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球上有哪些细思恐极之事?

回答
地球上存在许多“细思恐极”的事情,它们之所以令人感到不寒而栗,并非因为直接的危险,而是因为它们触及了我们对世界、生命、自身乃至宇宙的认知底线,带来了深刻的无力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这样的例子:

一、生物学层面的细思恐极:

人类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和“食物链”的顶端:
寄生虫的完美设计: 许多寄生虫能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控制宿主的行为。例如,一种名为“红头鸭”(Toxoplasma gondii)的弓形虫,会在老鼠大脑中滋生,改变老鼠的化学物质,使其不再惧怕猫,反而被猫的气味吸引,从而增加被猫吃掉并完成生命周期的机会。更令人不安的是,研究表明人类感染弓形虫后,也可能出现行为改变,例如增加冒险行为、情绪波动,甚至与精神疾病有关。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意志的主宰,但事实可能是在更微小的生物眼中,我们只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移动温床和食物来源。
病毒的永恒斗争: 病毒是生命最简单的形式之一,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唯一的“目的”就是复制。它们通过感染细胞、 hijacking 细胞的机制来完成这一过程。病毒的进化速度极快,总是在寻找新的宿主和新的复制方式。我们以为我们控制着疾病,但病毒却在不断地进化,挑战我们的免疫系统和医学知识。每一次新病毒的出现,都可能是一场新的、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的生存竞赛。
基因的操纵与“失控”: 我们的基因组是由数以亿计的碱基对组成的复杂代码,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称为“垃圾DNA”,我们对它的功能知之甚少。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发现自己的基因组中也嵌入了古老病毒的痕迹(内源性病毒序列),这些病毒在遥远的过去感染了我们的祖先的生殖细胞,并永久地刻在了我们的DNA里。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可能就是来自那些曾经试图毁灭我们的外来者。

生命的脆弱性与偶然性:
基因突变与疾病: 我们身体的每一次细胞分裂,都伴随着微小的基因复制错误,即基因突变。大多数突变是无害的,但少数突变可能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这意味着,在我们身体内部,一场看不见的“错误”累积过程一直在进行,随时可能“失控”。我们生命的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修复机制的完美工作。
身体的“自我欺骗”: 我们的身体拥有复杂的防御机制,但它们并非完美。例如,我们大脑中的“脑肠轴”连接着情绪和消化系统,肠道菌群的平衡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以为我们的思想是独立于身体其他部分运作的,但事实是,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可能受到我们体内数万亿微生物的影响。这种“内在的他人”的存在,让我们的自我认知变得模糊。

二、宇宙层面的细思恐极:

宇宙的浩瀚与我们的渺小:
星系的数量与遥远: 我们的银河系拥有约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而可观测宇宙中估计有2万亿个星系。当我们想象这些数字时,会感到一种压倒性的渺小。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在宇宙的尺度上,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喜怒哀乐,在宇宙的宏大进程中可能毫无意义。
宇宙的黑暗能量与暗物质: 我们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只占宇宙总质量和能量的约5%。剩下的95%由暗物质和暗能量主导,而我们对它们的本质几乎一无所知。我们以为我们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则,但实际上,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宇宙的绝大部分,对我们来说是绝对的未知,其力量和影响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热寂或大撕裂的终结: 科学家预测宇宙的最终命运可能是热寂(所有能量均匀分布,一切停止运作)或大撕裂(暗能量膨胀加速,最终将一切撕裂)。这意味着,即使我们能够克服所有地球上的挑战,人类文明最终也会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无论以何种方式。这种来自宇宙深处的终极宿命论,令人感到一种深刻的无力感。

生命的独特性与孤独性:
费米悖论: 如果宇宙如此之大,存在如此多的恒星和行星,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文明的迹象?这引出了费米悖论,并带来多种可能的令人不安的解释:
大过滤器: 也许在文明演化的某个阶段存在一个“大过滤器”,任何文明都无法跨越,比如核战争、环境崩溃、技术失控等等。而我们可能还没有遇到这个过滤器,或者我们已经错过了它。
我们是孤独的: 也许智慧生命在宇宙中极其罕见,我们是宇宙中为数不多的智慧生命之一,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这种孤独感是巨大的,意味着我们的一切努力和追求,都可能是在一个空荡荡的宇宙中回响。
外星文明故意隐藏: 也许更高级的文明存在,但他们出于某种原因(比如避免干扰、观察我们等)故意隐藏自己。这种“看不见的监视”也令人不安。

