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逆转夺中国第 3 金,如何评价她的表现?

回答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凭借惊艳的最后一跳,以总分188.25分逆转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历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金牌,也是北京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她的表现堪称完美,技惊四座,也为她赢得了无数赞誉。

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1. 顶级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 谷爱凌在决赛中敢于挑战极高难度的动作,例如她在第二跳中使用了360度空中转体加反体(Raily grab),这个动作对运动员的身体控制、空中姿态和落地技术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稳定性与完成度: 即使是高难度的动作,谷爱凌也展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和完美的完成度。她在每次跳跃中都能够准确地控制身体,在空中完成规定的技术动作,并在落地时稳稳站住,这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至关重要。
最后一跳的决断力与执行力: 在第一跳出现失误,第二跳表现不错但未能拉开优势的情况下,谷爱凌在第三跳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她没有选择保守,而是拿出了自己最擅长且难度最高的动作——左转两周半抱体转体(left double cork 1080),这个动作的难度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中属于顶尖水平。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她能够完美地执行这个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现了她过硬的技术功底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2. 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

面对逆境的韧性: 在第一跳落地不稳,成绩不算理想的情况下,谷爱凌并没有因此气馁。她能够迅速调整心态,在接下来的跳跃中找回状态,并且在关键的第三跳中敢于冒险,选择了最高难度的动作。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是顶尖运动员必备的品质。
大场面的沉着冷静: 作为首次在家门口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并且承载着巨大的期望,谷爱凌在决赛中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沉着和冷静。她没有被观众的欢呼声和比赛的紧张气氛所影响,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表现,一次次地完成高质量的跳跃。
自信心是关键: 谷爱凌的自信心是她能够在压力下发挥出最佳水平的重要因素。她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高难度动作并取得好成绩。这种自信源于她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认知。

3. 战术的智慧与执行力:

“为夺冠而战”的策略: 谷爱凌并不是为了完成比赛而比赛,而是有明确的夺冠目标。她在第三跳选择最高难度的动作,正是为了超越对手,锁定金牌。这种为胜利而战的策略,在很多时候是区分优秀与卓越的关键。
对对手的了解与应对: 谷爱凌显然对其他选手的技术水平和比赛策略有所了解,并根据比赛进程调整了自己的战术。她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拿出怎样的动作才能占据优势。

4. 突破性意义与榜样作用:

中国自由式滑雪的里程碑: 谷爱凌的这枚金牌是中国自由式滑雪项目历史性的突破,打破了以往的纪录,也为中国冬季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激励年轻一代: 谷爱凌的成功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热爱滑雪和追求梦想的年轻人的巨大鼓舞。她以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证明了“可能性”,激励着更多中国年轻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中国体育形象的提升: 谷爱凌的优秀表现和积极阳光的形象,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形象,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和风采。
多元化发展的典范: 谷爱凌在学业上的优秀,加上她在滑雪运动上的卓越表现,以及其在时尚和文化领域的活跃,都让她成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典范。这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年轻人可以在多个领域追求卓越,并且实现个人价值。

总而言之,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的表现是现象级的,是技术、心理、战术和精神力量的完美结合。 她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运动员,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气和决心的领军人物。她的夺冠不仅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更在多个层面激励和影响着无数人,她无疑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位闪耀明星。她的每一次跳跃,每一次落地,都是对极限的挑战,更是对梦想的追求,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学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主项仍有冲击奖牌的可能”

“凭自己的热爱站上了50m的大跳台”

“她仅训练了一年多” ​





user avatar

谢邀,人在现场,刚发新闻!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188.25分,夺得冠军!

据悉,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的比赛,谷爱凌创中国在此项目上的历史!

祝贺!

在第一轮的比赛中,

谷爱凌跳出了93.75分的优异成绩,

在12名决赛选手中排名第2。

第二轮,

谷爱凌得到了88.5分,总分暂列第三。

最后一跳,

谷爱凌挑战自我、奋力一搏,

得到了全场单轮最高的94.5分,

将自己的总分改写到了188.25分,

反超对手跃居第一,并最终获得一枚金牌。

为什么“人人都爱谷爱凌”?

她太受欢迎了,看起来人人都爱谷爱凌。”在首钢大跳台赛后混采区里,一名外国记者如此感叹。

其实,谷爱凌在这场冬奥会首秀前就受到了很多人喜欢。即使你不能准确说出她的比赛项目,也能一眼认出这个漂亮的姑娘。

“我知道她不仅是世界冠军,还是顶级大学的学霸,还是时尚、写作、美食等各个领域都有涉猎的全能少女。”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说,她几乎挑不出毛病。

除去身上的种种亮光,她选择为中国而战,或许更戳国人内心。虽然出生于美国,但谷爱凌在母亲影响下从小就了解中国,2岁以后每年夏天都会跟着母亲回中国。有人管她叫洋娃娃,她反驳说,自己是“看《哪吒》长大的海淀孩子”。

她向观众这样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很高兴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比赛,我希望所有的青少年们尤其是女孩们,能够通过冰雪运动去了解自己,去打破限制,去交朋友,去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儿。”

这样的姑娘,怎能不爱?

谷爱凌接下来的比赛安排:

为中国姑娘,加油!

user avatar

我说句实话,赛前我认为谷爱凌拿到这块金牌的概率最多三成

因为法国的苔丝确实是现在的大跳台一姐,地位统治级,比赛中实力也是有目共睹

在第二跳结束后,谷爱凌的成绩排到第三的时候,我已经几乎认定是保三争二了

原因如下:

1.爱凌第一跳拿到的分数(93.75)已经很高了,而且1440基本算是她最高难度的动作了

2.第二跳按照赛事要求,需要用另外一个方向起跳,也就是运动员不擅长的方向,往往动作的难度会比正向的起跳低,第二轮1080的得分(88.5)我认为也比较合理,突破的上限和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3.第三跳很关键了,这里涉及战略战术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选择

①苔丝的得分比较高,赶超的希望很小,第二名差距虽然不大,但是前两条再提高的空间有限,就算提高质量完成,高出来的总分也不一定保证不会被反超。基于以上,保守一滑,最差也有个铜牌也是奖牌,也有银牌的可能性

②无论哪个方向起跳,都选择加大一级难度,也就是正向1620 另外一个方向至少1260或者1440,如果成功,就可以稳妥的争到银牌,拿金的概率并不大

③第一跳的分已经很高了,就算第一跳做1620难度,拿到高分也不足以撼动第一名,所以只能冲第二跳,自己不擅长的方向入手,提升空间较大,但是至少需要1440或者以上的难度才能有希望,但第一名作为项目一姐,实力拉满,就算1440成功,也不一定稳,所以,不擅长的方向跳1620这个操作应该是唯一有把握决定胜利的选择,但这个难度非常之大,爱凌在之前从没跳出来过

难度大伴随的风险也会好多倍的放大,要知道,谷爱凌是U池强势,坡面障碍和大跳台并不是强势的项目,如果大跳台冒险受伤,后面的比赛项目会很不利,甚至导致退赛

如果你是运动员或者教练组,这个事情怎么选?是不是很难?要不要为了这块金牌赌上后面的比赛

但是,接下来的比赛告诉我们

什么是世界顶级!!!

什么是顶级运动员!!!

什么是实至名归!!!

什么是凭实力自信!!!

什么是竞技体育!!!

什么叫突破自我!!!

我词穷了,真的!!!就是要刀尖上跳舞是吗?

1620!!!1620!!!1620!!!

