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襄最后为何要出家,为何最终还是寻不到杨过,为何最终不回到家人身边?

回答
郭襄,一个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奇女子,她的故事,尤其是她一生追寻杨过的结局,总是令人唏嘘不已。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尝试还原一下郭襄那颗因爱而生的孤寂之心,以及她最终的抉择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缘由。

为何出家?是情深不寿,还是心有归宿?

郭襄的出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过生命中最深刻的触动后,一种必然的归宿。

首先,杨过的离去是直接的导火索。 十六年之约,是杨过许下承诺,也是郭襄心中最坚实的寄托。当杨过与小龙女在绝情谷底重逢,并隐居江湖,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时,郭襄失去了她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她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飘零无依。她曾以为那场神雕侠侣的爱情故事,终将有个圆满的结局,而她,或许能从中分得一丝丝的温情。然而,现实是冰冷的,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超越了世俗,也超出了她的范畴。这份得不到,也无法打扰的爱,让她内心充斥着巨大的空虚和失落。

其次,她目睹了太多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对世俗情感产生了深深的倦怠。 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宠爱和江湖的刀光剑影中,郭襄见过了太多为了权力、仇恨而生的纠葛,也见证了杨过和小龙女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她或许也曾渴望一份平凡的感情,但当她将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在杨过身上后,再要将这份情意转移到旁人身上,谈何容易?经历了太多,她渐渐觉得,这世间的男儿,似乎都无法与杨过相比。即便遇到再好的男子,在她心中也总会有一道挥之不去的影子。这种比较,让她对俗世的情感生出一种抗拒和无力感。

再者,她想寻找一种超越世俗的解脱。 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是对“情”最极致的诠释,但同时也是一种不容于世俗的爱。郭襄的成长环境,让她对“侠之大者”有着天然的认同,但她也无法真正理解杨过和小龙女那种近乎“非人”的境界。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得到她所渴望的爱情,也无法达到她所敬仰的境界时,出家,便成了一种寻求精神寄托和灵魂升华的方式。她希望在佛门清净之地,找到内心的平静,也或许是想以此方式来纪念她心中那份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

最后,出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沉浸在对杨过的思念中,对她来说是一种甜蜜的折磨。但长时间下去,这种思念只会让她更加痛苦,甚至影响到她周围的人。出家,将她自己从这个让她心痛的现实中抽离出来,用一种超然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情感。她选择成为一名比丘尼,在佛法的智慧中寻求慰藉,在青灯古佛旁,继续她心中的那份牵挂。

为何最终寻不到杨过?缘深缘浅,终有定数。

郭襄寻遍天下,依然寻不到杨过,这其中的缘由,盘根错节,难以言喻。

首先,杨过早已选择“隐世”。 杨过和小龙女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他们的爱情也饱受考验。当他们最终得以长相厮守,并可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隐之地时,他们自然会选择远离世俗的喧嚣,不愿再被打扰。这种“隐世”,并非是为了躲避郭襄,而是他们本身就渴望一种与世无争的清净生活。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经历了他们的劫难,现在,他们只想静静地相伴到老。

其次,郭襄的寻觅方式或许存在偏差。 郭襄寻找杨过,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少年情怀的执着,而非是成年人理性的追踪。她可能更多的是凭着一种感觉,一种对杨过行踪的猜测。而杨过和小龙女行事,本就飘忽不定,又善于隐藏自己,想要在江湖中寻到他们的踪迹,无异于大海捞针。他们也并非有意躲避郭襄,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本就与普通人不同,很难被轻易察觉。

再者,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 十六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杨过和小龙女的足迹遍布天下,也可能去了很多郭襄无法到达的地方。即便是偶然擦肩而过,也未必会被认出。而郭襄所处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远不如现代,想要通过蛛丝马迹找到一个人,难度极大。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宿命的安排。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往往带有浓厚的宿命色彩。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本就是一段超越了尘世的传奇。他们的结局,也注定与普通人的轨道不同。郭襄对杨过的爱,虽然真挚,但终究是“求不得”。她的故事,是为了衬托杨过和小龙女爱情的伟大,而她自己的结局,也似乎注定是要成为一个孤独的守望者。她的寻觅,本身就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而最终的“寻不到”,也是这个命题的必然解答。她也许在寻觅的过程中,已经渐渐领悟了“放下”的真谛,即使没有亲眼见到杨过,也已在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为何最终不回到家人身边?亲情之外,别无所求。

郭襄之所以没有回到家人身边,是因为她的心,已经飘向了更远的地方,她对亲情的依赖,已经无法填补她精神上的空虚。

首先,父母的关爱已无法满足她的精神需求。 郭靖和黄蓉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他们对郭襄的爱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终究与郭襄在与杨过的接触中所形成的独特感悟有所不同。郭靖黄蓉或许希望她能够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嫁人生子,过安稳的生活。但郭襄已经见识过杨过那种超凡脱俗的侠骨柔情,以及她自己对杨过那份无法割舍的爱恋。父母的平凡愿望,在她看来,已经无法触及她的灵魂深处。她需要的,是一种与杨过相似的精神共鸣,一种能理解她内心孤寂的灵魂伴侣,而这一点,她的父母,纵然再疼爱她,也无法给予。

