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0-15万,是不是新能源车一定比传统燃油车更智能?

回答
1015万元的价位,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在“智能”这个概念上,确实存在一些有趣的对比,但要说新能源车“一定”比燃油车更智能,恐怕还需要辩证地看待。

新能源车的智能优势:互联互通与软件定义

在这个价位区间,不少新能源车,尤其是国产新能源品牌,在智能科技上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它们通常会配备:

先进的车机系统: 这是新能源车最直观的智能体现。高配的1015万新能源车,普遍能见到大尺寸的中控屏幕,流畅的UI设计,以及更加丰富的功能。这不仅仅是导航和音乐,更包含了:
语音交互: 越来越成熟的语音助手,可以控制车辆的空调、音响、天窗,甚至播放音乐、查询天气、导航等。很多时候,其识别准确度和反应速度已经能达到“解放双手”的程度。
在线服务: 集成了在线音乐、视频、地图、实时路况信息、天气预报,甚至可以接入第三方APP,实现购物、订票等功能。这使得车辆的娱乐和信息获取能力大大增强。
OTA(空中下载)升级: 这是新能源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一大亮点。通过网络,车辆的软件系统可以像手机一样进行更新,不断优化功能、修复bug,甚至推送新的驾驶辅助功能。这意味着你的车越用越“聪明”。
手机APP远程控制: 能够通过手机APP远程查看车辆状态(电量、胎压等)、远程启动空调、解锁/上锁车辆、查找车辆位置等。这在炎热或寒冷天气里,体验会非常棒。

辅助驾驶系统(L2级别): 1015万的新能源车,很多都标配了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AEB主动刹车等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在高速公路或者拥堵路段,这些功能可以显著减轻驾驶负担,提升行车安全性。相比之下,同价位的燃油车,可能需要选装或者只能在更高级别的车型上才能看到这些配置。

智能化底盘和动力总成: 虽然不直接体现在“软件”层面,但新能源车的电驱动系统本身就更易于精确控制。例如,能量回收的力度可以精细调节,加速和制动可以更平顺(即使是老司机也未必能做到)。一些车型还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优化动力输出和能耗表现。

传统燃油车的智能演进:稳健与实用

当然,说新能源车“一定”更智能,也略显武断。传统燃油车在智能科技上也从未停滞不前,只是发展路径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成熟的车机系统: 现在的燃油车,尤其是合资和国产的主流品牌,车机系统也越来越好用。大尺寸屏幕、手机互联(CarPlay、HiCar、CarLife)、基础的语音控制、导航、蓝牙音乐等功能都已成为标配。在满足日常需求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也开始在1015万的燃油车上普及。例如,一些车型也会配备ACC、车道保持、盲点监测等。但相比同价位新能源车,配置的丰富度和先进性可能略逊一筹,或者需要加钱选装。
“机械”层面的智能: 燃油车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智能”,比如一些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智能匹配,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自动调整换挡逻辑,以达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输出。悬挂系统的电磁避震,也能根据路况主动调节,提升舒适性和操控性。这些虽然不是软件层面的“对话”和“联网”,但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工程智能。
更成熟的生态和服务: 燃油车在保养、维修、配件供应等方面拥有更成熟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虽然这不直接是车辆本身的智能,但用户在用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容易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

总结:谁更“智能”?关键看你对“智能”的定义

回到1015万这个价位,我们可以这样来看:

如果你更看重“互联互通”、“软件功能”、“OTA升级”以及“语音交互的解放程度”,那么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尤其是一些国产新势力品牌,通常会给你带来更强的“科技感”和“智能感”。它们更像是“带轮子的智能手机”。
如果你更看重“成熟可靠”、“驾驶体验的直接反馈”以及“传统的驾驶乐趣”,那么这个价位的燃油车也能提供相当不错的智能体验,只是在软件功能和互联程度上可能不如同价位的新能源车那么激进。

需要注意的几点:

1. “智能”并非唯一衡量标准: 购车时,除了智能科技,还需要考虑品牌、保值率、续航(如果是新能源车)、油耗(如果是燃油车)、驾驶感受、空间、安全性等综合因素。
2. 配置差异: 同一个品牌,即使是新能源和燃油版本,配置上也可能存在差异。你需要具体对比车型配置表。
3. 体验至上: 很多时候,智能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实际的体验。建议亲自去试驾,感受一下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语音助手的反应、辅助驾驶的介入程度等。
4. 软件的迭代: 新能源车通过OTA可以不断升级,理论上会越来越智能。但反过来说,如果软件做得不好,也可能通过升级变得更糟糕。燃油车在软件上的升级相对有限,但其硬件的成熟度可能更有保障。

总而言之,在1015万的区间,新能源车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确实在很多用户感知到的“智能”体验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前沿。但燃油车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在其他方面也各有优势。最终的选择,还是要看你更看重哪些方面的“智能”以及你的实际用车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弟今年大四了,再有半年就要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鲜社会人。不过有鉴于他学的专业比较小众,对口的单位离家都挺远,最近就考虑着买车。2021年买车时,大家想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我弟这种潮流前端的年轻人,其实是非常迷科技感爆棚的产品的,他自己也觉得像特斯拉这样产品科技感很足,开出去很酷。但是他又是一个比较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我们老家这种三线城市工作,也的确是会对找不到充电桩感到担忧,小区车库也根本没有相关的设施。

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同时兼顾「智能性」和「“回血”方便」这两件事?

