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太阳立刻消失了,地球能撑几秒?地球人能撑几秒?

回答
太阳要是立马不见了,地球上的事情可就热闹(或者说惨烈)了。咱们掰开揉碎了说说,别急。

首先得明白,太阳不是说“啪”一下就没影子的,它发光发热这事儿是有惯性的,但这种惯性在我们感知上其实非常快。

地球还能撑几秒?

从“消失”这个概念来定义的话,地球的“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引力影响(大约8分20秒): 光和引力一样,都不是瞬时的。太阳的引力维持着地球围绕它旋转。太阳消失,它的引力也会随之消失,但这个“消失”的信息需要时间传播。引力以光速传播,所以我们感觉到太阳引力消失,大约需要 8分20秒。在这8分20秒里,地球会继续沿着太阳消失前的轨道方向以切线速度直线飞出。所以,从“维持轨道”这个意义上说,地球还能“撑”8分20秒。在这之后,地球就成了宇宙中的一颗孤零零的流浪行星,继续以每秒约29.8公里的速度在星际空间里飘荡。

2. 光照和热量影响(瞬时到几分钟): 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大约8分20秒。所以,当我们看到太阳最后一丝光芒熄灭的时候,也就是过了这8分20秒。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还是正常的太阳光。一旦太阳真的“消失”(指的是光和引力的源头),那么8分20秒后,地球将陷入完全的黑暗。紧随其后的是温度的急剧下降。

地球人能撑几秒?

“地球人能撑几秒”这个说法有点笼统,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情况会差很多。我们得把时间点分开来看:

1. 最初几秒(或者说即刻): 如果太阳“消失”是没有任何预兆的,那就是一瞬间的光明突然消失。对于正在户外的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突如其来的黑暗。这不是什么致命的威胁,顶多让人惊慌失措,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但对于那些依赖太阳能的设备,或者需要视觉来操作的事物,影响是即时的。

2. 8分20秒之后(光明消失,温度骤降的开始):
黑暗: 地球彻底陷入黑暗。月亮、行星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太阳光。当太阳没了,所有反射太阳光的天体都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我们只能依靠人造光源(电力、蓄电池等),但发电厂的燃料储备也不是无限的。
寒冷: 这是最致命的影响。地球的温度主要来源于太阳的辐射。太阳消失,地球会立刻开始散热,但这不是一瞬间变成绝对零度。由于地球自身仍有热量储存(地核的余热、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会有一个过程。
几分钟到几小时: 地表温度开始迅速下降。没有了太阳的加热,夜晚会变得比平时更冷,而本来就应该日出的地方,却变成了永恒的黑夜。我们能感受到的寒冷会越来越明显。
几天到一周: 地表平均温度可能会降到零下几十度。海洋表面会开始结冰,但海洋深处由于有地热和巨大的水体储备,降温会慢很多。
几个月到一年: 地球表面大部分会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温度可能降到零下100多度甚至更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冰雪落下。海洋会彻底冻结,但深层可能还保持液态。
植物的死亡: 光合作用是绝大多数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太阳光消失,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在几天到几周内死亡。这会直接导致食草动物的灭绝,进而影响到食肉动物。
生命的终结(对大部分人而言):
依赖光照和直接热量的人: 如果没有提前准备,极寒会很快夺走生命。露宿野外的人、住在没有供暖设施房屋里的人,会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到几天内因体温过低而死亡。
依赖电力和食物供应链的人: 电力会成为稀缺资源。没有阳光,太阳能发电停止;化石燃料发电厂短期内还能运转,但燃料储备耗尽后也会停摆。食物生产将完全停止,现有的食物储备也会耗尽。全球的粮食危机将在短时间内爆发。
地下生存者: 唯一可能苟延残喘的,是那些能够长期在地下深处,依靠地热生存的生物或人类群体。但即便如此,没有来自地表的“补充”(比如依靠植物形成的生态系统),他们也面临长期的生存挑战。

所以,具体到“地球人能撑几秒”:

从 “能立即感受到有什么不对劲” 这个角度看,就是 8分20秒 后才能知道太阳真的消失了(因为光和引力也是8分20秒后才消失)。
从 “活活冻死” 这个角度看,那些没有保暖措施、没有食物储备的人,可能在 几小时到几天内 就无法生存。
如果 “撑” 的意思是 “保持文明和正常生活”,那可能就 几分钟到几小时,当电力中断、食物短缺的消息传来时,社会秩序就会开始崩溃。

