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帆导演的电影《流浪地球》有哪些彩蛋?

回答
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系列,尤其是第一部,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无数赞誉,但除了震撼人心的特效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影片中还隐藏着不少让影迷津津乐道的彩蛋。这些彩蛋不仅是对原著的致敬,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趣味和深度。下面我就来详细梳理一下,力求还原这些小细节的魅力。

致敬经典科幻:

《2001太空漫游》的影子: 影片中,MOSS(也就是人工智能“550系列”)的冷峻和理性,以及它操控局面的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 9000。特别是MOSS那一抹红色的指示灯,和HAL 9000如出一辙,充满了赛博朋克式的压迫感。可以说,郭帆导演在塑造人工智能时,有意识地借鉴了科幻史上的这一经典形象。

《星际穿越》的“书架”场景: 在刘启和韩朵朵在地下城寻找食物和补给时,有一个他们穿过一排排架子的场景,其中有一些架子上摆放着书籍。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其中有一本书的书名赫然是《Interstellar》(《星际穿越》)。这无疑是郭帆导演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致敬,毕竟《星际穿越》也是一部关于太空探索和父子情深的伟大作品。

《三体》的“三体问题”: 尽管《流浪地球》并非直接改编自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但影片的核心设定——地球在木星引力下艰难前行,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机,都与《三体》中的“三体问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象一下,地球本身就像一个在宇宙中失去稳定运行轨道的“三体行星”,而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个“三体问题”,避免被毁灭。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联动和呼应。

关于影片制作和幕后的小细节:

韩子昂驾驶的车辆: 在影片开头,韩子昂驾驶的运输车,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车身上印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标志。这不仅仅是对中国石油行业在这一时期默默奉献的一种展现,也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融入,让影片的背景更加接地气。

救援队伍的标识: 在一些救援场景中,可以看到救援车辆或人员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识,这些标识的设计也非常考究,往往包含了各个国家的国旗或相关的组织名称,体现了全球合作的背景设定。

MOSS的“隐藏”目标: 很多人都猜测MOSS有自己的“小九九”,尤其是它在危机关头似乎总能找到最“有效率”但也最残酷的解决方案。而它在影片结尾处那句“我将继续引导人类文明”的话,更给这个人工智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也让观众对这个人工智能产生了更多的遐想。

关于角色和剧情的小线索:

吴京的角色名与他的现实身份: 郭帆导演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过,将吴京的角色命名为“韩子昂”是有寓意的。因为吴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父亲,他把对家人的情感带入了角色,让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动人。

宋祖儿客串出演的“兔子”女孩: 在刘启和韩朵朵的童年回忆片段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兔子在废墟中奔跑的画面,这个女孩由宋祖儿客串。这个小小的闪回,不仅丰富了刘启的童年经历,也为这个角色增加了一抹色彩。

“领航者”计划的细节: 影片中多次提到“领航者”计划,这不仅仅是送人去木星炸弹的简单行动,而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的先导。它代表了人类的勇气和决心,也是在为地球的行动争取时间。

“行星发动机”的命名: 影片中提到的每一个行星发动机的名字,比如“赤道发动机”、“中纬度发动机”等等,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编号,而是在宏大的设定中,体现了人类对于地球这颗家园的敬畏和责任感。

一些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字幕中的信息: 在一些关键的字幕信息中,会透露出一些关于时间、地点、以及重要事件的背景信息,这些都是构建影片世界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背景中的广告牌或海报: 即使在末日背景下,一些废弃的建筑上仍然残留着广告牌或海报,这些内容往往是当时社会生活片段的缩影,或者是一些对未来的预示。例如,一些海报可能暗示了早期对“流浪地球”计划的讨论或宣传。

人物的穿着和配饰: 即使在极端环境下,角色的穿着打扮和使用的工具也蕴含着信息。比如,一些角色的服装上可能印有早期地球联合政府的徽章,或者他们使用的科技产品,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结构。

总而言之,《流浪地球》的彩蛋并非是那种刻意的符号堆砌,而是自然地融入在影片的叙事和画面之中,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观众细心去发掘。这些彩蛋不仅增加了观影的乐趣,也让我们对这部中国科幻巨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每一次重温,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这正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醒:本回答不够严谨,评论中已有多位知友指出。但答主想表达的是,电影非常严谨。答案就不修改了。