三、哲学与心理学层面的细思恐极:

意识的本质与“缸中之脑”:
意识的“幻觉”: 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是真实的,而不是一个生活在虚拟现实中的“缸中之脑”?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通过感官信息在大脑中构建的,而大脑本身是一个生物电化学系统。我们无法从内部证明我们所体验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自由意志的错觉: 我们的每一个决定,似乎都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但如果我们的行为完全是由我们过去的经历、基因以及大脑的化学物质决定的,那么我们真的拥有自由意志吗?也许我们的选择只是一种复杂的因果链条下的必然结果。

时间的线性与不可逆转:
错过的“可能”: 时间只往前走,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改变任何事情。我们一生中做出的无数个决定,都排除了无数个其他可能的生命路径。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果当时做了不同的选择,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这种对“错过的生命”的无力感,也令人深思。
记忆的不可靠性: 我们的记忆并不是摄像机般的精确记录,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重塑、扭曲,甚至被新的信息所“植入”。我们对过去的认知,很可能只是一个由大脑不断修改和编织的故事。我们对自己的过去,可能也没有一个完全真实可靠的认知。

信息过载与意义的消解:
互联网的“信息洪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远超我们的大脑能够有效处理的范围。这种信息过载,可能会导致我们丧失对重要信息的辨别能力,加剧焦虑感,甚至让我们对一切都感到麻木和无所谓,从而消解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我们对自身命运的无知与不确定性:
“未知”的幽灵: 我们以为我们对世界有一定的了解,但事实上,我们对很多事情都一无所知。比如,地球深处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们能否预测下一次大地震?我们能否完全理解人类的疾病和衰老?这些未知,都可能在某个时刻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些“细思恐极”的事情,往往没有直接的危险,但它们挑战了我们对自身、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揭示了我们认知的局限性和存在的偶然性。它们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很多安全感和确定性,可能只是表面的幻象,而深层存在着我们无法掌控的未知和必然。正是这种深刻的无力感和疏离感,让它们显得如此令人不寒而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评论有好几个质疑人类平均体重怎么会有100kg。我想说其实不但人类平均体重达不到100kg。全世界人口也只有72亿左右。

—————————————————————————

人有多么渺小?

地球上人口现在按80亿。平均每个人100kg。人的密度约等于水。那么地球上所有人合在一起有多大呢?????????

8000000000×100千克=800000000000千克

800000000000千克=800000000吨

1立方千米是1000000000吨

800000000/1000000000=0.8立方千米

2016年11月4日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16亿立方米。也就是1.6立方千米-_-||

哇咔咔。一哆嗦⊙﹏⊙

user avatar

第一个喝牛奶的人。对牛做了什么?_?

更新:

肯定是处于本能。在原始社会也没什么好指责的。

user avatar

你已经见过了很多人的最后一面。

user avatar

谨以此文,纪念元素周期表发布150周年。

地球,世界,和生活在这里的芸芸众生从何而来,这是每个人都曾有意无意思考过的问题。

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给了一个无厘头的答案,42;宗教也给出了诸神创世的虚构场景;

最为恢弘的画面,则是由科学给出的,另一个意义上的生死轮回,一场属于元素的生死轮回

我们的世界极其复杂,夜空中万亿颗恒星熊熊燃烧。

蓝天下,千万种不同的生灵,生机勃勃。

大地上,75亿人类,生生死死、来来往往。

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极其简单,因为无论形态如何多样,组成物质世界的材料不外乎118种元素。它们创造于宇宙的洪荒时代,也见证了宇宙的繁荣扩张,它们是宇宙诸子。


01、宇宙的创造

大约138亿年前,我们已知的宇宙在一场大爆炸中诞生。在1亿亿亿亿分之一秒内就增大了100亿亿亿亿亿亿倍,极速的膨胀导致跳崖式降温,纯粹的能量开始凝结组成物质的微观颗粒。