现实打了我的脸,实力打了我的脸,是我格局小了

玩过自由式的人才会知道,这有多难

但这个脸打的,舒服!!

user avatar

我没有那么懂滑雪,去科罗拉多和Tahoe也都是徒步,但我喜欢谷爱凌的mindset:

挑战自己的极限,并激励孩子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们需要一个优质偶像,让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们走出教室、走上操场、开始锻炼。告诉他们和她们:你们可以的!

上一个做到这个的女运动员是张雨霏,但具有等价商业价值的上一个还是李娜。

下一个优质男运动员是谁呢?苏神的份量还是有限,孙杨gg了,足球篮球青黄不接…sigh

user avatar

体育我觉得终究是个乐子,于是都乐呵就好。而对于运动员,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就很棒。能超水平发挥,就超棒。

所以自然要恭喜中国选手谷爱凌。

但你们也知道,境内外有多少人,根本就没把这当成个乐子。

但你们也知道,境内外有多少人,戳着小人儿盼着她大失败。

结果就是,这可真是个大乐子。


定量衡量的话,零金零牌,会被幸灾乐祸阴阳怪气到底。一金X牌,基本上就直接封口了。若是三金……估计能把一群人整ptsd了。

但还是希望,几年十几年之后,我国和最广大的人民,也能像是当年而不是今天的美国一样,能默认自带 “无所谓” 的自信,舒心而纯粹地享受乐子。

希望各国运动员,都能赛出风格,展现出最佳的自我。

user avatar

滑雪的妹子们都好美

谷爱凌这一跳牛逼,太厉害了

高华和公知们要破防了,没有替他们精神美国出战,接下来又要酸了

user avatar

要知道雪上技巧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可以到25、26。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她还能干至少2届冬奥会。如果能一直保持在高竞技水平,甚至可以干3-4届。

最后还是一直以来我的两个观念。

众所周知,海外有大量华人,且不说出去更早的。就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出去的,大部分都是人中龙凤,要知道当年我国的顶级女演员都以嫁个老外为荣,就好像清华都成了藤校预科。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相当一部分,不说有多大成就吧,也是社会中坚。这的的确确就是中国一笔还未发掘的财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必然会变成一个相对开放移民政策的国家。

再就是,有的饭,放那里也不是你的。就好像很多在国内都混的苦苦挣扎的人,天天幻想着出国去住大豪斯,你在想啥呢?人家老星条旗要的是移民不是难民。同时,当你到了一定高度,在一些人眼里奉若珍宝的PR和nationality真就什么都不是。

user avatar

看到谷爱凌最后一跳放大招成功后的表情直接被萌到



「我丢,老娘就是试一试,居然成了???」

user avatar

旧金山属于中国?

她的商业价值会爆炸!在本届冬奥会之前,她已经签下数十家品牌代言,从央视到大大小小的媒体是一路力捧,赛前粉丝还稍稍有点担心,如果没有比出来成绩就有点尴尬了。

这下好了,媒体松了一口气,品牌公关松了一口气,中国冬奥代表团也松了一口气。粉丝更是雀跃,皆大欢喜!真是太棒了!

这姑娘在美国受的教育,自信大方,昨天预赛第二跳失误了,在第二跳之前,她还在刷ins,这你能想象一个国家队的中国运动员会这样做吗?完全不会。(我的意思是国内培养的运动员比较有纪律,不会在比赛中玩社交媒体,谷的培养和成长模式很西化,她心理抗压能力强,第二跳失误后第三跳马上调整过来)。

开幕式的时候,她也是社交媒体刷不停,还和德国运动员交换帽子。在社交媒体上她还会直接怼haters,有人质疑她在美国湾区长大,却代表中国参赛,言下之意是为了钱,她直接怼“你去哭吧”。霸气十足。(根据评论区,昨天晚上她还在ins上冲浪对线,今天照样做成难度最高的动作拿到冠军,这精力也是很厉害,换我的话,大考试前夜都要好好休息)


所以姑娘心态好、精力足、技术佳。加上团队给力,训练有素,成绩自然就出来了。

另外一点,我觉得谷爱凌比较厉害的地方是她的中文能力很优秀,虽然有时候有点英语逻辑,但受访交流上社交媒体都非常顺畅。从纪录片看她小时候就被妈妈教育中文和中国文化。她还写毛笔字,每年都会回国内。

可以类比一下日本的大阪直美,同样在美国长大,大阪后来选择日本籍,商业价值也爆炸,但大阪的日语能力较弱。主要还是讲英语。所以大阪有时候在日本国内都存在一些争议。

根据赛后采访,第二跳之后谷爱凌妈妈让她第三跳保守一点,不要上高难度,确保银牌就好。但是谷爱凌敢打敢拼,上了最高难度。这种精神和心理素质,我只能佩服!

谷爱凌背上的龙:

恭喜谷爱凌!


user avatar

真香

user avatar

很明显,她的表现会气到某些人。(特别提醒,这里的“气”指的是价值观上的气)

补张图:

(背景: 外国媒体于昨日借朱易事件攻击中国网民,遭谷爱凌回怼。)

再补图:(这张图是真的吗? 如果是假的,我立马删。。。好像有些酸耶。。。。)

user avatar

为谷爱凌喝彩


谷爱凌为中国队出战

戳中了一些美国人的肺管子

许多美国媒体歇斯底里 怒不可遏

福克斯主持人塔克卡尔森说:关于谷爱凌“我唯一能想到的词就是 “忘恩负义” ,她背弃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不仅养育了她,而且使她成为世界级的滑雪运动员,拥有只有美利坚合众国才能提供的培训和设施。对她来说,为了换取金钱而背弃是可耻的”。


这种态度让简直许多人猝不及防

主持人居然用公知疯狂贬低的“狭隘爱国主义”

来批评自由选择国籍的谷爱凌

这还是公知嘴里那个“无私伟大“的美国吗

这只能说明

我们平时把美国想的太好了

真以为它是自由的化身

其实

只有当它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

只有当自由对它占别人便宜有利的时候

它才拥护自由

一旦它发现自己占不到便宜

就立马撒泼打滚掀桌子

对华为的无耻打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美国这种蛮不讲理的霸道

不仅让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

也狠狠滴打了吹嘘美国的公知的脸

user avatar

谷爱凌这金牌,真是活生生的爽文剧本。

任何事情都不能抛开背景空谈。本来,从外国人手里挖运动员过来为己效力这种事,在国人眼中,长期以来就颇具争议,而这几年为了一鼓作气在大赛出成绩,又有些用力过猛,宣传调子定得太高,一个男足归化,一个谷爱凌,火爆得非比寻常,国人期望值一下子被拉得奇高无比。

但男足扑街得惨不忍睹,同时又冒出朱易和她的科学家爹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件,然后朱易的比赛一塌糊涂,等同更坐实了黑幕,这下子引援归化在先立了其高无比的flag的情况下变得四面楚歌,等同笑柄;偏偏谷爱凌自己也有代言疑似过多和国籍疑云,舆论的质疑声也层出不穷。顺便,海外媒体也死死盯着,巴不得她赶紧出丑,以便于各角度开喷。

这下子无论是从个人名誉角度,还是从国家形象角度,还是从赞助商角度,抑或体育迷的角度,都输不起了。如果成绩不如人意,不仅本人会被反噬,人设崩塌,里外不是人,而且赤裸裸宣告国际引援策略的破产,舆论上商业上民意上的损失都不可估量。所有压力全在她身上,就可想而知。

在这么多重debuff情况下,面对实力超出自己的对手,被迫要在第三跳执行一个从未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才能夺冠,放在日漫里就是做个动作在半空要演10分钟内心戏的那种。这绝对主角待遇,各种气氛都到位了,台都搭好了,退路都堵死了,就等开挂了。

结果,真的主角光环护体,小宇宙爆发,逆天改命,啧啧,也就小说敢这么写。

有时候运势这个东西,真的没法说。

user avatar

我实在哥性子直,话难听,情绪化患者可以直接关网页。

有人认为,谷爱凌不过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值得称道。

他把话说的非常难听,比如说她的母亲擅长算计,自己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出了国,在女儿教育上,精确计算自己女儿成长的每一步,最后在祖国强大以后,后华丽转身换取国籍捞取资本云云……

我对谷爱凌一家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提法,是发自内心的,毫无犹豫的,一万分把握的支持。

谷爱凌他们一家本来就是计算能力妙到毫巅的极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点毫无疑问,无可辩驳。

但问题在于,精致的利己就本身而言,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都没有太过谴责的地方。

请问谷爱凌自己努力奋斗考上哈佛,违法了吗?自己努力奋斗夺得滑雪金牌,是有道德缺陷吗?