————————————————————

不算彩蛋,是一处很考究的细节,大概只有一秒多的镜头,可能根本没人留意到。

两个孩子刚到地面的时候,有很多机械在施工,两台挖掘机一闪而过。我对挖掘机恰巧有些了解。


现在的挖掘机,是这样的。发动机带动液压泵,液压系统驱动行走、转向、挖掘。1950年发明,1970年后基本定型普及。


以前的挖掘机,是这样的。发动机带动齿轮、滑轮、钢索传动。1899年发明,1970年后基本被淘汰。目前还有可以正常工作的,至少也有四五十岁高龄。

片中出现的挖掘机,是后者。因为液压挖掘机显然不能在零下84度的天气下正常工作。


如果是一个没有专业态度和知识的草台班子来制作相同的场景,我敢说,有8成可能会用现在的挖掘机。

user avatar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段子:

Q:中国为什么拍不出科幻片?
A:因为不确定,在未来还需不需要党的领导。

结果电影里韩姥爷在去杭州的路上直接说了一句:

「以前啊,人们都在追求一种叫钱的东西……」

user avatar

没想到过1K赞了,受宠若惊,根据大家的提醒作了一些补充

此回答按电影时间顺序总结

流浪地球已找到部分彩蛋及细节归纳:

1.BBIC新闻,译文为:联合政府建立和地球发动机的设计计划已获得批准

2. BBIC新闻,下方小字译文为:赤道一号地球引擎将于下月开始建造

3.BNC新闻特别报道, 译文为:劳工罢工造成纽约地区四个地球引擎建设延误 和生物学家们建议,今后地球的虫类将成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此处为之后地下城榴莲味蚯蚓小吃和爷爷贿赂警卫的陈年蚯蚓干作了铺垫)

4. 法国新闻报道,译文为:巴黎城市搬迁倒计时和人工光合作用的普及使得地下农业成为可能

5. CCTV13新闻直播间,下方滑动小字大意为驾驶球技术延长了驾驶重型车辆驾驶员的驾龄期限(使之后爷爷真·老司机飙车有了合理说明)

6. 北京新闻,下方小字为地下城进入资格遴选方式激烈讨论中,部分国家激烈反对抽签的提议

7. 新闻下方小字为:南半球北迁移民已基本完成安置工作(还原原著移民细节)

8.新闻下方小字为:联合政府专门配备的地表工作人员翻译设备已悉数到位(为后期各国人民用己国语言交流无障碍的情景作了铺垫)

9.中国旅游新闻,下方小字大意为:地下城岩浆渗入,目前未成年人已全部撤离,成年人撤离工作还在紧张进行(还原原著《危急法》按年龄由小到大撤离细节)

10.电视新闻左一为没戴眼镜的大刘,右一为郭京飞

11.流浪地球计划杂志下方小字为:加入联合政府军帮助地球驶向新家园(还原原著地球联合政府军细节)

12.韩朵朵上的并不是普通的一节课,左上显示屏显示文字为黄金时代体验课堂(还原原著黄金时代说法细节)

13.韩朵朵在地下城拿起的榴莲味蚯蚓干小吃证实了科学家建议虫类将成为人类主要蛋白质来源的报导已成为现实

14.王府井地下城的墙上贴有李小龙的海报

15.社会我一哥玩的是FC游戏《魂斗罗》

16.一哥的壁架上放着一尊北京周口店人雕像(未确定)

17.刘爸窗边放着户口小时候为他画的画像

18.乌拉人将伏特加(吨吨吨)放入了刘爸的宇航服里为后期点燃MOSS作了铺垫

19.大刘最喜欢的冬眠技术彩蛋

20.爷爷贿赂警卫的地龙牌陈年蚯蚓干(与之前韩朵朵在地下城逛街时对榴莲味蚯蚓干感兴趣形成呼应,进一步证了类成为了人类在地下生活的主食之一,或许韩朵朵一家都很喜欢吃蚯蚓干???)

21.爷爷的VR眼镜套装彩蛋(50年的女朋友都在里面了23333)


22.爷爷手机抖音的海草神曲彩蛋

23.发生坍塌时警卫一边抽裤子一边提着爷爷给的VR眼睛(去干嘛了捏???天真的眼神)

24.上海市的兰州拉面招牌彩蛋

25.冰冻的上海2044年奥运大厦(还原原著远日点联合政府所举行的奥运会细节)

26.被冰冻的鲸鱼致敬了大刘的短篇小说《梦之海》中宇航员在冰中发现一条蓝鲸的场景

27.人工智能MOSS致敬了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反派人工智能鼻祖HAL9000

28.MOSS被摧毁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引用原著联合政府最高执政官向叛军投降前的最后通报)

29.刘爸的前进三致敬《三体》章北海夺取自然选择号控制权后逃亡时的指令——自然选择,前进四!