很快,在能量的海洋中浮现出来带有一个正电荷的质子、带有一个负电荷的电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它们构成了组成原子的单元。

所有质子数量相同的原子被统称为一种元素,紧跟着质子的出现,仅拥有1个质子的第1号元素也诞生了。由于结构简单,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直到今天仍占整个宇宙元素数量的92%。紧接着,在大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下,质子与中子相互结合,形成更重的原子核,重原子核进一步聚合形成新的元素。

这种因原子核聚合而发生的变化被称为核聚变

当质子因核聚变而结合在一起,第2号元素便形成了,同时也释放出能量。此外,最初的核聚变还创造了极少量拥有3个质子的锂,和拥有4个质子的铍。

在创造了最初的几种元素后,由于温度和压力的降低,聚变难以为继,因此早期的宇宙中占比高达99.9%,组成弥漫的原子云雾,此时的宇宙,黯淡、冰冷又无聊

但很快有趣的情况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微小的不对称,使得宇宙中某些地方的原子云雾比其它地方更浓稠一些。在引力的作用下,物质开始向这些地方聚集,组成巨大的云团。

云团内的物质越聚越多,核心温度升高至1500万℃,氢元素的聚变再次开启,光与热得到释放,一颗恒星诞生了。

紧接着是另一颗、又一颗,数以亿计的恒星相继在黯淡的云团中绽放

直到宇宙被璀璨星光点亮,仿佛一片光芒之海。

它们聚集在一起,成为了星系

星系聚集在一起,组成庞大的星系群,以及更加庞大的星系团。

由氢元素创造的恒星世界点亮了整个宇宙,而在恒星的内部,全新的创造正在酝酿之中。

这便是元素的创造。


02、恒星的创造

在恒星的核心,引力造成恒星物质不断收缩,使源源不断地聚变为氦,稳定地生产着光和热,这是恒星的青年时代,我们的太阳如今正是处在这一时期。

但恒星核心的原料终将消耗殆尽,转而在内核发生的聚变。三个原子聚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元素,碳。此时,恒星的外层氢也开始聚变扩张,使其膨胀为一颗红巨星

成为红巨星后,恒星的生命也将迎来转折。当核心中的氦也逐渐消耗殆尽,温度提升至6亿℃,碳聚变开始,形成了氧。此时,质量小于8个太阳小质量恒星生命就此完结,其外层烟消云散,只剩一个由组成的内核。

这个内核温度极高,发出白热的光芒,这就是白矮星。

质量在8-10个太阳之间中等质量恒星,可以生成比氧更重的元素氖,但依旧无法抵抗成为白矮星的命运。只有质量超过10个太阳大质量恒星才能突破宿命。

在它的核心,温度已达到惊人的20亿℃。高温高压之下,聚变的链条一发不可收拾,镁、硅、磷、硫氯、氩、钾、钙等元素相继出现,又轮番成为下一轮聚变的燃料。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的末期成为一颗超级红巨星,它用一生创造的所有元素层层将自己包裹,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别。

此时恒星核心的温度已高达30-50亿℃,硅元素开始聚变,生成了恒星聚变所能创造的最重的两种元素,26号元素和28号元素镍。

将“杀死”它的创造者,因为铁原子核具有极高的稳定性,恒星内部的高温高压也无法推动其聚变。当聚变停滞,万有引力就重新掌握了主动权,中心物质不断地被压紧、再压紧,直到电子被硬生生压进了原子核,恒星的核心瞬间坍塌,外层的物质高速坠落引发内爆,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爆发产生的巨大力量将原有的原子核打碎并重组,形成比铁更重的90多种元素:铜、锌、金、铂、铀、钍......超新星爆发将这些重元素抛向宇宙,形成一片绚丽的星云。

