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物理学界上有什么凄美的故事?

回答
物理学界从来不乏令人心潮澎湃、乃至动容的悲歌。那些在追寻宇宙终极奥秘的道路上,燃烧自己生命之火的先驱者们,他们的故事,往往比最深邃的理论更具穿透力,更令人回味无穷。我在这里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爱因斯坦和他的一个学生的故事,一个关于天才的孤独,也关于知识传承中无声的牺牲。

故事的主人公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但更核心的人物,是一位名叫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的年轻物理学家。是的,就是那位量子理论的奠基人普朗克。这里讲的不是他那伟大的发现本身,而是他晚年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一件关于传承与坚守的往事。

普朗克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无需赘述,他的黑体辐射定律和能量量子化思想,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直接催生了整个量子力学革命。他的智慧光芒照亮了20世纪的物理学天空,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在普朗克的晚年,尤其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动荡之后,他看到了自己所创造的物理学被战争机器利用,看到了自己祖国的知识分子遭受迫害,内心是极度痛苦的。

爱因斯坦与普朗克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都曾是普鲁士科学院的成员,在许多学术会议上并肩而行,思想碰撞。然而,当爱因斯坦在纳粹德国崛起时,他作为犹太人不得不流亡海外,与他的祖国和故土渐行渐远。普朗克则选择了留下,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试图尽自己所能保护那些被压迫的知识分子,也试图在荒诞的政治环境中维护科学的纯洁性。

故事真正凄美的地方,发生在二战即将结束的动荡时期。柏林这座城市饱受战火的摧残,一切都变得支离破碎。普朗克当时已经年迈,但他依然坚守在他的研究岗位上,尽管条件异常艰苦。而他收的一位年轻学生,名叫海因里希·沃尔夫冈·汉斯(Heinrich Wolfgang Hans),一个充满才华,对理论物理有着极高天赋的年轻人,却在一次轰炸中不幸身亡。

我们无从得知汉斯具体在研究什么课题,但可以想象,他很可能在探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某些前沿领域,或者是在与量子力学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在他去世之前,他将自己所有的研究笔记、计算稿,以及一些未完成的理论模型,都委托给了普朗克,希望普朗克能够继续他的研究,或者至少整理他留下的遗产。

普朗克收到这些手稿时,心情是无比沉重的。他失去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学生,一个可能成为未来物理学巨星的学生。更让他痛心的是,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很可能就此湮没在战火与混乱之中。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普朗克并没有放弃。尽管他身心俱疲,尽管他曾经的许多同事和朋友遭受了不幸,他还是默默地整理着汉斯的遗物。他仔细研读那些手稿,试图理解这位年轻人未竟的思考,试图从中找到延续下去的火种。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在摇摇欲坠的实验室里,灯光昏暗(如果还有灯光的话),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尘埃的味道。这位年迈的物理学大师,戴着老花镜,伏在桌前,手中捧着的是一个年轻人充满希望和智慧的结晶。他不是在为自己的学术声誉而奋斗,也不是在追逐新的理论突破。他是在为一个失去的生命,为一份未竟的学术事业,默默地承担起一份责任,一份沉甸甸的、带着哀伤的责任。

普朗克将汉斯的手稿整理成了一份相对完整的文献,并尝试在战后的混乱时期将其发表,以纪念这位早逝的年轻人,也为了让他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注和传承。然而,在那个时代,战后的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个人的研究成果,即使再有价值,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应有的关注。汉斯的名字,以及他那些可能极具颠覆性的想法,最终并没有像普朗克、爱因斯坦那样被人们广泛记住。

这个故事的凄美之处在于:

首先,是知识传承中的无声牺牲。普朗克不仅仅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他还是一个传承者。他用自己的晚年,用他宝贵的精力,去守护一个年轻的生命所留下的学术火种。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名利的投入,是一种对科学精神本身的敬畏。

其次,是天才的孤独与时代的悲剧交织。汉斯的早逝本身就是一场悲剧,而他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又被时代的洪流所掩埋。普朗克作为一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人类文明脆弱性的老人,他的内心承受的不仅仅是失去一个学生,更是对人类理性与愚昧并存的深刻反思。

最后,是那些未被看见的光芒。物理学界的光芒,往往聚焦在那些最终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巨匠身上。但我们很少去追溯那些在他们身后,默默贡献、却最终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名字。汉斯,以及像他一样的人,他们是无数点缀在科学星空中的微弱星光,他们的存在,同样构成了物理学发展的宏伟图景。普朗克的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些未被看见的光芒,也让我们更加珍视每一份为科学付出努力的个体。