我们也不谈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不正能量的话。就算他们做得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盘算,至少他们做的事情是对社会有益的,他们的精致利己是在跟自己死磕,又没有损人利己。

我觉得是无可职责的。

哪怕他们从来不做慈善,连街头给叫花子一分钱都舍不得,你也在道德在谴责不了他们什么,对不对。

另外,我再谈谈改换国籍的事情。

我觉得这个也是他们的个人自由,没什么理由好酸的。

你完全可以把谷爱凌的换国籍,跟国足的那几位归化球员换国籍看成同一性质。

我就问问你们,当初国足规划球员的时候,踢得那么臭,怎么没有见你们有多大动静。

谷爱凌这次都拿金牌了,反而还要搞质疑?

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还是别人太优秀了,优秀太多,自然就有很多人酸,对不对。

当然,谷爱凌事件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我对这种搞归化球员为自己国家争得荣誉的事情,还是有保留意见的。

我记得以前听说其他国家,比如卡塔尔,日本那些搞归化球员,心里是嗤之以鼻的。

原因很简单,简直一个中学,两个班级打篮球赛,你去请职业球员来参加,这算不算作弊行为?

这至少体现不出自家人的刻苦训练和真实实力吧。

归化球员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一种包装得高大上的,有耍赖嫌疑的行为。

归化球员拿金牌,跟本土球员拿金牌比起来,我的内心始终有点膈应。

我也不发挥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user avatar

中国过去给全世界输送了那么多人才。

谷爱凌只是一个起点,往后绝对要把全世界的人才都吸到中国来。

妈的,人才引进计划绝对不能只是被嘲讽的对象,一定要把丢失的全都夺回来。

user avatar

恐怖的实力,出众的外表,学霸,充满故事性的夺冠剧情,这就是完美偶像啊。

这波归化的值啊,不知道是不是敬爱的仲文同志的手笔。

这个值不是值在金牌上,金牌只是附赠,这种完美的偶像效应将带动无数的中国孩子和家长投身冰雪运动。

说实在的,冰雪运动在中国其实算是比较小众的,普及度并不高。这一波从赛事,场地,教练,装备等等,将拉动起一个不知几百还是上千亿的产业,带动无数就业。

我只能说牛批。

user avatar

谷妈更值得大家去学习,是创投圈父母天花板的存在。

培养子女的思路和几个投资思路的精髓都相似。

1、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这是之前几个天使大佬总结的,因为在红海市场高手搏杀太厉害,肯定要去找新增市场,做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商业模式,这样成功的商业公司也很多,比如做瑜伽服的lululemon,深圳的大疆,都是做差异化产品。

谷爱凌的兴趣选择虽然受她妈的影响,但滑雪这个赛道在国内还是算小众,但逼格高,门槛高,大部分人无法参与,所以在兴趣赛道选择上就赢了大部分人。

然后在谷选择国籍上,也体现了这个思路,在美国滑雪是大众运动,高手太多,但国内谷的对手会少很多。


2、长线投资思维

谷妈在之前接受报道的时候,这种思维就已经体现

她说“我们曾经投资了一个治疗癌症的新药,尽管7年没有利润,但股票还在涨,原因是人们看到了这种药一旦进入了市场,每年会有几十亿利润的前景”。

长线思路和延迟享受基本就是区分学霸和普通人的思维,学霸可以隐忍大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磨炼,厚积而薄发。


3、不考虑太多沉默成本

在谷妈自己身上,也是这种体现,

国外硅谷能赚钱,谷妈就去硅谷。

基础科学觉得作用不大,谷妈就去搞金融风投。

一点偶像包袱都没有。

女儿培养上,美国大学教育厉害,就斯坦福读大学;海淀奥数班厉害,就暑假飞来上奥数班;商业环境国内好,就马上回国发展。


4、看重无形资产

谷妈认为硅谷成功的秘诀是无形资产,风险投资家在硅谷投入的不仅是金钱,而且是智力。

这句话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是要有水平的花钱。

反观我在深圳认识一些国际学校孩子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砸钱思维,被几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国际学校割了一波,又被一些高逼格兴趣班割了一波,比如高尔夫,马术,可能认为钱砸的多,孩子就能培养起来。

关于兴趣培养,我觉得有两点体会。

a、孩子需要愿意付出的,肯定不是玩玩的心态,是长时间的锻炼和热爱;

b、有一定门槛的,这个门槛肯定不是指谁交的钱多,而是指师从。比如大家都知道颜真卿书法很厉害,但颜真卿的老师张旭也是牛人,再比如同样18岁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老师是宋徽宗;现代的案例更多,比如步步高的老板,带出了多少徒弟。

在兴趣培养上,中国传统的师承制绝对比现代教育模式有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要考个好大学,进了好大学又要找个大师做老师的理由。

在投资上也是如此,跟实操大佬交流学习,肯定比你去读个普通MBA,或者网上学习一些伪投资课程要强很多。


5、注重综合实力培养

谷妈招人的标准是

科技知识、管理能力和金融运作能力

这其实就是按她自己的模板来找人,学霸思维。

科学知识主要看你的大学教育,她自己北大理科,金融运作能力靠工作学习和后续教育,管理能力就是自己从小兵爬到董事长的经历。

所以谷爱凌不但滑雪厉害,也是斯坦福毕业,学业一点没落下。

在众多品牌代言下,我们可以慢慢的看到了商业能力和金融能力的逐步培养。

后续谷妈肯定也会往管理能力培养,所以现在只是谷爱凌的起点。

我觉得谷爱凌未来大概率还是个成功的女企业家,并且在创业的路上可能会获得各种资本的加持。

有了谷妈作用风投圈的爸妈标杆,这个行业的子女培养应该后续会更加内卷。



刚刚又写了一篇普通家庭怎么培养孩子的文章,可以参考

user avatar

这是从朋友那里得知的一篇谷爱凌写的文章,从文字当中可以看出来,不管是思考还是表达,这个姑娘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许多道理我们人到中年都能明白,但明白得早晚将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谷爱凌:
在我迄今18年人生的后10年里,我一直在追寻着的是一种纷乱的、充满恐惧的爱。我是一名专业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脚上的一双雪板、22英尺长的u型池和各种特技动作是我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也是极限运动中真正令人上瘾的核心要素。

正如所有那些能迷倒常人的恋人一样(至少是像我从小说中读到的那些一样,因为现实生活中我还缺乏相应的经验),你这个重要的另一半有时可能会很……反复无常。实际上,“恐惧”可以算是三种不同感觉的总称,那就是兴奋、不确定和压力。

