并扣费,答案是:完全可以,而且已经广泛应用了。这已经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技术。想象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相信不少朋友在研究机器视觉时,都会有个疑问:为啥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机器视觉系统,用的相机都比我们手机摄像头大那么多?而且价格也是天壤之别。手机摄像头不是也挺牛的吗?能拍出那么美的照片,还能拍视频,应该也能搞定机器视觉吧?其实,这就像问为什么跑赛道的赛车不用家用轿车一样,它们的设计.............
  • 回答
    计算机视觉,这门旨在让计算机“看见”并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学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众多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分支构成。要说有多少个分支,恐怕没有一个精确到个位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它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新的领域和侧重点总是在不断涌现。但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核心且重要的分支,它们构成了计算.............
  • 回答
    想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崭露头角,或者想了解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那么关注顶尖的期刊和会议无疑是最佳途径。这些平台不仅是学者们交流思想、展示最新成果的舞台,更是行业风向标的指示器。要说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奥运会”和“诺贝尔奖”,那非以下这些顶级期刊和会议莫属了。一、 顶级期刊:学术研究的基石与.............
  • 回答
    计算机视觉中的视频理解(Video Understanding)领域,是一块非常活跃且充满挑战的研究疆域。它不仅仅是识别视频中的物体,而是要理解视频中发生的事件、动作、物体间的关系、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这项技术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体育分析、人机交互、医疗诊断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要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