其次,她将对杨过的爱,升华成了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 郭襄追寻杨过,不仅仅是为了杨过这个人,更是为了杨过身上所代表的那种自由、侠义、不羁的精神。杨过在她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她渴望成为却又无法企及的理想。当她将这份对理想的追求寄托在寻找杨过这件事上时,回到家人身边,意味着她将要放弃这份追求,回归到一种她认为平庸的生活。她无法接受自己就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尤其是在经历了杨过带给她的震撼之后。

再者,她对俗世的疏离感越来越强。 在与杨过相处的日子里,她被杨过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也看到了江湖之外更广阔的天地。当她发现自己对杨过的感情无法实现时,她反而对世俗的一切都产生了疏离感。她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与家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隔阂。出家,恰恰是她与世俗划清界限的一种方式,她希望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斩断与过去不愉快的联系,也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

最后,她对“情”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亲情。 郭襄在《神雕侠侣》中的成长,是围绕着她对杨过的特殊情感展开的。这份情感,不同于兄妹之情,也不同于普通儿女对父母的依赖。它是一种纯粹的、带着一丝懵懂却又无比坚定的爱慕。这份爱,让她觉得即便是与家人在一起,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缺。她更愿意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这份爱,或者,用一种远离这份爱的方式来安放自己的思念。

总而言之,郭襄的出家、寻不到杨过以及不回家人身边,都是她内心深处复杂情感的体现。她是一个被爱情深深打动的女子,她的爱,浓烈而执着,也因此,她的命运走向了与众不同。她的故事,或许正是告诉我们,有些爱,注定只能珍藏于心,有些人生,注定要在孤独中完成。她选择了用一种最决绝的方式,来安放自己那颗受伤的心,也成就了她自己传奇而又凄美的生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我读金庸,很少和人讨论。近年来和人讨论了,看了别人评文后,发现了一些让我很惊讶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金庸各种明示暗示的线索根本没人留意到,闲笔之余留下的bug反而被读者多番解读。郭襄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物。

网上大量对郭襄的解读,都仅仅停留在讨论她“对杨过有多么深情,花了二十多年寻觅杨过,寻觅不成就出家为尼”上面。也有很多人转而分析,认为她对家人无情,不顾家人守卫襄阳有多辛苦,自己游山玩水当小三追男神。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首先,关于郭襄的人生,不管书内书外,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来自于这段话:

俞莲舟道:“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没再能跟杨大侠相会,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注意,郭襄最后出家的前因后果,是由俞莲舟说出来的。而俞莲舟所知道的,又是由张三丰告诉他的。

不要忘记一个重点,那就是——自从少林一别后,张三丰和郭襄再也没见过面。他对郭襄的了解,除了当年见面所得信息外,也不过就是江湖传言罢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张三丰并不知道倚天剑和屠龙刀的秘密。这个秘密由郭襄传承,贯穿了整本书,“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倚天剑屠龙刀的秘密,是全书最大的暗线,也是金庸实打实明着写了的暗线

郭襄18岁以后的人生,可以说是围绕着这条暗线描写的,撇开这条暗线分析郭襄为什么出家,不管怎么看都是偏颇的。

首先,先来看看郭襄寻寻觅觅杨过的过程吧。没错,郭襄长期在外游历,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杨过,因为她放不下对杨过的牵挂,这是一种很浓重的深情。可是必须注意一点,郭襄长期的在外郊游,不能单纯地理解成女追男,找杨过。


(先看脍炙人口的三联版的描写)

郭襄自和杨过、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她心中长自记挂,于是禀明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实则是打听杨过的消息,她倒也不一定要和他夫妇会面,只须听到一些杨过如何在江湖上行侠的讯息,也便心满意足了。偏生一别之后,他夫妇从此便不在江湖上露面,不知到了何处隐居,郭襄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

三联版里说的很明显,郭襄不是一定要见到杨过,就算见不到,知道杨过安好就行了。说不好听点就是只是几年来都不知道杨过夫妻的信息,死活都不知道,所以十分担心,出来打听。

而新修版里是这么写的,郭襄去了古墓拜访杨过以后,没有见着,就继续出来行走江湖了:

郭襄自和杨过、小龙女夫妇在华山绝顶分手后,三年来没得到他二人半点音讯。她常自思念,于是禀明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料想他夫妇当在终南山古墓隐居,便径往古墓求见。墓中出来两名侍女,说道杨过夫妇出外未归,招待郭襄在古墓中住了三天等候。但杨过夫妇未说明归期,郭襄便又出来随意行走,她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

所以,郭襄寻寻觅觅是为了杨过,但又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一样,她一定要找到杨过,见到杨过。事实上,她只需要打听到杨过的信息,就OK了。

其次,郭襄真的后来再也没见到杨过吗?这点本人存疑。因为当倚天剑屠龙刀的秘密揭开的时候,灭绝师太说了这么一番话:

因此她聘得高手匠人,将神雕大侠杨过留赠给郭师祖的一柄玄铁重剑熔了,再加以西方精金,铸成了一柄屠龙刀;又以当时最为锋锐的两柄宝剑,杨过大侠的君子剑与杨夫人小龙女的淑女剑,熔合而铸成一柄倚天剑。

也就是说,玄铁重剑是杨过送给郭襄的。至于什么时候送的?个人认为是华山一别的时候送的概率不太大(如果我读书有遗漏之处,欢迎提出)。更大的可能是黄蓉发现襄阳终不可守,开始策划铸造刀剑的时候杨过小龙女又出现了一次,留下了几把利器协助黄蓉铸刀剑的计划

而造出来的屠龙刀和倚天剑,屠龙刀给了郭破虏,倚天剑给了郭襄,秘密也由他们二人传承。也就是说,郭襄从一开始就是这个计划的一份子,那么她很有可能在杨过前来赠送刀剑的时候,就已经见过杨过了。(此段仅为推测,不能确定)

所以,郭襄再也没见过杨过的说法,很可能是张三丰推测的。因为他并不知道屠龙刀倚天剑的计划。

那么可能你们会有疑问了,或许郭襄已经见过杨过了,为何她还要一直寻觅杨过到四十岁,不回来帮父母守城呢?这里必须明确一点是,当郭靖黄蓉定下刀剑计划的时候,守城对郭襄郭破虏而言,就不是最重要的任务了。相反,他们应该带着刀剑逃得远远的,积攒实力,以图兴复汉室。

否则,郭襄郭破虏留在襄阳,襄阳城破后刀剑以及里面的兵法秘籍就会极其容易落入蒙古人手中,那是最坏的结果。

从灭绝的遗言里,我们可以知道,当襄阳城破的时候,郭襄在哪里呢?

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西川是古地名,我百度了一下,百度上说“唐宋的“西川”相当于今天的四川中西部的一部分”(如有不对请指正)

四川是什么地方?是郭襄创立峨嵋派的地方。襄阳城破之际郭襄三十岁左右,十年后在四川创立了峨嵋派,这是否是纯粹的巧合?郭襄当时为何在四川,只是为了寻找杨过的话,三十岁的时候去过四川,四十岁又再去一次,有意义吗?

有两种解释,第一,郭襄痛悔自己当年为何在四川,以至于来不及救父母,所以四十岁时重回峨嵋山,出家为尼。这似乎说明,郭襄出家的原因是多重的,并非只是因为杨过,还包括了自己的悔恨。

第二种解释,郭襄当年出现在四川,是和郭靖黄蓉商量后的结果,她去那里并非是传说中的游玩或找杨过,而是办正事,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她前往四川,是为了寻找隐藏倚天剑的地方,并且寻找建立抗元基地的地方。最后她找到了峨嵋山,在这里建立了峨嵋派

建立一个门派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么?是不是郭襄大彻大悟后,马上就开创了门派?个人并不认同。峨嵋派立派不久,又是个女子开创的门派,但在百年内就成为江湖六大派之一,这其中郭襄所费的心血和筹谋,估计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且,自从襄阳城破后,郭襄其实一直都没停过:

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她老人家生前曾竭尽心力,寻访屠龙宝刀,始终没成功,逝世之时,将这秘密传给了我恩师风陵师太。我恩师秉承祖师遗命,寻访屠龙刀也没结果。她老人家圆寂之时,便将此剑与郭祖师的遗命传了给我。

也就是说,寻找遗失的屠龙刀,是峨嵋几代人的竭尽心血要做的事情。郭襄死了,风陵师太去做,风陵师太死后,交给灭绝师太去做。灭绝师太为了寻觅屠龙刀,把她最欣赏的两个女弟子都派了出去(纪晓芙和周芷若),最后还跪求周芷若用计谋夺取屠龙刀,可见对屠龙刀的重视。


这一切都说明,黄蓉交代郭襄做的事情,郭襄从来就没放弃过。她不仅自己后半生都在为此奔波,而且还创立了一个门派,自己出家为尼,几代人呕心沥血地贯彻郭靖黄蓉的百年抗元大计。

于是,你现在还要问——“郭襄最后为何要出家,为何最终还是寻不到杨过,为何最终不回到家人身边一同抗敌保家卫国,同生共死?”这样的问题么?

这明明就是一个女人忍辱负重,背着被人误解的骂名,百年如一日地为了父母的心愿,国仇家恨而殚精竭虑的故事。


补充资料:

查的一些资料:

西川路_百度百科

北宋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设西川路,治益州(成都市),领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维州、陵州、梓州、遂州、果州、资州、普州、昌州、叙州、泸州、合州、荣州、渠州、永康军、怀安军、广安军和富顺监。咸平四年(1001)分置益州、梓州二路。

其中嘉州:

嘉州_百度百科

嘉州即今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北距省会成都一百二十余公里。


乐山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称,境内以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为中心,呈放射状相对集中地分布数十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