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
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这段话最难想象。
《外国企业问责法》经美帝参众两院表决批准,SEC是肯定会向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要审计底稿的。
但我们这边过去是坚决不让,因为审计底稿相当于监控摄像头。例如会计事务所和被审计公司的项目组开会的会议记录,这也算审计底稿的一部分。
那要是一家中概股接了国家特定技术任务的项目,也得告诉你?接了涉及伊朗朝鲜的项目,也得告诉你?
一家头部企业交出审计底稿,这个行业就被人家看透了。
所以这个“积极进展”,有点考验想象力。
是这个审计底稿不交了么?不大可能,因为美帝参众两院已经过了,总归要执行;
是只需要交一个形式上的审计底稿?是约定了敏感项目可以只给数字而不披露具体内容?
具体措施还得等。
但能明确一点:如果中概股的在美融资环境恢复到从前,那就是新一轮中美和缓的开端,对俄中立卖出价了。
一个简单的常识,重要会议的稿子不可能一晚上写出来,重要谈判的协议不可能当场谈出来,你就是个大头兵给小领导汇报工作,文件也要提前几天写吧?
所以明显是外资知道了谈判和会议的时间点,提前放利空消息,一边割韭菜一边极限施压,前几天做空昨天今天抄底,狠狠割了一波。
有些人看到前几天暴跌今天暴涨,就开始脑补今天出来的消息都是因为前几天股灾了所以要放风救市,不过是给自己追涨杀跌的韭菜行为找借口罢了。劝这些人还是远离股市。
但俺也不是抱怨,俺是完全理解目前没屁股摸这种处境的(美国走的那条路已经不通了,新路全要靠自己摸索)。只是宣传与现实偏差太大了,总会有额外的代价出来。
我不管别人,反正我这几天抄底抄的手都麻了
1,国家队yyds,比什么巴菲特芒格不知道高哪里去了。
2,中国经济是需要管的,不管就发展不好。
3,感谢政策保护股民。
我的话说完了
经济为中心的意思是,今年还会死哪几个行业啊?
没看懂……
再次给今年的地产刺激打了一根强心针。
今年的刺激政策可能远超预期,甚至超过2015年也不无可能。
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可比2015年大多了。
按照目前疫情的发展,消费是彻底没戏了。今年5.5%的GDP增速想要达到,难于上青天。
唯一的办法,只有把居民的杠杆率从现在的70%直接干到90%甚至100%才有可能。
昨天说金融战的那些人去哪了?
春天来了。
地产代表,碧桂园也起飞了。
昨天割肉的,今天更肉疼了。
看了有点忍俊不禁,有些话也太直白了点。
第一,第一段内容让我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开头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不知道还以为是回到了2012年以前。
第二,第二段开头关于房地产新模式有点意思,但也没细说,大部分内容都放到国际上。通篇内容就一个主旨,“与国际接轨”,好吧。
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
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关于平台经济治理,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于香港金融市场稳定问题,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
其实支持所谓的境外上市,翻来覆去也就美国金融体系内,去不了美国还有香港英国。考虑到金融委的金融业委员一半多都有英美留学背景,比较熟悉“成熟”的英美市场可以理解,可与国际接轨又与今天热搜的那个问题唱了反调。
第三,第三段是我最喜欢的,基本上是把矛盾公开化,又让我想起了当年央行和财政部互相喊话的日子。
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国务院金融委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算是各打五十大板,毕竟定调是财政积极货币稳健,各方面有矛盾可以理解。
“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刘总是分管商务和金融的,副主任还是央行行长,明显是金融业主场。国务院具体投资和财政归其他人分管,考虑到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副长也到会了,这话说给谁听就显而易见。
当然主要还是金融系统内部会议,继续告诉他们要与财政系统团结和协调,要有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积极给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放贷,别脱实向虚和断贷,算是苦口婆心了。
整场会议说了一些,好像也没说啥,还是以吃定心丸和敲打为主。像什么是房地产新模式这种细节问题,新闻稿也不说,也就无从下口。
成也A4纸,败也A4纸啊。
以前是中美打印机轮流打印,现在中国发话了,下次print之前先咨询一下,别着急出。
这不,市场就给反应了。
本问题不支持匿名。
那不能说啊。
昨天大跌的问题下,所有前排回答都在可了劲地渲染“国战”氛围,左一句世界局势围追堵截,右一句外资做空恶意造谣…简单讲都可以浓缩成一句话:一切责任全在美方。
今天国内有人出来踩了踩刹车,讲了几句理应是常识的话,市场信心立刻就有了,中概A股也应声大涨了…
那这么看,前几天的超速下跌,包括持续快一年的中概崩盘,至少不是“一切责任”都在美方吧?
