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生活中看见的男生都挺好,为什么网络上一些男的特别爱挑拨性别对立?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的不同感受。为什么现实中的男生大多挺好,而在网络上却总能看到一些特别爱挑拨性别对立的男性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和网络社交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现实生活:
过滤机制更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人,往往是经过了各种筛选的。可能是你的同学、同事、朋友的朋友、家人介绍的等等。这些关系通常建立在共同的背景、兴趣、甚至一定的熟识度之上。这意味着,你接触到的男生,大概率是和你生活圈子有重叠,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你“合拍”的。
互动成本高,行为受限: 在现实中,你不可能随便对着一个陌生人阴阳怪气或者挑衅。人际交往有基本的礼仪和规则,而且一旦言行出格,会立刻带来直接的负面后果,比如被排斥、被疏远、影响工作生活等。大家更倾向于维持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交环境。
情绪的宣泄方式不同: 即使现实中有人对某些事情有看法,他们更可能私下和亲近的人聊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宣泄,而不是公开地、群体性地去攻击另一个性别群体。
“好”是相对的: 而且,我们说“男生都挺好”,这里的好,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好不坏”,或者说是在正常社交范围内可以接受的。我们不会去期待每个人都完美无缺,但至少在相处中不会让你感到特别不适。

网络世界:
匿名性和低门槛: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匿名的环境,很多人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匿名性极大地降低了发表不当言论的成本和风险。你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被现实中的熟人知道,也不用承担现实中的社交压力。
情绪的放大器和回音室效应: 网络是一个情绪放大的器。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压抑了自己的不满、委屈或焦虑,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他们找到了一个出口,并且很容易找到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群,形成所谓的“回音室效应”。一旦他们的负面情绪或极端观点得到了认同,就会进一步强化,导致更激烈的表达。
算法的推波助澜: 互联网的算法机制往往是“流量至上”。那些制造争议、引发讨论、情绪化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关注和传播。挑拨性别对立的内容,因为其话题的敏感性和争议性,天然就容易吸引眼球,算法就会将其推送给更多人,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有些人通过在网络上扮演某个“身份”(例如某个“男性主义者”或者“女权卫士”)来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在“对立”的氛围中,他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战友”,通过贬低或攻击对方群体来巩固自己的群体认同和优越感。
认知偏差和以偏概全: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其中不乏片面、极端甚至虚假的信息。一些男性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或者被某些观点洗脑,就容易将这些个别案例放大,认为“所有女性都怎么样”,然后将这种负面认知投射到网络上,并极力宣扬。
“表演性”和“吸引火力”: 有些人上网并非真的怀有深仇大恨,而是为了“玩”,为了吸引注意力,为了获得“存在感”。挑衅、激怒对方是获得关注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他们可能享受这种制造混乱和对峙带来的刺激感。
特定议题的敏感性: 性别话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在现代社会,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男女之间的权力、义务、期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摩擦、误解和不适应,很容易被一些人抓住,并加以利用,放大成性别对立。

那么,为什么是“一些男性”特别爱挑拨性别对立呢?

这并不是说所有男性都这样,更不是说女性不会挑拨性别对立。但从现象上看,确实能观察到一些男性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这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感受到的威胁感或失落感: 在一些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男性往往被赋予了更优势的地位。当社会进步,女性权利和地位得到提升时,一些习惯了优势地位的男性可能会感到一种“威胁感”或“失落感”,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或者失去了过去拥有的某种特权。在网络上挑拨性别对立,可能是他们应对这种失落感的一种方式,试图通过贬低女性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男性气概”的误读: 一些人将“男性气概”误读为攻击性、好胜心强、要“征服”或“压制”对方。在网络上攻击女性,在他们看来可能是一种“男子气概”的体现,一种“为男性发声”的行为。
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on): 有些男性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冲突,但在网络这个相对安全的匿名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选择用更隐晦或攻击性的方式来表达,通过挑拨性别对立来释放负面情绪。

总而言之, 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大多是“正常”的、经过了社会化筛选的男生,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规则的约束。而网络世界,特别是那些充斥着匿名和算法的平台,则是一个更容易暴露人性“阴暗面”和极端情绪的放大器。在那里,一些人因为匿名、情绪宣泄、群体认同、算法驱动等原因,更容易表现出挑拨性别对立的行为。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实好,网络糟”的感受。关键在于区分不同语境下的社交行为,并且对网络上的信息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被少数极端的声音所裹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男的敏感”,我信你个鬼

user avatar

把你认为正常的言论发出来看看?