我已经发现,如果这些感觉能被识别和积极地利用,那么每一种感觉中都有一些微妙的指标可以帮助你成功,而如果其原理被忽视,那么这些感觉可能就会是你受伤的前兆。

虽然从事极限运动的运动员很容易被贴上“无畏”或“任性”的标签,但无论是我为构思技巧而花费的无数个小时,还是在泡沫坑(泡沫粒子到处都是的那种)里和安全气囊上度过的无数时间都可以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要违反自己的生物直觉,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虽然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但再多的安全网模拟训练也无法等同于我们从陡坡上起飞、把身体抛到空中并即将落地时所将面对的雪坡,它是不会讲情面的。

我们并非无视恐惧,而是要培养深刻的自我意识,并进行深思熟虑的风险评估,从而与恐惧建立起独特的关系。

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叫做具象化:在我尝试一个新的技巧动作之前,我会感到胸腔(准确地说,是在我的喉咙底部和膈肌顶部之间)有一种紧张感。

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当我爬上巨大的起飞坡道时,我会在想象中伸展我的双腿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升力。然后,我要在脑海中描绘如何以相反的方向扭转我的上半身,产生扭矩,然后再让它朝另一个方向弹回来。

现在,在我的意识里,我已经是飞在空中的状态了。

我在跃起后第一时间就会看到自己的背后,然后身体旋转会把我的视线拽向头顶万里无云的天空。风声如同我耳朵里的一种音乐,每一个360度的旋转都在为我的运动提供音乐般的节拍。
当我的脚在我的身体下面时,我就可以在把身体拉到第二个空翻前的一瞬间发现最终落地的地点。当我回到可以面向前方的位置时,我会想象着我的腿在我的脚下摆动,并让雪鞋的前端承载着我的重量碰到地面。

我露出微笑,然后睁开眼睛,一个1440度的翻转动作就完成了。

在完成“具象化”的几秒之后,我胸腔中的紧迫感会有一阵上下的波动,然后开始扩散——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来到破茧成蝶的关键阶段。

兴奋感是肾上腺素的产物,也是我所酷爱和着迷的存在。我既有着对自己安全创造奇迹的信心,也会产生对即将到来的不可预知体验的兴奋感,二者的平衡非常不稳定。我听说这个状态可以被称为“入境(zone)”,去年秋天,当我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1440度偏轴转体动作的的女性双板滑雪运动员时,我就曾体会过这样的心境。

不幸的是,你心中的不确定感往往很容易就会压倒自信心。

不完美的准备会使我的手心出汗,并使得我之前所说的那个感到紧张的位置被转移到自己的胃里,从而使你的每次呼吸都比上一次更浅。这种感觉不是恐慌,而是某种类似于畏惧的感觉。危险的信号会激发出进化的本能。

如果我选择忽略这个安全机制,我的身体可能会在空中不由自主地行动,旋转会失去控制,并迫使我为即将遭受的冲击做好准备,因为这个时候的我真的要恐惧了:如果完全投入这个动作,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每个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都要以识别出兴奋感和不确定感之间的细微差别为目标,以便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的同时,把受伤的风险减少到最小。

最后要讲的就是压力。这是一种用途可能会很广泛的能量源。在本文提到的与恐惧相关的几个方面中,压力是最主观的一个面。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于压力的体验会受到自身实践经验和思想观点的影响。

家人和朋友的期望,激烈竞争的时段,乃至于可能获得赞助的机遇,都可能为一个高压的外在环境提供支撑。对于那些能把握分寸的赛手来说,压力可以变成一种帮他们迎接挑战的积极力量。但压力也可能会凭借一己之力就让你一败涂地。

不过,对于这种埋藏在心底的、渴望“证明自己”的感觉,运动员既可能会选择压制它,也可能选择强化它,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

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女运动员,我对于这方面还是很有些自豪的,我可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并尽量减少自己对于外界期待的需求,从而控制我身边的压力。

无论孤身一人还是面向整个世界,我都专注于感恩当下、判断当下,并享受体育带给我的快乐。
虽说我个人和这个世界的视角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但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无论时间过了多久,在恐惧面前的我都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原文如下

Essay by Eileen Gu

FOR THE LAST 10 OF MY 18 YEARS, I’ve pursued a tumultuous love affair with fear. I’m a professional freeskier, and twin-tipped skis, 22-foot halfpipes and double-cork rotations are my main sources of adrenaline, the truly addictive core of extreme sports.

Like all bewitching lovers (at least the ones in the novels I read, for lack of real-world experience), this significant other can be … mercurial. “Fear” is really an umbrella term for three distinct sensations: excitement, uncertainty, and pressure. I’ve learned that the nuanced indicators of each of these feelings can be instrumental to success when recognized and positively leveraged, and harbingers of injury when ignored.

Though it’s easy to label extreme sport athletes as fearless or capricious, the countless hours I’ve spent visualizing tricks and practicing them in foam pits (foam. particles. everywhere) and on airbags (think giant Slip ’N Slide) suggest otherwise. It’s biologically counterintuitive for us to place ourselves in positions of risk, and while we make every effort to physically prepare, no amount of metaphorically safety-netted practice can equate to the unforgiving snow slope that rushes up to meet us after a steep kicker launches us into the air. Instead of ignoring fear, we build unique relationships with it by developing a profound sense of self-awareness and making deliberate risk assessments.

The work begins with visualization. Before I attempt a new trick, I feel a tightening high in my chest, between the base of my throat and the top of my diaphragm. I take a deep breath and close my eyes. As I ascend the gargantuan takeoff ramp, I imagine extending my legs to maximize lift. Then I picture twisting my upper body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 intend to spin, generating torque before I allow it to snap back the other way.

Now, in my mind, I’m airborne. I see the backside of the takeoff immediately, then my flip draws my vision to the cloudless sky above me. My ears register the wind as a kind of song, every 360-degree rotation providing the beat to the music of my motion. As my feet come under me halfway through, I spot the landing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before I pull my body into the second flip. I imagine my legs swinging under me as I return to a forward-facing position and meet the ground with my weight in the front of my boots. 1440 degrees. I smile. Then I open my eyes.

In the split second following my visualization, the knot in my chest flutters and spreads — those famous butterflies reaching their final stage of metamorphosis. Excitement, the child of adrenaline, my true love and addiction. That tantalizingly precarious balance between confidence in my ability to execute the trick safely and excitement for the unpredictable experience to come. I’ve heard this state called “the zone,” which is indeed where I was when I became the first female skier in history to land the double cork 1440 last fall.

It doesn’t take much, unfortunately, for uncertainty to override confidence. Imperfect preparation moistens my palms, pushes that tight spot down into my stomach and makes each breath shallower than the last. The feeling isn’t panic, but something like dread. Danger! cries every evolutionary instinct. If I should choose to look past this safety mechanism, my body may act autonomously in the air, twisting out of the rotation and forcing me to brace for impact out of fear that full commitment to the trick may end in disaster. Every freeskier’s goal is to recognize the minute differences between excitement and uncertainty in order to maximize performance while minimizing the risk of injury.

Finally, there’s pressure, an energy source that can be wielded in many ways. One’s experience of pressure — by far the most subjective facet of “fear” — is affected by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Expectations of family and friends, a competitive streak, or even sponsorship opportunities can provide the scaffolding for a high-pressure environment. Pressure can be a positive force for competitors who leverage it to rise to the occasion, but it can also single-handedly dictate competitive failure.

But whether athletes alleviate or compound their innate desire to “prove themselves” depends largely on confidence. As I enter my early adulthood, I’m proud of the work I’ve done to cope with pressure by bolstering my self-esteem and minimizing my need for external validation. I focus on gratitude, perspective, and on the joy this sport brings me, regardless of whether I’m alone or in front of a worldwide TV audience. Though my views of myself and the world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one thing is for certain: no matter how much time passes, I’ll always be a hopeless romantic when it comes to fear.