ps:有人问反垄断为什么是错,反垄断当然不错,但你的措施得清晰、可预期、有上限、逐步升级,避免选择性执法,避免因商业逻辑以外的因素一竿子打到死吧?
那么我们过去一年多,有彻彻底底的做到么。
昨天回答下有人说,阿里、腾讯股价都跌到它们十几年利润就可以全部买下了。这在商业逻辑里当然是超跌了该买买买,但谁知道目标是不是就是继续跌最后低价国有化呢。
作为一个在家居家隔离的看到“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不知道自己(全市)都居家隔离了一天三顿泡面还怎么能为振作经济做贡献。
当然作为房地产行业还是最关心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发现只有一句话:
“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提到两点:
1.房企风险化解方案,但是只是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甚至是方向都没有说,该暴雷的还的继续暴雷;
2.新发展模式转型配套措施,这个是最逗的,都没有说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到底是什么,就要提配套措施,也算是什么措施都没有说,甚至是方向都没有提。
总之关于房地产的内容,虽然很短,但也是什么都没有说,更没有提出任何的解决措施和方向,那这个意思也就是延续现在的政策,大家自求多福,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还的继续苦熬,就看谁能熬过谁吧。
贴一个我3月11日写的文章,我当时就预测中概股退市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相应的,我也认为这是一次“制造混乱”的模式,没预测到的是会有人借机做空。
下面是原文章,为防杠精,我把时间轴放上来:
随着美国2月通胀数据的出炉,美国三大指数集体走弱,但观察市场,这似乎并不是因CPI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因为中概股表现的太惨烈了。
本周四中概股出现了集体性的大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周四收跌10.01%,创造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绷不住的市场非常彷徨。
1
中概股崩盘的原因其实不难找。
据财联社数据显示,SEC将5家中国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简称HFCAA)的暂定清单,包括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
这五家公司可于3月29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若无法证明,则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
也就是所谓的“退市”。
简单来讲,美国国会在2020年表决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主要内容是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并要求这些企业遵守PCAOB的审计标准,后续还做了一些修正。
在2020年该法案通过的时候,互联网就给这个法案下了个定义:
这是主要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一个法案。
但很嘲讽的一点在于,这个法案是当时中概危机时期下的产物,但在当时的中概危机下,中概股的表现却是一路向上,彼时热门的中概公司都呈现了极好的涨势。
它在当时的作用似乎没这么重要。
但时过境迁之后,在现在这个节点,在俄罗斯遭遇美国经济制裁之后各类资产被各种巧取豪夺之后,逻辑似乎瞬间就改变了。
现在只是这五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可然后呢?
其它赴美上市公司会不会也有同样的遭遇呢?
出于风险考量,中概股被各种机构个人抛售,于是造成了中概股灾。
但结果似乎没那么糟。
2
3月11日凌晨,据"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SEC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了五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一个正常步骤。我们此前已经多次就《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实施表明过态度。
我们尊重境外监管机构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但坚决反对一些势力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错误做法。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精神,愿意通过监管合作解决美方监管部门对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问题,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
近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持续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开展沟通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我们相信,双方通过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尽快作出符合两国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的合作安排,共同保护全球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两国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事情似乎暂时搞定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还没有走完。
就现有的形式来看,关于《外国公司问责法》的适用范围在短期双方相对克制的状况下应该是不会造成扩大式影响的,但总归这个信号是很不好的。
在以往的时候,资金不必担心中概股的安全问题,只需要考虑他们的经营问题,但现在,无论再怎么对这些言论进行澄清,资金总归是有担忧的。
毕竟比起资金的收益,人们更考虑资金的安全。
这次中概股退市危机可以用友好沟通搪塞过去,那么下次呢?
