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直特别好奇,为什么国人对婚姻和生育如此执着?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文化深处的许多层面,说实话,能一下子掰扯清楚的还真不多。咱就别管什么AI不AI的了,就当是咱俩唠嗑,我把我知道的、感受到的,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

你说国人对婚姻和生育执着,这执着背后可不是一层那么简单。它就像一个织得密不透风的网,把咱们从小到大,从里到外都给罩住了。

首先,这得从咱们几千年传下来的家族观念说起。 你想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人丁兴旺就是福气,就是生产力。家里的男人得传宗接代,让姓氏延续下去。女人嫁过来,首要任务也是生儿子,好给婆家传香火。这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是一种荣耀。一个家庭没有后代,那简直就是断了根,在那个年代,那可是比什么都惨的事情。即使到了现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渗透在许多家庭的思维里。多少人结婚,父母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生孩子?生男孩还是女孩?”好像婚姻的终极目标就是生孩子,而且最好是那个能让家族“兴旺”的男丁。

其次,社会结构和养老问题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过去,哪有什么社保、养老金?一家人最可靠的养老保障就是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儿子。儿子养大了,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最后还能在你老了的时候给你养老送终。女儿呢?虽然也是孩子,但按照传统的观念,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养老的责任主要还是落在儿子身上。所以,多生几个孩子,就能多分一份养老的保险,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多么现实的考量。虽然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但那种“养儿防老”的思维模式,依然影响着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基层、对未来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觉得,孩子是自己晚年生活的“投资”,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保障。

再者,婚姻本身在中国,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它更多的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是社会地位和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在一些相对保守的环境里,一个人到了适婚年龄,周围人就开始着急了。“你怎么还没结婚?”“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都结婚生子了。”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不是“不正常”。结婚,就好像是人生的一个“标配”,完成了这个标配,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更进一步说,婚姻也常常被看作是一种“门当户对”的社会资本投资。通过婚姻,可以拓展人脉,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甚至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与其说是在追求爱情,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利益交换”的婚姻谈判,而生育,则是这场谈判中最重要的“附加值”。

还有,中国文化里对“圆满”的追求,也体现在婚姻和生育上。 一个家庭,有了丈夫、妻子,再有个孩子,这才显得完整,才算“三口之家”。“儿孙满堂”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之一。看着孩子成家立业,然后抱上孙子孙女,那种含饴弄孙的场景,是很多人心中最温馨的画面。这种对家庭完整和繁衍的追求,就像是一种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即使生活条件变好了,物质富足了,但这种对“圆满”的心理需求,依然存在。

当然,不能忽视社会舆论和攀比心理的影响。 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无处不在。别人的孩子上了名校,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差;别人的孩子结婚了,自己的孩子也得抓紧。这种社会性的“羊群效应”特别强。当大多数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时,即使你内心有些许犹豫,也容易被裹挟进去。尤其是一些父母,他们自己没能完成的愿望,可能会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正常”的人生轨迹,而结婚生子,就是这个“正常”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还有一些情感和心理层面的原因。 尽管大家嘴上可能不说,但爱情和陪伴的需求总是存在的。婚姻可以提供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孩子,更是父母情感的延续,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延续。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那种为人父母的喜悦和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在情感的空虚期,或者在人生的低谷期,孩子和家庭能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所以,你看,这事儿它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情感等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那些执着,是历史的沉淀,是现实的考量,更是深植于我们骨子里的某些东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也在变化,但要说这些执着会一下子消失,那也不太可能。它们会以一种新的方式,继续影响着我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年一饥荒,五年一战乱,动不动千里无人烟,易子而食,中国人铭刻在骨髓里的生存法则就是,活下去,那么婚配、生育,就成了最重要的人生仪式了。

就这样传着传着,中国成了唯一不间断,并一直欣欣向荣的文明体系了。

相个亲、生个仔,不妨碍你太多打游戏的时间,腾出空来交配一下下嘛……

user avatar

都2021年了,还有人觉得国人对婚姻和生育如此执着?

