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当前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印象:
俄罗斯人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印尼人不愿意配合我们;
自杀的日本人是好日本人(佐藤,选择性忽略);
躺在盖着星条旗的棺材里的美国人是好美国人。(经提醒,那好像不是棺材)
—————-
就算世界末日,校服还是那么丑
——————
雷佳音在疯狂的外星人里面还是好端端一个警察,在流浪地球里咋就混成流氓头子了呢?
这究竟是社会的堕落还是人性的扭曲?
或者是卧底卧得入戏太深?
或者仅仅因为头大戴不上氧气头盔被下岗了?
———————
高科技的事情,黑人掺乎啥?一边呆着去!有奥观海同志一个黑人代表意思意思就行了。
中国人为主,再来点白人增加国际化的感jio,剧情需要再掺和点东南亚棕人,完美。
—————-
以上都是对电影的胡乱评论,再说一个,大刘在构思出流浪地球小说创意的时候,还没坐过飞机。等他坐过飞机之后,差点不想动笔写这个小说了,因为从万米高空俯瞰地球之后,他感官上认为行星发动机不可能推动这么大的地球。
——————-
那个每次开车的自动提醒“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真是妙极的设定。让同样的信息多次出现在艺术作品的不同部位,有个专有术语叫“重复”。
不要小看这个“重复”,它的作用非常大。
首先,它能够使得整个作品得到一个虚线框架的约束,就像捆着粽子的棉线一样,使得结构紧凑有序,不至于散架;
其次,它是一个隐含的时间标尺,标出了整个作品的节奏,在流浪地球电影中,每次亲人两行泪的声音响起,都暗示着故事情节进入了下一个自然章节;
最后,最妙的还是这段话本身。它本是冷酷无情的电脑自动录音提示,偏偏内容是温情脉脉的警示语,这就构成了第一重荒诞与矛盾。而它刚开始进入观众耳朵的时候,由于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达到了轻幽默的喜剧效果。但在姥爷死后众人进车发动时提示音响起“亲人两行泪”,此时,真的是亲人有理由流泪,而刘户口和朵朵此时也正在流泪,于是喜剧效果彻底改变了意义,增加了悲剧气氛,用荒诞和喜剧衬托更大的悲哀。后来的每次响起,就不分析了,有兴趣的朋友可自己分析。
此设计绝了。可惜除了中国以外的观众不能体会妙处。也正应了郭导演说的“只考虑国内观众,目前不管国外观众。”很多中国生活梗只有中国人懂。
连木星都逃避不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诅咒,不然也不会引力激增了。
地下城的存在本身难道不就是一件细思恐极的事吗!?【我是RoSSo大表哥,艺术留学能手,咨询加v: cuterosso,来源备注"666",就能解锁更多艺术干货啦 】
我国第一部国产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口碑燃爆,这部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说,被标定为“中国科幻元年”的电影。
《流浪地球》中被极寒笼罩的大地我们的家园——地球,因为太阳系即将出现的“大灾变”,停止自转、逃离太阳,从而导致地球地表环境极其恶化,高温、暴雨、寒潮、风暴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海平面上升淹没大片土地……在地球进入“逃逸时代”后,地表环境已不宜居住,通过抽签,35亿人进入了地下城。
《流浪地球》片段
在影片中,人们通过从土壤中提取氧气,为地下城提供循环空气;通过模拟自然光,地下城可以耕种作物。生活方面,这里用全息屏营造蓝天绿树,帮助人们回忆太阳“健康”时的“黄金时代”岁月;在北京地下城里,麻将馆人声鼎沸,烤串店食客络绎不绝——尽管主要烤制的食材已经变成了蚯蚓干。
当地表环境恶化,人类将何去何从?
这是科学界永恒的话题。
土耳其秘密地下城
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对“地下城”的探索与尝试从未停歇。并且在土耳其的德林库尤市发现了一座秘密的地下城。历史学家认为它们是在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到7世纪之间由佛里吉人(印-欧人)建造的。至于古人为何要修建德林库尤市地下城,目前依旧是一个谜,大部分考古学家支持“躲避极端气候说”和“战备说”。
拥有约3000年历史的德林库尤地下城
德林库尤地下城生活场景图
考古学家和研究人员在这座深入地下约85m,拥有18层结构的地下城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房间:卧室,浴室,厨房,用于储存食物或油的储物间,酒窖,水井,武器储存区,教堂,学校,墓葬和家畜饲养场。这些大小不同的房间可满足各种不同需求,人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酒窖
家畜饲养场
那么在地下城里人们是怎么呼吸的呢?