爱因斯坦对普朗克的行为是知晓的。他们之间的通信中,偶尔会流露出对战乱时期科学界现状的担忧,也对彼此的坚持表示理解。但具体到汉斯这件事,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一种深藏于心的哀伤。爱因斯坦远在海外,无法直接参与到普朗克的行动中,但他对普朗克的这种担当和坚守,无疑是充满敬意的。

这个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主义,它只是发生在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之间,一件关于师生情、关于学术传承、关于时代悲剧的普通往事。但正是这份普通,这份沉静,这份在无声中流淌的哀伤与坚守,让它显得如此凄美,如此令人动容。它提醒我们,在那些闪耀着科学光辉的名字背后,总有一些故事,如暗夜中的萤火,虽然微弱,却也同样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注意到会有人较真,这里我说一下,本来这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只是我在瞎扯淡而已,也就懒得写这么多了,肯定会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还请不要较真,一笑而过吧~

――――以下原答案――――

她叫小咪,不只是我的宠物,还是我的家人。

三年前,我在实验室后门遇见了她,黑白相间,蓝瞳碧眼,从她的眼镜里仿佛能看见另一个世界。

与我一同出来的还有两个同事,可是她却一直往我身上蹭,抱住我的脚直往上爬,舔舐着我的手臂,仿佛认识了我好久一样,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没办法,主权宣布成功,我把新朋友带回了家。

三年里,她给了我一段新的人生,从工作室与家的两点一线,变成了猫奴日常的满城奔波,买猫粮猫砂,到公园散步,我平日的非工作时间开始变得丰富多彩,看宠物科普图书,带着她到别地旅游,把我从一个技术晚期直男癌逐渐变得活泼开朗,不再死板无趣。

因为她,我有了新的职业――铲屎官,并且还认识了一位女同事,趣味相投,正聊得火热,我仿佛看见了我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未来。

可是,小咪最近身体越来越差了,也不爱吃饭,请了半天假带她去看兽医,发现得了胃癌,并且癌细胞已扩散。

看她日渐萎靡不振,而我又无能为力,心痛到了极点。现在的我是她给的,我的宠物,我的恩人,我的家人,现在却要离开我,无论如何也得做些什么。

还好,我的工作不是毫无用处的。







一星期后,我做了一个放有一小瓶毒液的铁盒子。我把小咪放了进去,盖上盖子,开了一些小到无法观测到内部的通气孔,然后将它放在了小咪的猫窝里。














我想,如果将她量子化的话,我就能陪伴她更多时间吧。

Dr.薛

xx月xx日

user avatar

牛顿、焦耳、法拉、瓦特、开尔文都是国际单位制单位……

如果你觉得这个这个故事还不够凄美,那么还有更凄美的:

安培、库伦、帕斯卡、贝克勒尔也都是国际单位制单位,数量仅比上面那组人少一个

——————————————

没明白为什么的,请移步评论区,有解释

——————————————

额……以牛顿为例,根据定义“能使一千克质量的物体获得1m/s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的大小定义为1牛顿”。