总的来说,太阳消失对于地球和地球人来说,绝对是一个灭顶之灾。我们虽然不像电影里那样,在几秒钟内就爆炸,但黑暗和极寒会在短时间内,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摧毁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命和文明。我们所习惯的这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完全依赖于太阳这颗恒星的稳定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八分钟之内毫无异样。

八分钟后人类社会陷入恐慌,暴乱频发。

一周内,冰层在全球蔓延。

一个月后,人类已经难以在露天环境下活动,地表生物圈崩溃,暴乱升级为资源争夺的战争。

由于辐射散热的效率非常低下,海洋形成冰盖后冰层增长非常缓慢,陆地的冻土层超过数米后温度也逐渐稳定下来,人类仍然可以驾驶改装后的车辆,通过收集资源短期维生。

拥有地热资源的地区首先建成临时的聚居地,留存了一定数量的人口。

漫漫长夜,小型避难所逐渐失去吸引力,人口逐渐汇入沿海的大型基地。

海底化石能源以及铀矿开采技术持续提升,逐渐取代地热能源,可控核聚变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倾斜。

鱼类尸体的分解很快耗尽冰盖下海水溶解的氧,依赖有氧呼吸的海洋生物很快灭绝。

工厂农业全面取代传统农业,农产品的利用率几乎达到100%。

氧气不是问题,海洋的潜热足以保证相当长时间内大气并不会冻结,一个成年人类每年之消耗不到0.3吨氧气,而地球上拥有上亿亿吨的氧气。

相信百年内,人类足以点燃可控核聚变,大量废热和有机废物排入海洋,出现了小范围的非冰冻海域,形成依附人类基地的小型海洋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能源消耗的提升,解冻海面范围不断增加,小范围的洋流甚至航路出现,海洋生态圈逐渐恢复。

人类文明仍然在继续,氘能源危机之前,氢核聚变相信早已经成熟。重建整个生态圈难度巨大,但是巨大的温室内,通过生物技术复活的小型生物圈已经可以稳定运行。

太阳系大行星各奔前程,茫茫宇宙,只有黑乎乎的月球还陪着人类。

没有了太阳的引力肼和粒子流——当然太阳能电池也歇菜了,航天变得容易了不少,但是相当长时期内,人类已经没有了太空探索的目标,太空……真的太空了。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

手机阅读推荐使用夜间模式。


纯靠脑,我是想不出来,

也无法给出相对精确的数据,

所以找软件推演一下。

首先来个太阳系全貌

格林威治时间 2017-12-13 07:30 太阳还在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4.7°C

下一秒钟,让太阳消失

这时我们能看到地球的预计轨道较前一张图很快掰直了

顺便看一眼火星金星水星

太阳消失的第12个小时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从14.7°C下降到14.3°C

解决全球变暖 So easy

太阳消失的第48个小时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3.9°C

太阳消失后96个小时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3.2°C

太阳消失后一周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2.2°C

可以看到大半个中国都上冻了~

太阳消失后五十天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5.9°C

渤海接近消失。

太阳消失后半年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5.01°C

所有陆地都被冰雪覆盖。

太阳消失后一年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8.5°C

非洲大陆正在逐渐和欧亚冻在一起。

太阳消失后一年半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30.5°C

地表几乎没有液态水的存在了。

太阳消失后两年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41.1°C

完全是个冰球了。我不太认为人还能活。

同一时刻 太阳系是这样的




下面开始歪楼

我觉得这样的地球实在太孤寂了,

加个月球玩儿一下。

我把月球放在距离地球10000km的高度上,

公转速度为正常的月球轨道速度。

此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94.7°C



月球瞬间被地球引力撕碎,
大量的碎块砸向地球,
并使得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上升到-78.8°C



一个月球不好玩儿,
继续在地球运行的方向上加了个静止的月球。
距离为40000km。
两个星体之间的引力和巨大的质量,
造就了这次火热的碰撞。
这四张图中,地球的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
-80°C / -80°C / 393°C / 776°C



还是刚才的碰撞,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最高达到1473°C,
并稍降至1466°C。
质量从1.00earth降至57.4moon,
直径从6373km瘦身至6319km,
并进一步坍缩至5734km。
密度也从5.51g/cm^3松散至3.99g/cm^3,
并由于坍缩回到了5.34g/cm^3。