大质量恒星的一生就此结束,宇宙的一角重归寂寞。

然而一切并非如看上去那般冷清。强烈爆炸释放出来的物质并不均匀,引力涟漪逐渐在星云之中弥漫开来,物质又重新开始聚集、骚动。

很快,新的恒星将从前代恒星的“尸骸”中诞生,“星云-恒星-超新星-星云”的轮回将再次上演。

不同的是,这次有了丰富的重元素作为原料,一些特殊的天体即将形成。

它们是行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即将上演,承接起之前的那些神奇轮回。


03、行星的创造

经过数次轮回,在银河系某个角落的混沌星云里,太阳诞生了。

它独占了星云中99.8%的质量,剩余的气体、尘埃和颗粒围绕它形成了一个圆盘,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并粘附在一起,逐渐从1毫米大小的微尘,长到直径超过1000千米的星子。

星子不断碰撞聚集,一种新的天体,行星,形成了。

其中距太阳较远的星体,吸收了剩余的形成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而距离太阳较近的地方,太阳风将气体吹散,留下仅占初始星云质量0.6%较重元素,组成个头较小的固体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地球,图片来源@NASA

但正是由于这0.6%的重元素,作为岩石行星之一的地球才如此与众不同。

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炽热的岩浆球,物质翻滚流动,等较重的元素下沉到地球中心形成地核。地核创造了笼罩整个星球的磁场,像一个无形的保护层一样,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伤害。

氧、硅、镁、铝等较轻的元素则上浮到外层,构成了地幔地壳。

随着地球的降温,地壳的外层冷却凝固,形成了坚硬的岩石。

地幔灼热的岩石则继续缓缓流动,拖着地壳分分合合,形成连绵的山脉和深邃的峡谷。

地球降温的过程中,岩浆溶解的大量气体也释放出来,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组成了大气层。

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迅速凝结,以暴雨的形式落回到地面,这场冥古宙的暴雨持续了数百万年之久,直到液态水覆盖了地表的低洼处形成海洋。

可能是在海洋的深处,在地底热量的烘烤下,碳、氢、氧、氮、磷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多种有机大分子。这些分子开始利用能量,开始复制自身,开始将自己与外界环境隔开,它们最终组成了第一个细胞。

更多的细胞聚在一起共谋生路,它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捕猎,有的负责消化,出现了原始的组织器官。

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多细胞群体的样貌开始变得千差万别。它们有的占领海洋,

有的登上陆地,

有的飞上天空,

有的虽静默无言,却学会了利用太阳的能量,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同时释放出大量氧气,改变地球的大气层。

经过40亿年的演化,一个复杂的生物圈形成,一个特殊的物种即将登场。

这是整个地球,乃至迄今为止的这个宇宙中,极其神奇的一种造物——人类。


04、人的创造

与无数生命一样,他们由碳、氢、氧、氮、磷等元素组成。但人类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学会了利用元素,并在此基础上一次又一次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当人类的祖先还处在茹毛饮血的阶段时,就已经发现与其它元素结合形成的岩石质地脆而坚硬,他们将其打造成捕猎的工具,人类由此进入石器时代。

当岩石风化,其中的一些元素改变了组合方式,成为了黏土,与水混合后可塑性极强,经过火烧后又变得坚硬且隔水,这就是陶器。

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人类对火的掌握也逐渐演变出新的用途,熔炼金属。铜的性质稳定,熔点较低,因此成了最早被冶炼的金属。后人在铜里加入锡,使其成为强度更高的青铜。青铜被用于祭祀、战争,这就是人类的青铜时代。

很快,青铜又被另一种强度和韧性更高的金属取代,这就是铁。从武器、礼器、交通工具到农具和日常用品,无不有铁的身影,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冶铁技术的提升,人们发现降低生铁中的碳元素含量,会让成品更加坚韧,这就是钢。

来自远古植物的碳元素,经过数十至数百万年的埋藏转变为煤,沉睡在地下无数个岁月。在18-19世纪,欧亚大陆西端的人类开始大规模挖掘煤,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燃料,点亮了工业革命的曙光。

煤燃烧的熊熊烈火将水烧成蒸汽,推动着钢铁制造的机器巨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

但地层中的元素,还有另一种存在形式,石油。如今,它流淌在几乎每一台发动机中,成为工业的黑色血液。

石油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含有丰富而多样的有机分子长链。这些分子被分解成短链小分子后,再添加一些其他元素,合成成为了塑料。这种可塑性和多样性极高的材料,被人类使用到极致。