链接如下

我们不得不说,她良好的家庭背景和跨国的教育环境给了她很高的起点,而她本人也确实非常有天赋,借着这样的起点飞得更高。哪怕是在和她类似家庭背景的同龄人中,她本人的心性、阅历、思维也都是佼佼者,更何况她还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所以不管她未来是继续征战奥运还是去做别的事,都不会差的。祝福她。

user avatar

虽然我不懂比赛,但是我懂非凡的不易。能为自己流泪,不是因为面对压力的退却,而是为追求有所牺牲的不甘和委屈。往往就是这样,在人们不太关注和相信的地方闪耀,最终获得人们惊艳的目光。总是认为擅长就是所爱,其实不擅长才是自己所爱的地方。因为总是做不到,永远有进步。虽然谷爱凌的起步很早,但是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有限的。一辈子热爱冰雪,但是无法做到一辈子留在冰雪赛场。所以,爱我所爱,无所谓是否擅长,一生无悔,只在乎能否做到。

user avatar

谷爱凌确实厉害,一开始她有新闻的时候,还以为她是炒作,或是找了个中美的bug,来刷成就。

这能拿奥运金牌的选手,在美国一样是众星捧月,其实真没必要回国,一个在美国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来中国参加比赛,这大概就是真爱了。

规划球员现在也是世界的流行趋势,不强的项目引进几个外援,拿一拿名次,教一教其他国家训练的秘诀,可以让快速追赶世界水平还是很好的。

祝福小姑娘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她这个颜值和能力,以后退役接通告也会接到手软,中美混血,投靠中国,拿到奥运金牌,太完美的履历了。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人也不淡定了,全都骂她叛国者,哈哈哈哈,也让美国人尝尝我们几十年来流失人才跑到美国的滋味,真是风水轮流转。


天呐,头一次看到美国人这么酸,比柠檬还酸,原来美国人还有这么屌丝的一面,哈哈哈哈

真让谷爱凌说中了,自从她拿了冠军后,不少美国人真的CRY ABOUT IT,都快哭了。

user avatar

最后一跳让我这个外行人用自己的眼光看也太难了,怪不得成功落地后小谷那么高兴

极限运动真是个吃天赋的行当,可惜了法国妹子最后没成功。

user avatar

谷爱凌的父亲,叫Ray Sidney,Google最早的程序员之一。如下图。分别在哈佛、MIT、加州理工读过书,学的都是数学。学数学的人,你懂的。。。

她妈妈,北大本硕,89年去的美国,又在斯坦福读书。看各种短片里面,是个聪明、有规划、情绪稳定、情商超高的人。

父母先天基因牛逼,后天培养环境好,造就了这么优秀又有天分的人。

我等普通人有一种不配生孩子的感觉。。。




另外,谷爱凌竟然在海淀黄庄补过数学和SAT!作为在海淀黄庄度过中学时代,并且在海淀黄庄补过tofel和gmat的人,突然对她产生了亲切感hhhhh。

user avatar

今年冬奥会,中国所有的运动员里,受关注最多的就是谷爱凌,最受商家青睐并且赞助最多的也是她,相对应的,压力最大的自然也是她。

如果你翻开谷爱凌的履历,直到今天这场比赛之前,那就是完美的。

SAT考出了1580这样的分数进入斯坦福,在各类世界大赛上也始终保持着稳定且优秀的成绩。再加上她出色的外形,开朗的性格,亲切可爱的待人接物,以及选择加入中国国籍,几乎让她已经成为了中国体育目前最强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她商业代言的数量和质量,几乎领先国内所有其他运动员一大截子。

但其实冬奥之前,大家心里都明白,她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没有完成,那就是奥运会夺冠。尽管她在自己领域的成就已经很高,但奥运会冠军是那个真正质变的存在。能不能在北京冬奥会拿到金牌,是她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然后,今天这个转折点出现了,让她原本稳定上升的职业生涯,变成了飞速蹿升。她不仅完成夺冠,还用1620抓板这个自己从来没在比赛中使用过的动作完成逆转夺冠。如果你了解她之前的经历过的一切,你甚至会觉得……谷爱凌就是应该这么夺冠,这才是她的方式。

一如既往完美。

竞技体育,菜就是原罪。

反过来,竞技体育,最强者得到一切。

更何况,这个最强者在比赛过后还记得去安慰刚刚失去父亲的对手,陪她度过难关。以及,她之后还有两个项目去再创佳绩。

事实上,期待谷爱凌夺冠的人太多了,何止那几十个商家?

北京举办冬奥会,这两年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各种资源都投了下去,国民对冰雪的热爱和参与也在逐步升温,我们太需要她这样一位兼具实力和外形的顶级运动明星,来延续这个势头,尽可能减缓常见的“奥运会后迅速降温”的现象,让冰雪运动真正在国内扎根发展起来。

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一句。如果未来谷爱凌遭遇成绩波动,大赛里没有达到大家预期的时候,我们依然还能记得今天。

user avatar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女子大跳台决赛上,谷爱凌在第三跳完美收官逆转夺冠,这是谷爱凌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就像常年跟随她的记者写的那样,她又双叒一次,为中国滑雪书写了历史。

*******

谷爱凌站在美国阿斯本雪堆山的赛道起点,露出鬓角两侧的两缕金发,朝着镜头招了招手。准备就绪,顺滑道而下,腾空,越过坡面的一个个障碍,动作流畅。

2021年3月14日,这位18岁的女孩为中国滑雪女队拿下了自由式滑雪世锦赛坡面障碍技巧项目的首金,在这次世锦赛中,她个人创造了2金1铜的成绩,成为史上首位在同一届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中获得两枚金牌的运动员。

谷爱凌是谁?像刹不住的滑雪板一样,她的名字这两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天才少女”、“滑雪公主”、“斯坦福学霸”、“别人家的孩子”……她被各种标签裹挟,被人云亦云的称赞所神话。撕开身上的标签,谷爱凌迫切想让公众知道,自己不只有一面。



第一次触摸到雪的时候,谷爱凌只有三个月大。妈妈谷燕曾是滑雪教练,在她的熏陶下,谷爱凌3岁多就开始练滑雪。在11岁时的学校演讲中,谷爱凌回忆说,“当其他孩子还在哭闹和抱怨的时候,我正在小坡道上忙着呢!”

因为租的滑雪板太短,穿着好几层衣服的小谷爱凌裹得像个球,“一不留神就会翻个跟头”。一次她不小心摔倒,发现厚厚的雪层比她自己还要高。不到一年,4岁的谷爱凌就学会了基础的转身动作,开始和妈妈一起在雪场上驰骋。

小时候放学时,谷燕开车去接她,车里总要带着三套衣服,一套红色背心加浅色运动裤,一套纯白色芭蕾练功服,还有一条紫色连衣裙。谷爱凌要先去踢足球,然后练芭蕾、弹钢琴,间隙要换衣服就在车里解决。

那段时间,除了弹钢琴、跳芭蕾和踢足球外,她还尝试过越野跑、骑马、击剑、排球、篮球和攀岩。

这是一个在不断尝试中寻找自我爱好的过程,最终谷爱凌在竞速和自由式滑雪之间犹豫不决,前者是女孩们通常会选择的运动,后者则几乎被男孩们所统治。

谷爱凌的选择是自由式滑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热爱”。“我一直热爱滑雪,挑战自己,打破自己的界限”,她说。

滑雪时,自己的脚步一左一右有节奏地变换,柔软又颗粒分明的雪在雪板下流过,这让她着迷,觉得那时的自己无所不能。她也想像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一样,在空中旋转,飞翔,享受在地面上行走时感受不到的自由。