在美国想查就可以查,想封就可以封,想让退市就必须退市的情况下,没有资金是有安全感的。
但投资,偏偏最需要安全感。
3
在这次中概危机事件,最值得注意一点其实在于“协商的速度”。
在以往毛衣战或是中概危机的时候,虽然我们最后也会与美方进行相应的沟通,但那个的响应速度是远比不上这次的。
这其实是烈度的差异。
在美国开启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后,一个很明显的点就是资本态度,在过去,所有人都很熟悉”资本无国家”这套定论,但俄乌争端似乎改变了这一切。
俄罗斯在国外的投资被没收了,中立国瑞士也开始选择沾边,从贸易领域再到文化交流,俄罗斯成了最好的靶子,那些国际资本也吃肥了。
当然,对于西方世界来讲,他们没有借着乌俄争端直接下场的胆子,但借着乌俄争端搞点吞并资产的胆子不但有,而且还很大。
但资本是会害怕的。
和美国国家利益相悖的国家不少,我国就是首当其冲,现在是俄罗斯被制裁,那么以后会不会轮到中国被制裁呢?
如果中国被制裁,这些中国在国外的权益类投资要如何自处呢?
俄罗斯没收了制裁他们经济的国外资产,那么其它国家会不会有样学样呢?
没人能保证。
所以资本只能朝向最安全的地方去走。
4
在乌俄争端之后,资本开始逃离俄罗斯,但它们能去的地方其实不算多。
传统路径自然是流入美国,但这次我们中国也分到了一杯羹。
但美国是不愿意如此。
在以往这种模式下,美国人往往会选择搞乱这个国家,比如说发动战争亦或是制造动乱,但以美国自身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这个选项对中国来讲是不好使的。
在极端的混乱之下,烈度会升级,美国不一定能如愿从我们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于是对美国来讲,做一些“小动作”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对美国来讲,选择制裁“中概股”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它第一点是烈度足够低,并不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对抗。
但效果不差。
在美国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采取制裁态势之后,资本对中国的逻辑是会变的,他们会开始想一个问题:
我流入中国是为了收益也是为了安全,但如果美国和中国的争端扩大化了,我是不是就不再安全了呢?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对国际资本来说,它们又是必须考虑的。
因为国际资本的逻辑很简单。
资本没有什么民族主义或是信仰,它们的逻辑从头到尾就只有一个:
谁赢,他们跟谁。
美国通过制造混乱逼着国际资本进行了站队。
5
中概不会有事,但环境不会安全。
在处理中概危机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点其实是在于烈度的把控,相较于美国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中美之间的博弈要显得克制地多。
但克制,不代表着就是“不再对抗”。
一些人会把这次的中概退市危机当做是一次偶然,但在国家利益碰撞的时候,实际是没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
我们不需要听别人的解释。
只要这个事伤害到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就是受害者,道歉解决不了问题。
在我们没有掀桌子能力的时候,为了事态的稳定,我们会选择妥协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张造成更大的损失,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会忘记这些损失。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之前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接下来是防止资本无序收缩
上面终于醒过来了。这种就业形势,刁难民营企业实在不是时候。
(“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觉得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教委一句话,灭一批上市公司,市监一句话,又灭一批上市公司,喂,当我们金工委是空气啊?)