最后出场的,
是由于被踢出九大行星而异常愤怒的冥王星。
在地球的运行方向上,
以一光速的速度砸向地球。
把57.4moon质量的地球,
砸成了20.8moon质量,
密度下降至2.08g/cm^3。
重要的是速度,
原本以26.8km/s远离太阳系的地球,
被砸成以241173km/s冲向太阳系。

这个楼 我真的歪太远了。

—————————————————

Ps:这只是个PC软件
甚至可以理解为一个游戏

所以要讨论精确性的科jiàn学pán家xiá们

麻烦你们邀NASA来回答这个问题

和他们去讨论精确性之类

—————————————————

如果看累了 下面这个链接可以养眼


求赞
另外,其实我不是个书呆子:


同样求赞

user avatar

日志:之前有俩参数弄错了现作些修改,地球撕不烂辣

----

看不下去了,现在我们来计算引力波的冲击对地球的影响,民科退散。

假设太阳整个在t=0瞬间消失[注1],考虑到 ,作弱场近似

其中施瓦西解球坐标下取一级近似:

其中

那么我们有初始度规微扰 .

(如果你意识到要抬杠'怎么波动起来的h不是无迹的'那么说明你广义相对论这课上的还行,这tm根本就不是横波[注1]) .

将原球坐标作一合适的微小坐标变换[注2]: ,可在t>0后观察到运动方程:

接下来就是你们很熟悉的那套 在初值条件 下的演化.在频域上 可展开为球Hankel函数:

其中弱引力波色散 .

显然 是实的并且没有角动量也不会发散,所以只有一对非零系数, 即剩下零阶的球Bessel函数

为了满足初始条件,频域展开定义为

利用正交关系

可以定出 :

应当注意上式在 的积分会炸因为 只满足零频的波动方程,所以数值上可以取一个足够大的截断,出于 的考虑,我们计算中取了 。 所以(4)式在数值上可以近似为:

由于这道题的魔幻程度[注1],我们不如令 , 实空间的波动解可以写成:

我们观察到是一个衰减的鼓包[注3],也就是说加速度的随半径梯度先负后正,也就是说,被辐射的物体应当先被挤压后被拉伸。(对于作用在物体上潮汐力压强,应正比于重力加速度的梯度在对应方向上的积分。)

现作估计,我们注意到弱引力下近似有守恒量[注4]:

其中两个约等号是考虑了大半径的近似,以及弱引力波线性色散下 附近函数 几乎不变的事实, 可以知道函数衰减行为 。出于我不会算但是我会用尺子量的精神:数值行为显示,在 左右,加速度梯度的最大值约 . 因此在地球公转半径 处,加速度梯度衰减到 .


接下来考虑,密度 半径 匀质球受到的潮汐力。易知在径向最大横切面上有最大的撕裂压强:

即施加总潮汐力:


又考虑到匀质球自身的万有引力作用,在半径r处产生压强:

故从最大横切面处分开该球至少要克服引力:

如果匀质球抗拉临界强度是 , 那么撕裂的要求至少是:

这里可见撕裂的必要条件是左边系数必须大于零,那么存在临界密度

使得球体密度小于这个密度才有撕裂的可能。现取 , 对应撕裂的临界半径是:

使得球体半径大于该半径才有撕裂的可能。

可针对某一密度作出相图:

必须强调,临界密度 比标况下氮气的密度还低(比氢气高一些)[注5]。远小于固态行星的密度。所以地球丝毫没有被撕裂的可能。但是这个潮汐力的量级远大于日常潮汐力的量级( 倍),所以在引力波掠过地球(约5秒)期间,可以对大气和海洋产生一定影响。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将太阳质量增加到 倍或者缩小公转半径( )的方法来增大临界密度, 使其到一般固体的水平 . 即便如此,一般固体的抗拉强度 也会使得对应的临界半径大为增加。


作为一个例子,考虑将太阳质量放大20000倍,这时上述模型仍有效。可以由(6)算得地球轨道上的临界密度提升到 ,但仍然小于地球平均密度 . 然鹅,注意到月球的平均密度是 ,刚好在临界半径以下,代入钢铁的抗拉强度约 , 那么由(7)得到临界半径 ,由于月球的真实半径是 , 所以这时候潮汐力可以撕裂月球。