谷燕很愉快地同意了女儿的决定,因为担心竞速项目女儿会滑得太快而受伤。

8岁时,谷爱凌加入了旧金山太浩湖地区的专业滑雪队,被分进低水平组,很快她开始参加全美青少年级别比赛,层层攀升到主力队,成了队里唯一一个女孩。9岁起,她便蝉联USASA美国青少年锦标赛,13岁时开始参加成年组比赛,到了14岁,她已经拿下了50块金牌。

那时的谷爱凌还不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她要和同龄人一样上学,周一到周五都在上课,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有空练滑雪。用谷燕的话讲,作为一名全职高中生,当时谷爱凌有这样的成绩,“非常非常不容易”。

但这种夹在繁重学业间的零散训练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更系统地训练,谷爱凌决定放弃全日制的高中学习生活,通过自学完成学业。没有老师讲解,她的学习显得更为艰难,只能自己思考,遇到难题就去网上找讲解。

如何在学习和训练中寻找平衡,谷爱凌的答案是做好规划,“我要是想做作业的话,就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做,用百分之百的时间去滑雪”,这样才能在滑雪和学习中都能拿到最好的成绩。

每次从家到训练的太浩湖雪场,坐车要4个多小时,这段时间被她充分利用,小时候是睡觉,长达了便是在车上写作业、换衣服、吃饭。

为了留出更多时间备战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决定用三年时间学完四年的高中课程,留出一年时间专心训练。纪录片《冰雪之巅》中提到一个细节,谷爱凌专程从旧金山飞到北京,集中参加各种补习班,为提前参加美国高考SAT、申请大学做准备。

画面中,穿着宽松黑色印花短袖的谷爱凌和几十个中国学生坐在一起,听老师讲数学课,不时做笔记。被老师提问回答问题时,她一边不停摸着耳朵,一边镇定自若地报出答案。

2020年9月,到了SAT考试的时间,在欧洲训练的谷爱凌选择了离她最近的瑞士日内瓦考场考试。那天,她碰上了飞机晚点,抵达日内瓦机场时,已经过了晚上11点。

她预约了第二天早上7点的车赶往考场,留给谷爱凌睡觉的时间只有不到8小时,这对平时坚持每天睡够10小时的她来说,“太短了”。第二天,由于下着大雨,约好的车迟迟不到,她就在雨中跑了一公里,在考场快关门前终于赶到,全身也已经淋湿了。

查询录取结果那天,谷爱凌紧张地打开网页,看到第一个词“Congratulations”,她激动得双手捶床,“哇”得一声叫了出来,然后兴奋地捂着嘴,背靠在床上,眼泪流了出来。谷爱凌以1580分(满分1600分)的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这是她从小的梦想,也是她最大的愿望之一。



对于谷爱凌来说,她的成功可以归结为0.1%的天赋加99.9%的努力。

实现了考取斯坦福大学的愿望,谷爱凌的另一个愿望——参加冬奥会——也正在逼近。2020年的瑞士洛桑冬青奥会拥有和冬奥会一样的赛事标准和规格,对于谷爱凌,这像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一次全真演练。

洛桑冬青奥会上,谷爱凌参加了坡面障碍技巧赛、U型场地赛和大跳台赛三项比赛,为中国队拿下两金一银。一年后的世界极限运动会X Games冬季赛中,谷爱凌在U型场地赛和坡面障碍技巧赛中摘金,又在大跳台赛中摘铜,成为首次在X Games中登顶的中国运动员。

进步是靠一次次的突破得来的。谷爱凌更拿手的项目是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相对来说,大跳台是她的后进项目。在之前的世锦赛和X Games上,谷爱凌两次大跳台赛的成绩都是第三名。她说,“我参加任何比赛,目标都是拿到冠军。”大跳台赛冠军,谷爱凌志在必得。

2021年12月5日,美国斯蒂姆博特天气晴朗,谷爱凌身体向前倾斜,屈膝,从白雪皑皑的大跳台赛道上快速下滑,雪板触碰跳台,她靠着惯性把自己抛到空中,不到4秒,谷爱凌在空中翻转了两周1440度。镜头摇向空中,她在湛蓝的天空下尽情享受飞跃的快感,然后稳稳着地,S形到达终点。

看到自己的成绩,露着两缕金黄头发的谷爱凌笑了笑,握紧拳头,高举右臂,还向镜头抛了个飞吻。她刚刚完成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作——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并凭借这个完美的动作获得大跳台赛金牌,这是她第一次在大跳台项目夺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比赛中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动作的女运动员。

这个动作,是谷爱凌三个星期前在奥利地训练时刚刚学会的,第一次正式在比赛中尝试就大获成功。在接受采访时,她透露了“短期速成”的秘诀:从身边的教练和朋友那里听取建议,“我的训练方式是来自很多不同人的角度,他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教给我”。

谷爱凌的进步绝不止于此。自从学会1440这个动作之后,不管在训练还是在比赛中,她做的所有动作都实现了百分百落地,这让她对“落”这个动作充满信心,“但从‘范儿’角度来说,我一直可以去成长,我想把它做得越来越好”。在说到“范儿”这个词时,她的北京儿化音显得很是标准。她说,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1440这个动作能够充满自己的风格。

18岁的她一直在成长,而这期间,伤痛不可避免。纪录片《冰雪之巅》中透露,在参加2018-2019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的比赛时,刚满15岁的谷爱凌遭遇了迎头一击。

崇礼云顶滑雪场上,谷爱凌正参加赛前训练,滑过一个障碍物落地时,她突然摔倒坠地,整个身体在雪地上滑了好几米,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工作人员为她卸掉脚上的雪板,搀扶她起身。妈妈谷燕赶快赶来,焦急地问哪里疼,谷爱凌带着哭腔说,“头”,她记不清东西,问“为什么我们在这”。坐在雪地上,她放声大哭,说“我觉得我脑震荡了”。

医生建议谷爱凌停止运动,静养休息,以避免二次伤害,她因此失去了这次比赛的机会。心情沮丧的谷爱凌向自己的前教练寻求帮助,他为谷爱凌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滑雪运动员滑过一个U型场地的一边,落地时从一米多高的空中狠狠摔下,身体翻滚着滑到底部。

教练说,“如果你想做一名运动员,就会有不同形式的受伤。竞技体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你过分关注结果,那这个结果往往不回来;如果你关注过程,结果最终会到来”。那段时间,谷爱凌暂别赛场,转而在室内进行体能和力量训练。三个月后,她“满血复活”,重新出现在赛场上。

这次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报名参加了自由式滑雪U型池、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三个项目,她说,“有三个项目就等于三次滑雪机会,对我来说每次滑雪都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越多越好!”

一位体育记者曾说,每次谷爱凌站上领奖台,他都会为她写一篇稿子,叫“谷爱凌为中国队书写历史”,但现在来看,“这个词已经用了太多遍了,都已经快没有惊喜了,因为只要谷爱凌在世界大赛上登上领奖台,每次对于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来说,都是一次新的突破”。

用一次次突破证明自己的热爱永无止境,谷爱凌将在滑雪赛道上越滑越远,享受每次起跳,每次飞腾,然后落地,再去挑战下一次超越。

user avatar

万众瞩目,只待王者加冕。

重压之下,在只练了一年的最弱单项,预赛笑对失误,决赛逆转强敌夺金!

这是专属于天才的剧本,18岁的中国少女谷爱凌,未来将开启一个冰雪运动的时代!