除此之外,富集在大气中的元素被大批量地用于制作化肥,彻底改变了人类延续千年的农业传统。

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元素硅,凭借硅单质独特的导电性能成为了芯片的基础。以此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而从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开始产生的微量元素锂,被制成了轻便可靠的锂电池,创造了一个移动电子设备的世界。

环顾四周,我们已被自己的创造包围。

人类利用100多种元素,创造出一个物质的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也掌握了元素中蕴含的毁灭力量。在超新星爆发中诞生的重元素钚,拥有极其不稳定的大原子核。它们会自发地分裂成较小的新原子,同时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这一过程被称为核裂变。而当裂变的过程如雪崩一般连续不断地发生时,其释放的巨大能量就成了毁灭世界的武器原子弹。

而如果将原子聚合在一起,模拟恒星的聚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将更为惊人,这就是氢弹。

所幸,对核能的利用逐渐走上正轨,这些蕴藏毁灭力量的元素正成为日常电力的来源之一。

除了利用已有的元素,人类还通过更极端的手段将原子核打碎重组,探究物质结构的终极秘密,产生地球上不存在的新元素。

这些元素构筑了这个庞杂的世界,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138亿年前的那场宇宙大爆炸。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生在这颗地球上最细思恐极的事,莫过于我们和这个星球本身都来自星尘。

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来自这漫天繁星,星辰以这样毫不张扬的方式,一直与我们同在。

组成我们躯体的来自宇宙大爆炸;

随血液流淌的曾是某颗恒星的核心;

携带着遗传信息的磷,也曾在原始的大气与海洋中游荡。

当宇宙视角被开启,从更高的维度去观察这个世界时,我们才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才能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自我。

认识宇宙,也就是认识人类自己,反之亦然。

我们的肉体终将消逝,还有所有的生命形式,所有的山川与湖海,地球、太阳、整个星系都将化为尘埃,但这一切并不是终点。

新的轮回,将会在我们及身边一切事物的齑粉中悄然展开,构成你我的这些元素,也将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直到宇宙的尽头。

它们就是元素,生生不息的宇宙诸子。

全文完,感谢阅读。


想了解一个你从未遇见的中国?

欢迎点击由人民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和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的,

典藏级国民地理书——《这里是中国》,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本文创作团队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柴之芳. 从宇宙大爆炸谈起[M].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
  2. 尼尔·泰森. 140亿年宇宙演化全史[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3. 唐晓东等. 宇宙中元素的起源[J]. 物理, 2019.
  4. 陈丰等. 太阳系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0.
  5. 汪品先等. 地球系统与演变[M]. 科学出版社, 2018.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user avatar

火星直径6794千米,地球直径12756千米。形成时间差不多

火星冷透了。火山活动和磁场已经停止

地球平均才凝固了17千米。仅仅17千米。

user avatar

1,把现在世界上所有人堆在一起,大约就是800立方米的一个肉块,而天安门广场是880*500米,也就是说借点隔壁人民大会堂的地方,就能堆下全世界所有人

2,世界上最深的井是老毛子冷战时期钻的,12263米赤道直径12756.274公里,大约刚好占到0.1%,而我的肚子直径大约30cm,0.1%大约是0.3毫米,作为参考,蚊子的嘴长度为2毫米

3,地球历史是46亿年,人类工业革命到现在250多年,如果地球历史是一天,那么工业革命到现在经历了0.004秒,作为对比,人类眨眼睛的时间是0.2-0.4秒

4,全世界核弹总数1.5w发,每发都改造成沙皇炸弹(5000w吨级tnt),也就是说一共有7.5万亿吨级,毁灭恐龙的那颗10公里直径的石头掉水里产生的能量是100万亿吨级tnt,作为对比,地球直径1w公里,刚好也是千分之一,我身高1.78米(真的!!!),千分之一是1.78毫米,作为对比蚊子身高10毫米

5,依照以上,举全人类作死之大集,把所有核弹都改造成沙皇炸弹,炸掉所有人类炸过的,没炸过的所有炸药全部引爆掉,并且在人类从工业革命开始,有资本作了就开始作,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在我一天中眨一下眼睛的百分之一秒内,有一只蚊子碰到了我一下,嘴叮进去了十分之一,然后挂了

6,问题是这只蚊子在天天喊叫别叮我了,要保护我云云,我tmd根本没反应过来丫的就gg了,真不知道这只蚊子在想什么......而我根本没有也没兴趣上去拍一巴掌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真的拍了蚊子一巴掌,相当于多少吨tnt?