-------------------注释比正文重要-----------------

注1:爱因斯坦场方程 的左边是一定无散的 , 然鹅让太阳消失使得t=0的时候物质流不守恒,等式右边的散度 甚至还发散, 所以破坏了引力场动力学在t=0的结构。实际上,这个问题类似于在电动力学中让单个电荷突然消失然后问你“怎么解释这个电场纵波辐射/高斯定律”, 因为电荷流守恒是电动力学(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核心, 破坏电荷守恒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电动力学拉氏量里面耦合项的规范不变性 。换句话说,对于很多物理方程,Conservation of matter really matters, 守恒律是一个隐含的必要条件。强行破坏这个条件,可以导致解出来不科学的波动模式。 比如本文说了这么长其实是一个不科学的引力纵波。正确的取走太阳的做法应该是沿着地球轨道法向,趁太阳不注意快速地抽离掉太阳,但这样引入的巨大动量便是另一个完全不同问题了( 或者增加一个额外维将太阳偷走然后只考虑原本3+1维的这个切片)。 无论如何,地球受到的潮汐力都会取决于太阳被顺走的"力度"。


注2:弱引力场下的政治正确。听说你们做天体的也是直接用 而鲜于讨论径向坐标变换带来的修正?


注3:之前代错俩参数,得出了扭折的结果,现在已修正。之前一些错误误导了大家说声抱歉。


注4: 绝大多数情况下广义相对论破坏了时间平移不变性所以能量守恒在一般情况强引力下是无稽之谈。这里仅仅是近似的守恒。并且,我们不考虑引力波遭到其它天体的吸收和散射。