这些时日,围绕着她的选择,大洋彼岸,无数美国人直接“破防”,一贯标榜“客观中立”的知名美国媒体破口大骂,彻底撕下了它们平素鼓吹「人才自由流动」的伪装,

只因为这是一个21世纪的【标志性事件】,代表着对高端人才吸引力的【此消彼长】,

直接动摇了所谓“人类灯塔”“山巅之国”的立国之本!

一直以来,美国公然鼓吹的所谓“民主自由”和“普世价值”,只是自欺欺人的伪装,潜移默化地让世界各国公众,认可和接受美国对地球的霸权和领导。

而其国家的真正本质,是个由一群背弃母国的狂热清教徒们,踏着千百万印第安人、黑奴和华工的累累尸骨,仿照古罗马共和体制建立起来的准宗教国家,而后源源不断地吸纳了世界各国的利己主义者与个人主义者。

美国之所以能维持其【低人权优势】,之所以在新冠疫情中感染数千万人,死亡近百万人,依旧维持其统治机器,正是因为有全世界各国源源不断的各类利己主义者与个人主义者,为其后备军。甚至于整个美利坚合众国,从立国以来二百多年,一直就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此类背弃母国的人士所构建而成的。

无需讳言,以“高华”(“高等华人”)自居的相当多的一部分美籍华裔,便是除某小岛的“台独”分子外,最歇斯底里仇恨中国与中国人民的群体。

这些早在完成移民/更换国籍,甚至更早时间,就完成了民族情感切割的华裔美国人,早已经多「以美国为祖国」「自我民族认知为美国人」,利益诉求早就和中华民族截然不同,甚至彼此对立。

只有当“高华”们被欧洲后裔、拉美后裔、非洲后裔、印度后裔、日韩后裔们,以种种规则欺压时,他们才会打着“同胞”的幌子,希望强大的母国、曾经的同胞,成为他们争取个人名利和族群地位的后盾,

因此,对此类人等,天真的人们,实在不必抱有任何美好的幻想,也同样不必对他们的境遇与诉求,抱有任何同情。

我们平时生活中,同样时常能看到一些人,嘴上爱国口号喊得再响,其实从骨子里就只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把祖国对自己的一切培养,都理所当然当成了自己的“个人奋斗成果”,

他们从一开始努力学习,就只是为了拼命去挤掉别的同学,好实现自己的“人生跨越”, 当幻想中的“人上人”,

那么接下来,当然就是留学/移民/换国籍三部曲,争相恐后去硅谷华尔街了,给美帝资本家当买办和走卒了。

这些在黄金年龄,为了个人前途,为了金钱荣誉地位,去给美国这个当前国之大敌工作,或去给美国的各类仆从国工作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论在国内时曾空喊过多少爱国口号,其实都是“高华”们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所以,谷爱凌这个小姑娘,她的个人实力在几个项目上,都是举世公认的top选手,不论做如何选择,其实都不影响在奥运会上争冠,

却能因为血液里属于母国的召唤,决然逆行,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争取荣誉,升起国旗,奏响国歌,竟能满身荣耀,万众归心,

更成为商业圈的新晋宠儿,获得数十个高端品牌代言,真正意义上的“名利双收”,证明了自己当初选择的无比正确与正义;

才会让无数仅仅为个人名利,就背弃祖国的“高华”与预备弃国的“预备高华”们,直接“破防”,否定了他们人生根深蒂固的思想钢印!

更让美国多年来引以为豪的“吸引全世界最顶级人才”的“灯塔效应”,开始崩塌!

——一个人是真爱国还是“假爱国”,从来不是看他平时嘴上怎么说,而就是看实际行动怎么做。

谷爱凌女士不负所望,她做到了!竞技赛场,胜者为王!

user avatar

谷爱凌夺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4438801707331584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谷爱凌188.25分,夺得冠军!

据悉,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的比赛,谷爱凌创中国在此项目上的历史!

谷爱凌夺冠瞬间回顾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4439010861326337

在第一轮的比赛中,谷爱凌跳出了93.75分的优异成绩,在12名决赛选手中排名第2。

第二轮谷爱凌得到了88.5分,总分暂列第三。

最后一跳,谷爱凌挑战自我、奋力一搏,得到了全场单轮最高的94.5分,将自己的总分改写到了188.25分,反超对手跃居第一,并最终获得一枚金牌。

听到第3轮的分数后,谷爱凌喜极而泣。

谷爱凌领奖瞬间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4439753822638080 谷爱凌赛后接受记者采访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4440064880697344

在赛后采访中,谷爱凌说道:

“今天是我人生最高兴的一天。最后一跳我做了一个我从来没有挑战过的动作,我最后的选择是因为我想做到最好,向世界展现我自己的能力。”

“老实说,我有一丝害怕。”

赛前,谷爱凌主动打破“完美人设”,她喜欢袒露自己真实、生动的面貌,就像当别的人称赞她为“天才”时,她忍不住纠正“天赋只占0.1%,不然我的努力就被辜负了。”

站在陡坡上起跳、把自己抛在空中,眼中先出现自己的后背,随着身体旋转,视线里变成没有边际的天空,短暂滞空的享受过后,便是地心引力规定的考验,谷爱凌曾讲到“即将落地时所将面对的雪坡,它是不会讲情面的。”

然而,谷爱凌滑雪故事的开始,正是因为胆子够大。在爷爷奶奶记忆中,孙女3岁接触滑雪,教练同时教一群小朋友,谷爱凌很快就学会了基本滑雪和转向技术,到了下一个雪季她已经能够滑野蘑和粉雪穿越树林了,这也为她15岁登顶国际雪联积分榜首位埋下伏笔。

“我喜欢去做不同的滑雪动作,而不是去获奖”

谷爱凌在接受专访时曾坦言,她在滑雪时一直非常看重自由和创新精神,“或许第一次与滑雪亲密接触,这些让我引以为豪的部分已经悄悄地埋下了种子。”

解锁新动作,正是滑雪运动最令谷爱凌开心的时刻,在和“恐惧”相处的过程中,她逐渐成为14岁就拿了四五十块金牌的“天才少女”。

当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一刻,“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就成了谷爱凌的最大心愿。

2019年6月6日,谷爱凌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条信息“北京,我来了!”让这位中美混血的“00后”滑雪运动员走入大众视野。

而在今天,首次冬奥之旅,谷爱凌便为中国队夺得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首枚金牌,此后她还将参加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池2个项目的比赛。尽管,另外两项她具备更强的夺金实力,但当谷爱凌带着明媚的性格和鲜明的态度站到赛场时,人们已经明显感受到这位18岁女孩基于赛场及超越赛场的魔力。

这样的姑娘,怎能不爱?

谷爱凌,加油!

期待接下来比赛出色的表现!