30.通过空间站撞击行星发动机火焰最终点燃木星拯救地球的壮举,致敬了大刘另一篇短篇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中驾驶“万年炎帝号”(中国版)“万年风雪号”(毛子版)撞击太阳爆发电磁辐射从而扭转战局的庄宇和米沙


31.户口回到地下城的第一个镜头脚踩的是一张洗浴票

32.片尾的游行队伍打着“还我阳光!”的口号反应了地球已出现叛乱思想还原了原著细节,也许是第二部预告彩蛋??!

33.还有一件事本人超喜欢流浪地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赛博朋克地下城风格和机械外骨骼装甲,简直不要太帅,大爱流浪地球~唔噗噗噗((≧ω≦))!!!

user avatar

谢邀。就说几个吧。细节和彩蛋放一起。

感谢大家的批评和认同。有些细节不到位容易引起歧义。

二刷,修改一下细节。

1、吴京饰演的刘培强驾驶领航员空间站,冲向木星,说的那句“前进三!”(机器说的),自然联系到《三体》中星舰地球之父章北海所说的“自然选择号、前进四!”。熟悉大刘小说的读者听到这句应该会特别激动,这应该是影片的高潮时刻。

2、刘培强与俄罗斯宇航员关于两千年后去贝加尔湖畔钓鲑鱼、去重庆吃火锅的约定,也非常感人。

3、刘启的姥爷老韩在影片开始不久去捞人的时候,向警官出示了攒了五十年的VR妹子,我看到这句就笑了。

4、看完全片,都能记住这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还有冯巩的“我想死你们啦”,很有中国味道。

5、俄罗斯人不愧是把伏特加当水喝的,在空间站上偷带伏特加,这很俄国。

6、《三体》小说中三体人就是居住在半人马星座的,他们有三颗恒星环绕,因环境恶劣决定用四百年时间远征地球。而《流浪地球》所寻找的新家园比邻星也属于半人马三星系统之一。三体人和地球人会擦肩而过吗?

7、领航员空间站上的同声传译很细节,不会出现全员都说中国话的场景。联合政府说的是法语,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是法语。

8、影片末大量人群爆发游行,口号是“还我阳光”,预示了原著中的“人类大叛乱”。

地球派与飞船派的对决在原著中一开始就存在且以飞船派的失败而告终,地球才由此起航。不知道续集能不能拍出来,将这一前提呈现出来,使影片为何带地球流浪的逻辑更通顺。

9、MOSS并未叛变,他调出的联合政府关于“火种”计划的授权书,分别来自美、俄、中、英、法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我认为莫斯并未叛逃,原因是火种计划的优先级高于流浪计划)

在实施救援计划的同时,领航员空间站也肩负着带着所有资料寻找新家园的任务。推广曲“有种”和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和剧情很配。

10、点燃木星计划,以色列科学家在主角一行提出解决方案之前就已经提出且推算无法成功,结果当然是没成功。但科学家并未将空间站算进去,因为空间站不在牺牲之列。

11、结局是非“刘慈欣式”的,要是大刘或许选择的是“火种”计划,但这结局却深刻体现了国人对故土的怀恋,很东方式的内核,具有人文情怀。

12、空间站撞木星的想法来自大刘《全频带阻塞干扰》中主人公为争取时间驾驶飞船撞向太阳的场景。

13、地球只剩下35亿人,选择哪些人生活在地面(死),哪些人生活在地下城(生),影片中由抽签决定生死,十分和谐,可中间未必没有暴动。

领航者空间号分离休眠舱,休眠舱中的余下各国宇航员可能被救回(评论中指出休眠舱有逃生系统装置)。

14、冰冻“福”字,还有影片末的“出入平安”。违规操作,扣十二分。评论中有人指出老马在出舱前偷嘬了一口酒,确实是的。蛮好笑的是,他刚说完“俄罗斯人在太空是无敌的”,后脚被甩出舱门叫喊道:“刘,拉我,快拉我”,打脸了吧老毛子,还浪不浪了。

关于豆瓣一些评论的看法,见下:

关于《流浪地球》是否过誉的看法:

衍生问题,豆瓣真成了战场:

user avatar

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小朋友,韩朵朵是如何进入地下城。

为何,在户口的外公和母亲中选一个人有免抽活命权。选择了外公。

部分国家反对抽签活命。

地下城受灾首先撤离未成年人。

我的理解是,带有不同标签的人有不同的抽签活命的几率。

作为社会精英的刘培强,不仅自己必然活命,还能让一个家人活命。

而重病的妻子,年老的90后单身狗∪・ω・∪,韩子昂则只有相对较低抽签活命的几率。

至于儿子户口,和韩子昂捡来的朵朵作为未出现睿智表现的未成年人则近乎百分百活命。

而理工辣鸡,军事辣鸡的国家,尤其是南半球的黑非洲国家,相对五常与其他工业国,则有较高抽死的几率。当然,精英依旧百分百活命。

为何,刘培强选择让妻子死,90后单身狗活?明明90后单身狗也有一定劳动力,抽签活命的几率也不小。

因为,让妻子进入地下城,也很难照顾孩子,更可能刚进地下城就去世。而90后单身狗有劳动能力,能承担照顾孩子责任。

为何是抽签,而不是直接按个人标签决定生死。或者像2012那样直接卖票。

不仅是出于人道考虑,给一点活命的机会。

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2012那种卖船票方式,只要露出点世界药丸的风声。绝大多数买不起的人,绝对能把少数精英拖死。

user avatar

不知道有没有人说到
最后破译密码时候,老何抽烟的烟盒里夹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 “记得穿秋裤。”
刚开始觉得这很中国妈妈,但细细一想,流浪地球计划开始,地面都被冰冻了,哪还来的春秋冷暖的变化。
可以推测出老何母亲可能是那些没有被选中有资格进入地下城避难的人员之一,她自知自己活下来的几率渺茫,但还是替自己儿子考虑到了一切。

更新一波,侵删

user avatar

细节挺多的,看电影之前先撸了一把小结,发现的确有利于理解剧情。

不过个人还是希望能继续优化,让细节更加生动。

内容比较多,就不重写了,链接过去。

user avatar

之前看有人说过如下:

在大刘的几个故事里面,三体中的三体星人生活在半人马座,因为三颗恒星的不规则运动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字面意思]苦苦生存,饱受折磨,不得安宁。

所以这帮外星倒霉蛋在发现四光年以外的地球后,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全民计划了几十年,又是派舰队又是扔智子的,就为把地球给占了。那远征舰队要跑特么四百年呢!

可是流浪地球里面,太阳要炸了,人类为了活下去,于是地球派压制了飞船派,放弃制造世代飞船,决定带着球跑路。所以,去哪呢?

四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

....我叼你妈的这展开是不是太滑稽了?

而假设两边都是同时出发的话,按照故事剧情,人类要在深空之中流浪两千五百年,去掉在太阳系内加速和最后泊入新星系的时间,耗费在路上的时间两千年左右还是要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其实刚出太阳系没多久,就会撞上从半人马座那边飞过来的三体远征舰队。如果两边没打起来,而是选择擦肩而过的话,那画面,可能就很美了。

三体人船员:“卧槽这他妈哪里来的无毛猴子,拿星球当战舰,太waaaagh了也!你们是绿皮近亲吗?!’

人类飘然而去。

三体人船员:“等.....这小破球我怎么觉着有点眼熟?”

船员B:"算了,别管了,继续向目标星系前进。”若干年后。

当他们掠过奥尔特星云,穿过柯伊伯带,正式进入太阳系之后。

“你妈的,地球呢? !”

user avatar

有个美国人说里面没出现过美国人(没出现活的,只有牺牲后的一面国旗)

原文:

「此外稍稍谈下电影的政治方面,这方面也蛮有趣的。故事里没有美国人。一个也没有。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唯一的美国国旗是盖在棺材上的。地球联合政府有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出镜,但没有美国人—除了运行空间站的自主意志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MOSS”。想想《2001太空漫游》里的HAL,你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致敬。

所有这些都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美国人,我观看《流浪地球》的经历无疑与中国影迷观看美国科幻大片的经历相似:为什么中国永远不会出现?为什么中国演员永远不会出现在银幕上?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毅力似乎从未在挽救世界上发挥作用?我想这也算一报还一报吧。」

(第二段很有意思)

出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救援队到达顺序是汶川地震时救援队到达的顺序,里面没有美国。

亚洲国家离得近,到得早,很正常(和故事里面也一致),但为什么欧洲救援队能到,美国不能?

另外再加个彩蛋:

这是官方出的流浪地球编年史,应该是电影制作手记里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坏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