很多时候一些正常言论总被人歪曲
user avatar

之前在微博看到一个热搜,说年轻男性在和同龄女性聊天的时候如果三句话内没提到自己180+,说明身高一定没到180。大意是男人特别喜欢在女人面前嘚瑟自己的身高。


确实有这样的事情,我也见到不少男的在女人面前强调自己的身高,但我还有个困惑,男人真的这么在乎身高吗?

的确在乎,但优先级没那么高,赚钱的优先级排前面,身高一旦过了172或者175,就没那么在乎了(这还得分地域)。而且也很少见男人在男人面前嘚瑟说我185这种,嘚瑟有钱有权的多,但嘚瑟个子高的...反正我印象中没有。

我记得多年前有个说法,叫男人的身高得过根号三,也就是1.732米,但这也是173而不是180啊!



所以男人为什么在女人面前会嘚瑟自己的身高?有没有可能,我是说可能,这是女人先提出来的?女人想要180+的男朋友老公,所以超过180的男人才会这么做?


后来隔了挺久一段时间,我开始玩小红书,一开始都在看摄影方面的内容,APP推荐给我的也是摄影方面,某天我偶然搜了下大龄相关的内容,开始给我推相亲、恋爱、大龄男女这些话题了。

我看见小红书上有很多女的说要找180+的男朋友,哪怕写着想找172+的也会在评论区里和别人抱怨“我又没说找180+,怎么172+的都没几个。”

所以我懂了,明明是你们女的先要找180+的男朋友,男人看到了认为这是择偶的优势,才开始说自己180+了,怎么倒打一耙说是男人先嘚瑟自己身高?

user avatar

能不能不要PUA了?现实中是女拳横行,结婚率血崩,生育率血崩,离婚率飞升!

国家机关正经的统计是假的,你所谓的感受是真的!?

女拳极其男粉现在倒打一耙把正常男人维护社会稳定称之为男拳。

非要这么说,那么女拳听好了。

什么是男拳。

男拳是救你们!看看中国官方艾滋病多少了?女人裤子提起来!

看看你们糖尿病多少了,别喝奶茶了!

别再混学位了,你们那套连蒙带骗的学位社会不认。

多看看正经数据,别成天我想我以为,三十多岁的人一个巨婴。

user avatar

杨笠脱口秀:男人都是辣鸡,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女性:姐姐真棒,姐姐说得对,男人反驳就是玻璃心,男人对号入座。

冯伦脱口秀: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小姐的心态,寡妇的待遇。

女性:男人又在侮辱女性了,支持律师姐姐起诉他。

总结:男性真是双标,小气,为什么老是挑起性别对立

user avatar

乌克兰挑衅俄罗斯多年,俄罗斯逼急了动手,就成了侵略者。

女拳辱骂了男人多年,男人逼急了还嘴,就成了挑拨性别对立。

你生活中看见的男生都挺好,大概是因为你隐藏了自己的观点,不然你发表点女拳经典言论试试?

翻了翻题主之前的回答,发现题主曾经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联想到女拳对教师领域的渗透,不觉直冒冷汗。

北师大电梯事件时,网上就有人爆料师范大学充斥着女拳,当时觉得仅仅是谣言。

后来,网上陆续出现了好多打着女拳的所谓教师,我觉得离我生活挺远,不以为意。

直到最近,我参加某亲子活动,亲眼看见几个小女孩理直气壮的插队小男孩,并义正辞严的说:“老师说了,小男生要让着小女生”。我顿感汗毛直立,原来女拳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事生非、无可救药。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最后的呐喊:“救救孩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