——————————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全国青联”(ID:acyf1949)、“中央政法委长安剑”(ID:changan-j)、“CCTV国家记忆”(ID:cctvguojiajiyi)、“中国法院博物馆”(ID:gh_cb307441a3ef)、微博@中国历史研究院、@你打草我惊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官网、《党史文汇》

user avatar

评价雇佣兵的标准很纯粹,你给我打仗,我给你钱。

评论归化运动员的标准类似,你给我出成绩,我给你钱。

现在谷爱林已经完成了她那部分的契约,各位也别愣着了,

掏钱

user avatar

这心理素质,之前的所有炒作现在看看都算谦虚了。这种突破极限两档逆转夺冠方式,太牛了。太完美了。我的膝盖。。。

上膝盖都排不上队啊。。。

(规则和过程的惊心动魄请看最后两段。不懂的光看视频和解说是不够的)。

关于爱凌的国籍问题可以参看另一回答,保证解答所有疑惑:



再补几句:

我很讨厌粉丝文化。。。

但年轻人,以她为偶像,洒家完全接受。

这可比资本推出的所有荧屏小鲜肉,小仙女牛太多了。

这可不是演出来的包装出来的。不仅是真的世界第一。这拿世界第一的方式:不靠对手菜对手失误,对手也是超常发挥,但我就是能更好。。。而且在巨大压力下,而且在大家都能接受她拿个铜牌的情况下。

撑死了大家以为她会冲击银牌,金牌是那么遥遥不可及,但她就敢冲击金牌,而且以超越自己两个层级的方式。(她擅长的右旋才刚达到1440,却在不擅长的左旋冲击1620并完美完成之)。


再说两句,这小姑娘不仅心理素质强悍,成绩好,阳光。。。而且特mother的镇邪照妖:

  1. 国内赢麻恨国公知方肘子们的酸。酸特么死你们。继续酸吧。
  2. 国内狭隘排外的酸。你们还好意思酸么?你们100万个正牌标准中国籍键盘顶得上人家一个小姑娘对中国的正面影响么?夷入华夏为华夏,何况人家本来就是华夏人。以一张纸限定人家的效忠对象。劝入外国籍的就得效忠外国,你们一千万个加起来不如一个陈嘉庚,不如一个钱学森。小姑娘就算双重国籍,也爱着米国,是你们这帮井底拿着放大镜找别人毛病的可比的?老大爷我现在就看爱凌这闺女高兴,你们算哪颗葱?
  3. 米国之酸,借用爱凌同学一句话:cry abt it. 一个靠吸引其它国家人才精英爆发的国度竟然受不了反向移民,洒家给你们一大哄(4声)。。。

之前押注在爱凌身上的商家算是赚翻了。

不仅是爱凌拿了金牌,而是她拿金牌的方式,720度无死角的正能量,提气。比爽文还爽。

商业价值直接翻番。。。

凭她的心理素质,除非出现小概率事件比如雪上有一坑,她应该至少还能拿一块金牌。

她后面拿不拿我都服了她。就凭今天的三跳:一跳二跳都是她之前的极限表现,没有求稳。逼着法国一姐也是极限表现。任谁看了法国妞的两跳都会认为金牌非此人莫属。

可爱凌三跳跨两级(实际上3级)超越自己,在完全没有任何人有此期待的情况下。这就是终极的奥林匹克精神。


有人认为爱凌的运动小众,你们恐怕不知道极限运动(x-game, extreme sports)在年轻人中的地位。那是最酷的事儿。等于70年代的摇滚。老头老太太听不懂,年轻人趋之若鹜。你还想质疑她的商业价值么?


看了一下其它回答和评论,发现许多人不明白规则和过程惊心动魄在哪里。

规则:3跳取2个不同侧起跳的最高分。

不同侧有以下4种组合:正面滑下右旋(正右),正面下左旋(正左),背面下右旋(背右),背面下左旋(背左)。

两侧起跳又分优势侧(A),劣势侧(B)。各人有区别,类似左撇的优势手是左手,右撇的优势手是右手。

3跳里面各选A,B的最高分相加决定胜负。

1440, 1280这些数字是指空中旋转的度数,360是一圈。

爱凌左右旋都可做,但右旋是优势侧。她的:A:正右, B:正左。

法国Tess擅长左旋,她的:A:正左, B:背左。


下面说说过程的惊心动魄。

在比赛开始前,

谷的极限是A1440, B1260
Tess的极限是A1620, B1440。

可见都拼出赛前极限,谷不是对手。

决赛的第1,2跳是根据预赛成绩,差的先出场。谷倒数第4出场,Tess倒数第2。
决赛第3跳是根据决赛前两轮成绩,谷倒数第3出场,Tess最后出场。

第一跳,大赛通行策略是求稳:把平时完成度最高的高分动作先做。

但谷选择了A1440, 也就是她的赛前极限。得分93.75, 当时立即排名第一。等于是逼迫Tess上大招儿。

Tess之所以称为一姐,就是她不仅没怂,而且加倍,也上了她的赛前极限A1620。得分94.5。

这时尘埃未定,要拼B. 谷选择B1080求稳。极限之所以称为极限,就是自己偶尔能做到。所以这时求稳完全正确。

谷得了88.75:Tess, 看你能有啥完成度了。

(之前,另一个强者跳出了B1440,谷以0.25之差居第二)

Tess应了个完美的B1440, 93分。

也就是说Tess两跳都完成了她的赛前极限。以女王之姿,一览众山小。把爱凌远远甩在了后面。

这时候没人会怀疑这块金牌属于Tess。不仅是成绩差距,

而是把爱凌逼入了应对的死角儿:

就算谷挑战自己冲破自己的极限跳出A1620也没用。因为谷在A已经是93.75分,分数提升个1分2分没用。在B面冲破极限跳B1440也没用,分数提升力度不够(最多得分在93左右,不够)。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小谷最多冲银牌。Tess女王之刃不可挑战。

Tess不仅对爱凌形成了2档碾压,而且还有先完成优势。珠玉在前,后完成者也难以惊艳得更高分。

而且从专业角度最好别以突破极限冲,因为极限都成功率不高何况突破极限?大跳台本来就不是她优势项目,万一伤了自己影响后面两个优势项目就太得不偿失了。

所以此时最理性的选择是跳B1260. 完成好超第二的0.25分优势拿银牌是可能的。

爱凌选择了B1620, 勇敢的突破自己极限两档。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跳出B1620的姑娘,突破女性人类极限(B1620难于A1620)。

Tess给爱凌的所有王之蔑视全还给了Tess:

你展示了全部王之风采,我还是战胜了你。。。

这还是冬奥,全球最大赛事。压力+1。在家门口比,压力+2。提前炒作,压力+8。。。

B1620,爱凌只在气垫上练过,蹦床都没上过,所谓王者,就是他/她亮剑时,老天都会弓身配合。。。

user avatar

载入史册了。

新设立项目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世界级的意义。

中国归化体育运动员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国家级的意义。

这个意义比容国团许海峰都不差。


让我们来看看政z正确的中美差别:

谷爱凌:弃暗投明爱中国+成绩斐然+形象气质佳+多才多艺+和谐共赢向往友谊和平+国际化发展+中产家庭培养靠自己努力和才能起飞+护粉小天使心中有人民

莱文四星上将:弃暗投明改性别+不需要履历能力我就是自信秀出我自己+坚决服从联邦坚持自然免疫+美国第一+不黑一下世界第二浑身不爽+哈佛大学校友+民主党老同志+拒绝养老院隔离导致所在州大量老人新冠死亡心中没人民。

就缺一个肤色buff。

反正让小美人鱼真人版和伊丽莎白女王的演员们来,也就能说明情况了。

谷爱凌的走红说明:在中国,她的人设能反映中国人的主要价值取向,不管是谷爱凌还是张小凌,踩到的点只要在上述这几条当中,大部分中国人,包括官方都会认可。

在美国,莱文和像是有色人种的那些彩色皮白心的人群代表了他们的主要价值取向,在肤色、性别、言论自由这几个点以外,其他事实都不重要。

现在评论区来大声回答一个问题:

谁代表了全人类最广大人民最根本利益?谁代表了全人类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谁代表了全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嗯?

user avatar

首钢跳台上的玉娇龙!!!

而且还是谷爱凌第一次做1620啊!

看得出她自己都很惊讶了!

还不是原本的优势项!优势项应该是U型

比赛刚开始热搜写的都不是争金而是夺牌,明明昨晚还在ins上维护网友,爱凌真的牛!

94.5+93.75!你是真的棒啊青蛙公主

瑞幸不发个35元代金券说不过去吧!

user avatar

数十个企业的公关部高管在办公室里滑跪庆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