美国人整中国公司在美国融资我能理解。中国整中国公司在美国融资就有点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了。
不像很多会议的通报措辞非常灰色难懂,这次会议几乎通篇都是大白话,稍微有点常识的朋友都能解读出含义,而且没一句废话。
我们挑重点看:
*会议级别和参与人,这个就不多说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
中概股跌跌不休的形势,立刻扭转翻红,
做互联网行业的,或多或少都买了点中概股,这次受了很大影响,有些几千万身家缩水成几百万。
这跌得已经不正常了,现在金融委直接回应这个问题,并且给出进展,信心大增。
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
去年开始对互联网巨头进行反垄断,那时候强调“红灯”,要整改,这都没的说的。而这里特别提到“绿灯”,阿里腾讯美团们,还是会长舒一口气。
“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什么时候会提“你要担起责任”,当然是认为过去责任承担得不够的时候。
“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
目前市场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最直接的就是大跌嘛,
其他的热点,比如疫情、中概股(主要是最近美国SEC将5家中国公司列入)、国际局势的影响。
“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
尤其中间第二句,强调说要事先协调,那可以想想看,过去是否有实现协调?再配合下面这句,几乎就差直接点名了
“必要时进行问责”
以上两段,应该是分量最重、最能起到直接影响效果的话。
“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直接喊话机构投资者,“欢迎”两个字几乎就差明说了。
总之,这次绝对是近阶段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有些朋友还在阴阳怪气的说什么老乡别跑,这纯粹属于秀逗了,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信心已经够足了,还怕某些人看不懂,所以都用尽量简单的话语。
做个预测,虽然预测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但我是坚定看多的。
国际形势,非常不好,中美对撞,迫在眉睫。
国内形势,房地产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了过大比例,除开外贸,几乎所有行业都靠房地产养着。过半家庭负债率太高太大,现金流绷得非常紧。
释放出:老乡别跑,我快顶不住了的信号。
上游市场带来的原材料大涨,叠加国际原油的暴涨,从成本端,直接将下游中小企业利润压缩至极限,企业想要转嫁至下游消费端,转嫁不动,穷鬼们都被刮皮了,实在刮不动了,直接躺平给你看。
大量的失业导致,哪怕上面有心放水拉动经济,信贷端也拉不起来,居民实在加不动杠杆了,纷纷留钱保命。基建投资想上,地方也上不动,债务压力太大,美联储加息在即,哪怕上了,对经济的正反馈也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
出口也开始走弱,因为通胀预期,欧美消费力度也不够了,三驾马车全面崩溃。
这个时候再吸一口?那可真是要断子绝孙了,只能靠喊喊口号,拉拉信心,近有全球货币流动性拐点,远有人口危机,债务压力,出来混可是早晚要还的。
前几年靠放水,拉出一副繁荣景象,在外面怼天怼地,今年金融市场遭到全面狙击,虚胖的身体节节败退,一看科技指数,好家伙,没有一家真实科技企业,被别人干的毫无招架之力。
这个时候,既要,又要,还要,还能行的通吗,大家拭目以待。
补充一下,这次反弹能走就走,美联储已经修改泰勒规则,未来非常有可能要引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息力度会非常大,狼真的要来了。
可能有些人不信,但实际上,美国银行,企业,家庭部门财务状况都不错,人家兵强马壮,咱们这一堆皮包骨,是非常有可能蓄意引发危机的,下半年,大家保证,手上留好子弹