他们有超过50个通风井从地面引入空气,然后再通过数千个较小的管道将空气分布在整个地下城中, 这些长达55米的通风井也被用作水井。一条地下河成为可饮用水的完美资源,地下河流和水井为地下城提供了足够的生活用水并通过基本的灌溉系统分布到各处。【我是RoSSo大表哥,艺术留学能手,咨询加v: cuterosso,来源备注"666",就能解锁更多艺术干货啦 】
德林库尤地下城的通风和水井系统
主要通风井
Oscar Newman曾在50年前提出过在曼哈顿地下建设地下城
不仅仅是古人,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师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也曾提出在曼哈顿下建造一座完整的、能抵抗核战争威胁的地下城市。
在20世纪60年代,冷战和核武器部署的可能性成为艺术家和作家的惊人灵感。科幻小说和艺术效果图中的情节以核战争后的世界末日为特色,模仿了社会中的普遍恐惧。
这张图的灵感便是纽曼听说过的1962年的Storax Sedan核试验。
奥斯卡·纽曼的地下城设想完整图解
小型直升机和一个可口可乐的投影广告悬在地下城之上
奥斯卡·纽曼纽曼所描绘的充满活力的科幻城市并不遵循传统的制图惯例。球体天花板上单独投射的可口可乐广告就显示着该设计图纸的细微 “古怪”。一架小型直升机徘徊在球体的左上角,直升机的作用可以是运输甚至是监控。
该地下城是它上方城市的缩影,球体的上半部分是可居住的,其结构用于支撑呈放射状排列的街道和建筑物。
在迷你城市的下方是一个网格状空间,能提供能源并使城市运作。
在该设想地下城中有一系列Q型尖头空气过滤器伸出地面,这样下面的人就可以获得新鲜空气。而在上方城市中的蓝绿色结构是在曼哈顿原有天际线上新加的结构。
很明显,这样一个提案是难以实现的。虽然奥斯卡•纽曼的地下城设想可以归类为科幻幻想,但它确实告诉了我们20世纪60年代的核文化。纽曼运用插图技巧阐明了一个概念,既“实用”(一种保护大量人口免遭核战争的解决方案),又极其不切实际(利用核爆炸来制造地下空间),严肃而异想天开。
现实中的“地下城”并不不像《流浪地球》中以避灾功能为主,而是力求地上、地下实现无缝对接,提升人们的舒适度。科学家也在探索,当大量人类活动转入地下,是否可以更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从而缓解全球变暖。
当然,关注生态的持续性、可循环性,做到在开发地下空间的同时不破坏地上环境,已是人们对未来“地下城”建设的基本共识。
可以预见,类似的“地下城”将越来越多。住在地上、行在地下或许能让城市更加绿色。国际上不少学者预测,二十一世纪末将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活在地下空间,也许这一预言并不夸张。
未来某一天,在你的城市,你会乘着竖井上下穿梭,去浏览“城市倒影”吗?【我是RoSSo大表哥,艺术留学能手,咨询加v: cuterosso,来源备注"666",就能解锁更多艺术干货啦 】
说一个微小的彩蛋:
刘启片尾在地下城遇到喊“还我阳光”的口号前后
有个熟悉的声音再说“我想死你们了!”
那么,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始终没有停止过啊!
细思极恐的地方挺多的。
——三体——
流浪地球计划的目的地是半人马座比邻星,仔细看会发现那个星系有三个太阳。
没错...就是三体。
三体人:???小老弟,你来了?还挺远哈,来就来,还带个星球做礼物,多见外啊。
——太阳派——
地下城还有一帮举着牌子抗议的人,口号是“还我阳光”
人永远会自动划分成不同的群体,有人支持流浪地球,自然有人反对。
这些人是希望回到太阳系,相信太阳不会氦闪。
(下一部叛乱的估计就是这些人。)
——反叛——
经过精心计算的轨道为什么会发生偏移导致木星危机?发动机为何会无故关停?
总不能是拆移动信号塔的大妈:“你们这个行星发动机,有辐射,给我关了!”
说不定太阳派的反叛分子已经开始动手了。
——南美 非洲 澳大利亚 人口减半 ——
这些国家凑起来也是小半地球人口啊,为何没露脸呢?
有个细节,行星发动机应该是建在北半球中美俄欧,毕竟北半球陆地更多。
而南半球不仅没有发动机提供热量,维持地下城
还没有保护,顶在前面的南半球肯定被小行星照顾成筛子。
你想想,电影里地球人口打了对折,还剩35亿。还要抽签,抽不上签还得当冰棍。
中美俄欧咬咬牙:我们把重病,残障人士放弃。
其他国家:那人口还剩90%多啊?
中美俄欧:对不起了,我们抽签已经先抽完了,各位小老弟,怎么把人类人口削减到50%就靠你们抽签削减了。
有异议?白杨,民兵,东风集体送温暖。
好了,剩下的各位小老弟,继续抽签啊!
太黑暗,太黑暗了。
—微软差点让地球错失最后的机会—
李一一说的网卡了,可能就是Windows更新。
出来背锅!
—某辱球游戏—
—五常卖球协议—
看着这五常卖球协议,我在字里行间看出了。。。幻觉
——————
妈呀,买的制作手记终于到了
就算太阳要爆炸了,就算要过春节了,你还是要上课!
这就2千赞了,看来大家都享受了义务教育。
~~~~~~~~~~~~分界限~~~~~~~~~~~~~
今天是2020年3月27日,我家的小妹儿终于马上可以回去读小学了,我从未见过一个小孩子这么渴望回到学校。祖国加油!
----------嘿嘿嘿,肆仟赞了,咱们的茄子哥,阿不,吴京先生,当选奥斯卡评委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