觉醒了呀,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要被进步的力量杀光了呀。

我觉得蛮好,继续努力。

绝种的力量,就是进步的力量。

user avatar

繁殖这是人类本能,还有谁告诉你发达国家给钱都不生?别那么无知。

现在中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都是世界倒数了,还执着?多读点书吧。

user avatar

果然呀,一提到“国人”二字,各路神仙都如饥似渴,闻风而至。

不完全统计各回答观点:

动物本性、物质缺乏、父权思想、儒家文化、弱肉强食、从众心理、家长逼迫、女性地位……

厉害厉害,个个都是大社会学家,吓得我赶紧随便搜了一个生育率排行榜:世界各国总和生育率统计 -- 快易数据

一看,嚯,原来我们排世界第149名……原来这也能叫“执着”啊?看来排133名的瑞典人均生育狂魔咯。

真诚建议,在你不知道“外国”是什么样的时候,别随便用“国人”说事。太容易打脸了。


更新:根据评论提醒看了下提问者资料,我突然理解了。

女权嘛,不奇怪。


user avatar

首先这种题就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查了一下我们国家现在的生育率数据排名全世界149位远排在几个主要的低生育欧洲国家之后,连瑞典啥的的都比我们高。就这你好意思说国人对婚姻和生育如此执着吗?国人正在以实际行动告诉你,他们没你想象的那么执着。

当然题主会说这是国人对抗的结果,你要看现实中虽然你没有结婚没有生育,但是这个社会在你周围对你的干扰,试图让你结婚生育的人很多,虽然最后你没结没生。

我想说你这也太自作多情了。这个社会其实没多少人这么关注你,真正关注你的其实就你们家的人,你所谓的父母也好,七大姑八大姨也好注意,他们都有一个前提是你们家自己的人。你们家自己的人关注你一下,就等于国人如何如何了?国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家人,这是天经地义。比如你结不结婚,网友就不怎么关注,爱结不结。你不信把你自己不结婚的宣言发到知乎上,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回复的。是苦口婆心劝你一定要结婚的人多,还是爱结不结关我p事的人多。

当然你在社会上会看到抖音上网络上有很多段子,有很多视频,在拿单身狗说事。我想你大概误会了,这种场合大家只是单纯的在嘲笑单身狗,找个乐子而已。很多单身人士甚至以此自嘲。这些东西本身并不带有劝你一定要结婚的意思。大家只是在无聊的生活中调节一下气氛,找点乐趣,哈哈笑完以后你爱结不结并不关心。

而且我留意到你的提问当中,在强调结婚这个问题的时候特指的是女性。好像男性就没有被干涉的问题了。也难怪,我稍微查了一下提问者。

可以想象提问者设想的回答方向是会把这个问题引向父权社会如何如何最终实现生孩子警告。

我想说女权并不等于独身,你自己愿意孤独终老三不主义,不要妨碍别人结婚。不管结婚的人是自己愿意还是耳根子软,怕别人说,最后去结婚生孩子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权衡利弊的结果。这是别人的自由。在网上鼓吹三不主义,孤独终老跟在网上鼓吹妇女一定要结婚,生孩子才有价值,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user avatar

可拉倒吧,现在中国十四亿人,去年新出生人口刚刚就一千万,生育率在全球都排到一百四十开外了,专家一再呼吁大家生育,就差让大家交单身税了,而五六十年代,中国六七亿人口,每年新出生人口就两千万。

再说婚姻,以上海为例,在2005~2018年,上海平均初婚年龄从25.3岁推迟到30.65岁,女性推迟的幅度更大,从23岁推迟到28.81岁,推迟了近6岁。而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就这,还对婚姻和生育执着呢,说来说去,不就是想把国男批判一番,再来个生孩子警告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