昨天其实非常非常凶险,时隔七年,“内鬼”再次出现
昨天真的只差一点点,就再次上演2015、2018年的流动性危机,还好国家队在消息配合下直接打爆空头,一举扭转了局面。
这次砸盘手法和15年那次如出一辙
我来给大家复一下盘,告诉大家昨天有多凶险。
15日尾盘的时候,空头集中开始砸盘,以券商龙头中信为例,盘中多次试盘以后,尾盘被轻松砸穿。
与此同时,和2015年当时狂砸银行股一样,农行,中行超级大盘股直接被砸穿,小银行股早就被砸爆了。
(注:银行股作为传统的防守板块,正常大盘不好的时候,银行股往往是资金避险去处,这时候,机构和散户是不可能砸穿银行股的)
为什么昨天前进发文章安抚大家情绪?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因为15日尾盘,工商银行被国家队逆势狂买,进而让指数稳在3000点以上,假如没有这股护盘力量,上证直接就会被砸穿3000点。
上图是15日,工行尾盘的天量护盘,注意下方的量能,和全天对比下。
如果剧情仅仅是这样,前进不会提什么恶意做空的事,但昨天上午,过于惊悚的剧情上演了:
在美股暴涨
中概股涨
港股暴涨的情况下
银行券商再次被集中砸盘,大家可以看下银行板块当时开盘后的走势。
我告诉大家,正常的散户和机构,是绝对没有力量,在外围环境一片向好的情况下,在国家队的护盘力量支撑下,把邦邦硬的银行板块砸成这样的。
更不可能把上证从开盘的上涨1.45%,在15分钟内,砸到-0.4%的。
尤其这次,空头再次使用了2015年砸盘时用的套路,轮动砸盘,15日的护盘主力工行,在昨天就成为被空头集火的对象,盘中一度被砸到-1.5%。
可能新股民朋友觉得前进是想多了,这就是市场的正常调整,前进告诉大家,这绝对不是什么市场的正常调整。
这种砸盘时的决心、体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专业能力、资金雄厚程度,需要多个配合极其默契的团队同时拿出天量筹码才能达到昨天上午砸盘的效果。
假如,假如中午不出这个利好,空头昨天11点那次集中砸盘,就会成为A股流动性危机的直接推手
阴险的11点砸盘,差点导致昨天出现
1、连续下跌后的继续深跌,跌幅持续扩大,继续出大阴线
2、放量下跌后的继续放量下跌,技术上代表多头的彻底投降
3、历史低位下的快速深跌
看下其他银行的走势,这是建行
这是农行
假如没有中午的消息,银行板块就会直接被砸下去,带动大盘全板块下跌,17号也就是今天会继续下跌。
多亏会议释放的利好消息午盘收盘前流出,让多头趁机疯狂做多,否则这次大概率又要爆发流动性危机了
砸盘的超级大空头,是外资吗?不是的,昨天上午北向一共流出没几个亿。
可在外围一片利好的情况下,一个上午,内资机构跑路达到200个亿!
和2015年同样的剧情,敌在本能寺啊...
昨天多头的一鼓作气,同样也是集团作战的结果,配合消息面的刺激,一举扭转了预期,看盘的前进实在是捏了一把汗。
结合ZJH这几天反常的静默,多头爆发与多重消息面紧密的配合,以及盘后传出监管部门酝酿联手打击恶意做空机构的措施
前进不得不怀疑
这是一次国家针对恶意做空势力的针对性围堵
先让空头尽情表演,露出獠牙,最后关头集中放利好,配合多头反攻,一举打爆对手!而证监会这次也可以趁机抓住做空集团的尾巴,和15年当初一家家逼机构买进相比,监管部门的手段也在进步。
而后面的剧情也很明确了,和15年救市一样,要求基金机构加大自购力度,继续引导险资入场,而在“恶意做空”的社会主义大镰刀下,就算不指望机构们转向多头,我想,暂时应该不会有人顶着压力继续卖出了...毕竟私募一哥的故事还在眼前
现在仍然处于危机的节点上,希望国家队对未来仍然可能爆发流动性危机的节点做好充分预案。
另外这次还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A股的机构们过于散民化,这两年除了抱团,我没看出来机构和散民啥区别
尤其是这两天的杀跌,机构的计划性体现在哪里了?还不是跟散户一样,一恐慌就割肉,放大恐慌效应,这对大A慢牛的顶层设计十分不利。
好了就聊到这里,主要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两天实际上非常凶险,不出意外的话,大盘应该不会再有恐慌性杀跌了。但其实外围的不利因素没有消退,这个等消停两天再说吧。
希望学习交易知识的朋友,可以先看下面这篇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