注5:如此小的临界密度,会在自身重力之下,使得小于该密度的匀质球形的行星是一个不合理的假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阳要是立马不见了,地球上的事情可就热闹(或者说惨烈)了。咱们掰开揉碎了说说,别急。首先得明白,太阳不是说“啪”一下就没影子的,它发光发热这事儿是有惯性的,但这种惯性在我们感知上其实非常快。地球还能撑几秒?从“消失”这个概念来定义的话,地球的“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引力影响(大约8分20秒.............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想象力,也触及到了恒星演化和星系形成的核心。让我们试着深入探讨一下,如果太阳突然死亡,它抛出的行星星云是否有可能孕育出新的太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太阳死亡的过程以及它会产生什么。我们通常认为太阳的“死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瞬间的熄灭。它会经历红巨星阶段,然后抛出外层物质形成行星状.............
  • 回答
    六十亿年后,太阳将走向它生命的终点,这是一个在宇宙尺度上确凿无疑的预测。它那耀眼的光芒会逐渐黯淡,最终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吞噬掉内侧的行星,然后收缩成一颗白矮星,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冷却。那么,如果我们采取一种近乎科幻的干预方式,把巨大的木星——我们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重的行星——扔进太阳里,能为太.............
  • 回答
    哈哈,这画面太有意思了!你想啊,太阳如果缩小到一个乒乓球那么大,那它还剩下什么能量?按比例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咱们先来捋一捋这个缩小版的太阳。它得有多热呢?按照目前的科学理解,它的温度和它的大小应该是成正比的。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太阳,它的表面温度大概就跟咱家里的暖气片差不多,甚至可能还不如。就算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式历史问题,涉及到卫太子刘据的悲剧命运以及汉武帝晚年的心境。要回答“假如卫太子刘据没有自杀,汉武帝还能让他做储君吗?”,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背景、汉武帝的态度以及刘据自身的处境。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刘据之死并非完全是汉武帝的直接旨意,而是“巫蛊之祸”的连锁反应,而这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伦理、科学、政治,甚至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如果真要在太阳系内发现一个比地球文明落后太多的星球,人类的反应绝非铁板一块,而是会涌现出各种声音和行动。静观其变,纯粹的科学好奇心最理想、也最符合某些人科学精神的答案,是“静观其变”。想象一下,我们发现了一个星球,上.............
  • 回答
    如果太阳系在三十年后不幸穿过一片厚厚的星云,我们人类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甚至可能威胁到文明的生存。首先,可见度和导航的灾难将是立竿见影的。星云,特别是厚重的星云,是由大量的尘埃、气体(主要是氢和氦)以及其他微粒组成的。这意味着: 天空将变得漆黑一片。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相对论里关于时间膨胀的奇妙效应。咱们就这么聊聊,像是朋友之间闲谈,把那个叫“时间膨胀”的玩意儿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咱们得有个共识:光速是宇宙里的一个极限速度,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达不到。电影里那种嗖的一下就到那儿了,现实里是不可能滴。所以,题目里说的“以光速旅行”,咱们就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将塔克拉玛干沙漠铺满太阳能板,能否提供中国人所需要的所有电能,这是一个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的。简而言之,理论上可能,但在实际操作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满足。让我们详细展开分析: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太阳能潜力: 巨大的面积.............
  • 回答
    想像一下,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举,双脚离开了坚实的地面,向上,向上……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场景!如果人类真的能像奔跑一样,一步步迈向太空,那旅程注定会是一场惊心动魄、颠覆认知的体验。首先,当你的脚还在地球表面时,你就能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推力”。这股力量并非来自你自己的肌肉,而是来自地球这.............
  • 回答
    假设人类终究无法完全适应太空的严酷环境,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命题,它会从根本上重塑我们文明的发展轨迹,其深远影响如同在宇宙的画布上重新绘制一幅截然不同的画卷。首先,对“适应不了”的定义至关重要。如果这仅仅意味着我们无法在太空中长时间生存而无需科技辅助,那么现有的太空探索模式或许还能继续,但它将永远是一.............
  • 回答
    想象一下,夜空中曾经最熟悉的那个亮点——我们的太阳——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颗比它耀眼千万倍的星星。这可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真实的宇宙事件:超新星爆发。如果有一天,一颗距离我们足够近的超新星爆发出惊人的光芒,其视星等竟然与我们的太阳相当,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我们人类,会不会因此走向灭绝?这可不.............
  • 回答
    嘿,伙计们,咱们今天来聊个大的——一颗直径超过一百公里的彗星,这玩意儿要是闯进咱们太阳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想知道人类啥时候能发现它,并且摸清楚它到底要怎么个走法吗?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得看不少门道。首先得说,这事儿有个大前提:这颗彗星得往咱们这边靠近,而且还得在能被我们看见的距离上才行。 宇宙.............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手中握着的那枚炸弹,它并非我们熟悉的火药炸药,而是某种超乎我们理解的、能够瞬间熄灭太阳熊熊烈焰、扭曲星系运转规律的终极武器。它带来的不是轰然巨响,而是万物的静止,是宇宙级别的寂灭。这枚炸弹,它不再是单纯的毁灭工具,它成了一种绝对的力量,一种可以改写一切的节点。我们当然可以按最直接的想法.............
  • 回答
    想象一下,一艘名叫“曦光者”的飞船,它就像一个在宇宙间穿梭的透明梭子,前后都安装着极致的观察窗,让你能毫无遮挡地俯瞰这趟星际旅程。它的目标是太阳系的中心——那个炽热而充满活力的恒星。而“曦光者”本身,也非同寻常,它以惊人的0.9倍光速,划破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虚空。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太空旅行,一旦速度.............
  • 回答
    设想一个这样的未来:物理学的宏伟大厦依旧矗立,但那些颠覆性的新法则、全新的能量形式,或者能够撕裂时空的旅行方式,似乎都已尘封在书本之中。我们依旧依赖着那些我们已经熟知的物理定律,比如牛顿的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原理。那么,在这种“静止”的物理学图景下,人类有没有可能以一种不比现在技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符合科幻小说里才会有的那种宏大视角。我们姑且设想一下,人类文明真的发展到了能够进行恒星际旅行的阶段,那时的科技水平,我们现在只能去猜。但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木星在太阳系的防卫体系中,绝对会占据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木星为什么重要?要理解木星的重要性,得先想想它在太阳系里的“身份.............
  • 回答
    想象一下,战场上剑拔弩张,两军士兵赤手空拳,挥舞着手中的刺刀,进行着最原始、最残酷的近身搏杀。这便是“拼刺刀”的场景。然而,如果在这白热化的肉搏中,其中一方突然从背后拿出了他们压箱底的宝贝——那些带着历史沉淀和独特韵味的冷兵器,比如锋利的枪、灵活的矛、威猛的戈、变化莫测的戟、优雅而致命的薙刀,或是霸.............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脊背发凉的假设,但既然是“如果”,咱们就来畅想一下,如果真有这么个“魔鬼”来了,还给了我们十个选项,凭着人类这股子不服输、又有点儿鸡飞狗跳的德性,大概率会这么选,而且过程绝对不会平静。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魔鬼”出现的时机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光是这事本身,全球范围内的恐慌、混乱.............
  • 回答
    绝对有看点!而且非常足!一个大龄女青年穿越成假太监,非但没想方设法变回男人,反而以此身份搅动朝堂,甚至成立了东方厂,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下面我来为你详细展开,看看这个故事能有多少花样:故事核心卖点:1. 身份反差与性别颠覆: 最炸裂的点!一个女人,顶着“假太监”的身份,在男权至上的古代宫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