老是有人质疑第一条,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印象有太大自信,我们来算算

一个人平均体重70公斤,算上各种婴儿什么的,总人口70亿,为了堵嘴,我暂且把所有人平均体重设定为80公斤,全世界算上还没死的精子配套卵子,一共100亿人,那么全世界人口一共重8000亿公斤,也就是8亿吨,人类和水密度差不多,一立方米水是一吨,所以全世界人总计体积是8亿立方米,开三次根号就是正方体肉块边长,是928米边长,比我上文说的800米见方大是因为我上文中没算那额外30亿精子,这一坨肉块你想放哪里可以找地图去量一下

如果觉得高了或者把人摞起来不人道,那么我们换一种算法,中国公交车规定的站立面积为0.125立方米站一个人,也就是说一平米站8个人,这个数值不相信的可以去公交车上看或者网上查,然后你猜猜全世界人按公交车站法站一起有多大一片? 站满山东省? 我们来算算

还按100亿人口算,一平米8人,需要12.5亿平方米,开方得到35355米边长,35公里,这么大

本来想再截个图看看在地球中占多大,结果根本就看不见....



更新在后面,这样只看第一条的人就看不见这里了

过了两天瞅了眼评论,心情好了很多,因为我原来有一些回答,似乎也是触动了某些人的"直觉",对某些"自以为"正确的东西容不下任何反对意见,上来就是怼,骂,举报等等,然后我一气之下删掉了所有的回答,后来心情好了一些之后,就又开始回答一些问题了,看了这个回答下的评论,我发现,并不是大家不会分析,不会算,而是压根不愿意去算,去分析一些东西,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结果",丧失了自主的判断力,这真是很悲惨了事情,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但是,绝对不是"一小部分",我相信看知乎的人平均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你想想啊,小学水平的加减乘除都算不明白的人,指望他们对概率,拟合曲线有了解甚至是相信,我感觉是太天方夜谭了

前面原来有一段堵嘴的,我删了,我看看还有多少人怼我,哈哈


这两天比较闲,再更新一个好玩的

如果把地球等比例缩小到一个乒乓球大小,在手里把玩,是光滑的么?比如珠峰会不会划破我的手?会不会毛毛糙糙的一点不舒服???

我们对比下,地球直径12756km,珠峰8848m,马里亚纳海沟11000米,最高点和最低点落差算你2w米,占地球直径的0.15% 作为对比,我在淘宝上查的,一级乒乓球圆误差0.1mm,乒乓球直径40mm,误差占比0.25%....

也就是说,地球缩小到乒乓球那么大,比乒乓球还tm光滑.....

想想就刺激

user avatar

user avatar

其实地球上曾经最多的垃圾是木质素,这种东西从一开始产生就一直堆积着,没有办法被降解,甚至一直到现在还有残留物──煤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的木质素没办法再次回到循环中,直接导致温室效应降低气候变冷。一直到几亿年后才出现一种能够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所以说现在的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相对于之前植物出现的时候就是个渣渣,人家能坚持几百万年,塑料也就几百年。

不过相比于产生氧气的蓝绿藻来说这些都是渣。当出现叶绿素之后,在海洋中的原始细菌开始能够产生氧气,这个过程进行了几亿年,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直接飙升。不过对我们有益的氧气,对于当时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无疑是毒气。

做个类比我们人类从高原氧气稀薄的环境下来,到平原正常的氧气我们都会醉氧,让身体适应。这么高的氧气浓度直接干掉了当时地球上99%的物种。同时也把地表的面貌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所有的裸露的矿物都被氧化。基本还原性在银以上的金属都没有单质存在了。

相比于人家动不动就彻底改变地球外表,干掉99.9%的物种,改变物种进化方向,我们还差点火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