最近这小子为了给自己找一辆爱车,算是把我们当地的4S店都跑遍了。他的观察其实和我对行业的理解是一样的。抛开使用的能源不谈,无论是燃油、油电混动,还是纯电车,现阶段汽车上的智能技术主要还是围绕在以下几个层面:

  1. 人工智能辅助的(半)自动驾驶
  2. 由车内的智能交互
  3. 更加丰富的影音系统。

这些技术其实跟是否是电动车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传统燃油车完全也可以搭载相关的技术,甚至做到更好

在跑了当地的4S店,他比较中意的的上汽推出的全新燃油车名爵MG ONE,主打的风格是智潮SUV,也就是要同时兼顾“智慧”和“潮流”,的确在价格、外形、和科技感上都符合他这个二十岁小伙的心意。虽然还没有现车,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现有的材料,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将智能技术在燃油车达到良好应用的案例。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员和科技行业从业者,我们先谈谈车上是如何实现智能的。

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几点,我认为一辆车的智能性可以主要分为驾驶性和车内交互性的。拿车外的自动驾驶为例,现在的主流车大概实际实现的大概是L2-L3级的自动驾驶,即局部自动驾驶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基本可以做到不观测)。主流的方法是依靠各种传感器进行采集,并作出综合的评估,比如特斯拉现在主要依靠的是摄像头,用视觉技术进行判断。

而我弟看好MG ONE也不例外。它主要是通过车身搭载的26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德国博世5mm雷达等)以及软件搭配MG PILOT,从而实现在封闭道路上的全自动驾驶和使用场景(比如上海-背景G2)上的高速脱手,并有望在未来实现全国高速、高架上的脱手驾驶,而除了前向驾驶,像我这样的懒司机其实更需要的是自动泊车,这点在名爵MG ONE上也通过视觉+雷达支持一键泊车。

所以从驾驶智能性角度来看,我觉得新一代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其实是一样,而且还随着更新换代达成了互相追赶的态势

而分析完驾驶中的智能,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车内的交互。首先驾驶场景和生活场景中最大的不同是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中,所以交互所带来的成本当然是越小越好。

而在一辆智能汽车中,又会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必要的操作。拿我现在在开的某日系车为例,虽然它在车内加了一个语音控制,但其实精度很低,支持的功能也很少。而解决这个,可能还是得依靠最新的语义识别技术,比如MG ONE搭载了阿里达摩院的AI语义模型来提升交互的效率。首先简单科普一下,达摩院是阿里几年前花近千亿人民币打造的研究机构,人工智能是其中的重要的一个方向,而自然语言理解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方向。而阿里近期的论文中提出的[1],是已知最大的中文预训练模型,支持车内的互动应该不成问题。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智能语言模型来精准的识别用户的需求。相信大部分用过智能音箱的朋友都知道一般需要关键词唤醒,而MG ONE搭载的全新一代模型在介绍中可以无需关键词即可唤醒,而可以主动分析是不是在需求互动。同时主副驾都可以通过语音完成各种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调节空调、天窗,切歌,导航等。我都能想想到我弟带着女友装酷的场景。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搭载的AI还可以检测方言并进行相应识别,以及天猫精灵所支持的各种功能。而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除了达摩院的语义模型,MG ONE不仅仅搭载了高通8155CPU,上面还有用于进行图形处理的GPU和专门用于AI模型的neural processing units (NPU)神经处理单元,这种设备在iPhone上也有,但在车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我觉得搭载8核8155CPU的最大好处是它除了可以轻松处理现阶段的需求外,还有较多的冗余算力。这样的话如果未来面临其他软件升级,也不用担心算力不够。因此从智能交互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再次发现智能和使用的能源是无关的。

而在智能以外,潮流对于我弟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估计远比我要重要。对于即将迈入职场,成为 “社会人”的我弟,在工作中估计离不开钉钉和各种办公软件,而生活娱乐中也离不开小破站(B站)和网易云等。

虽然他可能没考虑到这一点,但而MG ONE作为一款为年轻人设计的车型,也给他们提供了第二个空间来工作和放松。在硬件上它搭载了雅马哈高保真近场音响和三折屏,从声音到视觉上都很像一个小的独立影音室。在这样的硬件加持下,前面提到的无论是办公还是影音都变得可能,比如在休息时在B站看一集最新的《国王游戏》,确实是开心的。即使抛开娱乐本身而言,大屏对于交互和驾驶都很方便,比如可以同时支持导航和多方会议,不用担心只有单屏时的问题。

因此回到主题上,智能并非是新能源车的专利,它应该是服务于当下人们生活的一种选择。而从某个角度来看,对于喜欢燃油车加油便捷的人而说,燃油车的进一步智能化其实是很值得期待的未来。

人们可以在更加经济划算的前提下,享受到更好的智能,对此我充满了期待。

参考

  1. ^ Lin, J., Men, R., Yang, A., Zhou, C., Ding, M., Zhang, Y., Wang, P., Wang, A., Jiang, L., Jia, X. and Zhang, J., 2021. M6: A chinese multimodal pretrainer. arXiv preprint arXiv:2103.0082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