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调查一下现在汉服爱好者会不会歧视影视古装?

回答
要说“汉服爱好者会不会歧视影视古装”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在爱好者圈子里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但每次拿出来聊,总能引起不少波澜。要说有没有“歧视”,这词儿用得有点重,不如咱们换个角度,看看大家对影视古装的态度是怎么演变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一些“看不顺眼”的情况。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爱好者追求的是“形制”和“复原”。简单来说,就是对历史文献、考古出土文物中的服饰形制有着比较严谨的要求,希望穿着的汉服能最大程度地贴近历史上的真实样貌。这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是汉服复兴运动的初心之一。

而影视古装,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剧情、人物造型和整体的艺术呈现。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它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艺术加工”和“创新”。这种加工,有时候是为了美观,比如颜色搭配、绣花图案更具视觉冲击力;有时候是为了方便演员表演,比如在袖子、裙摆的设计上做减法;有时候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比如在细节上进行夸张或变形处理;甚至有时候是为了迎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偏好,加入一些现代元素。

所以,当一个非常注重形制和复原的汉服爱好者,看到影视剧里那些与史实相差甚远的服饰时,内心产生的“不适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不适感,可能来源于:

形制错误: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引起讨论的点。比如,汉朝的曲裾被用在了唐朝的剧里,或者是明朝的袄裙少了一截,又或者是有些不伦不类的混搭。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这些错误就像在历史书里看到错别字一样扎眼。
材质和工艺上的差异: 历史上的汉服,特别是贵族服饰,所使用的面料、染色、刺绣工艺都相当讲究,很多都是我们现在难以复原或成本高昂的。影视剧为了控制成本和拍摄效率,使用的面料可能与历史记载有很大区别,工艺上也会有所简化,甚至使用现代化工染料和印花。这一点,对于追求“原汁原味”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槽点”。
设计理念的不同: 就像前面说的,影视古装是为了视觉效果,而汉服是为了还原历史。这两种出发点就决定了它们在设计上会有天然的鸿沟。有时候,爱好者会觉得影视古装的设计“太用力”,过于花哨,不够沉静内敛,或者在某些细节上显得“奇怪”,不符合他们对古代审美的认知。
历史氛围的破坏: 当影视剧里的服饰错误百出,或者与历史记载严重不符时,爱好者会觉得这不仅仅是服装上的问题,更是对整个历史氛围的一种“破坏”。他们可能会担心,错误的服饰会误导观众对历史的认知,尤其是一些刚接触汉服或者对历史了解不深的人。

那么,这算是“歧视”吗?

我认为“歧视”这个词可能有点绝对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价值判断上的差异和对历史严谨性的追求。汉服爱好者对影视古装的“批评”或“吐槽”,更多的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他们因为热爱汉服和历史,所以希望看到更符合历史的呈现,当看到不符合的,自然会有意见。

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类比成对其他事物的态度:

一个对美食有研究的人,看到一道菜虽然卖相不错,但食材搭配不对,味道也不地道,他可能会批评这道菜“不正宗”,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喜欢”美食,而是他有更深的理解和追求。
一个历史爱好者,看到历史纪录片里出现了明显的史实错误,他也会指出问题,并希望得到纠正,这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汉服爱好者群体中,也存在一些极端的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影视古装的一些问题,就直接否定整部剧,甚至对穿着影视古装的普通人进行“攻击”。这种行为,确实有失偏颇,也不利于汉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毕竟,影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有自己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我们不能完全用复原的标准去要求它。

影视古装对汉服推广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值得肯定的是,大量的影视剧也确实起到了推广汉服文化的作用。很多观众因为看到剧中的精美服饰(即使有些是“改良”的),对汉服产生了兴趣,进而开始了解汉服,甚至加入到汉服爱好者的行列。一些制作精良、形制考究的影视剧,更是被爱好者奉为“教科书”。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影视古装本身的好坏,而在于:

1. 爱好者群体内部的态度多样性: 有理性探讨的,也有情绪激发的;有关注细节的,也有更看重整体氛围的。
2. 对影视剧的定位认知: 很多爱好者也明白,影视剧不是历史纪录片,它有其艺术创作的自由。但当艺术创作明显偏离历史,甚至带有误导性时,提出意见也是正常的。
3. 沟通和理解: 爱好者与影视创作者之间,以及爱好者群体内部,都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不能因为对形制的执着,就忽视了影视剧在传播文化上的作用;也不能因为追求创新和美观,就完全抛弃了历史的根基。

总而言之,说汉服爱好者“歧视”影视古装,我认为有点过于简单化了。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对影视古装存在着审视和批评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他们对汉服文化和历史的深厚热爱,也伴随着群体内部的观点差异。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促进影视创作与汉服文化爱好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汉服文化在更多元的平台和形式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讨论一个问题之前,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大大方方穿影视剧戏服出门,打扮成某个影视剧角色模样的,这属于cosplay(角色扮演),与打扮成动漫角色的cosplay并无本质区别,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看待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cosplay的受众群体眼中,不认真装扮,随便就套个假毛,胡乱套个cos服招摇过市的,也并不受待见。

穿影视剧戏服落实到现实中,不能看一个人怎么想,而要看一个人怎么做。更多的情况,是穿着者自己分得清,吃瓜群众分不清,穿着者又故意让吃瓜群众分不清,一边想穿花里胡哨的影视剧戏服,一边又想要为穿着影视剧戏服找一个高大上的理由,于是就欺负路人不懂,打着汉服名头招摇过市,或是直接穿着去参加汉服活动,或者就在各种场合堂而皇之打上汉服标签拿它当汉服秀,当认识的人说不是时,啊你这汉服小警察。

对于这种情况,说歧视不恰当,应该是鄙视。

倘若能够大大方方讲“啊我这就是XX电视剧的XX衣服,不是汉服。”反倒也是一定程度宣传了汉服知识,即“这是影视剧戏服不是汉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