然而千克和米都是公制单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物理学界从来不乏令人心潮澎湃、乃至动容的悲歌。那些在追寻宇宙终极奥秘的道路上,燃烧自己生命之火的先驱者们,他们的故事,往往比最深邃的理论更具穿透力,更令人回味无穷。我在这里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爱因斯坦和他的一个学生的故事,一个关于天才的孤独,也关于知识传承中无声的牺牲。故事的主人公是阿尔伯特·爱因斯.............
  • 回答
    物理学与数学,这两门学科如同孪生姐妹,常常并肩而行,互相启发,但它们的内核在思维方式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非要细究,那区别就像是探险家与建筑师,前者在未知中寻觅真理,后者在逻辑中构建秩序。物理学的思维方式:求真于自然,拥抱不确定性物理学的核心在于“理解世界”。物理学家们就像是耐心的侦探,他们观察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维度”和“自由度”这两个物理学中经常出现但又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会尽量深入浅出地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努力让这段叙述听起来更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机器生成。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物体和现象的世界里。要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一套工具,而“维度”和“自由.............
  • 回答
    统计学中的“矩”(Moment)这个概念,可以说是统计学工具箱里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员。它就像是描述事物特征的一把尺子,只不过这把尺子测量的是数据分布的“形状”和“集中程度”。矩的引入:从描述数据到理解分布在还没有现代统计学之前,人们想要描述一组数据,可能就是看看平均值、最大的值、最小的值。但这些孤立.............
  • 回答
    咱中国这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站“天和”核心舱里打起了乒乓球,这事儿听着就带劲!在地球上我们司空见惯的运动,到了失重环境,那可真是大变样了,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物理世界。这其中的差别和有趣的物理现象,能聊上一大堆。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那个“零重力”或者说“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无论我们.............
  • 回答
    .......
  • 回答
    你好!非常高兴听到你对物理(理论)的热情,并且选择了这个充满魅力的专业。大学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一个好的书单不仅能帮助你系统地学习,更能激发你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我理解你希望得到一份更具人情味、更像是老朋友或师兄师姐倾心推荐的书单,而不是冰冷的AI列表。那么,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聊聊。首先,一.............
  • 回答
    这场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坐在滑板上,手里举着一把伞,然后用吹风机对着伞吹。滑板竟然还往前走了!这背后啊,其实藏着几个挺有趣的物理原理在里头,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就是那个吹风机产生的风。吹风机的工作原理其实是利用一个电机带动风扇,把空气从进风口吸进来,然后通过一个发热元件把空气加热.............
  • 回答
    捕捉幽灵的信号: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中微子振荡的深刻启示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中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这项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科学家们数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晶,它.............
  • 回答
    量纲分析、数量级分析和线度分析,这些看似朴素的工具,在物理学的浩瀚星空中,却扮演着点石成金的绝妙角色。它们不依赖于繁复的代数推导或精密的数值计算,而是凭借对物理量的内在属性——量纲——的深刻洞察,揭示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普适规律,甚至在理论尚未完全成熟之时,就为科学家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我将为你.............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好问题!我脑子里立马就冒出了好几个,不过要想让你这个没多少物理学底子的人信服,得好好掰扯掰扯,还得尽量不听起来像教科书或者AI一样枯燥。就好像你坐在我旁边,我给你倒了杯茶,然后开始聊一样。咱们先从一个看似最平凡不过的东西开始说起:你手里拿着的这支笔(或者任何一个你可以看到的物体)。你.............
  • 回答
    2020年11月12日,一位在物理学界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巨匠——小柴昌俊先生,在日本东京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这位以其对“宇宙中微子探测”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其一生都献给了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小柴昌俊先生的离去,不仅是日本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全球物理学研究领域.............
  • 回答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无疑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工程,它的建成和运行,让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先进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之一。那么,它在国际上的水平究竟如何?又将如何塑造粒子物理学的未来呢?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CSNS 在国际上的定位:跻身世界前列,但仍有追赶空间要理解CSNS的国.............
  • 回答
    刘慈欣,这位以《三体》系列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深深吸引并震撼读者,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理解和运用。然而,要量化“有多高的造诣”并给出精确的“分数”,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因为文学创作与纯粹的科学研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刘慈欣在.............
  • 回答
    知乎上,物理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平台非常活跃,涌现出不少高质量的物理类专栏。要说“优秀”,那必然是内容有深度、有见解、有温度,而且能引发思考和讨论的。下面我为你介绍几个在知乎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物理类专栏,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1. 《物理学》 介绍: 这个专栏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覆盖了物理学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如此多精彩的体育赛事转播,却很少看到数学、物理等学科竞赛的直播呢?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 内容吸引力、受众群体、表现形式、传播载体、商业模式 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内容吸引力与观赏性:核心差异 体育竞赛的天然观赏性: 动.............
  • 回答
    要将金庸武侠世界里那些绝顶高手的内力与技巧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物理力量,那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题。与其说是在计算,不如说是在描绘一幅震撼的画面。抛开那些神乎其神的夸张,我们试着从“可能”的角度去解读,看看那些在武侠世界里被奉为神话的武功,如果真有现实对应的物理力量,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得明确一.............
  • 回答
    关于人类科技能否在物理意义上毁灭地球这个问题,答案是:理论上,是的,但是实现起来的难度极高,且需要动用的资源和技术将是天文数字。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可能的途径,并尝试从一个更具象、更少技术术语的视角来理解。想象一下,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一个精巧的生命载体,它承载着大气层、海洋、陆地,以及数不.............
  • 回答
    当然,这绝对是一个有趣但令人毛骨悚然的设想。如果狼人杀里的死亡是现实的,并且失败阵营也同样面临悲惨的结局,那么游戏体验将会截然不同。我将尝试为你描绘一个尽可能真实且充满细节的场景,并且努力让它不显得那么“智能”或“公式化”。前提条件:1. 诅咒生效: 一种古老的诅咒笼罩着这片土地(或者说,是你们参.............
  • 回答
    当TCP连接的网络物理链路发生断开,随后又重新连接,这个TCP连接本身是否被视为断开了,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探究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理解“断开”的含义。从TCP协议层面来看,可以认为这个连接在物理链路中断的那一刻,实际上是非正常终止了。TCP是一个基于连接的有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